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膽石病的中醫辨證治療_第1頁
膽囊炎、膽石病的中醫辨證治療_第2頁
膽囊炎、膽石病的中醫辨證治療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膽囊炎、膽石病的中醫辨證治療        摘要:膽囊炎、膽石病其病機是由于肝膽功能失調,疏泄失常引起氣血郁積膽腑或濕蘊結中焦,膽氣郁滯,膽汁逆溢,熱積不散而形成。臨床按“氣滯證,濕熱證,膿毒證”3型進行治療,介紹了治療的經驗及方藥。關鍵詞:膽囊炎;膽石病;辨證論治.中分類號:R 25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2723(1999)04003102 膽囊炎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常合并膽囊結石。膽囊管內膽石梗阻是引起膽囊炎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原發性膽管結石,發病率

2、高且易復發,到嚴重的后期常因反復感染或發生膽汁性肝硬化而死亡。因此掌握其治療規律,具有重要意義。祖國醫學認為,膽附于肝。難經.四十二難云:“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盛精汁三合”。其經脈絡肝,與肝相表里,又稱為“奇恒之腑”、“中清之腑”。膽有司相火之功能,以確保膽汁正常疏泄,協調脾胃,促進飲食的消化吸收。它以通降和順為貴,因此無論任何因素影響了它的“中清不濁”、“通降下行”時,即發生疾病。膽性剛直,主決斷,精神因素,情緒失常,寒溫不適,飲食不節或過食油膩肥厚食物,或蟲積等均可引起氣血郁積,膽腑或濕熱瘀結中焦,影響膽的“中清”和“通降”,膽氣郁滯不通而疼痛,膽汁逆溢肌膚而發黃,熱積不散瘀而成膿

3、。當影響到肝膽的分泌及膽囊和括約肌運動機能時,則膽汁滯留,并可發生感染,加之膽汁的代謝機能改變,便可形成結石。根據膽囊炎、膽石病的病機,結合臨床表現,筆者將其治療歸納為以下3種證型進行治療,收到滿意療效,現交流如下:1氣滯證臨床特點:右脅下痛,多為脹痛,痛引腰背,或陣發性串痛,或絞痛。間歇期宛如常人,郁怒后容易誘發。患者多易怒而性急,常口苦咽干,不欲飲食,舌淡紅,苔微黃膩,脈弦細或弦緊。此證在臨床上多見于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及膽囊炎的早期階段,或慢性膽囊炎,早期泥沙型結石。治則:疏肝理氣,緩急止痛。處方:柴胡、黃芩、杭芍、香附、郁金、延胡索、厚樸、枳實、竹茹、雞內金、甘草。此方有解熱、理氣、利膽、

4、消炎、止痛等作用。若有早期泥沙型結石加金錢草、海金沙、石葦、大黃等利膽排石,蕩滌濕熱。患者張某,女34歲,胸膈及右脅下疼痛2年,西醫診斷為“慢性膽囊炎”。癥見胃脘飽悶,右脅下脹痛,時引腰背痛,常發作,郁怒后加重,口干苦,不思飲食,心煩難眠,大便2日1行,小便黃,舌淡紅,苔微黃膩,脈弦細。此屬:肝郁氣滯,膽胃失調,心膽郁熱。治則:疏肝理氣,清膽和胃,寧心安神。處方:柴胡10g,杭芍10g,炒黃芩8g,香附10g,郁金10g,厚樸10g,枳實10g,竹茹6g,延胡索10g,佛手10g,雞內金10g,酸棗仁15g,白?仁8g,甘草5g。2診:服上方5劑后,胸膈及右脅下疼痛日漸減輕,心煩口苦消失,能入

5、睡,食欲增加,舌淡紅潤。此屬肝膽濕熱漸化,氣機轉舒。處方:柴胡10g,杭白芍10g,木香6g,砂仁10g,茯苓15g,陳皮10g,竹茹6g,雞內金10g,佛手10g,酸棗仁15g,當歸15g,甘草5g。3診:服上方4劑后,痛全止,精神好轉,二便正常,再服參麥溫膽湯調理而愈。2濕熱證臨床特點:右脅下持續性脹滿疼痛,痛引肩背,或絞痛陣發性加劇,拒按,一般起病急,口苦咽干,惡心,頭暈,伴寒熱往來,或高熱,或目黃,身黃,其黃如橘子色,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此證,臨床上多見于急性膽囊炎、梗阻性膽管炎、膽囊胰腺炎、膽總管結石引起梗阻及感染。治則:清肝利膽、行氣利濕止痛。處方:柴胡、黃

6、芩、木香、茵陳蒿、梔子、大黃、茯苓、陳皮、厚樸、枳實、木通、車前子、黃連、甘草、延胡索。此方有利膽、通便、抗菌消炎、利尿退黃、解熱等作用。若胸滿脅痛加郁金、川楝子。結石者加金錢草、海金沙、石葦。李某,男34歲,1993年11月5日初診。患者平時喜辛辣厚味及煙酒等物,身體肥胖,濕盛痰多。20天前感午后寒熱不適,精神倦怠,脅下痞痛拒按,口苦咽干,不思飲食,面目蒼黃,胸悶腹脹,頭暈,惡心欲嘔,大便秘結,小便短黃,夜悶煩躁難眠,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數。西醫診斷:膽道結石并感染。證屬:肝膽濕熱,邪滯三焦,膽胃失調,氣機不利。治則:清肝利膽,行氣利濕止痛,瀉熱通腑。處方:柴胡10g,茵陳蒿10g,梔子10

7、g,大黃10g,竹茹6g,金錢草15g,雞內金10g,滑石15g,黃連6g,甘草5g。2診:服上方5劑后寒熱漸退,口苦咽干、頭暈惡心欲嘔減輕,仍有胸脅痞痛,腹脹,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此屬:陽明燥結,濕熱中阻。原方再進3劑。3診:服上方后大便暢通,兼下蠶豆大結石1枚,胸脅痛漸消,精神好轉,飲食增進,改用香砂溫膽湯調理病愈。3膿毒證臨床特點:右脅下持續性劇烈脹痛,腹脹滿絞痛拒按,可觸及包塊。高熱寒戰或身目黃染,尿色如茶,量少,大便燥結。或見神昏譫語,四肢厥冷,舌紅絳,苔枯黃有芒刺或黃膩,脈弦滑數或沉細數。此證臨床上多見于急性膽囊積膿、膽囊穿孔、膽石并發化膿性膽囊炎、急性梗阻性

8、化膿性膽管炎,或并有中毒性休克。治則:清熱解毒、利膽、通利濕熱。處方:柴胡、黃芩、茵陳蒿、梔子、龍膽草、郁金、木香、大黃、芒硝、黃連、赤芍、丹皮、蒲公英。此方有利膽通便、抗菌消炎、退黃疸、利尿、清熱解毒作用。若兼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為熱毒內陷心包,擾亂神明,加生地、犀角粉、金銀花,板藍根、石菖蒲等。結石者加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楊某,男70歲,退休工人。曾經B超檢查診斷為膽結石并感染。因年老不愿手術,轉中醫會診,住我院外科。患者1月前感精神疲倦,午后寒熱交作,胸脅痞痛,引痛腰背,不思飲食,面目發黃,腹脹,口苦咽干,欲嘔,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夜間煩躁難眠。舌紅降,苔干枯黃膩,脈弦滑數。證屬:肝郁化火,氣血郁結膽腑,濕熱蘊結中焦。治則:清熱解毒,平肝瀉火,利膽通腑,通利濕熱。處方:柴胡15g,黃芩10g,茵陳蒿12g,梔子8g,龍膽草6g,木香6g,郁金10g,大黃10g,黃連6g,丹皮10g,赤芍10g,雞內金10g,金錢草15g,木通10g,甘草5g。2診:服上方3劑后寒熱漸退,大便已通,口苦咽干、煩躁及胸脅痞痛減輕,納呆,小便短黃。舌紅,苔黃白膩相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