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2016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8+古典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1頁
詩歌2016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8+古典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2頁
詩歌2016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8+古典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3頁
詩歌2016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8+古典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4頁
詩歌2016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8+古典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016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目。西村陸游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高柳簇橋初轉馬,數家臨水自成村。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1】黃昏。注釋:【1】耿:微明的樣子。(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清風吹拂、新月初現的黃昏時分。B“初轉馬”與“小喬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D“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上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跡。(2)“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兩句,以“聲”“色”調動人的聽覺和視覺感

2、受,下列詩句“聲色兼備”的一項是(3分)A梁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李商隱齊宮詞)B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C春來茗葉還爭白,臘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D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陸游的另一首紀游詩游山西村。結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6分)【答案】(1)A(2)B(3)相同點:都寫鄉村風光和對鄉村的熱愛之情。不同點:西村側重寫自然風光,游

3、山西村側重寫鄉村人情和古民風俗。游山西村還體現出深刻的哲理。【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此題從選項設置來看,分別是從詞語、詩句、表現手法等方面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在整體感知與把握詩歌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分析判斷。例如詩歌中的關鍵詞“往歲”“記今夕”已經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往昔的回憶。所以選A。(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可根據常見的詩歌賞析運用的表現手法,結合著具體詩句分析作答。B項,“橫笛”“聞聲”屬于聽覺;“紅旗”“雪”屬于視覺描寫,故符合題干要求,所以選B。【考點定位】鑒賞

4、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技巧點撥】古代詩歌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是復雜多樣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現手法上,多用比興、對比、象征、虛實結合、動靜相襯等;此外,還有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比喻、襯托(以樂襯哀、以哀襯樂、以靜寫動、以動寫靜、欲揚先抑、欲揚先抑。)例如本題就是考查寫景的角度,即視覺和聽覺。思考時,應從選項詩句是從哪些寫景角度來寫的,是否體現出這兩個角度來判斷。【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鑒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題思路:(1)抓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

5、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這些詞往往是“詩眼”。(2)抓關鍵句:指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這樣的語句一般出現在詩歌的結尾。(3)緊扣詩題:不少詩歌的題目對詩歌的內容和詩人情感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詩歌的意象作為切入點來解讀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5)抓注釋:注釋一般是對題目、作者、朝代、寫作背景等與詩歌內容相關的解釋或提示,很多情況下它們對我們的解題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題,便可根據作者蘇軾、題目及關鍵詞語及詩句分析作答。2【2016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八聲甘州

6、辛棄疾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注】晁楚老、楊民瞻:辛棄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此處化用杜詩。(1)本詞上闋選取了李廣的哪些事跡?這樣選材有什么表達效果?(5分)(2)下闋寄寓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

7、(1)第一問: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難封侯。第二問:通過對這些事跡的提煉鋪陳,營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圍,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2)化用杜詩,回應朋友邀約同居山間的盛情,贊賞朋友的高風;借李廣自比,表達了對南宋當局的不滿;結句融情于景,抒寫了壯志難酬的悲涼。【解析】 (1)試題分析:“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寫的是:李廣罷官閑居時,“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這里特別突出“故將軍”一語,以之居篇首,表現了作者對霸陵尉勢利人的憤慨。“桃李無言”則直接把司馬遷對李廣的

8、贊辭“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作李廣的代稱,表示對李廣樸實性格的贊賞。“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寫的是史記中記載的:“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單人獨騎橫山射虎,可見膽氣之豪;弓弦驚響而矢發裂石,可見筋力之健。李廣如此健者而被廢棄,又可見當時朝政之昏暗。“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寫的是史記中下列記載:“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勞苦而不得功勛,英勇而反遭罷黜,進一步說明朝政之黑暗。【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解答此題,首先

9、讀懂詩句大意,然后再根據詩句意思歸納概括。本詞的上闋寥寥數語,約略敘述了李廣的事跡。答題時要注意的是,詩中語句只是簡單概括,而答案則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簡要敘述;特別要注意的是比如是詩句中“故將軍”的“故”所飽含的情感等字眼。極強烈。【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詞的下片專寫作者自己的感慨。要搞清楚詩句所用的典故和作者借以表達的感情。比如“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中的第三首,再聯系詩前小序中的“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一語,結合注釋的解釋進行分析。3【2016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8分)水仙子舟中孫周卿孤舟夜泊洞

10、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一笑瑯然。(1)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4分)(2)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4分)【答案】(1)比擬、排比。“詩豪與風雪爭先”,用“爭先”“鏖戰”把“詩豪”“風”和“雪”擬人化,“詩和雪繳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作者迸發的詩情。“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構成排比句,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系,渲染了氣氛。(2)孤舟夜泊、青熒客船、朔風等,表現了作者的孤獨之

11、感、羈旅之思;漫天飛雪激發了作者的創作豪情,風雪鏖戰,“詩豪”與風雪爭先,“詩”又與雪“繳纏”,表現了作者嘯傲孤獨于風雪的豪邁氣概,“一笑瑯然”,抒發了作者戰勝困境的快意和樂觀曠達的情懷。【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修辭手法,這類題目一般的提問方式是:這首詩(詞)用了怎樣修辭手法?這首詩(詞)運用了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這類題目的答題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準確指出用了何種修辭手法;第二步闡釋運用,結合詩句闡釋這種修辭手法在詩文中是如何運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種修辭手法有何效果,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模式:揭示修辭手法+分析表達

12、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題所考查詩句中比擬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比較明顯,這兩種修辭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也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放在詩歌鑒賞類題目中考查的題型并不常見,所以此題可能會對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擾。(2)試題分析:“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時間是入夜,地點是洞庭湖,遙岸青熒的燈火,襯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無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詩人是孤獨寂寞充滿羈旅之思的。詩人只能蜷縮在船艙中,從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題面。“朔風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長的一筆。在“夜泊洞庭邊”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見“梅花片”的,可見全句是詩人的一種主觀感覺。結合題

13、目的“舟中”二字,則可發現此處的“朔風”,實是詩人在封閉的船艙中所獲得的聽覺印象。聽覺印象而產生視覺效果,反映了朔風的勁烈。這種強烈的風聲使作者生發了“吹老梅花片”的聯想,推篷是因為朔風的驟起,卻得到了“雪滿天”的全新發現,事出意外,驚喜頓生,難怪要“詩豪與風雪爭先”了。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屬于“詩”,也是對“風雪”的形容。以下寫風、雪與詩情攪成一片,難分難辨,風雪催詩,“一笑瑯然”,豪情快意頓時將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掃而光。【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屬于山東卷常考內容。與以往不同的是,本題要求分析作者

14、的情感變化,此題解答時需要通讀全曲,仔細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組織答案。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或句子,如本曲中的“孤”“豪”“爭先”“笑”等;分析景語,鑒賞古代詩歌,把握情感態度,應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曲開頭兩句交代孤舟夜泊的背景的句子;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作風格,本題中沒有加注,則說明考生不必考慮作者的身世經歷;注意積累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惜別、贊美、孤獨、冷寂、閑適、歡樂、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4【2016年高考上海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題目。(8分)野望(唐)杜甫西

15、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1)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是( )。(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與“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諸弟”與“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與“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時極目”與“日蕭條”(2)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恰當的一項是( )。(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內

16、”“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遲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極目”切合“野望”二字。(3)全詩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5分)【答案】(1)D(2)D(3)答案示例:首聯以景寫情,三城邊防堡壘白雪皚皚,傳達憂國之情,看到送別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頷聯接著第二句,通過寫兄弟遠隔,自己孤身飄零,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頸聯暗接全詩第一句,寫自己年老多病、無以報國,表達無奈和郁悶之情。尾聯下句直接表達對家國之事的憂慮。【考點定位】正確識記古詩詞中的對仗知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古詩詞的對仗知識。首先要明白對仗,就是

17、將兩個相關的意思用相同之字數和筆法構成一對華美語句。對仗必須遵守的規則是:字數相等,詞類相同,詞意相關,結構一致,平仄相對,沒有重字等。另外還要考慮到一些數詞、顏色詞等。(2)試題解析:本題選D項。題干要求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確,首先從題目“野望”思考起,A項中“西山”“南浦”切合題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項中“海內”“天涯”是詩人遠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項中的“遲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語,而非“野望”的內容。D項中的“出郊”切合“野”,“極目”切合“望”,所以都與“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選D項。【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

18、點睛】本題考查古代詩歌中切題的知識。詩人都非常重視切題,詩歌切題的手法主要有點題和扣題二大類。詩歌點題,從性質上分,還可分為:明點緊扣標題,直接說明、解釋標題的含義;暗點在詞句上與標題沒有直接聯系,只是在意義上比較含蓄的點出題意。詩歌扣題也有明扣和暗扣之分。本題題目是“野望”,解答時可以根據選項的內容,結合題目進行比對即可。(3)試題解析:題干要求明確,首先是全詩的情感,然后結合詩句解答。情感上應從詩句中表現情感的詞語中概括。從“諸弟隔”“涕淚” “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詞語中可以看出全詩表現了作者感傷時局、懷念諸弟、孤獨隱憂的思想情感。結合詩句就是要求學生結合全詩的每一聯思考。首聯

19、寫作者野望所見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間兩聯寫作者由所望之景觸發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絲毫貢獻報答“圣朝”的慚愧。尾聯寫出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轉“蕭條”的隱憂。【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撥】本題明確考查學生賞析古代詩歌中的情感的能力。分析詩歌的情感,可以從詩歌的標題、作者及注釋、詩歌中的景物及其特點、表示情感的詞語等方面考慮。解答本題是首先分析標題“野望”,可以根據平時訓練的經驗推斷,詩人抒發的情感應該是“望”景抒情,聯系作者的登高就更能很好地理解

20、。然后從從“諸弟隔”“涕淚”“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表示情感的詞語入手,聯系作者杜甫的詩歌特點,可以看出作者表達的是憂國之情,思家之情以及孤身飄零悲苦之情。5【2016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8分)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王維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選自全唐詩)(1)“滿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2分)(2)請結合詩句說明頷聯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3分)(3)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閑”字?(3分)【答案】(1)“望”: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后面描寫的景

21、物。或“空”:營造空曠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態。(2)動靜結合。落日與鳥,是動態描寫;秋日原野,是靜態描寫。寓情于景。通過描寫秋原的空闊,表現出詩人閑適的心境。(3)一個“閑”字,點出閑景、閑人、閑心,寫出了閑境之美、閑適之情。【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煉字的題目注意從煉意、煉境、煉結構和煉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一般都有煉意的內容,如寫景的詩句往往有煉意的成分。煉結構主要是統領全詩或在詩歌的結構中起關鍵作用,如轉折、過渡等。煉手法主要是修辭和表現手法。答題時先答出字的含義,然后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效果。此題主要從煉結構、煉意和煉境的方面考慮。(

22、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查表現手法的題目,答出表現手法,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效果即可。【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詩歌的藝術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懷、托物言志、懷古傷今,表現手法主要是對比、擬人、烘托、動靜、虛實、抑揚、用典等,修辭主要是比喻、擬人、對偶、借代、設問、反問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詩歌或某一部分,表現手法和修辭集中在某一聯詩句。答題時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為什么是這種手法,然后分析藝術效果。如此題主要從借景抒情和動靜結合的角度回答。(3)試題分析:這是一道

23、理解詩中詞語并表明情感的題目,首先答出表層的含義,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分析詩歌的情感主要從詩歌的抒情方式和詩中的重點詞語入手,題目所選王維的這首詩歌,其表明情感的詞語就是“閑”,所以從詞語的角度很難找到突破口,因此要從抒情方式的角度進行分析,借景抒情,從景物的特征“閑景”,進而分析其中所表達的情感為“閑心”和“閑情”。6【2016年高考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金陵望漢江 李白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24、注】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1)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答: (2)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答: 【答案】(1)這四句描寫了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為下文頌揚盛唐一家、國運興盛積蓄氣勢,有利于突出詩的主旨。(3分)(2)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寇,表達了對大唐一統天

25、下、開創盛世偉績的歌頌;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在太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詩句翻譯+情感主旨。(2)試題分析:回答本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根據題后關于“任公子”的注釋,結合全詩內容進行分析。【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充分利用標題和注解答題。7【2016年高考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選) 杜 甫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閭闔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斯須九重

26、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注曹將軍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畫家,官至左武衛將軍。玉花驄:唐玄宗御馬名。赤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閭闔:傳說中的天門,這里指宮門。斯須:一會兒。(1)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5分)(2)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1)第一問:曹霸所畫玉花驄神奇雄俊,如飛龍躍出,其他人畫的“凡馬”在此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問:曹霸先凝神構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筆揮灑,頃刻間一氣呵成。(2)畫工如山貌不同:寫曹霸要畫的馬已有眾多畫工畫過,但畫得都不成功,強調此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馬難畫的印象;迥立

27、閭闔生長風:寫真馬昂頭站立,給人萬里生風之感,進一步點出畫家要捕捉住此馬飛動的神采尤其不易。【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解答本題,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

28、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第二步,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注意:不

29、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2)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包括的內容很多,但題中已經指出是“鋪墊”,所以難度就降低很多,學生只要能夠讀懂詩歌,找到寫曹霸畫技的內容,那么前面都應是鋪墊的內容;只要考生正確理解詩歌內容就能夠寫出答案。【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文藝表現方

30、法)、篇章結構。題目類型: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體問題。答題要領: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1)必須準確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鑒賞。(2)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釋(4)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

31、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比如本題,從提問來看,應是考查篇章結構的技巧。8【2016年高考新課標卷卷】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后面題目。內宴奉詔作 曹翰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常得預時髦。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將。 六韜:古代兵書。 時髦:指當代俊杰。 陣云:戰爭中的云氣,這里有戰陣之意。(1)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5分)(2)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

32、不同之處。(6分)【答案】(1)觀點一:作“弱”“昏”好。 “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認自己已年老體衰的客觀現實,但強調即便如此,也還是能夠沖鋒陷陣;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 觀點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沖鋒陷陣,為國驅馳;表現作者心存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2)曹詩寫自己雖已年老,但報國之心猶存,重在表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詞通過追懷金戈鐵馬的往事,表達英雄白首,功業未成的悲慨。排兵布陣,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雖然發現自己身體的衰老,但不服輸,還想沖鋒陷陣,報

33、效國家。而用“健”“明”,可以結合“三十年前”,知道作者此時已經年老,但他感覺自己依然是“臂健”“眼明”,與三十年前沒有什么區別,身體如此,精神、志向也如此,未曾改變過。【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名師點睛】古人寫詩講究煉字,許多詩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視的詞,這些詞使全詩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詞是作者有意錘煉,用得傳神的呢? 一般說來,有動詞、形容詞、疊韻詞、運用修辭手法的詞、詞性改變的詞、副詞及數量詞。煉字類答題: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需要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如本題如用“弱”“昏”,抓住“尚”“猶”分析;而用“健”“明”,可以結合“三十年前”這個語境分析。【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技巧點撥】詩歌鑒賞比較閱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那就是“知同辨異”:“知同”就是發現兩首詩中相同、相似的東西;“辨異”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