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3課時)_第1頁
第5節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3課時)_第2頁
第5節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3課時)_第3頁
第5節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3課時)_第4頁
第5節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3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安排:共3課時第5節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第 1 課時)主備:趙曉娣 王琴芳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別幾種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說出其用途;、說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與作用;2能力目標學會使用顯微鏡等器具探索生命。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重點:識別顯微鏡的結構與作用,嘗試使用顯微鏡。教學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教學用具:顯微鏡教學過程:教學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活動導入新課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科學探究中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因此,科學探究是人類揭開自然界的奧秘、獲取知識的重要途

2、徑,那么,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題),在我們周圍的生物中有許多是肉眼無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們呢?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針對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展開思考。(一)學習使用實驗常用的器材生物學是實驗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實驗是一切科學探究的基礎,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的生物實驗室引導生閱讀教材,觀察圖1-7,并思考其用途。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這些實驗常用器材的用途。(二)、認識顯微鏡的結構1、 教師簡介顯微鏡后,引導生對照教材圖1-8(或者掛圖),觀察顯微鏡的結構和各個部件的名稱。2、觀察活動:認識顯微鏡。知道以下各個部件的作用鏡座 、鏡柱 、鏡臂、載物臺、 鏡筒、轉換器、粗準焦

3、螺旋、 細準焦螺旋、反光鏡、 目鏡和物鏡、遮光器 3、 師利用顯微鏡實物,讓學生回答其結構及作用,對錯誤給予糾正。4、討論:顯微鏡常用于觀察什么?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如何計算的?5、總結:觀察肉眼無法看見的微小生物體或者生物體中的微細結構常用顯微鏡。1、學生觀察顯微鏡的結構,熟記各個部件的名稱。2、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知道各個部件的作用。3、學生回答顯微鏡的結構及作用。4、回答:觀察微小的生物體和微細結構。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小結顯微鏡是一種精密儀器,使用時要小心,并愛護它。第5節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第 2 課時)主備:趙曉娣 王琴芳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顯微鏡各部件的名稱

4、、作用和方法,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2. 能力目標學會正確規范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方法,發展實驗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在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熏陶中,樹立初步的科學意識。教學方法:談話法、實驗法。教學重點: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學習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教學用具:顯微鏡、四種觀察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數字的透明紙;動植物玻片標本;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教學過程:教學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絢爛多彩的世界中,

5、大千世界,物象萬千,大的有(如蘭鯨,大象等,小的有(如微生物,細菌,病毒等)對事物的觀察,有的可肉眼直接進行,有的地要憑借工具觀察聰明的人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發明創造了顯微鏡這種專門用來觀察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儀器。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一下顯微鏡及其使用方法。(一) 取鏡和安放(二)對光(三)觀察(四)收鏡1、 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明、發展過程。提問:我們現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2、強調:(1)用低倍物鏡(10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2)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3)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4)

6、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3、強調:(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巡視指導,糾正錯誤。觀察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確: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4、強調:(1) 裝片從載物臺上去下,顯微鏡要擦拭干凈。(2) 壓片夾轉向后方,反光鏡垂直,物鏡偏向兩旁,鏡筒下降。1、迅速看書,動手取鏡和安放。 回答是光學顯微鏡。2、傾聽,引起注意,明確應注意的問題。3、傾聽,引起注意,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動手操作,觀察。4、傾聽,引起

7、注意,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動手操作小結給予評價,并啟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第5節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第 3 課時)主備:趙曉娣 王琴芳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舉例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體驗其過程。2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培養學生善于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展實驗探究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實事求是的重要性,確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方法:談話法、實驗法教學重點:舉例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體驗其過程。教學難點:嘗試確定實驗變量,設計對照實驗。教學用具:金魚、魚網、溫度計、兩個小魚缸、熱水教學過程:教學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活動

8、導入新課在生活和生產中,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遇到許多令人迷惑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1、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學生閱讀課本P20-P21并回答:(1)通常科學探究包括哪幾個步驟?(2)就自己的常識能否回答肉湯里的細菌是從哪里來的?(3)驗證假設的方法是什么?2、逐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實驗(強調設計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不同,其他因素完全相同)、得出結論、交流。3、討論:(1)、為什么要將放進燒瓶的肉湯煮沸?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2)、你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來探究這個問題?回答:(1)科學探究包括五個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實

9、驗、得出結論。(2)肉湯里的細菌是從空氣里來的。(3)做實驗來驗證假設。2、學生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3、回答:(1)滅菌(2)對照組的燒瓶封口,實驗組的燒瓶敞口。(二)嘗試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1、閱讀P21 背景知識,明確探究目的 A、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B、觀察金魚在常溫下的呼吸次數,并記錄。C、改變水溫再觀察并記錄。 2、討論:(1)探究的問題是什么?(2)你會作出什么假設? 3、指導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制定計劃。4、指導學生動手實驗,記錄測量數據。5、交流討論:(1)你們在探究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有什么新的發現和啟示?(2)實驗為什么要重復幾次?1、學生閱讀P21 背景知識,明確探究目的。2、回答:(1)水溫的變化對金魚的呼吸次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