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雖有佳肴》導學案教師用_第1頁
20《雖有佳肴》導學案教師用_第2頁
20《雖有佳肴》導學案教師用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雖有佳肴(教師用)一、導入:從論語十二章中有關學習方法的句子導入。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背一背論語十二章中有關學習的句子。我背前 一句,你們背后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師:同學們,學了論語十二章,我們知道了一一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 句話。可以想見,儒家經典對后世的影響是多么深遠。四書五經中,除論語 外,你可能還知道其它儒家經典一一四書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為詩書禮易

2、春秋。請大家猜一猜,我們今天學習五經中的哪一本書呢?生:禮記。師:正是。今天,讓我們走進禮記中的學記,探尋其獨特之美。板書課題雖有佳肴二、了解作者、作品。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禮記一書的編定者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 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 小 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 作了出色的注解,后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 成為人人必讀之書。本文節選自學記(禮記集解)。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 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

3、育學的專著。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 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育 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學記在教育領域是“第一名著”, 也是“微教育學”的典范。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擇師不可不慎也。博學之,審 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學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水至清則無魚,人至 察則無徒。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要研究中國的教育,不可不讀學記;要研究世界的教育,不可不讀學 記;即使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也不可不讀學記”。三、明確目標(見左邊方框)【學習目標】1、在教師指導下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最終背誦課文。2、學習文言文,

4、翻譯課文;以“意義”劃分句子節奏。3、學習類比說理的方法,理解教學相長的道理。4、理論聯系實際,用正確的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學習重難點】以“意義”法劃分句子節奏。.、人IV IV 1 【學考考點】1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用“意義”法劃分句子節奏。【評價設計】通過自讀、聽范讀在教師指導下達成讓每個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 文。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課下注釋,達成讓每個學生正確翻譯課文。通過小組合 作,讓80%的學生達成按“意義”劃分句子節奏的目標。四、初讀正字音。上課之初,同學們希望聽誰朗讀這篇文章? 要求:在聽朗讀時,注意聽準字的讀音,體會句子的停頓。 師:請模仿老師的朗讀,將文章讀兩遍

5、,注意讀準字音。讀完,師,哪位同學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一生讀, 你對自己的朗讀如何評價?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將怎樣改進?還有誰試試。生2讀。誰來點評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 生齊讀。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嘉肴.() 弗食 () 旨( )自強.()教學相長() 兌命() 學學半() 謂( )五、思讀明節奏讀文言文讀準字音還不夠,掌握好停頓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句內停頓,要做到 不讀破句子。咱們請一位同學讀讀,注意把握好節奏。一生朗讀。方法指導:要正確解答這類問題,前提是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 劃分停頓為主,聯系上下文,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句子的語法結構和一些標志性 的文言虛詞。如;是故/學/然

6、后知不足示例: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明確: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生自由朗讀。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氣,節奏鮮明。六、譯讀曉文意(小組討論,完成課文的翻譯)1、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文言詞語與現代詞語最大區別在于,文言 詞語

7、以單音節構成。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弗食,不知(知道)其旨也”;有的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 弗(不)學,不知其善(好處)也”)。嘉肴: 旨:至道: 是故:困: 自反:自強:教學相長:兌命: 學學半: (11)其此之謂乎: 2、結合注釋,翻譯全文。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 足,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 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8、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尚書 兌命篇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七、析讀知特點分男女生朗讀。完成下列問題 本文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合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從寫法上看,課文主要有哪些特點?板書:【板書設計】嘉肴弗食,不知其旨雖有嘉肴至道不學,不知其善學一知不足-自反 “教一知困-自強教學相長學學半兌命曰寫法上,課文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較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 奏感強。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對偶句,句式整齊,兩兩相對。其二,有較 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要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和

9、“教”的作 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反和自強),最后得出結論 文氣貫通,層層遞進。冬夜讀書示子聿(南宋)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學問總是不遺余力的,即使這樣,也是從年輕開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斷 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 須自己親身的實踐。八、品讀說啟示(接龍讀)問: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么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 談談你的看法。課文所談雖是針對教師言的,對我們每個人的學習卻也都有啟發。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 完善自己的機會。2、“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 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 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 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九、誦讀詠真情。(全班背誦)師:同學們,作為初中生,我們未必對每一個漢字,都要知之甚深。同樣, 我們一節課,我們也不可能窮盡每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