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澆筑方案_第1頁
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澆筑方案_第2頁
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澆筑方案_第3頁
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澆筑方案_第4頁
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澆筑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 【承臺、地梁、抗水底板、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1.工程總體概況1.1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位于昆明市環湖東路與官南路交叉口和環湖東路與昌宏路交叉口之間,距離滇池較近,環路東路東西向從場地南部穿過。1.2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6區、7區,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1.3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6區、7區,基礎形式為樁基礎、獨立柱基加抗水板,結構體系為框架剪力墻,工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建筑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9度。1.4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6區、7區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筑總高度39.4m。1.5本工程

2、±0.000絕對高程1892.30m。2.編制依據和說明2.1編制依據2.1.1深圳中深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所發的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6區、7區施工圖2.1.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1.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2.1.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011)2.1.5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010)2.1.6國家現行相關規范和標準。2.2編制說明2.2.1本方案為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6區、7區承臺、地梁、抗水底板、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專項方案。2.2.2方案中

3、未標注單位尺寸的均以“mm”為單位。3.承臺、地梁、抗水底板和筏板設計情況3.1承臺基礎3.1.1承臺基礎設計厚度有1200mm、1400mm、1500mm、1600mm、1700mm、1800mm、1900mm、2000mm幾種。3.1.2單個承臺基礎最小面積14.07m2,最大面積1700.32m2。3.2承臺基礎與承臺基礎之間設計為地梁連接,其設計尺寸有500×800mm、600×800mm、800×1100mm幾種。3.3承臺基礎及地梁之間設計為抗水板,設計厚度500mm。3.4在展館與展館之間三角形區域部位,部分抗水板加厚為筏板基礎,其設計厚度為800m

4、m。4.基礎混凝土設計要求4.1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及強度等級4.1.1地下室底板(含承臺、地梁)和地下室外墻P8,水池、水箱、游泳池等為P6。4.1.2承臺、基礎梁(地梁)C30,地下室底板C30,地下室外墻C30。4.2防水混凝土配制要求4.2.1水泥強度等級不低于42.5MPa;水泥品種應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4.2.2泵送防水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0160mm之內。4.3膨脹劑4.3.1混凝土外加劑應符合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及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本工程主體結構構件的后澆帶采用填充用膨脹混凝土,下表所述的部位(除后澆帶外)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膨脹劑

5、采用復合纖維抗裂劑(如WK或SY-K等),下表中摻量為建議值,部位地下室底板(含獨基、承臺、地梁)地下室外墻(含與外墻重合的柱)地下室頂蓋地下室各層梁板水池、水箱、泳池隔油池、化糞池后澆帶(含主體構件其它后澆區)摻量8%10%8%10%8%10%8%10%8%10%10%12%4.3.2膨脹劑摻量為水泥、膨脹劑、摻合料總重量的百分比。4.3.3補償收縮混凝土水中養護14天的限制膨脹率應2.0×10-4 (后澆帶3.0×10-4),水中養護14天,空氣中養護28天的限制干縮率3.0×10-4,28天的抗壓強度2.5MPa (后澆帶3.0MPa)。4.3.4膨脹劑品種

6、和摻量應經試驗滿足要求后,由建設方確定,設計認可。4.4保護層過大時的措施當梁、柱、墻中縱向鋼筋保護層厚度大于50時,采取以下措施:地下室外墻摻加聚丙烯腈纖維混凝土;其它部位在保護層中配置鋼筋網片其保護層不小于25;并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避免鋼筋網片與梁柱墻的縱筋、箍筋接觸。5.大體積混凝土定義及部分基本規定5.1根據GB50496-2009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2.1.1條大體積混凝土定義:混凝土結構實體最小幾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本工程承臺基礎可確定為大體積混凝土。5.2大體積混凝土部分基本規定5.2.1

7、大體積混凝的設計強度等級宜在C25C40的范圍內。5.2.2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批標應符合下列規定:5.2.2.1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C;5.2.2.2 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不宜大于25°C;5.2.2.3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5°C/d;5.2.2.4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5°C。6.混凝土澆筑分區6.1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澆筑分區6.1.1根據深圳中深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礎平面布置圖中的后澆帶進行分區,6區劃分為8個澆筑區,7區劃分為8個澆筑區。6.1.2昆明滇池國際

8、會展中心2號地塊B項目6區、7區承臺、地梁、抗水板、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分區圖如下:6.2各澆筑區概算面積和混凝土澆筑量統計如下表6.2.1 6區澆筑區序號澆筑區面積(m2)澆筑量(m3)備注16-1區1288.961160.06各區混凝土澆筑量均為概算26-2區630.48567.4336-3區2244.002019.6046-4區1844.511660.0656-5區2700.982430.8866-6區2139.081925.1776-7區2764.132487.7286-8區2610.622349.566.2.2 7區澆筑區序號澆筑區面積(m2)澆筑量(m3)備注17-1區1332.0

9、01198.8各區混凝土澆筑量均為概算27-2區1058.88952.9937-3區2288.002059.2047-4區1192.651073.3957-5區2755.982480.3867-6區2110.771899.6977-7區2337.332103.6087-8區2634.122370.717.混凝土澆筑順序5.1 6區承臺、地梁、抗水底板、筏板澆筑順序為6-7區6-8區6-5區6-6區6-3區6-4區6-1區6-2區。5.2 7區承臺、地梁、抗水底板、筏板澆筑順序為7-7區7-8區7-5區7-6區7-3區7-4區7-1區7-2區。8.混凝土供應及運輸本工程所用混凝土均為商品混凝土。

10、從商品混凝土站至澆筑現場運輸使用混凝土罐車運輸。9.現場混凝土送料7.1承臺、地梁、抗水底板、筏板混凝土使用泵送澆筑,每個澆筑分區按混凝土澆筑方量選用2臺HBT80-16-110s型電動混凝土輸送泵。7.2每臺地泵出料口處選用1臺覆蓋半徑為12.0m混凝土布料機進行下料。10.各澆筑區計劃澆筑時間計算考慮地泵在澆筑過程中,受混凝土罐車進出交替、移管等因素,每臺地泵的平均排量Q(Q=Qmax××Et=80×1×0.8=64m3/h)經計算取64m3/h,一晝夜連續澆筑量為64m3/h×24h=1536m3。6區:6-1區計劃澆筑時間1160.06

11、m3/64m3.h×2臺=9.06h,6-2區計劃澆筑時間630.48m3/64m3.h×2臺=4.92h,6-3區計劃澆筑時間2244.00m3/64m3.h×2臺=17.53h,6-4區計劃澆筑時間1844.51m3/64m3.h×2臺=14.41h,6-5區計劃澆筑時間2700.98m3/64m3.h×2臺=21.10h, 6-6區計劃澆筑時間2139.08m3/64m3.h×2臺=16.71h,6-7區計劃澆筑時間2764.13m3/64m3.h×2臺=21.59h,6-8區計劃澆筑時間2610.62m3/64m3.

12、h×2臺=20.40h。7區:7-1區計劃澆筑時間1198.80m3/64m3.h×2臺=9.36h,7-2區計劃澆筑時間952.99m3/64m3.h×2臺=7.45h,7-3區計劃澆筑時間2059.20m3/64m3.h×2臺=16.08h,7-4區計劃澆筑時間1073.39m3/64m3.h×2臺=8.39h,7-5區計劃澆筑時間2480.38m3/64m3.h×2臺=19.38h,7-6區計劃澆筑時間1899.69m3/64m3.h×2臺=14.84h,7-7區計劃澆筑時間2103.60m3/64m3.h×

13、2臺=16.43h,7-8區計劃澆筑時間2370.71m3/64m3.h×2臺=18.52h。11.混凝土泵管架搭設11.1對進入抗水板、筏板基礎內的泵管使用48×3.5mm鋼管沿每根泵管澆筑路線搭設一條立桿寬度0.8m、沿長度方向間距0.9m的專用泵管架,泵管架設雙層橫桿和水平桿。泵管設置在泵管架中間,兩邊鋪設各鋪設50mm厚的木架板供泵管搭、拆人員行走。泵管架隨混凝土澆筑向后退行時拆除。11.2泵管架搭設構造詳見下圖:12.混凝土澆筑前準備12.1混凝土輸送泵準備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澆筑前,在外環主道路靠近基坑邊布置兩臺混凝土輸送泵。12.2振搗機具準備混凝土振搗擬

14、采用長度6.0m、直徑50的插入式振動棒,每臺布料機前端配備4組振搗人員,每個振搗組應多準備23根振動棒備用。12.3混凝土檢測、取樣儀器準備12.3.1現場配備坍落度筒用于檢查進場混凝土罐車的坍落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12.3.2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中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組的規定,每個澆筑區現場準備混凝土抗壓取樣試模6組(每組3個)、抗滲取樣試模2組(每組3個)。12.4測量控制儀器準備每個澆筑區在混凝土澆筑時配備一臺S3型水準儀和塔尺用于混凝土表面標高測量控制。12.5澆筑人員準備承臺及抗水底板、筏

15、板混凝土為連續澆筑,每個澆筑區需配備人員如下:每班作業人員為(混凝土輸送泵操作人員4名;混凝土輸送泵泵管架設及移動人員12名;混凝土振搗人員16名;混凝土找平、收面人員12名)46人。按兩班輪換作業,則總計需要人員46×2=92人。13.混凝土澆筑條件要求13.1承臺及抗水底板、筏板鋼筋已安裝、綁扎完成。13.2位于承臺及抗水板或筏板中的框架柱、外擋墻、剪力墻插筋已全部安裝及綁扎完成,其規格、數量和軸線位置已檢查核實無誤。13.3型性鋼柱預埋螺栓已全部埋設到位,經復核軸線、標高及固定工作已全部完成。13.4集水坑位置、數量、內部幾何尺寸和坑底標高應準確無誤。13.5基礎下部安裝預埋、

16、預留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經檢查無誤。13.6集水坑、擋土墻模板安裝、加固工作已完成,模板拼縫嚴密,模板的標高、位置、尺寸準確,支架穩固、可靠,并經檢查、驗收,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13.7混凝土泵管架已搭設完成,經檢查安全、穩固,能夠滿足澆筑要求。13.8責任工長已提出了本次混凝土澆筑數量計劃,經審核無誤,項目經理簽字后送交商混站。13.9混凝土澆筑人員和振搗機具已全部到位,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13.10質量監督、建設、監理和施工單位共同對工程實體進行了檢查驗收合格,同意進行隱蔽。監理單位已簽發混凝土澆筑令。14.混凝土澆筑14.1澆筑方式:本工程承臺及抗水底板、筏板分區澆筑,為保證連續澆筑混

17、凝土在初凝前能很好結合不形成施工冷縫,混凝土澆筑采用斜面自然流淌方式,斜面坡度控制在1:61:10之間。14.2分層澆筑厚度確定:根據工程基礎圖可得,本工程承臺基礎高度最大的達到了2.0m,為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對承臺基礎按1.0m厚度進行分層澆筑(不足1.0m的仍按一層執行)至抗水底板或筏板下口標高處,上部抗水底板(500mm厚)和筏板(800mm厚)不再進行分層,一次澆筑完成。14.3混凝土澆筑泵管安排:本工程各澆筑區平面面積較大,為加快混凝土澆筑進度,將2臺地泵的輸料泵管按平均分布并列方式進行布置,同時由前向后退行。每根輸送泵管澆至承臺基礎時,先澆筑承臺基礎加深部分,澆至抗水底板、筏板下

18、口標高時,與抗水底板、筏板一同澆筑。14.4面層澆筑標高控制:在綁扎每一澆筑區上部鋼筋時,測量人員架設水準儀按設計基礎頂部標高用12螺紋鋼按3.0×3.0m間距焊在上部鋼筋網上做為最終標高控制點,同時在外圍四周擋土墻鋼筋上抄測出高于基頂面500mm的控制點并用紅油漆做好標記。當混凝土澆至基礎頂面時,找平人員先按鋼筋網上焊的標高控制鋼筋進行初步找平,隨后將四周擋土墻上的標高控制點用卷尺向下量出基礎頂面標高,拉通線進行復核,經兩種方式校核均為同一標高面后,方能對表面進行最終找平抹壓。14.5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振搗采取分層、定點振搗方式。振動棒應做到快插慢拔,插點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整體成

19、“之”形移棒,交界部位應交叉振搗,以防漏振,振動棒插入間距按400mm且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為準,振搗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0mm,以消除兩層混凝土間的接縫,每個點位振搗至混凝土下沉表面無氣泡冒出為止,同時嚴格控制振搗時間不能過長,以免過振造成混凝土分層離析。14.6混凝土表面抹壓:基礎表面混凝土澆注完成后(此時高度應高出標高面1520mm為宜),將表面多余的浮漿刮掉后,按標高控制點用3.0m長度的靠尺刮平,同時拉通線進行復核,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鐵滾筒碾壓數遍,用木砂板第一道抹平,混凝土表面剛收水時用木砂板進行第二道收面,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進行最后一道抹壓,以閉合收縮裂縫。

20、14.7擋土墻混凝土澆筑:為保證地下室防水整體性能,按設計要求四周擋土墻下部450mm高度與基礎混凝土一同澆筑(施工縫按設計留在筏板上部450mm高鋼板止水帶中部處)。擋土墻混凝土使用振動棒進行振搗,擋土墻在基礎混凝土澆搗至設計要求頂部標高后進行,擋土墻分兩次裝填,第一次裝填300mm高度振搗后讓其自由下沉基本達到穩定后進行第二次裝填澆搗。15.混凝土測溫、養護15.1測溫本工程基礎為大體積超長混凝土構件,特別是厚度較大的承臺基礎內部水化熱大,為了避免基礎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造成溫度裂縫,應將混凝土凝結過程中內外溫差控制在25°。溫差控制采取在混凝土中設置測溫點,每個測溫點埋設測溫片或

21、溫敏元件的方式進行溫度測量,測溫點埋設、監控均由專業人員進行,具體測溫方式及控制由專業單位編制監測方案。15.2混凝土養護本工程承臺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養護應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要求進行,在混凝土初凝收面完成后,前期采用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及草墊的方式利用混凝土內部的高溫、高濕進行自我養護(后澆帶處滿鋪一層12mm厚覆膜板)。根據測溫人員反映的內外溫差情況,當混凝土內外溫差>25°時,可在已鋪好的塑料薄膜及草墊上再增加塑料薄膜或草墊進行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養護時間應不少于14天。16.混凝土試件取樣和養護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22、中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組的規定進行取樣留置試件的要求。試件從混凝土罐車的1/4至3/4處取樣制作混凝土強度和抗滲試件,試件必須振搗密實,取樣同時進行坍落度試驗,兩個試樣的坍落度差值不得超過3cm。試件養護分為施工現場標準養護和同條件下養護兩種。標準養護試件應在溫度20±2,相對濕度為95%以上的標準養護室或在溫度為20±2流動的Ca(OH)2飽和溶液中養護;同條件養護試件在現場設置的養護池中進行養護。17.雨期澆筑和預埋螺栓保護措施17.1雨期澆筑措施為防止承臺及抗水底板、筏板混凝土澆筑期間,突降大雨或暴雨引起混凝土澆

23、筑中斷,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采取如下措施:17.1.1在混凝土輸送泵處提前搭好遮雨棚;17.1.2提前采購和準備好可覆蓋當前澆筑區的塑料彩條布和一定數量的抽水泵,準備好混凝土澆筑施工人員的雨衣或雨披;17.1.3對澆筑區內未澆筑完混凝土部分使用塑料彩條布進行臨時遮蓋,以免雨水沖刷未振搗部分混凝土致使漿體流失;17.1.4及時用污水泵對進入基坑中的雨水進行排水。17.2勁性鋼柱預埋螺栓保護措施本工程勁性鋼柱是在承臺基礎中預埋M30地腳螺栓連接,混凝土澆筑時為保證預埋螺栓不移位特采取如下措施:17.2.1勁性鋼柱預埋螺栓預埋使用L75角鋼制做定位框,定位框在安裝前應對軸線、標高進行反復核對。17.

24、2.2混凝土下料時,在出料口處鋪設一塊木板或竹膠板,避免混凝土直接沖擊預埋螺栓;17.2.3澆筑防水板以下深度混凝土時,振動棒只能通過預埋螺栓的空隙向下進入,不得碰撞和振動螺栓。17.2.4在混凝土澆筑期間,由專人對預埋螺栓進行觀察和檢測,出現位移時及時采取措施糾偏。18.混凝土澆筑質量保證、控制措施18.1建立澆筑質量控制小組各個澆筑區內的承臺及抗水底板、筏板混凝土均為連續澆筑,為加強工程質量管理,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得到有效控制,項目部在混凝土澆筑前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廖樂勝、吳成華(全面協調、控制混凝土質量)組員:寧順超、劉興勇(混凝土澆筑現場總協調)周獻光、甘德生(負

25、責勞動力協調)張勝偉(混凝土澆筑質量主管)汪玉瓊(負責混凝土檢驗和試件取樣)劉偉(機電主管)陳仕強、胡昌丁(負責凝土澆筑現場安全)18.2混凝土澆筑值班為保證每一澆筑區混凝土連續澆筑過程中,使終處于受控狀態,項目部管理人員將進行輪換值班,其每班值班人員表如下:值班時間值班人員7:0019:00劉興勇、黃勇、寧順超、陶斯桐、汪玉瓊、張勝偉、陳仕強、楊進19:007:00黃朝國、楊磊、伍藝、曾昌禮、何波、胡昌丁、張榮輝18.3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措施18.3.1混凝土地泵在澆筑前進行檢修,輸送泵管在澆筑前用該次澆筑砼同標號砂漿對泵管進行一次灌送,以利于混凝土輸送,同標號砂漿應分散攤鋪,不得集中在一處;18.3.2混凝土輸送車在運送混凝土過程中,攪拌轉速為24r/min,整個輸送過程中拌筒的總轉數控制在300轉以內,到場的混凝土應對坍落度,和易性(流動性、保水性、粘聚性)及觀感質量(有無離析、分層現象)檢驗合格后方準許進行泵送;每一澆筑區應一次連續澆筑完成,嚴格控制混凝土澆筑方向和澆筑速度,特別對澆筑分層應嚴格控制好澆筑間歇時間,不準形成施工冷縫;18.3.3澆筑混凝土時,嚴格控制振動棒的移動間距和插入深度,不得出現漏振和過振現象;18.3.4混凝土在進行表面處理時,應用滾筒反復碾壓將表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