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國外研究進展(一)_第1頁
近年來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國外研究進展(一)_第2頁
近年來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國外研究進展(一)_第3頁
近年來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國外研究進展(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國外研究進展(一)    【摘要】 近年來,針灸療法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速。針灸在治療免疫相關類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支氣管哮喘等方面取得較好的療效。該文通過回顧國外近年來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研究,分析和對比國內外研究水平的差別,以期從中得到啟發,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關鍵詞】 針灸 免疫 國外 研究近年來,隨著針灸治療在世界范圍內逐漸被接受,關于針灸機理的研究越來越多,其中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國外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認為針灸調節免疫作用主要是從免疫分子、免疫細胞、免疫應答等幾個方面展開。其中,針灸調節免疫分子主要是

2、針對免疫球蛋白、補體系統、細胞因子3個方面;調節免疫細胞則主要是針對白細胞、吞噬細胞、淋巴細胞、NK細胞等方面進行研究1。本文試收集兩年來針灸調節免疫的相關國外研究,并分析其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1 針灸對免疫分子的調節作用免疫分子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補體系統、細胞因子、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及其它分子四個主要部分,分別在人體中起不同的作用。其中免疫球蛋白IgE主要由鼻咽部、扁桃腺、支氣管、胃腸道等黏膜固有層的漿細胞產生,這些部位常是變應原入侵和I型超敏反應發生的場所。Jianli C2發現在慢性蕁麻疹病人的血清中IgE的水平較正常人升高,而針灸對慢性蕁麻疹病人血清IgE具有良性調整作用。免疫球蛋白

3、IgG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IgM具有早期防御、溶菌、溶血等作用,Yun-Kyoung Yim等3人研究發現電針有效降低因II型膠原導致的關節炎(CIA)的大鼠的血清IgG及IgM,并能降低其血清中的IL-6、TNF-、INF-、II型膠原抗體等,同時能減少此類大鼠淋巴結中的CD69+/CD3e+及CD11a+/CD19+細胞的數量。Yun-Kyoung Yim等4人還觀察了紫蘇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哮喘大鼠的效果,發現穴位注射能有效降低支氣管肺泡液中CCR3+等細胞的數量,并能抑制IL-4等炎性細胞因子的mRNA的表達。細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細胞(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等)或非免疫細胞(血管內皮細

4、胞、表皮細胞等)合成分泌的,具有介導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調節多種細胞生理功能、介導炎癥反應、參與免疫應答和組織修復等多種生物學功能。Jong MS等5觀察發現,電針手三里和曲池穴均能提高可溶性IL-2受體的血清濃度;電針手三里還能降低血清中IL-4及IL-6的濃度,減輕炎癥反應,而電針曲池則沒有此效應。Chae Y等6人用蛋白微陣列分析方法觀察針灸干預角叉藻聚糖引起的小鼠爪掌水腫后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結果發現IL-6、-神經生長因子(-NGF)、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TIMP-1)的表達較模型對照組明顯降低,而其他的16個細胞因子組間無明顯差異。轉導是針灸作用的一個關節機制,其通過跨膜受

5、體來激活目標蛋白質,這些跨膜受體包括酪氨酸酶激酶、G蛋白聯合受體、細胞因子受體等。而通過作用于這個途徑,針灸可以調節許多細胞因子的水平,如TNF-,TGF,IGF1等7。Kavoussi B等8認為針刺抗炎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先天免疫系統的中樞反射抑制來實現的,基于實驗室及臨床試驗均證明了先天免疫與自主神經系統之間存在負反饋圈,并有實驗證明電刺激迷走神經能反射性的抑制巨噬細胞的激活和TNF,IL-1,IL-6,IL-18以及其它炎前性細胞因子的分泌。2 針灸對免疫細胞的調節作用免疫細胞泛指所有參加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有關的細胞及其前體細胞,主要包括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紅細胞、肥大細胞和

6、造血干細胞等,除了造血干細胞作為其他各種免疫細胞的祖細胞不直接參與免疫應答外,其余免疫細胞都在應答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Fang Y等9通過觀察電針治療化療后患者的T細胞亞群、NK細胞活性、體液免疫和白細胞計數等指標來評價針刺對化療后人群免疫功能的改善情況,結果發現經電針治療后患者的上述指標與治療前比無顯著差異,而與對照組相比,其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具有統計學差異。Yun-Kyoung Yim等10人則通過觀察電針陽陵泉干預四氯化碳導致的小鼠肝炎后,相關免疫學指標的變化,結果發現電針組的白細胞種類趨于分布正常,白細胞數量較對照組升高,且接近正常,而另一些肝功能指標如血清ALT,AST,ALP水平

7、則出現下降,說明了電針陽陵泉能減少肝臟對四氯化碳的免疫反應,從而實現對肝臟組織的保護。Wu HG等11通過使用人的結腸黏膜組織作為抗原,誘發免疫反應建立小鼠潰瘍性結腸炎的模型,觀察電針結合灸法對中性粒細胞的作用,結果發現電針結合灸法能促進腸黏膜組織炎癥的消退及中性粒細胞的凋亡,同時觀察到IL-1、IL-6及TNF-在腸黏膜組織的聚集出現下降。Kung YY等12通過觀察間接灸足三里、三陰交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免疫調節作用,發現間接灸能提高正常人體內CD3+和CD4+T細胞的水平,而亦能降低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體內相關CD8+T細胞的水平,因此,研究認為間接灸對免疫功能呈良性調整作用。目前研究公

8、認情緒問題能導致免疫功能受損,因此Arranz L等13通過觀察針刺治療焦慮婦女,并觀察其相關免疫學指標來分析針刺對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通過一年的試驗觀察發現,針刺能有效改善焦慮婦女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淋巴細胞的增值作用以及NK細胞的活性,并發現此現象最早在針刺后72 h出現,能持續1個月,且逐漸將上述指標調整至正常水平,通過與正常人對照組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此外,關于針刺還能上調正常人CD2+,CD11b+,CD16+,CD19+,CD56+細胞的水平14。另有研究證實,電針能通過抑制Th2細胞譜系從而降低因2,4-二硝基苯肼崗位蛋白(DNP-KLH)造成免疫反應的大鼠體內IgE水平,

9、并認為-腎上腺受體在此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15。3 針灸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免疫應答是機體免疫系統應抗原刺激所表現出的一系列復雜生物學效應過程,是機體清除異己物質以保持內環境穩定的重要機制,其本質是保護性的,但一定條件下也會給機體造成損害。近年來針灸對免疫應答調節的作用,國外研究亦圍繞在針灸能提高吞噬細胞的數量及功能、針灸能調節機體內細胞因子的合成分泌及生物學活性以及針灸能提高NK細胞數量,特別是能提高NK細胞活性等幾個非特異性免疫應答方面的問題進行。而針對特異性免疫應答調節的研究,仍然是體現在首先針灸能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其次針灸能促進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發揮免疫功能。4 對針灸調

10、節免疫功能研究的展望通過查閱近兩年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國外文獻,我們發現:第一,國外此類研究的文獻數量偏少,這表明國外對針灸治療免疫相關性疾病尚處于逐漸接受的階段或是對針灸治療此類疾病的療效仍處于懷疑求證階段;第二,從文獻研究內容來看,近年來對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機制性研究沒有實質性的發展或是沒有很明顯的創新點,基本上仍圍繞著對相關免疫分子和免疫細胞在人體內的水平變化來進行,而沒有對產生此變化的原因及機制進行更深一層的探索。近年來,免疫學研究發展較為迅速,首先在技術上實現了對免疫應答的量化分析,以及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四聚體的出現和細胞內細胞因子染色的實現,甚至一系列分類詳細的感染模型的

11、出現,而以上技術又推動了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更進一步的分類和對其功能更進一步的了解16。其次,新的免疫分子的發現,進一步完善了免疫學的理論。如以前認為IL-12是經典的聯系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細胞因子,而隨著近年來IL-23和IL-27的發現,認為這三者間的協調關系與促進CD4+T輔助細胞的分化及其功能有關,且這兩個細胞因子的發現改變了人們以往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產生原因的認識17。因此,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研究應跟上免疫學研究發展的步伐,首先應加大結合性創新的力度,如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對相關的新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探索,更進一步揭示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產生的機理。其次,隨著系統生物學概念

12、的引入,應在多學科交叉的基礎上建立針灸調節免疫功能的模型,將以往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納入系統模型中,此舉不但能揭示針灸免疫功能產生的機理,而且能通過對系統模型的輸入干預,探索出新的更有效的針灸治療方法。【參考文獻】1 李忠仁.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95.2 Jianli C.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serum Ig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J.J Tradit Chin Med. 2006, 26(3):189.3 Yun-Kyoung Yim,Hyun Lee,Kwo

13、n-Eui Hong,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t acupoints ST36 reduces inflammation and regulates immune activity i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c MiceJ.eCAM, 2007, 4(1):51.4 Yun-Kyoung Yim, Hyun Lee, Kwon-Eui Hong, 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regulatory effects of subcutaneous perillae fructus extract

14、injections on OVA-induced asthma in miceJ. eCAM, 2007,1.5 Jong MS, Hwang SJ, Chen FP, et 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serum cytokine level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at immune-related and non-immune-related pointsJ.Acupunct Electrother Res,2006,31(1-2):45.6 Chae Y, Hong M

15、S, Kim GH, et al. Protein array analysis of cytokine levels on the action of acupuncture in carrageenan-induced inflammationJ.Neurol Res. 2007,29 (1): S55-8. PMID: 17359642.7 Stephan JM. Acupuncture, recepteurs transmembranaires a tyrosine-kinases a cytokines et transduction et mecanotransductionJ.A

16、cupuncture et Moxibustion, 2007,6(1):79.8 Kavoussi B, Ross BE. The neuroimmune basis of anti-inflammatory acupunctureJ. Integr Cancer Ther,2007, 6(3):251.9 Fang Y,Deshan L,Shuli W,et 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 Cell Subpopulations, NK Activity, Humoral Immunity and Leukocyte Cou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7, 27(1):19.10 Yun-Kyoung Yim, Tae-Han Kim, Ji-Young Yi,et al. To investig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manual 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 (GB34) on CCl4-induced chronic liver damage in r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