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骨CT多平面重建標準化探討_第1頁
顳骨CT多平面重建標準化探討_第2頁
顳骨CT多平面重建標準化探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顳骨CT多平面重建標準化探討         11-04-19 16:01:00     作者:黃云海 梁碧玲     編輯:studa20【摘要】  目的 總結顳骨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的一般步驟,探討MPR標準化重建原則。 方法 對30耳顳骨CT掃描資料作回顧性重建,根據顳骨內部9個主要解剖結構選取10個平面作雙斜位MPR,統計各部位MPR顯示情況,并歸納各部位重建方法及步驟。 結果 所選10個雙斜位MPR平面均

2、能良好顯示相應結構,上半規管顯示率為93.3,其余均為100。雙斜位MPR重建的一般步驟為確定最佳顯示平面,尋找起始標志,按解剖參考軸線調整定位線,調整標準化細節。 結論 雙斜位MPR可在同層全程顯示顳骨大部分結構。標準化重建的關鍵是熟悉各部位解剖結構,規范操作方法及步驟。 【關鍵詞】  顳骨CT 多平面重建 標準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teps and discuss the normalized

3、approach of MPR reconstruction of temporal CT.   Methods  30 ears of temporal CT data were selected and MPR was performed in each ear. Images of 9 parts(10 planes) of the temporal bone were reconstructed. The display statistics were recorded, and the steps and approach of reconstructi

4、on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Dual-oblique MPR images clearly display most parts of 10 selected planes. All display rate were 100% except the 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93.3%). Common steps of Dual-oblique MPR: define the optimal plane, find the starting marker, adjust the positioni

5、ng lines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t axis, and regulate the details.  Conclusion  Dual-oblique MPR could display most parts of temporal bone in one slice respectively. Accurate and rapid reconstruction needs certain skills, which depends on familiarity of human anatomy and operation of the i

6、mage workstation.    Key words Temporal CT; 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 normalization    顳骨內部復雜結構的顯示,是影像學診斷的難點之一。多層螺旋CT(MSCT)為顳骨解剖結構的顯示提供了更多選擇,在一次掃描獲得原始數據后,可進行多次后處理重建,包括了二維及三維圖像重建。但三維圖像通常不能單獨用來作影像學診斷,需參照多平面重建(MPR)圖像才能做出準確全面的診斷。MPR圖像重建在CT診斷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然而常規橫軸位與冠狀位圖像對顳骨許多結

7、構的顯示均不滿意,需要作合適角度的MPR。本文對顳骨MPR圖像重建的標準化進行了初步探討。    材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及常規CT診斷為正常的顳骨CT資料30耳。年齡953歲,平均28.9歲,其中男16耳,女14耳。入選標準:無相關病史及癥狀體征,或單側有異常者的健側顳骨,并且CT診斷為正常。    2.CT掃描方法  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螺旋CT,作顳骨掃描,掃描參數:電壓

8、120KV,電流150300mA,準直0.5mm,螺距0.8,有效層厚0.6mm,矩陣512×512,視野(FOV)250mm×250mm,掃描基線平行于上眶耳線。掃描范圍自乳突下緣至巖骨上緣。MPR重建使用Wizard或Leonardo工作站,Syngo 3D平臺。窗寬20002400,窗位600900。    3.雙斜位MPR重建方法  3.1重建參數  CT原始數據作單側顳骨小視野重建:FOV 5cm×5cm,重建層厚0.6mm,重建間隔0.3mm,重建濾過函數(Kernel值)為U75。獲得的圖像序列進行雙

9、斜位MPR重建,MPR層厚0.6mm1.0mm。    3.2標準化重建參考  包括確定重建部位及顯示平面,分析各解剖部位的可選標志點和參考軸線,以及圖像細節的微調。    其中確定重建顳骨內部9個主要部位共10個MPR平面:錘骨;砧骨;鐙骨;外半規管;上半規管;后半規管;前庭、耳蝸底周及蝸軸;面神經迷路段、膝部;面神經鼓室段及乳突段;前庭導水管。    圖像細節的微調,包括主體結構的顯示方向,大小比例。    重建完成后,統計各部位雙斜位MPR圖像對相應結構的同層

10、顯示率。    結    果    1.顳骨MPR顯示情況  所選的部位9個部位,在10個雙斜位MPR層面中分別可顯示的解剖細節、最佳顯示平面及顯示率如表2-1。其中上半規管有2耳不能在同層滿意顯示。其余各部位均能在同層全程顯示。    2.重建要點歸納  各部位雙斜位MPR重建起始標志及主要參考軸線歸納如表2-2:    3.標準化MPR圖像  按上述要點重建所得的圖像,每耳共10個層面。每幅圖像進行大小及方位的微

11、調,最終顯示如圖110所示。圖像顯示的主體結構約占圖像邊長的1/31/2。方位按左右進行統一。    討    論    1.MPR在顳骨CT診斷的重要性  雙斜位MPR實現了顳骨內部多個結構的同層全程顯示1,2,對顳骨內部結構的顯示能力,明顯優于橫軸位及冠狀位,或直接采用其他掃描角度的掃描,為研究顳骨的解剖及影像診斷提供了準確的信息。尤其在觀察聽小骨、半規管、面神經管等結構中有重要價值。與其他的圖像重建技術比較,其優勢在于:圖像分辨率與直接掃描相當,診斷信息準確;重建受主觀因素影響少,可重復行

12、好;定位清晰明確,便于圖像的標準化;重建操作相對簡單,方便快捷。    盡管目前已有許多三維重建方法,使各解剖結構的顯示有了更多的選擇,如VRT、SSD、CTVE等。但這些方法操作相對復雜,而且易受人為因素影響。因此,三維重建不能單獨用來診斷3,4,需參照橫軸位及MPR圖像才能做出準確全面的診斷。因此,MPR圖像在CT診斷中已經不可缺少,尤其在骨關節細微病變的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5,6。    2.MPR標準化探討  復雜結構的重建圖像,其重建平面、參考軸線、顯示方向等因素由操作者決定,因而顯示的內容變化較多,即使是同一病例,也可能重建出差異較大的圖像,導致診斷的準確性受一定影響。圖像重建的標準化,是為了盡量減少主觀因素對重建的影響,增加重建圖像之間的可比性。    2.1CT掃描及MPR重建參數  目前顳骨CT掃描多采用高空間分辨率的螺旋掃描。劉凱等研究表明,顳骨高分辨CT達到各向同行掃描的最佳掃描參數為準直0.5m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