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本性_第1頁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本性_第2頁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本性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本性    【作 者】吳月堂 【作者簡介】吳月堂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職稱:副教授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性在于,它是一種最一般的科學方法論。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不能只就其前提的內容,還應就其前提的形式去研究這個前提,這就使其研究對象具有最終層和直接層;研究對象的雙層性,必然引發出研究內容的雙重性,即關于世界觀和關于方法論的知識體系;哲學世界觀與哲學方法論,均以社會實踐為其出發點和歸宿,均是同一高層次理性思維活動中的兩個相互作用、制約的環節,但從哲學的對象、根本任務在于“改變世界”來看,哲學方法論乃是更具根本性的環節,科學方法論

2、體現著人們的科學世界觀及其自己運動著的靈魂。 關鍵詞:方法方法論世界觀初層形態的世界觀深層形態的世界觀 什么是哲學?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多少年來似乎已經不成問題的問題,現在看來,還是很有些問題,乃至成為當前哲學界爭議的熱點之一。奉獻于人們面前的數以十計的哲學論著或哲學教科書,大都這樣寫道:“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哲學就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哲學就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理論體系”。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則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或“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對的么?細思一番,深覺其有正確的一面,又有其不足的一面。筆者以為,按其本性來說,哲學就是最一般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

3、則是一種最一般的科學方法論。為什么呢? 這主要是由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對象與內容所決定的。諸多哲學著作幾乎都這樣寫道:“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以總體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理論體系”;“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與總結”,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研究對象上看,“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從研究內容上看,具有“唯物主義和辯證法高度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高度統一”的“完整嚴密的科學體系”。這些提法,從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象和內容的客觀實在性上,大體上揭示了蘊含于“哲學”這一范疇中的質,大體上概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的基

4、礎和前提,因而是大體正確的。但是,如果滿足于上述的揭示與概括,那是遠遠不夠的。 這里,首先有一個如何看待哲學的對象或前提的問題。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曾明確提出:“我們的主觀的思維和客觀的世界服從于同樣的規律,因而兩者在自己的結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須彼此一致,這個事實絕對地統治著我們的整個理論思維。它是我們的理論思維的不自覺和無條件的前提”。這段話,如果從哲學的研究對象這一特定視角來理解,其中,明確地包含著兩層意思:其一,指出哲學無疑是一門“關于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即思維科學,但相對于一般的思維科學,哲學具有其獨特性,它是一種最高層次的理論思維,是一種既不同于實證的經驗科學思維、也與數學的和

5、純邏輯的形式科學思維有很大區別,具有極為重要的思辨性、超越性特點的理論思維。其二,指出哲學這種高層次的理論思維的研究對象,或基礎與前提,是貫穿于客觀的世界和主觀的思維中的共有規律。這點,在恩格斯看來,簡直成了整個哲學界所共識的一條公理。但是,在如何看待和研究這個“前提”上,哲學界的分歧就比較大了。“十八世紀的唯物主義,由于它在本質上是形而上學的性質,只就這個前提的內容去研究這個前提。它只限于證明一切思維和知識的內容都應當起源于感性的經驗”。“只有現代唯心主義的而同時也是辯證的哲學,特別是黑格爾,還從形式方面去研究了這個前提”。緊接上述引語的這段話,異常清楚地表明,恩格斯極力主張,馬克思主義哲學

6、,不能只就其前提的內容、還應就其前提的形式去研究這個前提。這就是說,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終對象而言,現實本質,客觀地存在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中的普遍規律本身,的確是其內容、前提。但是,這個內容、前提,是以一種主觀形態,即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維形式,或最一般的范疇、概念的邏輯形式,而進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殿堂,成為其研究的直接對象和現實內容的。這樣說,似乎有點黑格爾主義的氣味,但其實,這不僅是辯證的,而且是最唯物主義的。因為:第一,黑格爾雖然特別注重從形式上去研究哲學的對象與前提,指出哲學知識的形式無疑地屬于“純思和概念的范圍”,“屬于意識所形成的外在和內心世界”,但被他引進哲學殿堂的這個前提,乃

7、是所謂“活生生的精神范圍,屬于原始創造物的和自身產生的精神所形成的世界”;而為恩格斯所倡導的既從內容又從形式上去研究的這個哲學“前提”,并非“原始創造物”,而是客觀地存在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中的最普遍的聯系形式或普遍規律。所謂“從形式上”的這個“形式”,即最一般的范疇、概念的邏輯形式,則不過是上述普遍聯系形式或普遍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形式。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一門把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主體思維共同具有的最一般的運動發展規律作為其研究對象和內容的科學,這是任何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承認的公理。但是,這個“最一般的運動發展規律”,是存在于自然、

8、社會和思維諸領域的諸多特殊規律之中,而非之外,即不是獨立于諸多特殊規律的異在。因此,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象和內容的這個“最一般的運動發展規律”,它一方面是存在的形式,是實在的客觀的原則,另方面又是范疇、概念,是邏輯的形式。這就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這一哲學的基本問題,作出了建基于唯物主義的辯證的解決。它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關于自身對象、前提的研究上,摒棄了18世紀的唯物主義在其本質上的形而上學性質,又同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辯證法徹底劃清了界限。 由此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應是雙層的:一是最終層。即它歸根結底是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運動發展中最普遍的規律;二是直接層。即它直接研究的對象,

9、就是以普遍規律作為對應物或被反映物的最一般的范疇、概念的邏輯形式。這一研究對象的雙層性及其有機統一,正好鮮明地顯現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不是“科學之科學”,又不是“實例的總和”,而是具有既唯物又辯證的科學本性的“真正的哲學”。進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內容,亦應是雙向的和雙層面的:一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即在研究、認識過程中,主體通過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與總結,把握客體中所內蘊的普遍聯系形式或普遍規律;二是主體對自己主觀認識活動過程的反思。即對認識過程中主體對思維形式、認識方法、思維規律以及如何將這種規律性認識再度見之于實際等方面的把握。兩個層面的研究、認識活動,必然產生兩個方面的結果,

10、獲得兩個方面的知識。前者所產生和獲得的是關于世界觀的知識;后者所產生和獲得的是關于方法論的知識。兩個層面構成人類認識活動的全過程,也構成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研究、認識活動的全過程。而兩個方面結果的統一,即構成以科學世界觀與科學方法論的有機統一為主要表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完備嚴密的邏輯體系。這樣,似乎可以順理成章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定義為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或關于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但是,筆者認為,與其如此這般地定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還不如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定義為最一般的科學方法論,更能反映、體現其唯物辯證的科學本性。這又是為什么呢? 這就有必要進一步從哲學世界觀與方法

11、論的辯證關系予以探討。什么叫世界觀?什么叫方法論?傳統的看法認為,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于生活于其中的整個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間的關系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所謂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或關于方法的最一般理論和基本原則。從一般的角度看,這兩個定義,都是可以的,或基本正確的;但如果從哲學這一特定的角度來看,即如果把這兩個定義,一股腦兒地分別冠在哲學世界觀與哲學方法論頭上,就顯得狹窄了點,簡易了點。如上所述,哲學是一種最高層次的理論思維科學,它的主體性功能,不僅在于要從總體上概括與總結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諸如世界的本原、本質是精神、還是物質?世界是不運動的、還

12、是運動的?等等;而且,乃至可以說更重要之點在于,要從總體上去研究、探討人們究竟應怎樣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諸如,從本質、本原看,世界為什么是物質的,或為什么是精神的?從存在的形式看,世界為什么是運動的,或為什么是不運動的?等等。這就是說,哲學帶有明顯的抽象、思辨的特性,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超越的特性。它思維的光輝,不僅能總結、概括人們思維的結果,而且能考察、探究思維結果的原因,不僅能透視現實的本質,而且能遙視或預視現實的未來,或現實發展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這樣,所謂哲學世界觀,就不僅是對客觀世界是什么作出說明、表述的觀點,而且是對客觀現實在思維中的高層次的升華,是對人類既定思維成果的多層次或高層次

13、的反思。傳統觀點認為,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這一定義之所以有正確的一面,在于它明確地指出,哲學是世界觀的學問,但不是任一種世界觀的學問,而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的學問;這一定義之所以有不足之處在于,未能同時又把著力點置于反思這個“化”那個“化”的規律性上。誠然,這與其說是關于哲學的定義問題,還不如說是現行哲學關于哲學的定義的展示問題。即現行哲學,或有的現行哲學,尚未能更多地著力于考察、探究“理論化”、“系統化”本身。 這樣,哲學世界觀說到底,就不僅是關于整個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間的關系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而且包括人們怎么樣去獲得這種根本觀點、根本看法的根本方法。如果從這個特定的意

14、義上看,我們不僅可以說,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而且可以說,哲學世界觀也就是哲學方法論,而且只是哲學方法論的初步,而不是其全部,更不是其深層底部。有的學者,提出兩種世界觀的理論,即:一種是只對世界作理論說明、解釋的世界觀;一種是對人的行動起實際作用的世界觀。前者是形式上的世界觀,后者是潛在的世界觀。哲學方法論與形式上的世界觀構成形態上的背離,而與潛在的世界觀之間,卻構成內在的有機的統一。持上述觀點的學者,似乎是從理論和實際結合與否的現實思想狀況來區分兩種世界觀的,其價值在于告誡人們,下苦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或其它科學理論,是非常必要的;但這種理論學習,一定要與思想意識的修養、諸多領域的實踐,辯證地統一起來。這樣,形式的世界觀才能轉化為潛在的世界觀,進而轉化為現實的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