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的種植技術_第1頁
大棚草莓的種植技術_第2頁
大棚草莓的種植技術_第3頁
大棚草莓的種植技術_第4頁
大棚草莓的種植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3、大棚草莓的種植技術1、大田準備  (1)田塊選擇 選擇多年沒有種過草莓的田塊作為大棚草莓的生產本田。 (2)基肥 大田施足有機基肥,定植前一個月左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商品化有機肥15002000千克或500千克微生物菌劑作底肥,并多次耕耙。 (3)作畦 定植前10天左右選擇晴好天氣,在土壤可耕性較好的情況下做畦頭。筑前增施硫酸鉀100千克和磷酸二銨100千克作底肥,并每667平方米施辛硫磷顆粒劑10千克,用以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 畦為南北向(與大棚方間平行)每只大棚作7畦,中間5畦每畦面寬度為4045厘米,每畦定植2行,旁邊2畦面寬度為1520厘米,每壟高度為3035

2、厘米,畦壟溝深度為3035厘米左右每畦定植1行。  2、定植  (1)定植期 9月中旬為適期,最遲不能超過10月初。  (2)起苗 在挖苗前一天育苗圃繞一次透水,以有利于帶好土團,盡量減少傷根,依秧苗大小進行分棚定植,若采用營養缽育苗,則種植時隨手脫去塑料缽,則成活率較高。  (3)定植密度 "豐香"品種大棚栽培株距20厘米左右,每棚種植18002000株,每667平方米60007000株。  (4)定向種植 為便于管理采用"定向種植",且能減少病害,提高果實品質。中間5畦每畦種植2行,盡量靠兩旁種(行間

3、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并且認清楚草莓苗的苗弓背向畦外側定植。大棚兩邊的2畦則進行單行種植。  (5)定植深度 定植深度必須適度。新莖基部必需入土,以利于發生新根,但苗子心部(外葉托葉稍部分)不能埋入土中,特別要注意弱小的秧苗種植不能成活,否則容易造成死苗現象。  3、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立即澆水穩根,約10天左右成活,結合除草在株間進行松土,壅根,且經常摘除枯、老、病葉,及時做好補苗工作。  (1)鋪設黑地膜 鋪設黑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雜草孳生,還可降低大棚內的空氣溫度,隔絕草莓果實與土壤的接觸減少病害,保持果實色澤鮮艷、清潔衛生。 黑地膜的鋪設時間一般為1

4、0月中下旬,此時草莓已基本上全部活棵,且已初步完成除草松土及培根、補苗工作,鋪設方法為將黑地膜覆在壟面植株上,摸到苗株地方將地膜撕開一小孔,然后小心地掏出葉片,注意一定要把苗株的中心葉片露出,四周老葉在地膜上壓住地膜孔的邊緣,使其緊貼地面。 (2)薄膜覆蓋 大棚覆蓋塑料薄膜后為保溫開始,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開始覆膜保溫。當氣溫繼續下降至夜間低于5度時,在大棚內應加扣套棚。當夜間最低氣溫進一步降低至0度以下時,應在草莓壟上加蓋小環棚。  (3)溫度、濕度調控 草莓生長發育各時期對氣溫有不同的要求,大棚增溫后應盡可能予以滿足。 由于大棚栽培草莓開花結果連續不斷、交叉進行,故在顯蕾后一

5、般白天保持24度28度,夜間6度8度,高于30度或低于5度都不利于草莓的開花結果。 大棚內空氣濕度甚高,特別是清晨至上午或陰雨天氣,相對濕度可達95100%,有礙開花授粉,容易孳生病害,灰霉病爛果嚴重,故除壟畦覆蓋黑地膜外,在壟溝底還應加鋪稻草,用以阻止水分蒸發,晴天9時左右應進行背風向單面裙帶通風,使棚內濕度下降至75%以下。 草莓果實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518,力爭棚內白天溫度達到2528,夜間5以上,最低溫度0以上。如出現32以上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棚內相對濕度以保持7080為宜,過大過小均會影響革莓根系活力和果實正常的生長發育。 具體溫度可參照如下:現蕾前:白天2530,晚上15,相

6、對濕度80 :現蕾至開花期間:白天2228,晚上10,相對濕度70; 開花后:白天2025,晚上5,相對濕度70;結果后:白天1525,晚上38,相對濕度80。光照管理  光照的強弱、時間長短,對大棚草莓的產量和質量有很大影響,因此除了需要經常擦洗大棚膜外,還要盡量延長光照時間,在不影響溫度的前提下,草苫等覆蓋物要盡量早揭晚蓋。如果遇到陰雪天氣,要在大棚內采取增光措施,如安裝電燈等來補充光照。水分管理  大棚內氣溫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應及時灌水。前期外界氣溫高,灌水應在傍晚進行;后期內外氣溫均較低,灌水在上午進行。灌水后先提高室溫,而后加大放風量,降低濕度。澆水不能過勤,

7、每次應灌透。開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澆水,開花后15天左右結合施肥澆水1次。二氧化碳的使用,在大棚內施放二氧化碳,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此項措施可使草莓提前8-10天采收,提高草莓果實品質,產量可增10%以上,達到增產增收效果。具體辦法:用小蘇打(做饅頭用的堿面)兌成水溶液,加入同等量的磷酸二氫鉀,小蘇打與磷酸二氫鉀在水溶液中反映,產生二氧化碳。(4)植株整理 大棚草莓保溫后植株生長加速,萌發大量分蘗及匍匐莖,要及時摘除,可增大主莖葉面積,促進頂花芽及時萌發、抽生健壯的頂花序,開花早結果良好。一般一株草莓最多保留12個較健壯的分蘗。及時摘除老、衰、病葉。  (5)激素的處理 一般在大棚覆蓋

8、薄膜后7天左右(天氣晴好情況下)進行。噴灑赤霉素等激素的目的,主要是解決草莓植株生長勢較弱,呈匍匐狀、矮化,葉較小、葉柄短、花序梗短等現象。以"豐香"品種為例,濃度一般掌握在7PPM左右,用藥量為每一標準棚用1012千克溶液,噴灑時應選擇晴好天氣進行,如果噴施后植株生長狀況尚不得到明顯可改善在顯蕾期再噴施一次。  (6)疏蕾、疏花 草莓為繁傘花序,花很多,這些花的發育、開放過程會消耗很多養分,尤其是級次較高的花,即使座果,也是果小質差,無經濟價值,故應盡早疏蕾、疏花。一般這項工作在開花后即可進行。以留下1、2、3級花為主,先疏去4、5級花蕾、黑花(受凍花)及畸形嚴

9、重的果都要疏去。一般每株草莓的頂花序留果67只,以后各花序的留果量視生長及采收情況而定。總之前后大小果實同時著生不宜超過15只。 結合疏蕾、疏花工作隨時摘除老葉及收摘完了的花序梗。  (7)追肥 大棚草莓追肥一般在定植活棵后至覆蓋黑地膜前后施23次。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葉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后期多次噴肥,以滿足其營養要求。在施肥品種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從上棚至現蕾,可10天左右沖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澆1次水;開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澆水;開花后,可15 天左右沖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澆1次水。開花結果期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硼酸水溶液,以提高授

10、粉坐果率。中后期結合噴藥,葉面噴施豐莓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氫鉀,以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鮮美,商品價值高。 (8)黑花的防止 受低溫凍害后會形成黑花。如在開花前78天的花蕾遇零下2度低溫雄蕊即能受害,開花前3天至花后一周的雌蕊遇零下2度低溫也會受凍形成黑花,因此在嚴寒來臨之前要準備好內層套棚及小環棚,加強保溫工作。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保持在3度5度,能有效地減少黑花的形成。 (9)畸形果的防止 畸形果的發生主要由氣溫、濕度、風力、噴藥不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總的來說是授粉不良所致。因此,通過加強冬季大棚的保溫、降濕,盡可能地避免在各花序12級次花盛開時噴藥,在棚內投養蜜蜂授粉,能明顯地降低畸形果的形

11、成。 (10)病蟲害防治 大棚草莓的主要病蟲害有蠐螬、灰霉病、蚜蟲、葉螨、鼠害等。 灰霉病為害果實最為嚴重,該病的發生與天氣及棚內溫濕度有關,低溫高濕是誘發該病的主要環境因子,因此做好保溫、降濕及通風工作是防治灰霉病發生的關鍵,藥劑防治可采用多菌靈、托布津等殺菌劑交替使用。 若發現有蟲害或鼠害發生,則可采用相應的殺蟲劑或滅鼠藥進行防治。   草莓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草莓是一種味道甘美的漿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我縣草莓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隨之病害也逐漸加重。現將草莓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措施介紹如下。一、灰霉病1、癥狀。該病是草莓的

12、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發病,尤以采收后發生普遍,果實成熟期發病癥狀最明顯。葉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濕情況下形成一層淡灰色的分生孢子。葉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環繞葉柄變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開始形成單個褐斑,后使果實腐爛,果肉組織變軟,呈水漬狀,失去香味和色澤,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狀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風和水傳播到其它植株上再侵染。2、防治方法。(1)深溝高畦,實行地膜滿畦覆蓋。一般溝深30-40厘米,同時把地膜蓋在畦面上到近溝底處,以減少果實與土壤接觸發病,加快排水,減輕危害。(2)增施有機肥,適施氮、磷、鉀。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同時要合理密植,每畝控制在800

13、0株以內,以利通風透光。(3)適量補充微肥,提高抗病力。在幼葉開始生長時和蕾期噴施豐莓水溶肥料等。(4)早春及時清除枯葉,減少越冬病菌。藥劑防治,抓好早期預防,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噴霧,從現蕾開始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二、白斑病:俗稱"蛇眼病"1、癥狀。受害葉片出現圓形病斑,直徑2-4毫米,中間灰白色,邊緣紫紅色,似蛇眼。匍匐莖、果柄、花萼也能受害。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春季撤除防寒物時,將病枯莖、葉,清除干凈;適當降低種植密度,雨后及時排水,中耕除草,保證通風透光良好。開花結果期,發現病葉及時摘除,防止蔓延,病害重的地塊

14、,采果后全園割葉,集中燒毀。(2)藥劑防治:在花序顯露至開花前,噴保護劑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或大生M-45 等。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4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效果良好。三、葉枯病1、癥狀。易與白斑病相混。葉枯病發病部位是葉片的邊緣,呈橢圓型或"V"字型,初為紫紅色圓形或不規則型小斑點,后擴大成有輪紋的大病斑,病斑中心為褐色,邊緣紫紅色。2、防治方法。同白斑病。四、白粉病1、癥狀。草莓的地上部分都能感病。葉片受害后,初期呈現暗色病斑,大小不一,繼而在葉背病斑上產生白色粉狀物,后期

15、葉片萎縮,干枯。幼果受害后停止生長發育,在果實上密布一層白粉。該病在溫室內發生較嚴重。2、防治方法。(1)加強管理,培育壯苗。摘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退菌特噴霧進行防治。五、枯萎病1、癥狀。發病初期葉片生長緩慢,3片小葉中有1-2片變褐,全株枯萎而死。剖開病株的根冠、葉柄、果柄維管束變為褐色。2、防治方法。(1)病田實行3年以上輪作制,避免連作。(2)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拔除并燒毀病株以及病殘體。(3)用太陽熱消毒法進行土壤處理。具體作法是:草莓果實采收結束后,將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澆水,用塑料布覆蓋一個月左右,依靠太陽能使土

16、壤溫度達到50左右,進行高溫消毒。六、病毒病1、癥狀。常見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五種癥狀:(1)斑駁型:葉面不規則退綠、黃化,呈現斑駁。(2)褐邊型:葉片邊緣呈黃褐色。(3)枯斑型:葉面有壞死枯斑,枯斑呈不規則圓形。(4)脈暗型:在苗期,葉正面脈呈現黑色,葉反面脈呈黃褐色。皺縮型:葉片皺縮,葉面不平整或匙狀。多數一株一癥,少數一株多癥。夏季氣溫較高時,病株矮小,癥狀不明顯或消失,但產量和質量明顯降低。2、防治方法。和其他農作物病毒病一樣,除農業防治措施外,還應特別注意傳毒媒介的防治。該病的傳毒昆蟲為蚜蟲,用速滅殺丁等菊脂類農藥防治蚜蟲,每隔10-15天噴一次,噴2-3次。七、炭疽病 

17、       1、癥狀 草莓炭疽病主要分布在的溫暖地區,我國東部地區發生較多,葉片、葉柄、托葉、匍匐莖、花瓣、尊片和漿果都可受害。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莖葉上病斑一般長37毫米,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稍凹陷。病斑包圍葉柄或匍匐莖1周時,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濕潤條件下病斑上長出肉紅色黏質孢子 堆,有時葉和葉柄上產生污斑狀病斑。植株凋萎癥狀,除在假植苗上發生外,還發生在母株上,開始12片嫩葉失去活力下垂, 傍晚恢復正常,進一步發展植株很快枯死。有時心葉葉柄受害,心葉死亡,但不出現心葉矮化和黃化癥狀。切開枯死病株莖基部或根部觀察,從外側向

18、內部變褐,而維管束并不變色。漿果受害,產生近圓形病斑,淡褐至暗褪色,軟腐狀并凹陷,后期也可長出肉紅色黏質孢子團。   2、防治方法  棚室或露地發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60福?福鋅(炭疽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40多?福?溴菌(炭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多氧清水劑3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劑8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溴菌腈(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抗霉菌素(農抗120水劑)或2武夷菌素(BO-10)水

19、劑2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大棚草莓畸形果的成因與預防草莓畸形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授粉不良,但其輕重程度與以下因素有關:一、品種。品種本身育性不高,雄蕊發育不良,雌雄器官育性不一致,導致授粉不完全而產生畸形果。如達娜等品種,易出現雄蕊短、雌蕊長現象,花粉粒少而小,發芽力差,因而易發生畸形果。二、訪花昆蟲。保護地內蜜蜂等訪花昆蟲少,或由于環境影響,花朵中花蜜的糖分含量低,不能吸引昆蟲傳粉,授粉不佳。三、溫、濕度。高溫、低溫或高濕都可引起畸形果。開花授粉期,溫度過低花粉發育不良,溫度過高可導致花托變黑,高濕則影響花藥開裂,且易形成水滴沖

20、刷柱頭。四、花期噴藥。花期噴藥能沖刷柱頭,特別是當天開的花更嚴重,不但妨礙授粉,而且還會妨礙昆蟲傳播花粉,導致畸形果率提高。目前,生產中預防草莓畸形果可采取以下措施:一、選用相應品種。在麗紅、春香、寶交早生、紅衣等品種中,以寶交早生最好。授粉品種可選擇花粉量豐富的春香等與主栽品種混栽。二、棚內養蜂。保護地栽培的草莓花期早,前期自然出現的訪花昆蟲少,因而最好在棚內放養蜜蜂。每標準棚5000只左右,可使授粉率達100。放蜂時間為上午89時和下午34時。三、控制溫、濕度。開花坐果期應經常通風排濕、降溫。白天溫度一般保持在2028,夜間保持在67,相對濕度控制在90以下。采用無滴膜扣棚,防止水滴沖刷柱

21、頭。四、疏花、蔬果。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可明顯降低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養分,提高單果重或果實品質。五、減少用藥。采用無病毒苗,地膜覆蓋等農業措施,盡量不用藥或減少用藥。病蟲嚴重時應在花前或花后用藥,開花期嚴禁噴藥,必要時可將蜂箱搬出用煙劑處理。 如何延長草莓保鮮期 成熟的草莓漿果自然保鮮期只有1-3天,極易腐爛變質,要延長草莓的保鮮期,必須做到科學采收、分級包裝和精心貯藏。科學采收不同的草莓果實成熟度不一致,所以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一次,每次都要把成熟的草莓果實全部采完,以免其因過熟而腐爛并波及其它草莓果實。采收草莓果實的適宜時間是清晨、上午10點前和傍晚,其它時間不能采收。草莓果

22、實的果皮極薄,采收時必須輕拿、輕摘、輕放,連同果柄一同采下,用指甲掐斷果柄即可,摘一個放一個。鮮食果果面有70%以上著色時即可采收,這種果實品質好,果形美,相對耐貯運;用于加工果醬、果汁和果凍等的草莓果實,宜在果實充分成熟時采收,這種果實糖分含量高,汁液多,香氣濃;制罐頭等用的果實要求大小一致,著色70-80%,果肉較硬,著色顏色較鮮艷為好。分級包裝為了保證采下的草莓不被擠壓和碰傷,采收容器應用紙箱或塑料箱、竹編箱等,箱內要墊放柔軟物,一般每箱裝2.5-5公斤草莓為宜。采收時最好邊采邊分級,將畸形果、過熟果、爛果、病蟲果剔除。果實分級標準如下:單果重20克以上為大果,10-20克為中果,5-1

23、0克為小果。剛采下的草莓應放在陰涼處或預貯室散熱。運輸時最好用透明小塑料盒裝載草莓果實,單盒裝果0.25-0.5公斤,然后裝入裝載量不超過5公斤的大箱。運輸時要選擇最佳線路,盡量減少震動,縮短運輸時間。 如何讓草莓變得硬一點可以通過下列方法來提高草莓硬度: 一、選用耐貯藏、硬度高的草莓品種; 二、用于貯藏和運輸的草莓在果實表面3/4變紅時采收; 三、進行適量補鈣;  草莓蜜蜂傳粉技術大棚草莓栽培正值冬季和早春,溫度低,濕度低,日照短,昆蟲少,影響花藥開裂及花粉飛散,授粉不良,易產生各種畸形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創造良好的授粉條件,除注意通風換氣、降低空氣濕度外,主要的還是利用蜜蜂進行輔助授粉。研究表明,采用密蜂傳粉的大棚草莓,座果率明顯提高,果實增產30-50%,畸形果數只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