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損傷與修復_第1頁
組織損傷與修復_第2頁
組織損傷與修復_第3頁
組織損傷與修復_第4頁
組織損傷與修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組織損傷與修復病歷摘要 男,49歲,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燒,不適,總有饑餓感來院檢查。半年以來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脹,有時1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較油膩食物,如雞湯、骨頭湯后,便會引起腹泄,通常要持續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規臨床檢驗正常。     胃鏡檢查: 肉眼所見胃竇粘膜光滑,輕度紅白相間。     病理切片:     1H.E切片     2. 阿爾辛黃染色切片二局部血循環障礙患者女性,27歲。  

2、60; 主訴:產后雙下肢疼痛21天,間歇性頭痛15天,左上下肢及全身發作性抽搐7天。    現病史:患者21天前順產一女嬰,產后除雙下肢痛外無其它不適,3天后雙顳部刀割樣疼痛,無嘔吐及頭暈,持續3天后緩解。隨后又感雙下肢小腿痛,走路時較為明顯,尤以左側為甚,9天后下午8時突訴左上下肢牽拉感,旋即雙眼上翻、不省人事、面色蒼白、無抽搐,經急救10分鐘后蘇醒,訴疲倦,余無特殊。次日上午8時又突然不省人事,雙眼上翻,兩手彎于胸前,雙下肢伸直,四肢不停抽動約5分鐘,1小時后蘇醒,醒后尚能走路,即入當地醫院住院治療,于首次發作后第3天、第5天、第6天、第7

3、天均有同樣癥狀發作,且第5天以后有發熱(體溫不詳)及左上下肢痛,于第7天轉院治療。    既往史及家族史:除十多歲始常有頭痛外無其它不適,無抽搐及偏癱歷史,本次妊娠(第1胎)未做產前檢查,妊娠2月后間有頭痛,下肢無浮腫,以往月經史正常。父母均健康。    體檢:體溫37,脈搏10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壓120/54mmHg(15.96/7.18kPa)。意識迷朦,皮膚無黃染,面色較蒼黃,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心界不大,律整。肺部正常。腹平軟無壓痛,肝脾未觸及。    實

4、驗室檢查: 白細胞(10.215.6)×109/L,分類:中性桿狀核9%22%,分葉核55%70%,淋巴細胞31%20%,嗜酸性粒細胞9%3%(曾高達26%)。紅細胞:(2.322.96)×1012/L, Hb占46%56%。腦電圖檢查:高度不正常腦電圖,右側略重,符合癥狀性癲癇診斷。     住院經過:入院后經魯米那,杜冷丁處理在以后住院期間再無抽搐,但左上下肢癱瘓無改善,且左下肢間有疼痛,不規則發熱,最高時達39,時有頭痛。死前一周起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夜間較多,每于轉動體位時明顯。X光胸透結果,右側上中葉葉間胸膜炎癥,心膈正常,

5、經吸氧加用青霉素及鏈霉素治療無好轉。死亡當天再次行X光胸透仍見右中葉葉間胸膜炎癥。照X光后氣促發紺更甚,不久血壓下降,經吸氧、注射興奮劑等治療無效,呼吸心跳先后停止而死亡。二、尸解所見(摘要)    死者發育良好,營養狀況一般,皮膚呈淺褐色。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見腫大。左側胸腔內有100ml積液,右側為240ml,血性。奇靜脈內可見血栓形成。    主要臟器變化如下:心臟:大小較死者右拳略大。 肺動脈內有血栓栓塞,呈條索狀,長達15cm,栓塞的兩頭分別阻塞了左右肺動脈分支,其余部分均蟠曲在肺動脈主干內圖1 。 

6、;   肺臟:左肺上下葉間有粘連,右肺下葉與胸膜有粘連,兩肺下葉表面可見暗紅色的區域,約乒乓球大小,觸之堅實,左肺上葉亦可觸及實變之區域。切面見肺內動脈的大小分枝內均有血栓栓塞形成,兩肺可見散在多數大小不等的梗死灶(分布見前),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黃豆,呈暗紅色,絕大多數梗死灶近胸膜處隆起于表面,形狀不規則,分界清楚,觸之質堅實圖2,3。肺門淋巴結未見腫大。鏡下見肺組織多處出血性梗死灶,灶內組織壞死,但肺泡輪廓尚可見。灶內少數小血管內可見血栓栓子圖4 。灶周肺泡壁毛細血管及肺泡腔明顯充血出血及漿液滲出,肺上葉小血管有混合血栓栓子阻塞。  

7、60; 肝臟:右葉大小為20cm×19cm×6cm,左葉為17cm×11cm,表面深紅褐色,平滑,硬度堅實,切面紅褐色。鏡下見肝竇擴張充血。    腦臟:重1370g。冠狀切面見右大腦半球額上回之后部有棕黃色梗死灶,約龍眼核大,左大腦半球中央后回處似有一梗死灶約綠豆大小。軟腦膜:右側大腦半球腦底部靜脈血栓形成圖5,6。    子宮:體積如成人拳頭大,壁厚0.7cm。子宮兩旁子宮陰道靜脈叢內血栓形成(特別是粗大的子宮靜脈內)。    腹部

8、大血管:右側髂外靜脈在旋髂深靜脈開口處有血栓形成,長約1cm。在旋髂深靜脈內亦見血栓形成(髂外靜脈血栓之延續)。    余未見異常。     討論:    一、 本例主要病癥是什么?致死原因是什么?    二、 本例主要病癥與其他病變的因果關系是怎樣的?    三、 試用本例的病理改變解釋其臨床表現。病例4附圖病例4-1 箭頭處為肺動脈主干及左右分支內血栓栓塞,此栓子長達15cm病例4-2 左箭頭

9、處為肺動脈左分支內右箭頭處為左側肺小動脈內小的血栓栓子病例4-3 左下肺出血性梗死灶為暗紅色血栓栓塞三 炎癥病歷摘要    鄔××,女,14歲,學生。因反復浮腫十余年,再次發病伴發熱、咳嗽、少尿一周,。    緣于患者因受涼感冒后約10多天出現顏面部浮腫,逐漸波及雙下肢和全身。當時診斷為“腎病綜合征”,住院治療一年多,消腫出院。以后每感冒一次即出現面部及四肢浮腫,且病情逐漸加重。一周前因再次受涼感冒而發熱、咳嗽,三天前開始出現顏面部及雙下肢浮腫、尿少2月9日再次住院治療。  

10、  入院檢查:體溫36.8,脈搏120次/分,血壓16.0/11.3kPa(120/85mmHg)。    一般情況差,慢性重病容,神清,檢查合作。全身浮腫,皮膚、粘膜蒼白,干燥,前胸皮膚見數個出血點。心律齊,心尖區可聞及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及心包摩擦音,心界擴大。呼吸困難,呈點頭樣,兩肺呼吸音粗,有明顯的中細濕羅音。腹軟,腹圍67cm,肝于右鎖骨中線肋下2.5cm。骨骼及神經系統(-)。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蛋白(+ + +),WBC23,RBC(+ + +)02。血常規:RBC 1.7&

11、#215;1012/L, Hb 50g/L, WBC (9.6024.6)×109/L, 血沉90mm/h,抗"O"500U/ml。肝功:A/G 27/25g/L    心肌酶譜:CPK 420U,LDH 358U,GOT30U    24小時尿蛋白定量(PVO):2.05g/24h。    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左室高電壓。    胸片:心臟增大,心肌有損害。    

12、;放射性同位素腎圖:雙側腎功能嚴重受損。    既往史:患者自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曾先后8次均因“腎臟疾病”住院治療。2000年因“黃疸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愈。    治療經過:此次住院給低鹽飲食,抗感染,利尿,糾正水及酸堿平衡等治療,病情無好轉,并出現血尿素氮持續在80g/L以上,CO2CP15Eq/L左右,低血鉀等。9月15日出現鼻衄、頭昏、眼花,手腳麻木發涼,抽搐約2分鐘。22日出現心包摩擦音。經予激素、強心藥等治療無效。終因病情逐漸惡化于1985年12月25日23點20分死亡。尸檢摘要 

13、   尸檢于死后30小時進行。    一、一般檢查    少年女尸一具,身長131cm。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尸冷、尸僵存在,尸斑不明顯。雙眼角膜輕徽混濁。腹部膨隆。右側腹股溝處皮下片狀淤血,雙下肢踝部凹陷性水腫較明顯。    二、體腔檢查    各臟器位置正常,腹腔未見積液,胃高度脹氣。雙側膈高第五肋間,肝臟劍下7.5cm。    雙側胸腔有草黃澄清積液,左側240m

14、l,右側210ml。胸膜無粘連。心包腔內有草黃色積液150ml。    三、內臟檢查    心臟: 重370g,心臟表面及心包膜壁層可見灰白色纖維蛋白性滲出物,呈絨毛狀。左心室壁厚 2.3cm,右心室壁1.0cm。左房及左室輕度擴張,左右心室內含有血凝塊。各瓣膜未見明顯異常。鏡檢:心外膜明顯增厚,其表面附近有片狀或條索狀均質紅染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其間可見較多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白細胞浸潤。心骨纖維粗細不等,多數肌纖維明顯增粗肥大,結構尚清晰。心肌間質血管明顯擴張、充血,間質結構疏松水腫,并見有少數散在的單核細

15、胞、中性白細胞浸潤。    肺臟:左肺重330g,右肺重490g。胸膜光滑。表面及切面呈暗紅色。鏡檢:肺泡壁血管顯著擴張、充血,尚可見有片狀出血區,大部分肺泡腔內充滿紅色細顆粒狀和紅染絲網狀物質,有的形成團塊。并見有散在的單核細胞、中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上述改變以兩肺下葉明顯。    腎臟:左右腎各重105g。腎體積稍縮小,強行剝離腎包膜后見腎表面呈彌漫性細顆粒狀,腎表面顏色變淺,未見出血點。切面見兩腎皮髓質界限不清。鏡檢:腎皮質內大部分腎小球萎縮,纖維化及透明變性。少數腎小球體積增大,球囊腔擴張,部分球囊腔壁

16、層上皮細胞增生形成新月體。腎小管大部分萎縮、消失,部分擴大,殘留的腎小管內見有蛋白管型。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及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浸潤。腎小動脈壁內膜增厚,內彈力膜分離,入球小動脈顯透明變性。    腎上腺:左右腎上腺各重 7.5 g,鏡下見皮質三條帶分界不清。在包膜下可見整個大小不等的皮質增生結節,其外被菲薄的纖維組織包繞。髓質不明顯。    其余各臟器未見明顯病變。討論:    1本例的病理診斷和診斷依據。    2病變的發生發展過程及主

17、要病變間的相互關系。    3臨床表現與病變間的關系。    4本例的死亡原因。大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絨毛心絨毛心四 腫瘤A1478 陳×× 女 63歲    病史:五個月前胃疼,逐漸加重,服胃舒平、去痛片等稍見緩解。三個月前持續胃痛、胃脹、嘔吐,并有便血和嘔血。入院后體檢發現鎖骨上多個淋巴結腫大變硬,肝臟腫大。胃腸透視發現胃小彎側近幽門處有充盈缺損,B超顯示肝臟有多個大小不等強回聲團。臨床采用化療和營養支持療法。以后患者逐漸消瘦、貧血,腹脹及腹水,并出現咳

18、血、咳膿痰及呼吸困難等癥狀,X線顯示肺部多發散在、界限清楚的圓形病灶,多靠近胸膜,之間可見散在模糊片狀陰影。經抗感染治療無效,入院后二個月死亡。    解剖所見:身體極度消瘦,體重30kg。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腹水2500ml,橙紅、半透明狀。    胃:胃小彎近幽門處有一橢圓形腫瘤,中央有一4cm×3cm之潰瘍,潰瘍邊緣不規整隆起,切面呈灰白色、質硬,潰瘍底凸凹不平,有處見出血壞死。鏡下見大量腺樣細胞巢侵入粘膜下層、肌層及漿膜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19、0;肝臟:體積增大,表面及切面可見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結節,境界清楚。鏡下見結節內為不規則腺樣細胞巢,細胞異型性明顯,可見核分裂像。    肺臟:表面及切面可見多發散在的灰白色結節,境界清楚,鏡下病變與肝臟內結節相同。雙肺下葉還可見散在黃白色1cm左右實變病灶,鏡下見病灶內細支氣管腔內大量中性粒細胞及壞死滲出物,上皮細胞有壞死脫落,細支氣管周圍肺泡腔有中性粒細胞及液體滲出。    淋巴結:胃周邊淋巴結、腸系膜、大網膜、縱隔、肝門、肺門等處淋巴結腫大變硬,切面灰白,鏡下病變相同,正常淋巴結結構破壞,內見腺樣細胞巢。

20、60;   卵巢:雙側均有多數灰白色大小不等結節。鏡下所見與肝臟內結節相同。討論:    1.此患者的臨床診斷、病理診斷和死亡原因?    2.通過此例如何判斷腫瘤的良惡性?    3.腫瘤對機體的危害有哪些表現?    4.腫瘤的轉移方式有哪些?此例表現如何?病例6-1 胃病例6-2 胃內腫物鏡下改變病例6-3 胃肌層病例6-4 肝病例6-5 肝病例6-6 肝內結節鏡下改變病例6-7 肺 

21、60; 病例6-8 肺下葉散在黃白色病灶      病例6-9肺下葉散在黃白色病灶(高倍鏡)病例6-10 淋巴結五 心血管系統疾病  病史摘要:    王某,女,58歲,退休工人。半年前,因家庭不和,與兒子吵架時突然感覺心前區疼痛,同時感左上臂、左肩疼痛,伴氣急、肢體冷、面色蒼白,出冷汗,經休息、治療后緩解。以后,每當勞累后,心前區疼痛等上述癥狀時有發生。今上午上市場買肉菜上五層樓后,心前區劇痛,冷汗淋漓,以后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狀痰等癥狀,聽診兩肺濕性

22、羅音。今晚吃晚飯送客后,忙于收拾家務時,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尸檢所見:    身高159cm,體重65kg,腹壁脂肪厚度為4.5cm。心重350g,左心室壁厚度1.6cm。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級)。大腦左半球內小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瘤形成。左側內囊,見桃核大壞死灶(軟化灶)一個,并見多量出血。雙肺體積增大,切面可見暗紅色泡沫狀液體自切面流出。討論:    1對本病例應何診斷?    2請按疾病

23、發展過程、結合尸檢所見,解釋上述各種臨床表現。    3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  STv1、3上移,Tv1、3、5、I、aVL倒置,其他導聯低平,V1、3呈QS型-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竇性心律。V13呈QS型,V46無異常Q波。STv14呈弓背型上移,達0.30.4毫伏,略似單相曲線。Tv14終末倒置,TI、V56低平。上述所見符合急性前間壁心肌梗塞。   六 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資料    患者:男,65歲,工程師。     病史:死前4天發

24、熱,咳嗽,醫生曾投以消炎退熱藥,但患者沒有服用,第4天夜里病情突然惡化,呼吸困難,顏面發紫,脈細弱,急送醫院搶救,途中死亡。 病理資料    一、肺     肉眼:肺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左肺上下兩葉均發生實變,質較硬,顏色灰白,切面干燥,顆粒狀。右肺下葉完全實變,上葉中下部發生實變,上葉上部及中葉肺組織疏松,呈海棉狀。肺膜增厚,并與胸壁發生纖維性粘連。     鏡下:取自實變部位的肺組織切片可見大部分肺泡腔內充滿中性粒細胞及粉染的纖維素。一些中性粒細胞已發生變性壞死,但肺泡壁

25、結構完整,未遭破壞。肺泡壁毛細血管未見擴張充血。少數肺泡腔內見淡粉色的水腫液,肺膜增厚,可見粉染的纖維素。取自右肺中葉的切片可見肺泡擴張,有的肺泡壁斷裂,有的融合成大腔。請考慮右肺中葉的這種病變可診斷什么疾病?     二、肝     鏡下:低倍鏡下見肝竇及中央靜脈擴張并有淡粉色物質存在,肝細胞索狹窄,高倍鏡下見肝細胞漿內有粉染顆粒和邊緣較清楚的圓形空泡。     三、腎     鏡下:腎小球未見異常,腎小管上皮細胞內有粉染顆粒。 &#

26、160;   四主動脈     肉眼:見主動脈壁增厚,內膜粗糙不平,有較多淡黃色斑塊,隆起于內膜。     鏡下:內膜增厚,其表面為增生的纖維組織并發生透明變性,下方為疏松淡染質脂沉積物,尚可見藍染的鈣鹽沉著。 討論:    一、請根據臨床和病理資料做出病理診斷。     二、分析死亡原因。     三、肺部病變能引起哪些常見的合并癥?   

27、60; 四、診斷肺部病變的根據是什么? 病例8-1-1 主動脈硬化病例 8-1-2大葉性肺炎灰肝變期病例8-1-3 肺氣腫八消化系統疾病病例摘要    患者xxx,男,53歲干部。    主訴:腹瀉3個月。    現病史:入院前3個月開始腹瀉,黃色水樣便,每日1015次,每次量約2050ml。無膿血便和里急后重感。曾自服黃連素、氟哌酸和肌注慶大霉素等。效果不佳。先后在當地醫院檢查血、尿、大便常規,肝功能等均無異常。發病以來無發熱、咳嗽、盜汗、腹痛、尿頻、尿急等癥狀。

28、近來消瘦明顯,體重下降約5kg,精神不佳,食欲差。    既往史:30年前患腸傷寒,治愈。16年前輕度慢性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未愈。1年前患急性腹膜炎,治愈。    體格檢查:發育正常,營養不良,神智清楚。皮膚粘膜無黃染、出血點、蜘蛛痣及肝掌。表淺淋巴結無腫大。鞏膜黃染,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良好。頸軟,氣管居中,甲狀腺無腫大,頸靜脈無怒張。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羅音。心率70次/分,律齊,各瓣膜區聽診無雜音,心音有力。腹平軟,無腹壁靜脈曲張,肝在右肋下緣下可觸及,全腹無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活躍。下肢無水腫,生

29、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    實驗室檢查(入院時):血常規:Hb 111g/L,RBC 3.63x1012/L,WBC 0.91x109/L, 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占69%,淋巴細胞31%。出血時間(BT)5min,凝血時間(CT)3min。尿常規:pH 6,尿蛋白(+)。大便常規:黃色,潛血試驗(0B)+。肝功能:總蛋白(A+G)64g/L,白蛋白(A)34g/L,球蛋白(G)30g/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GPT)141U/L,總膽紅素正常。肝炎病毒學檢測:抗HAV+,HBsAg+,抗HBe+,抗HBc-IgG+,抗HBc-IgM+。大便培養:大腸埃希

30、菌50%,甲糞球菌20%,糞鏈球菌30%。甲胎蛋白(AFP)檢測:843g/L.     住院診治經過    入院后經止瀉和對癥治療,入院36天發現嘔血,并出現黃疸、腹水和嗜睡癥狀,經止血、輸血、支鏈氨基酸及LAK細胞治療等后好轉。其間行B超檢查疑為右后葉肝癌;下消化道鋇餐造影無異常;胃鏡見復合性潰瘍;肝活檢報告為肝細胞肝癌。血常規檢測:Hb 68g/L, RBC 2.39×1012/L, WBC 0.51×109/L; 尿常規:尿蛋白+,尿膽原+。大便柏油樣,OB+。肝功能檢測基本同入院時,只是總膽紅素顯著增加達171mol/L。糞便細菌培養綠膿桿菌6%,AFP持續不變。入院82天時腹瀉加劇、發燒、昏迷,搶救無效于入院88天時死亡。     尸體解剖摘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