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遺傳復習習題_第1頁
微生物遺傳復習習題_第2頁
微生物遺傳復習習題_第3頁
微生物遺傳復習習題_第4頁
微生物遺傳復習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物遺傳復習習題第一章 遺傳物質的物質基礎一、填空題1. 三個經典實驗證明核酸是微生物遺傳物質的實驗是_、_。2. 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單鏈的或雙鏈的DNA或RNA,即:_、_、,_、或_。3. 病毒分三類:_、_、和_。4. 除_外,所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單鏈的或雙鏈的DNA或RNA 。5. 病毒的基因組大部分_蛋白。6. 細菌在一般情況下是一套基因,即 ;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兩套基因又稱 。7. 大腸桿菌基因組為雙鏈環狀的 ,在細胞中以緊密纏繞成的較致密的不規則小形式存在于細胞中,該小體被稱為 。8、酵母菌基因組最顯著的特點是 ,酵母基因組全序列測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組上還發現了許多較高同

2、源性的DNA重復序列,并稱之為 。9、質粒通常以 的超螺旋雙鏈DNA分子存在于細胞中,但從細胞中分離的質粒大多是3種構型,即 型、 型和 型。二、選擇題1、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的原因之一是 ( ) : A. 它的含量很少 B. 它不能自我復制 C. 它與新陳代謝無關 D.它的種類很多2、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敗血病而死亡的(  )AR型肺炎雙球菌B加熱殺死后的R型肺炎雙球菌C加熱殺死后的S型肺炎雙球菌D加熱殺死后的S型肺炎雙球菌與R型細菌混合3、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用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用這種噬菌體去侵染大腸桿菌,則新生的噬菌體內可含有 ()A32PB35S C32P和35

3、SD二者皆無4、關于病毒的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 核糖核酸 B. 脫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C. 脫氧核糖核酸 D. 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5. 肺炎雙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類莢膜,R型則不具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培養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的多糖類物質,能夠產生一些具有莢膜的細菌B培養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DNA的完全水解產物,不能夠產生具有莢膜的細菌C培養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的DNA,能夠產生具有莢膜的細菌D培養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的蛋白質,不能夠產生具有莢膜的細菌6.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A、DNA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B、DNA能自我復制C、DNA是遺傳物質 D

4、、DNA能控制蛋白質合成7. 用一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若該細菌解體后釋放出32個大小、形狀一樣的噬菌體,則其中含有32P的噬菌體有( ) A0個 B2個 C30個 D32個8.最小的遺傳單位是( )。A 染色體 B基因 C密碼子 D 核苷酸9.基因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現在發現許多調控序列非編碼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組的含義實際上包括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以及目前功能還尚不清楚的( )。(1)RNA序列 (2)DNA序列 (3)調控序列 (4)操縱子序列第二章、 基因突變一、 名詞解釋1. 正向突變:改變野生型性狀的突變2. 回復突變:突變體所失去的野生型性狀可以通

5、過第二次突變得到回復,這種二次突變就是回復突變。3. 營養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由于突變而喪失 了 某種營養合成能力,而無法在基本培 養基上生長的變異類型。4. 突變率:某一細胞在每一世代中發生突變的幾率。5. 突變熱點 (hotspots of mutation) 從理論上講,DNA分子上每一個堿基都可能發生突變,但實際上突變部位并非完全隨機分布。6. 抗原突變型:7. 同義突變:二、填空題1. 2. 3. 4. 5.6. 7. 8. 9. 10.缺失突變常用符號表示。11. 基因突變的特點 、 、 、 、 。12. 突變包括 和 兩大類。13染色體畸變包括 、 、 、 等。14點突變又包括 和

6、 。15. 、 、 三個試驗證明了基因突變的自發性和不對應性。16. 突變的類型很多, 突變的表型包括選擇性突變株和非選擇性突變株, 選擇性突變株包括 、 、 等突變型(株), 非選擇性突變型包括 、 、 等突變型(株)。二。選擇題1. 2. 3. 4. Mu噬菌體是一種以大腸桿菌為宿主的溫和噬菌體,其基因組上除含有為噬菌體生長繁殖所必需的基因外,還有為轉座所必需的基因,因此它也是最大的( )。 (1)噬菌體 (2)插入順序 (3)轉座子 (4)轉座因子5. 誘變育種是指利用各種誘變劑處理微生物細胞,提高基因的隨機( ),通過一定的篩選方法獲得所需要的高產優質菌株。(1)重組頻率 (2)融合頻

7、率 (3)突變頻率 (4)調控頻率6. 細菌產生抗藥性的三條途徑分別是 、 和 。 7. 可 以 轉 移 供 體 細 胞 任 何 部 分 基 因 到 受 體 細 胞 的 噬 菌 體,稱 作 噬菌體。8. 1944 年 等 人 證 明 了 轉 化 因 子 為 DNA。9.基因自發突變具有的特性為_、_、_、_、_、_和_。 三、問答題1. 描述波動實驗的原理,這個實驗證實了什么?答:證實細菌自身發生突變,而外界條件僅起選擇作用。取對噬菌體敏感的大腸桿菌懸液(103/毫升)分別裝入甲、乙兩只試管內,每管10毫升。甲管中的菌液再分裝50支小試管中,每管0.2毫升,保溫2436小時,及時把各小管的菌液

8、分別倒在涂有噬菌體的平板上,經培養后,對各平板上出現的抗噬菌體的菌落計數;乙管中的菌液不分裝,先保溫2436小時后才分成50份,加到同樣涂有噬菌體的平板上,培養后分別對各平板上出現的抗性菌落計數。結果發現,來自甲管的50個平板中,各平板間菌落數相差甚大;乙管的菌落數則基本相同。這表明大腸桿菌對噬菌體的抗性來自基因突變,這種突變發生在大腸桿菌接觸相應的噬菌體之前,由細胞在分裂過程中自發地、隨機地產生。來自甲管的許多平板上不出現抗性菌落,是由于在接觸噬菌體前沒有發生過突變;在有的平板上可能出現幾百個菌落,那是由于突變發生得較早,同時也說明某一性狀的突變與環境因素不相對應。此試驗亦用于證明抗藥性突變

9、的出現與接觸藥物無關。 2. 基因突變的特征有那幾點?3. 接種培養液中的3.00×105個細菌中沒有發現一個抗噬菌體的突變型,培養5h后在3.07×108個細菌中發現307個抗性細菌。計突變率。(突變率(M2-M1)/(N2-N1);G= (N2-N1)/ln2= (N2-N1)/0.693)4.你如何應用影印接種法選擇單倍體酵母要求精氨酸的突變型? 6. 某人將一細菌培養物用紫外線照射后立即涂在加有鏈霉素(Str)的培養基上,放在有光條件下培養,從中選擇Str抗性菌株,結果沒有選出Str抗性菌株,其失敗原因何在?第三章 細菌和放線菌的基因重組一、 名詞解釋1. 接合(c

10、onjugation):兩種菌株的細胞直接接觸后,遺傳物質從供體(donor)轉移到受體(receptor)的重組過程。2. 低頻重組(low frequency recombination,Lfr):F因子轉移頻率很高,但兩者染色體之間重組頻率很低,大約是每百萬個細胞發生一次重組。3. F因子:F+因子的時候,F因子偶爾可能獲得細菌染色體的一部分,而保留著對遺傳地點的“記憶”。這種帶有部分細菌染色體的F因子稱F因子。4. 轉化:5. 轉導:以噬菌體為媒介所進行的細菌遺傳物質重組的過程,稱轉導6 普遍性轉導:指可以轉導染色體組的任何不同的部分。 如果兩個基因始終是一起轉導或同時轉導(共轉導或并

11、發轉導)頻率較高,那么證明兩基因連鎖,而且頻率越高,則兩基因距離越近。7. 局限性轉導:只能轉移細菌染色體特定部分基因的轉導。8. F因子:細菌染色體外的一個決定細菌雄性性別的共價環狀DNA分子,稱為致育因子 (fertility factor),又稱為F因子或F質粒。二、填空題1. 在 轉導中,噬菌體可以轉導給體染色體的任何部分到受體細胞中;而在 轉導中,噬菌體總是攜帶同樣的片段到受體細胞中。2.細菌的結合作用是指細胞與細胞的直接接觸而產生的遺傳信息的 和 過程3. 受體細胞從外界吸收供體菌的DNA片段(或質粒),引起基因型改變的過程稱為_。4. F+和F-雜交中,結果是供體菌成為_,受體菌

12、成為_。5. 四種引起細菌基因重組的方式是_、_、_和_。6. 準性生殖包括_ 、_、_和_四個互相聯系的階段。7. 脈孢菌(Neurospora)子囊孢子出現第二次分裂分離現象是由于染色體_。8.三、問答題1. 什么叫轉導?試比較普遍性轉導與局限性轉導的異同。2. 什么是基因重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組。3. 4. 在轉導實驗中,在基本培養基上除了正常大小的菌落以外,還發現有一些微小的菌落,試分析出現這些微小菌落的原因。5. 比較普遍轉導和局限轉導.比較轉化、轉導、與接合的異同。6. 給你下列菌株:菌株A.F+,基因型A+B+C+,菌株B.F-,基因型A-B-C-,問題:(1)

13、指出A與B接合后導致重組的可能基因型。(2)當F+成為Hfr菌株后,兩株菌接合后導致重組的可能基因型。第五章 真菌的基因重組和遺傳分析一、名詞解釋1. 順序四分子分析(tetrad analysis):指根據一個子囊中四個按嚴格順序直線排列的四分子(或其有絲分裂產物子囊孢子)表現進行的遺傳分析,也稱為直列四分子分析2. 指異核體菌絲細胞中,兩個遺傳物質不同的細胞核結合成雜和二倍體細胞核,該細胞核經有絲分裂發生染色體交換和單倍體化,最后形成遺傳物質重組的單倍體過程。3. 異核體hetero caryon:由于細胞融合而在細胞內含有遺傳組成不同的兩個或多個細胞核二、填空題1. 真菌中除了無性繁殖和

14、有性繁殖外,還有一種生殖方式,稱為_。2. 準性生殖常見于某些真菌,尤其是_中。3. 準性生殖包括_、_、_和_四個互相聯系的階段。4. 脈孢菌(Neurospora)子囊孢子出現第二次分裂分離現象是由于染色體_。二、選擇題1. 準性生殖:( )A.通過減數分裂導致基因重組 B.有可獨立生活的異核體階段 C.可導致高頻率的基因重組 D.常見于子囊菌和擔子菌中2.順序四分子分析的特點是 A子囊中四個孢子按嚴格順序直線排列 B. 子囊中四個孢子按不嚴格順序直線排列 C有絲分裂后的孢子只有四個 D. 有絲分裂后的孢子只有四個微生物遺傳3. 準性生殖與有性生殖最大的區別是()A有性生殖是通過減數分裂進

15、行遺傳物質重組和產生單倍體,而準性生殖則是通過二倍體細胞核的有絲分裂交換進行遺傳物質的重組B有性生殖是通過減數分裂進行遺傳物質重組和產生單倍體,而準性生殖也通過二倍體細胞核的減數分裂交換進行遺傳物質的重組C有性生殖是通過有絲分裂進行遺傳物質重組和產生單倍體,而準性生殖則是通過二倍體細胞核的減數分裂交換進行遺傳物質的重組D沒有多大差別三問答題1. 簡述準性生殖的基本過程2. 準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區別3. 何謂異核現象,有哪些表現形式第六章 染色體以外的遺傳因子一、名詞解釋1.F+細胞:以染色體外環形雙鏈質粒DNA形式存在,其上不帶有任何來自寄主染色體的基因或DNA區段。二填空題1.細 菌 細 胞

16、 間 靠 噬 菌 體 進 行 DNA 的 轉 移 過 程 稱 為 。F+和 F- 雜 交 中, 結 果 是 供 體 菌 成 為 , 受 體 菌 成 為 。2.質粒的類型 、 、 、 。3.質粒消除的方法有 、 、 .4. 質粒檢測的方法有 、 、 .5.質粒在細胞內的復制一般有兩種類型 和 6.同種的或親緣關系相近的兩種質粒不能同時穩定地保持在一個細胞內的現象,稱為 。7. 質粒的不穩定性中包括_和 .8. 質粒拷貝分配到子細胞的途徑可分成 和 兩種不同的方式.9. 質粒根據分子結構可有_、_和_三種構型,而根據質粒所編碼的功能和賦予宿主的表型效應,又可將其分為_、_、_、_、_、_和_等類型

17、10. 在Hfr與F-雜交中,結果是供體菌成為_,受體菌成為_。三簡答題1. 什么是F質粒?解釋F質粒與接合的關系。2. 主要質粒有幾類?各有何理論和實踐意義?第七章 基因的結構和作用一名詞解釋1.突變子:指改變后可以產生突變型表型的最小單位。2.重組子:不能由重組分開的基本單位。3.順反位置效應:反式表現為突變型,順式排列為野生型,這種由于排列方式不同而表型不同的現象成為順反位置效應。4.順反子:不同突變之間沒有互補的功能區,一個順反子就是一個基因,就是一 個基因座位,包含多個基因位點,是遺傳上的一個作用(功能)單位,但不是一個突變單位或重組單位。5.互補測驗:根據功能確定等位基因的測驗。即

18、根據順式表現型和反式表現型來確定兩個突變體是否屬于同一個基因(順反子)二、填空題1.經典遺傳學認為:基因是一個最小的單位,不能分割;既是,又是。2.一個基因有多少對核苷酸對就有多少突變子和的重組子,實際上,突變子數核苷酸對數,重組子數突變子數。3.摩爾根實驗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并呈直線排列,提出了遺傳學是4.順反子(cistor)的概念,證明基因是DNA分之上一個特定的區段,是一個功能單位,包括許多,突變位點之間可以發生。5. 兩個突變分別在兩條染色體上,稱為, 兩個突變同時排在一條染色體上,而另一條染色體上兩個位點均正常,稱為。6.假如兩個突變子屬于兩個不同的基因則反式排列表現為_,順式排

19、列為_,假如兩個突變子屬于同一個基因,則反式排列表現為_,順式排列為_。三、問答題1.基因型+a/b+,如果有互補作用,表示什么意思,沒有互補又是什么意思?2、培養脈孢菌時,培養基中需加生物素,而培養青霉菌時,不需要加生物素,為什么?3、E coli的8個突變株都不能在沒有組氮酸的培養基上生長(his-),兩兩進行重組測驗,發現所有的順式雜合體都能在基本培養系上生長,而反式雜臺體中。有的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有的則不能(0),如圖所示,確定這8個突變依點分屬于幾個不同的順反子?反式雜合體在基本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突變體 1 2 3 4 5 6 7 8 8 O 0 0 O O 0 + O

20、7 + + + + + + 0 6 0 0 0 0 0 0 5 0 0 O 0 0 4 0 0 0 0 3 0 0 0 2 O 01 04、假如上題的8個突變休測試產生了下列結果,結論又該如何? 反式雜合體在基本培養送上的生長情況:突變體 1 2 3 4 5 6 7 8 8 + + + + + + 0 0 7 + + + + + + 0 6 + + + + 0 0 5 + + + + 0 4 + + 0 0 3 + + 0 2 0 0 1 0第8章 微生物遺傳與育種1 名詞解釋1. 自然選育:不經過人工處理,利用菌種的自然突變而進行菌種篩選的過程叫做自然選育。2. 雜交育種是指將兩個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經吻合(或接合)使遺傳物質重新組合,從中分離和篩選具有新性狀的菌株。3. 誘變育種:4. 原核生物的基因調控系統是由一個操縱子和它的_所組成的,每一操縱子又包括_、_和_。5微生物菌種保藏的原理是在_、_、_、_和_等環境條件下,使其處于代謝不活潑狀態。二、簡答題1.微生物育種方法有幾類?舉實例說明2. 菌種保藏有幾類?舉例說明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