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控制類賽題_第1頁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控制類賽題_第2頁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控制類賽題_第3頁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控制類賽題_第4頁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控制類賽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屆(1997 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題目C 題水溫控制系統一、任務設計并制作一個水溫自動控制系統,控制對象為1 升凈水,容器為搪瓷器皿。水溫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由人工設定,并能在環境溫度降低時實現自動控制,以保持設定的溫度基本不變。二、要求1基本要求(1)溫度設定范圍為4090,最小區分度為1,標定溫度1。(2)環境溫度降低時(例如用電風扇降溫)溫度控制的靜態誤差1。(3)用十進制數碼管顯示水的實際溫度。2發揮部分(1)采用適當的控制方法,當設定溫度突變(由40提高到60)時,減小系統的調節時間和超調量。(2)溫度控制的靜態誤差0.2。(3)在設定溫度發生突變(由40提高到60)時,自動打

2、印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三、評分意見第五屆(2001 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題目C 題自動往返電動小汽車一、任務設計并制作一個能自動往返于起跑線與終點線間的小汽'BB車。允許用玩具汽車改裝,但不能用人工遙控(包括有線和無線遙控)。跑道寬度0.5m,表面貼有白紙,兩側有擋板,擋板與地面垂直,其高度不低于20cm。在跑道的B、C、D、E、F、G 各點處畫有2cm 寬的黑線,各段的長度如圖1 所示。二、要求1基本要求(1)車輛從起跑線出發(出發前,車體不得超出起跑線),到達終點線后停留10 秒,然后自動返回起跑線(允許倒車返回)。往返一次的時間應力求最短(從合上汽車電源開關開始計時)。(

3、2)到達終點線和返回起跑線時,停車位置離起跑線和終點線偏差應最小(以車輛中心點與終點線或起跑線中心線之間距離作為偏差的測量值)。(3)DE 間為限速區,車輛往返均要求以低速通過,通過時間不得少于8 秒,但不允許在限速區內停車。2發揮部分(1)自動記錄、顯示一次往返時間(記錄顯示裝置要求安裝在車上)。(2)自動記錄、顯示行駛距離(記錄顯示裝置要求安裝在車上)。(3)其它特色與創新。三、評分標準四、說明(1)不允許在跑道內外區域另外設置任何標志或檢測裝置。(2)車輛(含在車體上附加的任何裝置)外圍尺寸的限制:長度35 cm,寬度15cm。(3)必須在車身頂部明顯標出車輛中心點位置,即橫向與縱向兩條

4、中心線的交點。第六屆(200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題目簡易智能電動車(E 題)一、任務設計并制作一個簡易智能電動車,其行駛路線示意圖如下:二、要求1、基本要求Frily 收集整理39(1)電動車從起跑線出發(車體不得超過起跑線),沿引導線到達B 點。在“直道區”鋪設的白紙下沿引導線埋有13 塊寬度為15cm、長度不等的薄鐵片。電動車檢測到薄鐵片時需立即發出聲光指示信息,并實時存儲、顯示在“直道區”檢測到的薄鐵片數目。(2)電動車到達B 點以后進入“彎道區”,沿圓弧引導線到達C點(也可脫離圓弧引導線到達C 點)。C 點下埋有邊長為15cm的正方形薄鐵片,要求電動車到達C 點檢測到薄鐵片后在

5、C 點處停車5秒,停車期間發出斷續的聲光信息。(3)電動車在光源的引導下,通過障礙區進入停車區并到達車庫。電動車必須在兩個障礙物之間通過且不得與其接觸。(4)電動車完成上述任務后應立即停車,但全程行駛時間不能大于90 秒,行駛時間達到90 秒時必須立即自動停車。2、發揮部分(1)電動車在“直道區”行駛過程中,存儲并顯示每個薄鐵片(中心線)至起跑線間的距離。(2)電動車進入停車區域后,能進一步準確駛入車庫中,要求電動車的車身完全進入車庫。(3)停車后,能準確顯示電動車全程行駛時間。(4)其它。三、評分標準四、說明1、跑道上面鋪設白紙,薄鐵片置于紙下,鐵片厚度為0.51.0mm。2、跑道邊線寬度5

6、cm,引導線寬度2cm,可以涂墨或粘黑色膠帶。示意圖中的虛線和尺寸標注線不要繪制在白紙上。3、障礙物1、2 可由包有白紙的磚組成,其長、寬、高約為50cm 12cm 6cm,兩個障礙物分別放置在障礙區兩側的任意位置。Frily 收集整理404、電動車允許用玩具車改裝,但不能由人工遙控,其外圍尺寸(含車體上附加裝置)的限制為:長度35cm,寬度15cm。5、光源_采用200W 白熾燈,白熾燈泡底部距地面20cm,其位置如圖所示。6、要求在電動車頂部明顯標出電動車的中心點位置,即橫向與縱向兩條中心線的交點。液體點滴速度監控裝置(F 題)一、任務設計并制作一個液體點滴速度監測與控制裝置,示意圖如右圖

7、所示。二、要求1、基本要求(1)在滴斗處檢測點滴速度,并制作一個數顯裝置,能動態顯示點滴速度(滴/分)。(2)通過改變h2控制點滴速度,如右圖所示;也可以通過控制輸液軟管夾頭的松緊等其它方式來控制點滴速度。點滴速度可用鍵盤設定并顯示,設定范圍為20150(滴/分),控制誤差范圍為設定值10% 1 滴。(3)調整時間3 分鐘(從改變設定值起到點滴速度基本穩定,能人工讀出數據為止)。(4)當h1降到警戒值(23cm)時,能發出報警信號。2、發揮部分設計并制作一個由主站控制16 個從站的有線監控系統。16 個從站中,只有一個從站是按基本要求制作的一套點滴速度監控裝置,其它從站為模擬從站 (僅要求制作

8、一個模擬從站)。(1)主站功能:a具有定點和巡回檢測兩種方式。b可顯示從站傳輸過來的從站號和點滴速度。c在巡回檢測時,主站能任意設定要查詢的從站數量、從站號和各從站的點滴速度。d收到從站發來的報警信號后,能聲光報警并顯示相應的從站號;可用手動方式解除報警狀態。Frily 收集整理41(2)從站功能:a能輸出從站號、點滴速度和報警信號;從站號和點滴速度可以任意設定。b接收主站設定的點滴速度信息并顯示。c對異常情況進行報警。(3)主站和從站間的通信方式不限,通信協議自定,但應盡量減少信號傳輸線的數量。(4)其它。三、評分標準四、說明1、控制電機類型不限,其安裝位置及安裝方式自定。2、儲液瓶用醫用2

9、50毫升注射液玻璃瓶(瓶中為無色透明液體)。3、受液瓶用1.25 升的飲料瓶。4、點滴器采用針柄顏色為深藍色的醫用一次性輸液器(滴管滴出20 點蒸餾水相當于1ml±0.1ml)。5、賽區測試時,僅提供醫用移動式點滴支架,其高度約1.8m,也可自帶支架;測試所需其它設備自備。6、滴速夾在測試開始后不允許調節。7、發揮部分第(2)項從站功能中,c中的“異常情況”自行確定第七屆(2005 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懸掛運動控制系統(E 題)一、任務設計一電機控制系統,控制物體在傾斜(仰角100度)的板上運動。在一白色底板上固定兩個滑輪,兩只電機(固定在板上)通過穿過滑輪的吊繩控制一物體

10、在板上運動,運動范圍為80cm×100cm。物體的形狀不限,質量大于100 克。物體上固定有淺色畫筆,以便運動時能在板上畫出運動軌跡。板上標有間距為1cm 的淺色坐標線(不同于畫筆顏色),左下角為直角坐標原點, 示意圖如下。二、要求1、基本要求:(1)控制系統能夠通過鍵盤或其他方式任意設定坐標點參數;(2)控制物體在80cm×100cm 的范圍內作自行設定的運動,運動軌跡長度不小于100cm,物體在運動時能夠在板上畫出運動軌跡,限300秒內完成;(3)控制物體作圓心可任意設定、直徑為50cm的圓周運動,限300 秒內完成;(4)物體從左下角坐標原點出發,在150 秒內到達設

11、定的一個坐標點(兩點間直線距離不小于40cm)。2、發揮部分(1)能夠顯示物體中畫筆所在位置的坐標;(2)控制物體沿板上標出的任意曲線運動(見示意圖),曲線在測試時現場標出,線寬1.5cm1.8cm,總長度約50cm,顏色為黑色;曲線的前一部分是連續的,長約30cm;后一部分是兩段總長約20cm 的間斷線段,間斷距離不大于1cm;沿連續曲線運動限定在200秒內完成,沿間斷曲線運動限定在300 秒內完成;(3)其他。三、評分標準四、說明1、物體的運動軌跡以畫筆畫出的痕跡為準,應盡量使物體運動軌跡與預期軌跡吻合,同時盡量縮短運動時間;2、若在某項測試中運動超過限定的時間,該項目不得分;3、運動軌跡

12、與預期軌跡之間的偏差超過4cm 時,該項目不得分;4、在基本要求(3)、(4)和發揮部分(2)中,物體開始運動前,允許手動將物體定位;開始運動后,不能再人為干預物體運動;5、競賽結束時,控制系統封存上交賽區組委會,測試用板(板上含空白坐標紙) 測試時自帶。第八屆(2007 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電動車蹺蹺板(F 題)【本科組】一、任務設計并制作一個電動車蹺蹺板,在蹺蹺板起始端A 一側裝有可移動的配重。配重的位置可以在從始端開始的200mm600mm范圍內調整,調整步長不大于50mm;配重可拆卸。電動車從起始端A 出發,可以自動在蹺蹺板上行駛。電動車蹺蹺板起始狀態和平衡狀態示意圖分別如圖

13、1 和圖2 所示。二、要求1.基本要求在不加配重的情況下,電動車完成以下運動:(1)電動車從起始端A 出發,在30 秒鐘內行駛到中心點C 附近;(2)60 秒鐘之內,電動車在中心點C附近使蹺蹺板處于平衡狀態,保持平衡5 秒鐘,并給出明顯的平衡指示;(3)電動車從(2)中的平衡點出發,30 秒鐘內行駛到蹺蹺板末端B 處(車頭距蹺蹺板末端B 不大于50mm);(4)電動車在B 點停止5 秒后,1 分鐘內倒退回起始端A,完成整個行程;90(5)在整個行駛過程中,電動車始終在蹺蹺板上,并分階段實時顯示電動車行駛所用的時間。2.發揮部分將配重固定在可調整范圍內任一指定位置,電動車完成以下運動:(1)將電

14、動車放置在地面距離蹺蹺板起始端A點300mm 以外、90°扇形區域內某一指定位置(車頭朝向蹺蹺板),電動車能夠自動駛上蹺蹺板,如圖3 所示:(2)電動車在蹺蹺板上取得平衡,給出明顯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 秒鐘以上;(3)將另一塊質量為電動車質量1020的塊狀配重放置在A 至C 間指定的位置,電動車能夠重新取得平衡,給出明顯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 秒鐘以上;(4)電動車在3 分鐘之內完成(1)(3)全過程。(5)其他。三、說明(1)蹺蹺板長1600mm、寬300mm,為便于攜帶也可將蹺蹺板制成折疊形式。(2)蹺蹺板中心固定在直徑不大于50mm 的半圓軸上,軸兩端支撐在支架上,并保證與支架圓滑接觸,能靈活轉動。(3)測試中,使用參賽隊自制的蹺蹺板裝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