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配管0531_第1頁
泵的配管0531_第2頁
泵的配管0531_第3頁
泵的配管0531_第4頁
泵的配管053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泵的配管05311 范圍本標準給出了泵及泵周圍的配管設計要求。本標準適用于石油化工新建工藝裝置中泵及泵周圍的配管,擴建或改建裝置的設計可參照執行。2 泵周圍的配管2.1 總則a) 泵的位置標注以泵的出口中心為基準,如圖 2.1a。b) 泵的基礎高度:通常為EL+100+300mm之間,如圖2.1.b所示。特殊泵的高度根據具體情況來定。c) 泵周圍的配管 1) 泵出口管道熱應力和振動,出口管閥門的高度一般1800mm,當1800mm時,需設操作踏步或操作平臺,盡量不采用鏈條傳動開啟閥門。 2) 泵入口管道要求大的直徑和短的直管,并為葉輪拆卸留出空間。入口管若采用小的直徑和長的直管,則易發生汽蝕,

2、入口管道還應考慮過濾器拆卸空間。 3) 泵入口管應設可調支架,該支架的基礎若有不規則沉降時,則應與泵基礎作成整體基礎。d) 吸入配管設計注意事項 1) 卸下彎頭管,葉輪即可卸出,見圖2.1.d.1。 2) 卸下異徑管,葉輪即可卸出,見圖2.1.d.2。 圖2.1.d.1 圖2.1.d.2 3)吸入配管的異徑管設置見圖2.1.d.3所示。 吸入管應在設有凹或凸出支撐,水平吸入管的設計應在配管熱膨脹時不產生彎曲狀。并將水平管設置一個坡向泵進口的傾斜度,以防止積液或產生氣袋。 對于上部出料類型泵的止回閥盡可能裝在垂直管線上。 泵吸入管和出料管的導淋應盡可能利用泵的排液口來排放,當有腐蝕性固體物料,利

3、用殼體導淋有困難時,則應在管道上裝設導淋閥,并在P&ID上標明。2.2 泵的入口和出口配管基本布置進口在頂端側,出口在頂部的形式1)在垂直走向管線上設置出料閥的布置(一般出料管直徑為DN50DN150)。其操作閥的高度一般1800mm,當1800mm時,需設操作踏步或操作平臺。如圖所示。 圖 平面圖2) 在水平走向管線上設置出料閥的布置(一般出料管尺寸DN200),當有熱應力時應增加L的長度。此種配管入口通常選用T型過濾器。如圖所示。 圖進出口均在頂部的形式1)出料閥設在垂直走向管道上,操作時的布置(一般出料管直徑為DN50DN150)如圖2.2.b.1所示。2)出料閥設在水平走向管道

4、上,操作時的布置(一般出料管直徑DN200),其操作閥的高度一般1800mm,當1800mm時,需設操作踏步或操作平臺。當設置操作平臺時注意操作平臺的腿不可影響泵葉輪的卸出。如圖2.2.b.2所示。進出口在側面的形式1)垂直(立式)形式:泵的進出料切斷閥均設置在垂直管道上。選用這種形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出料管應有排液閥。 泵和管道支架作整體基礎,保持一致高度。 當泵的殼體被深埋,而泵處于低溫操作,這是泵的上方應給葉輪的卸出留出足夠的空間。2)水平(臥式)形式,(冷卻水泵): 冷卻水泵常用水平形式,通常是23臺冷卻水泵聯合輸送,所以吸入管之間的距離應2DN。 吸入管的彎頭必須選用長徑彎頭即R=

5、2DN。 選用水平形式的泵通常需要由真空泵來開車引水。當冷卻水泵很大時(150kg/臺),應考慮裝運該泵所需的通道。對吸入管的要求:1)當吸入管道很長時應設置朝泵的方向1/51/200的坡度,防止水平管內聚積空氣。如圖2.2.d.1所示。2)當管徑有變化時,應采用頂平異徑管,如圖2.2.d.2所示。3)大尺寸的閥門在安裝時,最好將閥柄水平方向上。若閥柄向上,則閥蓋頂部易積空氣(指DN300,150#閥門)。為了防止彎曲力矩影響閥門,應裝設閥架設如圖2.2.d.3所示。2.3 泵進口的過濾器管道過濾器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永久性,即在工藝過程中始終需要;另一種是臨時性的,在正常操作時不需要。究竟

6、用哪種形式,應由工藝決定。a)永久性的過濾器應在P&ID上標明,當DN80通常用Y型過濾器,當DN100時用T型過濾器,含渣料較多時用藍式過濾器。b)臨時過濾器,當DN100用錐型過濾器,當DN150時用T型過濾器。 圖 2.3 PID圖例過濾器圖例管道上應用實例過濾器名稱永久型或固定型錐型過濾器籃式過濾器 DN80Y型過濾器 DN100T型過濾器臨時型 DN100錐型過濾器 DN150T型過濾器2.4 泵出口壓力表的接法見圖2.4。 圖2.4a) 上述布置是為了有一致性的方向。b) 通常壓力表被安裝在面對泵的右側,其高度在視線范圍內15001800之間。c) 當壓力表碰到任何在上面的

7、管道,壓力表的方向閥門的操作方向轉45°,這樣壓力表任在視線范圍內。d) 壓力表應安裝在出料閥位置和距離開關箱可見的視線范圍內,且不影響切斷閥的操作。2.5 泵的附屬管道a) 泵的冷卻水和導淋的配管。1)根據流體的種類確定排往含油污水系統或化學污水系統。2)殼體污水需排往含油污水系統或化學污水系統或液體出料管道,應按P&ID所示。b)吹掃、放空和排液為防止誤操作時空氣進入泵內,泵附近吸入管道一般不安裝排液管,但是,易堵、易凝流體在靠近切斷閥上游設置兼排液作用的吹掃管,見圖.b,排液管應安裝在對切斷閥手輪操作及過濾器抽出等無妨礙的位置上。 圖.b出口管的排液及吹掃管,應安裝在止

8、回閥與切斷閥之間,應不影響切斷閥操作。2.6 泵的保護管線泵的保護管線有六種,其作用是為了使泵體不受損害和正常運轉,要根據使用條件設置泵的保護管線。a) 暖泵線 當輸送介質溫度大于200,且具有備用泵的情況下,為避免切換泵時高溫液體急劇涌入待運行泵內,使泵體、葉輪受熱不均而損壞或變形,致使固定部分和轉動部分出現卡住現象,因而需設暖泵管線,使停運的泵處于暖熱狀態,可以隨時切換。暖泵線的流量是通過限流孔板控制的,見圖2.6.a(1)(2),也有用針型閥或截止閥調節流量的,見圖2.6.a(3)。 (1) (2) (3) 圖 2.6.a 暖管線示意圖b) 小流量線 當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額定流量的30

9、%時,就會產生垂直于軸方向的力徑向推力。而且,由于泵在低效率下運轉,使入口部位液溫升高,蒸汽壓升高,容易出現汽蝕。為了預防發生汽蝕,應設置泵在最低流量下正常運轉的小流量線。圖2.6.b是最小流量線一例。小流量線原則上宜按照最短管道設計,但用于冷卻目的時,也有按較長管道設計的,所以要注意P&ID圖上的標注。c) 平衡線 對于輸送常溫下飽和蒸汽壓高于大氣壓的液體處于泡點狀態的液體,為防止進泵液體蒸汽或氣泡進入泵內引起汽蝕,一般宜設置平衡線。平衡線是由泵入口接至吸入罐(塔)的氣相段。氣泡靠相對密度差向上返回吸入罐(塔)內。特別是立式泵由于氣體容易積聚在泵內,所以采用平衡管。氣泡僅僅靠本身的密

10、度差移動,所以管道要由泵向罐(塔)上坡,接到罐(塔)的氣相部位。圖2.6.c就是平衡管的一例,坐下平衡管彎頭太多,容易積聚氣泡,應盡量不按此設計。d) 旁通線 啟動高揚程泵時,出口閥單方面受壓過大,不易打開,若強行開啟,將有損壞閥桿、閥座的危險。在出口閥前后設置帶有限流孔板的旁通線,便可容易開啟。同時,旁通線還有減少管道噪音和振動的作用。 圖2.6.b 泵的最小流量線 圖2.6.c 泵吸入口平衡管的位置旁通線的安裝要求與暖通線基本相同但介質流向不同,如圖2.6.d所示。e) 防凝線 輸送在常溫下凝固的高傾點或高凝固點的液體時,其備用泵和管道應設防凝線,以免備用泵和管道堵塞。一般設兩根管徑DN2

11、0的防凝線,其中一根從泵的出口切斷閥后接至止回閥錢,與上述旁通線基本相同。另一根防凝線是從泵的出口切斷閥后接至泵的入口管段,緩緩流動,以保證管道內流體不凝,見圖2.6.e。防凝線的安裝,應使泵進口管道的“死角”最少。必要時防凝線可加伴熱管,以免防凝線被凝。 圖2.6.d 泵出口旁通線 圖2.6.e 泵的防凝線f) 安全閥線 對于電動往復泵、齒輪泵和螺桿泵,應在出口測設安全閥(泵本身已帶安全閥者除外),當出口壓力超過定壓值時,安全閥啟跳,流體返回入口側。管道舉例如2.6.f所示。管道應盡量布置緊湊,且不影響操作。 圖 2.6.f 往復泵安全閥安裝示意圖3 泵管道支架的設置 各類泵嘴均有載荷限制,

12、支架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以下因素。3.1 為使泵體少受外力作用,應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設置恰當的支、吊架,或設置必須的彈簧支、吊架,做到泵移走時管道不加臨時支架。3.2泵出口嘴垂直向上時,應如圖3.2(1)所示,在距離泵嘴最近拐彎處,于泵基礎以外的位置由下向上設支架,或如圖3.2(2)所示,在泵嘴正上方拐彎處由上向下設吊架。 圖3.2.(1) 由下支承形式 圖3.2.(2)從上下吊形式3.3對大型的高溫泵進出口管道,為減輕泵嘴的受力而設置的支架,應盡量的使約束點和泵嘴之間的相對熱伸縮量最小。需注意:1、支架高度宜與泵軸中心高度相等,減少相對位移。2、軸向止動卡的位置應盡量與泵體固定點的位置在同一直線上。3.4泵的水平吸入管道宜在靠近泵的管道設置可調可拆的支架,如圖3.4所示。如條件許可,也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