化學材料的發展與服裝的改變_第1頁
化學材料的發展與服裝的改變_第2頁
化學材料的發展與服裝的改變_第3頁
化學材料的發展與服裝的改變_第4頁
化學材料的發展與服裝的改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程名稱:化學與生活論文題目:化學材料的發展與服裝學 院:礦業學院專 業:采礦工程班 級:采礦132班學 號:1308010152 學生姓名:張曉明 序 號:3電 話:151850402472016年 6 月 11 日化學材料的發展與服裝的改變摘要:隨著化學的不斷發展,許多新的合成材料憑借他們的優越性能代替啦以往的傳統材料。以前服裝的材料多依賴于天然的材料,但隨著人類的發展天然材料已經不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隨著化學的發展人們能找一些比天然材料更好的材料,用它能做出人們需要的現代服裝。化學材料的發展史:歷史和考古學家告訴我們,獸毛皮和樹葉是人類最早采用的服裝材料。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開始用

2、麻織布,公元前3000年印度開始使用棉花,在公元前2600多年時我國開始用蠶絲制衣。公元前1世紀,我國商隊通過“絲綢之路”與西方建立了貿易往來。此時,人類亦開始對織物進行染色。此后,在歷史的服裝材料的發展與紡織工業的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產業革命以后,工業生產及其產品有了長足的進步,紡織品從手工生產到機械生產,化學品染料也開始取代天然染料并不斷的更新。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生產出粘膠人造絲,1925年又成功地生產了粘膠短纖維。1938年美國宜布了尼龍纖維的誕生,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生產技術再次快速發展。美國1950年開始生產聚丙烯脯纖維(腈綸),1953年聚酯纖維(滌綸)問世,19

3、56年又獲得了彈力纖維的專利權。到10世紀60年代初,本書第一章中所介紹的化學纖維,已作為服裝材料而被廣泛地應用。隨著紡織工業發展和化學纖維的應用,人們認識到各種纖維的不足。在利用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混紡互補的同時,在60年代提出了“天然纖維合成化,合成纖維天然化”的口號,也可以說從60年代起世界各國對化學纖維(特別是合成纖維)的改進和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它們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1通過改變纖維斷面形狀而生產的異形纖維(三角、多角、扁平、中空等),對改善織物光澤、手感、透氣、保暖以及抗起球等有較好的效果。2“差別化纖維”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的生產。“差別”是針對傳統的合成纖維而盲的,它們是易

4、染纖維、超細纖維(單纖維線密度小于o44dtex)、高收縮纖維(用于膨體紗)、三維立體卷曲纖維、有色纖維及模擬纖維(仿絲、仿毛、仿麻)等。3利用共聚或復合的方法,即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纖維原料聚合物進行聚合,或通過一個噴絲孔紡成一根纖維,生產出性能更加優越的纖維。如腈氯綸,以及聚酰胺和聚酯制成的復合纖維。它們都具有兩種纖維的特色及更好的綜合性能。4利用接枝、共聚或在纖維聚合時增加添加劑的方法使纖維具有特殊的功能。如阻燃纖維、抗靜電纖維、抗苗纖維、防蚊蟲纖維等。520世紀80年代以后又有不少高性能的新纖維出現,如碳纖維、陶瓷纖維、甲殼質纖維、水溶性纖維及可降解纖維等。6天然纖維也有了重大的改進,如

5、彩色棉、環保棉,無鱗羊毛,抗皺免燙絲綢等。以上不難看出,服裝材料已經是品種繁多,形態及性能各異,它們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了高科技的21世紀,井已能從多方面滿足消贊者的需求。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植物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是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碳上的羥基和碳上的羥基分別在環的兩面的聚合物,包括約個該糖的單體,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及水,無異味,主要有棉,麻兩類。 棉在顯微鏡下看到棉纖維呈細長略扁的橢圓形管狀,由于空心,故吸濕性、透氣性好,可吸汗又保暖,是做內衣的理想材料。 麻為實心棒狀的長纖維,不卷曲,洗后仍挺括,適于做夏布衣裳、蚊帳。 2. 動物纖維 動物纖維主成分為蛋白質,系角蛋白,因為不被

6、消化酵素作用,故無營養價值。均呈空心管狀結構,常用的有絲、毛兩類。 絲纖維細長,由蠶分泌汁液在空飛中固化而成,通常一個蠶繭即由一根絲纏繞,長1000m到1500m,強度高、有絲光、宜做夏季襯衫,是一種高級衣料。 毛纖維包括各種獸毛,以羊毛為主。纖維比絲纖維粗短。構成羊毛的蛋白質有兩種,一種含硫較多,稱為細胞間質蛋白,另一含硫較少叫做纖維質蛋白。后者排列成條,前者則像樓梯的橫擋使纖維角蛋白連接,兩者構成羊毛纖維的骨架,有很好的耐磨和保暖功能,具有柔軟、蓬松、保暖、舒適、容易卷曲等優點,適宜做外衣和水兵服。只是容易發霉、遭蟲咬。現在在羊毛織物內添加了防止蟲蛀成分,使羊毛織物依然受人喜愛。1. 人造

7、纖維的起源 天然纖維的資源有限,亞麻一年一熟,每10棵亞麻,只能剝到5Kg左右的亞麻皮;經過曬干去皮,只剩1Kg左右了。10條家蠶只能結10個繭,從10個繭中只能出5克左右蠶絲。羊毛一年剪一次,一只羊每年只能剪10kg左右羊毛。棉花一年收獲次,一畝棉田大約棉。 蜘蛛在屋檐邊、樹叢間抽絲做網,捕捉昆蟲。這引起了法國科學家卜翁的注意。他根據前人的論點,進行人工制絲的試驗把蜘蛛囊割破,擠出膠液,抽成細絲,制成了歷史上第一副人造絲手套。抽絲試驗的成功,推動人們進一步去研究纖維的結構。1884年,法國的席爾頓納用硝酸處理木纖維,使它變成硝化纖維素,然后將它溶解在酒精或乙醚的溶刊中,配成粘液,最后通過細孔

8、抽細絲獲得成功,并用它制成第一件人造纖維衣服。這種人造絲衣服光滑、耀眼,可以洗滌。 1891年,世界上第一座硝酸纖維工廠建成。該廠從木材中提取純凈纖維素,然后用燒堿、二硫化碳處理,得到一種橙黃色的粘膠狀物質,抽成絲,就是粘膠纖維。這是歷史上最早批量生產的人造纖維,以后銅氨纖維、2. 人造纖維的分類 人造纖維離不開大自然,得用天然纖維做原料,采用化學的方法制造而成。由于許多植物纖維如木材,蘆葦、棉短絨,甘蔗渣,棉桿、麥稈等纖維較短,不適合直接用于紡織,需經化學加工以改性,得到的人造纖維主要有人造棉,人造毛和人造絲。 現代人的許多漂亮的衣裳,都是用木材、蘆草制成的人造纖維做的。人造纖維是用木材、蘆

9、葦、蔗渣、王米芯、麥稈、稻草、竹子等經過清理以后,用化學的方法,把這些原料中的粗短纖維再制成適于紡織的長纖維。人造纖維用這些富含纖維素的植物作原料,用亞硫酸鈣和燒堿等使其水解、蒸煮,漂白做成像紙板一樣的“漿箔”,制得純凈的纖維素;再用氫氧化鈉、二硫化碳處理而成“纖維素磺酸酯”,制成“粘膠液”,最后通過許多微細的小孔,噴射到含硫酸等的溶液中,凝固成再生纖維。這就是人造纖維工廠最早制出的粘膠纖維,是連續不斷的絲,叫做人造絲,人造絲可以織出許多漂亮的人造絲綢緞;這種絲截短后,卷曲度高的,叫做人造毛;卷曲度低的,叫做人造棉。人造絲、人造毛、人造棉都是粘膠纖維,只是纖維長短、曲直不同罷了。 粘膠纖維穿著

10、舒適,透氣性好、人造棉容易染色,織出的布色彩鮮艷絢麗;人造絲織物輕柔滑軟,可制成多種絲綢;人造毛同羊毛可混紡成毛粘絨線,還可同合成纖維混紡、取長補短,改善織物性能。 人造纖維的吸水性比較好,穿在身上不會感到悶。通常將它們與合成纖維一起做成混紡織品,如滌綸和人造棉的混紡品叫“棉的確涼”;腈綸和人造毛混紡成花呢和凡立丁等“毛腈”織物。采用混紡的辦法,是為了取長補短,提高布匹的質量;人造纖維印染花色容易,吸水性好,缺點是潤濕狀態時強力低,因此不經洗不耐穿;合成纖維結實、耐磨,但不易染色,吸水性差。把它們混紡以后,就可以相得益彰,織成既美觀又結實耐穿的衣裳。 3. 人造纖維的化學制造及特點 人造棉最早

11、出現是在1891年把含木(質)纖維素(單體為戊糖或木糖,C6H12O5)的木材,除去木質素后和二硫化碳及氫氧化鈉作用,生成纖維素黃原酸鹽,經進一步處理而得,主要有: 是將上述黃原酸酯除去雜質后溶于稀堿中,成為粘稠狀液體,很象膠水,將此粘膠液噴絲入硫酸及硫酸鈉溶液中,纖維素黃原酸酯分解,重新變成纖維素,可成均勻細絲,結構上與棉纖維相同,但為實心棒狀,較脆,強度差,由于經多次化學處理,纖維素分子排列較棉纖維松散而零亂,分子之間空隙較大,水分子易鉆入,故縮水率大,纖維經向膨脹后(直徑可加粗一倍,制品發脹、變厚變硬,不易洗且強度下降,主要性能與棉相近,可作內等。是將粘膠纖維用合成樹脂處理,在整理技術上

12、改進,這些合成樹脂(也可用其它化學試劑)如同鉤子,在粘膠纖維的分子間掛接,使其排列整齊,干、濕強度均大增,洗滌性能好,不縮水,因而得“富強纖維”雅號。 人造毛主要分為:人造羊毛是將優質粘膠纖維長絲叨短成羊毛的長度(76102毫米),外表酷似羊毛,但遇水膨脹、變硬,且不耐磨;氰乙基纖維是使纖維素中的羥基和丙烯腈反應生成,結構式相當于纖維素,這種纖維非常牢固耐磨(為普通纖維的4倍)。 人造絲主要分為:普通人造絲,用粘膠纖維中的長絲紡成,特點與棉布同,可做襯衫、窗簾,濕時不結實,洗滌易變形;銅氨纖維,將氫氧化銅溶于濃氨水即得銅氨溶液,加入木質纖維使溶解制成紡絲液,在酸液中噴絲,專用于人造絲制備,質地

13、比粘液纖維好。乙酸纖維,將纖維和乙酸酐在硫酸的催化下反應,此時纖維素中的羥基在上述酐的作用下,生產乙酸纖維酯聚合物,此酯不溶于丙酮,但它部分水解后,就可溶于丙酮,將此丙酮液壓過小孔,通過熱空氣使溶劑蒸發即得絲狀纖維素,本品不能燃燒,為優質人造絲。 合成纖維是用石油、煤、天然氣、石油廢氣、石灰石、空氣、水等非纖維類的化工原料合成的紡織品(通常成絲狀,如為片狀或塊狀者則為樹脂,合成樹脂添加各種助劑后的制成品稱為塑料)做原料,經過化學合成和機械加工制成的,這種纖維才是真正的“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為重要的高分子聚含物,有優異的化學性能和機械強度,在生活中應用極廣。1000噸石油煉出汽油以后,分離出的乙

14、烯和丙烯,可以制造合成纖維1.5噸,用它可萬米布,衫。合成纖維具有天然纖維所沒有的一系列優良性能,如強度高、耐磨、耐蟲蛀、比重輕、保溫性好,并且還耐酸堿的腐蝕。合成纖維中主要有錦綸、滌綸、腈綸、維綸、丙綸、氯綸、氨綸、芳綸、氟綸等。其中錦綸、滌綸、腈綸被稱為現代化纖的三大支柱。 錦綸,即尼龍,化學名叫“聚酰胺纖維”。錦綸的種類五花八門,為區分錦綸的不同品種,人們在錦綸后面加上阿拉伯數字,如錦綸-6、錦綸-66、錦綸-610,其中前面一個數字表示胺中的碳原子數,后面一個數字表示酸中的碳原子數。錦綸-610是由6個碳原子的己二胺10個碳原子的癸二酸制成。制造錦綸的基本原料是苯、苯酚或環己烷,可大量

15、從石油及蓖麻油、鯨魚油中得到。錦綸的最大優點是耐磨性比一般纖維好得多,強度高、耐疲勞、耐腐蝕。其缺點是吸濕性較差,不透氣,表面容易起球。人們用錦綸與粘膠、羊毛等吸水較好的纖維混紡成華達呢、粘錦嗶嘰、錦綸花呢等織品,彼此取長補短。 滌綸,即的確良,是從石油或煤的焦化產品二甲苯、萘中制得對苯二甲酸,從乙烯中得到乙二醇,經適當化學加工得到滌綸樹脂,在經由各種處理而得縮聚成聚酯纖維。滌綸是三大合成纖維中工藝最簡單的一種,價格比較便宜,再加上有結實耐用、彈性好、不易變形、耐腐蝕、絕緣、挺括、易洗快干等特點,為人們所喜愛。的確良(的確涼)織物顏色雪白、光潔、質地柔軟、耐熱性好,雖經多次蒸煮也不會減低強度。

16、的確良主要用作衣料,但不適合作內衣,因為它不吸水,出了汗,襯衣就濕漉漉的,而且很悶氣。但只要把它同適量的棉花混紡,就可彌補這些缺點。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針織的純的確良衣料,利用針孔有較大空隙的特點來增強它的透氣性,效果很好,很受歡迎。 腈綸,是聚丙烯腈的簡稱,它的外貌統羊毛非常相似,故俗稱“人造羊毛”,具有質地輕、彈性強、耐腐蝕和不霉不蛀、蓬松耐曬的特點,在這方面羊毛也有點遜色。但是,腈綸的耐污性和尺寸穩定性以及保暖耐穿就不及羊毛了。 今天,錦綸等原有的化纖品種已經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要了,要求有更多、更好的合成纖維問世。研制新型的化學纖維,不外兩條途徑:一是采用物理改性技術,用原有材料經

17、過特種噴絲法,制成異形纖維、中空纖維,使之產生新的性能;二是改變纖維的高分子結構,或采用新的化合物,聚合成新的合成纖維。 所謂異形纖維是把原來一模一樣的合成纖維制成截面畸形的纖維,象天然纖維那樣呈現下角形、星型、多葉型等,異形纖維的截面遠遠不限于天然纖維那么兒種,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生產各種截面的化學纖維。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四類:異形截面纖維、中空纖維、異形中空纖維、復合異形纖維。這些纖維同一般斷面圓形的纖維相比,具有柔和、素雅、光澤好,纖維的合抱力提高,更蓬松、柔軟,性能更加優良的特點。 異形纖維的制造并不復雜,只要把各種高分子聚合物通過特別的畸形噴絲頭,就可以噴出異型纖維

18、了。各種化學纖維,無論采用什么紡絲形式,都能制成異型纖維。 混紡纖維是在合成纖維的基礎上為改善紡織品的功能,將多種纖維混合,利用不同纖維的特點,優勢互補,制成各種混紡制品。混紡織物的命名為紡織成布的所用原料名稱,如兩種以上按比例混紡,比例大者放在前面如25 %錦綸75%粘絲混紡華達呢錦綸混紡凡毛錦三等。 復合纖維是由一種原料做紗芯,另一種原料做包芯紗粘合而成單絲的化纖。例如,滌綸和錦綸,各有優缺點,滌綸挺括卻不易染色;錦綸染色性好,卻容易起皺。如果以滌綸做紗芯,錦綸做包芯紗,復合成為錦-滌纖維,就可以兼有兩者的優點。 用特種噴絲工藝,把兩種不同的原液分別輸進同一只噴絲頭,在同一噴絲孔前方一齊壓噴出來,就可以成為左右不同,或外周同內芯不同的復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