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常見問題與解答_第1頁
midas常見問題與解答_第2頁
midas常見問題與解答_第3頁
midas常見問題與解答_第4頁
midas常見問題與解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midas常見問題與解答.精品文檔.MIDAS/Gen軟件常見問題與解答目 錄MIDAS/Gen軟件常見 問題與解答1一、建模9問:對于satwe模型轉換這塊,需要注意的那些問題?9問:DXF文件導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9問:程序如何實現相似層,相同的樓層是否能修改一個就可以了?9問:如果要考慮地下室的地基土與結構的相互作用,請問彈簧剛度怎樣確定?10問:一柱托雙梁時,采用主從節點約束時,在從節點上加荷載,程序能否自動考慮扭轉?10問:我想在程序中通過修改數據庫中的材料特性值來定義一種材料,能否實現?10問: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

2、截面特征系數”中設定參數,比如在“連梁剛度折減系數”和“梁設計彎矩增大系數”等應該怎么設定?10問:在建模中,設計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庫中沒有,請問對于不規則的截面輸入有什么方法?10問:在刪除部分截面號后,如何對截面的號數進行重新編號,使其連續?10問:如何施加偏心?11問:剪力墻開洞后,定義的層是不是必須重新生成,且重新生成的層必須包含剪力墻開洞節點,否則不計算?11問:施工階段分析時需要定義構件的初始材齡,其初始材齡的定義是什么,和材齡有何聯系?再請問,混凝土濕重指的是澆筑時的重量,還是與自重的差值呢?11問:計算時,一定需輸入時間依存材料(徐變/收縮)和時間依存材料(抗壓強度),程序

3、才會考慮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嗎?若此項數據不填寫,只定義施工階段,程序是否計算收縮徐變及強度隨時間的變化?11問:時間依存材料(抗壓強度)輸入時為何沒有中國規范?11問:平面內剛度和平面外剛度區別?11問:定義板厚時,面內厚度與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計算自重時如何取值?11問:Pushover的模型,在修改保存后,再次打開的時候報錯,無法打開模型,原因是什么?12問:單向板導荷時,發現荷載導到短邊上了,為什么?12問:彈性連接、節點彈性支承和一般彈性支承的區別是什么?12問:如何定義非X,Y,Z軸方向的約束,比如在X-Z平面內,結點所受約束與X軸成45度?12問:模型的第二個施工階段想要模擬X向

4、滑動鉸支座,但是出來的位移特別大,感覺支座沒有起作用。12問:用截面特性工具做的截面如何導入模型?12問:當一個節點存在不同的剛性連接時,應該怎么處理?12問:剪力墻上有節點后,程序不能對剪力墻進行自動劃分,帶來很多不便,尤其是在導入SATWE程序的時候,由于各層的的次梁布置不一樣,往往會帶來很多這樣的節點。邁達斯里面有沒有辦法可以比較方便的劃分剪力墻?13問:結構形式類似棱錐體,有斜柱,如何定義每層梁的節點位置?13問:在MIDAS/Gen中能否按設計人員習慣建立軸線,并按軸線布置構件?13問:在“定義用戶坐標系統”對話框中,命名了用戶坐標系統,在“已命名的UCS”中,無論選擇哪個“用戶坐標

5、系統名稱”,右邊的“原點”都是“0,0,0”,向量“ux”和“uy”都沒有變化,是什么原因?13問:如何實現線單元的延長功能?13問:在弧形軸線上的生成的矩形柱,其方向按整體坐標系布置,如何將其改為按圓心方向布置(單元坐標軸z軸的方向指向圓心)?13問:在MIDAS/Gen中不能顯示墻單元的局部坐標軸,這是什么原因?14問:程序中結構層的定義是怎么樣的,每層的柱、剪力墻的質量如何計算?14問:如何由平面上的4條線單元來生成板單元?并刪掉原來線單元。14問:需要旋轉構件的Beta角,其方向是怎么定義的?14問:在MIDAS/Gen中分割墻單元時,分割對話框的x、y方向與模型窗口中顯示的局部坐標軸

6、方向不一致?14問:板單元形狀規則,但是無法改成剪力墻單元?14問:建樓板時,對板單元進行了分割,怎樣才能快速分割和板相連的梁單元?14問:在建立層數據時如何使中間層節點不形成層數據?14問:在定義層數據時,輸入的地面標高是起什么作用的?15問:定義剛性樓板后,顯示的樓面剛心在原點處是什么原因?15問:在MIDAS/Gen中建立模型時,如何考慮樓板剛性及彈性問題?15問: 在MIDAS/Gen中建立模型時,如何考慮樓板剛性的問題?15問:在MIDAS/Gen中能否用板單元模擬剪力墻?用板單元和墻單元建模有何差異?15問:如何知道任意選擇的模型部分中,墻,板和梁單元的數量各為多少?16問:程序中

7、在定義好層數據后,如果對某些層高進行了改動,在層數據的表格里面無法自動體現。16問:剪力墻無法進行細分,其大小對計算結果的精度是否會影響?16問:梁單元和墻單元能否直接連接,不做處理?16問:在建立墻單元時,有膜和板的選擇項,想請教這兩個選項的區別?16問:高低跨兩跨排架廠房,有吊車,屋面為鋼屋架 ,1、吊車荷載如何添加 ;2、低跨屋架如何與高跨柱之間如何建模?16問:高低跨兩跨排架廠房上下柱偏心如何解決?16問:在梁單元中,有時為了簡化計算,將桁架構件簡化為無限剛度的梁,此類構件如何模擬?17問:為什么無法合并單元及指定構件?17問:局部樓板為彈性樓板,在MIDAS中如何實現?17問:將板單

8、元改成墻單元時,程序提示“幾何形狀”不正確是什么原因?17問:地下室如何定義?17問:高層建筑結構地下室部分建模時如何考慮?17問:轉換梁上支撐兩道剪力墻怎么建模?18問:一個柱子上設置兩道平行的框架梁怎么建模?18問:跨層轉換梁的建模問題,即一根轉換梁連接上下層樓板?18問:對于有斜柱的結構個別層的層間位移沒有輸出的原因?18問:轉換層結構分析建模時,需要注意那些問題?18問:MIDAS/Gen能否計算箱基?18問:三角形板單元如何釋放板端約束?如釋放圖中線1邊的約束,板2如何處理?18問:PKPM中剛性板及彈性樓板在MIDAS/Gen中如何實現?19問:使用轉換SATEW程序,轉換過程中程

9、序說有錯誤,如何解決?19問:轉換Staad過來后和邁達斯的整體坐標軸不一致,如何使它們一致?19問:如何將sap2000 V9版本的文件導入到MIDAS 691中?(李衛勇)19二、加荷載22問:對于地下水池,主動土壓力荷載和被動土壓力如何施加?22問:考慮行人對樓板振動的影響,行人荷載如何施加?如何考慮幾個人活動對樓板振動的影響?22問:桁架單元施加風荷載時,是否可用虛面的方式而不是節點荷載,如何實現?22問:荷載質量的概念?22問:程序能否只能自動計算有剛性樓板假定的風荷載?22問:加樓面荷載時,加板面荷載同時是否考慮樓板自重?22問:關于荷載、荷載類型、荷載工況、荷載組合、荷載組的概念

10、23問:如何修改刪除樓面荷載?24問:在預應力筋輸入時,樣條輸入法中,fix(固定)的意義?24問:在定義鋼束形狀里面,鋼束該以樣條法輸入還是圓弧輸入?24問:“添加/編輯鋼束形狀”時,鋼束形狀有直線、曲線、單元,有何區別?24問:在計算梁截面溫度荷載時,得到的溫度應力是溫度自應力還是溫度次應力,或是二者之和?能否分別輸出二者?24問:非施工階段分析中,收縮和徐變的計算24問:定義地震作用時,有兩個放大系數,兩者是什么關系?最終地震作用取值如何?25問:工程中需要做豎向Pushover分析的話,可以通過修改系數來調整豎向地震作用,是不是應該理解為在做豎向地震分析時,豎向地震力該系數×

11、重力荷載代表值?25問:對于梁單元,初始的軸力、剪力和彎矩如何施加?25問:反應譜分析后,設計時為什么還要定義抗震設防烈度等參數?25問:收縮和徐變曲線中開始加載時間、結束加載時間、開始收縮時的混凝土材齡三者的意義25問:地震反應譜計算時模態數量如何選擇25問:菜單“荷載/初始荷載/小位移/初始單元內力”,表格的“類型”里面,E-link和G-link什么意思?26問:鋼網架中,一個大的三角形網格平面內又有很多小的三角形網格,能不能只在每個大三角形上分配樓面荷載,然后自動分配在這個大三角形內的小三角形上呢?26問:吊車荷載如何施加?26問:怎樣把MIDAS地震波數據庫以外的地震動記錄輸入到程序

12、中?26問:多塔結構,想讓一個塔向X軸正向偏心,另外一個塔向X軸負向偏心,怎么實現?26問:工字型截面的梁上如何輸入和截面的主軸有角度的斜向荷載?26問:“荷載/分配樓面荷載”的“假想次梁”,考慮次梁重量有什么作用?26問:實體單元如何定義溫度梯度?27問:定義層數據里的偶然偏心和反應譜工況里的偶然偏心有什么不同?27三、分析28問:結果中應力結果與截面驗算應力結果不同,是否因為構造要求?28問:計算的時候報錯,節點歧異并且彈出報錯對話框,出現警告說結構的周期大于6秒。28問:轉換梁可以用梁單元、板單元和實體單元進行模擬,各有什么優缺點?各有什么適用范圍?28問:轉換PKPM文件時,板、梁和柱

13、重疊處質量如何考慮的?程序能否自動扣除重疊處多余質量?28問:如何考慮二階效應?28問:在屈曲分析中,當同時采用不變量和變量計算結構的荷載系數時,是不是不變量在計算過程中是一次加載的,而變量是多步加滿的,而荷載系數在求解時,是隨著變量的組合系數成正比增長,也就是我上次說的:1倍不變量+2倍變量=2*(1倍不變量+1倍變量)和2倍不變量+1倍變量=2*(2倍不變量+1倍變量),我想了解一下你們的理論依據,以及這樣算的合理性,這樣算出的荷載系數是否有意義,也就是說,對于結構的極限承載力是否具有指導作用。29問:線性屈曲分析種,對于可變荷載和不變荷載中,改變可變荷載的值,計算結果是否有影響?29問:

14、由于剪力墻必須落在層上,如果實際工程總是用梁剛節點模擬墻的開洞,當梁截面很高時,墻與連梁的應力擴散是否會協調?29問:計算樓板應力總是局部應力很大,如何處理?29問:模型分析發生奇異時,如何快速查找模型問題?30問:如何計算結構的自振周期30問:組合結構做反應譜分析時,不同材料的阻尼比是如何考慮的?30問:怎樣在振型分析中考慮索初始張拉力的鋼化效應?30問:做溫度應力分析時,特別是對整個結構做系統溫度荷載分析時,應力異常是什么原因?30問:什么時候考慮偶然偏心影響,什么時候考慮雙向地震作用?30問:能否做梁單元的材料非線性分析?31問:對于網殼結構,工程中需要把其第一模態的一定百分比作為初始缺

15、陷,在計算中加以考慮,程序怎么實現?31問:關于屈曲分析31問:在MIDAS中如何計算自重作用下活荷載的穩定系數(屈曲分析安全系數)?31問:MIDAS/Gen中包括那些穩定分析?31問:屈曲分析模型如下面圖1、圖2所示,圖2相當于在節點上既有軸力又有彎矩作用,但是程序分析的結果為什么沒有差別?32問:做P-DELTA分析時是否需要解除剛性板假定?32問:PDelta分析結果是否只真對做PDelta分析的荷載工況起作用,對其它荷載工況沒有影響?32問:PDelta分析在MIDAS中是怎樣實現的?32問: 有關MIDAS的非線性分析控制選項?33問:如果用了 “荷載/初始荷載/大位移”,然后再定

16、義 “分析/非線性分析控制”,能不能正確計算自振特性?33問:“非線性加載順序”的作用?是否可以做荷載的接力加載分析(即先加某一荷載,計算出結果,然后再加另外一種荷載)?33問:索結構的反應譜分析如何做?33問:如何快速求出結構中各個索單元的最終索力?34問: 在MIDAS/Gen中做Pushover分析的步驟?34問:在MIDAS/Gen中地震時程分析的步驟及對話框中各參數的意義?34問:“施工階段分析控制”中,如果定義為“最終施工階段”,又有索單元,同時定義有非線性分析,計算時程序會報錯,建議將索單元改為桁架單元,而定義為“其他施工階段”則計算可以通過,原因是什么?兩者的定義有何區別?36

17、問:分析時同時考慮非線性,同時勾選了“施工階段分析控制”中的非線性(沒有子步驟的數量)和定義“非線性分析控制”,程序會如何考慮?如果計算不收斂,該如何調整(在施工階段中調整還是在非線性分析中調整)?36問:定義了“施工階段分析控制”中的非線性,好像還要定義“非線性分析控制”,計算時程序會在每一個施工階段計算非線性,但算完施工階段的之后還會整體地計算非線性,這是為什么?37問:關于施工階段分析中自重的輸入37問:關于施工階段分析時,自動生成的CS:恒荷載、CS:施工荷載、CS:合計37問: 關于施工階段分析時,自動生成的postCS階段37問: 在MIDAS軟件中施工階段分析采用何種模型?38四

18、、查看結果39問:在荷載組合中,“一般”有兩個包絡,而“混凝土設計”和“鋼結構設計”中不能自動生成包絡,“一般”與“混凝土設計”和“鋼結構設計”是何關系?39問:考慮雙向地震作用時,在設計組合里面只有“鈍化”,無法選擇“激活”,程序在設計時候是否考慮的了雙向地震作用?39問:用MIDAS的非線性分析的弧長法來計算結構的極限荷載,請問如何畫出荷載位移曲線,如何查看極限荷載相對于施加荷載的比值?39問:抗傾覆彎矩如何查看?39問:梁單元的內力能否按整體坐標輸出?39問:多塔的定義?39問:時程分析中,層數據圖形結果中沒有層/位移速度/加速度這項結果?39問:結構自振周期很長是什么原因?39問:反應

19、譜分析時開始我們設定地震力作用方向,在計算結束后能否提供最不利地震力作用方向,PKPM能提供。40問:反應譜分析荷載組合時為什么產生(RS,ES)兩種工況,各表示什么意思?40問:當需要判斷模型的某一振型是X、Y向平動還是扭轉時,需要綜合“振型參與質量”和“振型方向系數”來判定,應該怎樣判定?40問:考慮偶然偏心后結構整體分析結果怎么看?荷載工況EX(ES)、EX(RS)是什么意思?41問:反應譜分析后,在同一種模態下,振型質量參與顯示跟PKPM的是不是不一樣。PKPM為 平動%=(X%+Y%),平動%+轉動%=1 而在MIDAS中:平動%+轉動%<1。是不是PKPM里的平動%=MIDA

20、S中的平動%/(平動%+轉動%)。41問:如何查看基底總剪力、總彎矩?42問:在“位移/位移形狀”里,勾選“圖例”,屏幕右邊顯示的各方向的變形值下方有個“系數=1.268E+0.02”是什么意思?42問:當結構中用板單元或實體單元模擬轉換梁的時候,如何查看轉換梁的設計彎矩?42問:當結構中用板單元或實體單元模擬轉換梁的時候,如何查看轉換梁的設計彎矩?42問:關于Tresca應力和有效應力(von-Mises應力)42問;在施工階段的輸出結果中,cs:恒荷載,CS:Dead,CS:合計 各代表哪些部分的內力(即由哪幾項構成),施工Max/Min階段中,CS/max,CS/min:恒荷載,CS/m

21、ax,CS/min:合計,各代表什么情況下的內力?43問:門式鋼架結構,加了31.5KN的水平風荷載,但柱底彎矩應有110KN多,可是計算只有0.6,為什么?43問:板結果查看,內力值大小相差不大,但方向相反,為什么?43問:對結構地震反應,規范要求驗算偶然偏心的位移以判斷結構的扭轉效應,現在在反應譜荷載工況中加了偶然偏心的設置,但是結果中任沒有結果?44五、設計45問:軟件本身對支撐計算長度的考慮(有交叉節點,平面內外情況)?45問:使用國外的材料、荷載規范(如歐洲的)后,在設計構件的截面時,也用國外的規范,能否進行截面的設計?45問:Midas能否設計SRC梁?SRC柱進行截面校核和優化設

22、計,但菜單上梁截面都是灰色的,為什么?45問:優化設計是否能將截面相同的構件同時改變?可否部分改變?或自定義組進行優化?45問:建模時,如不指定構件類型,如梁、柱和支撐等,對內力及位移計算是否有影響?還是只對設計有影響?45問:對于梁配筋是否可以按照拉彎構件進行配筋設計?45問:Midas中,可自行判斷薄弱層,那是不是在地震力計算時會自動將薄弱層的地震剪力放大1.15倍呢,還是要人為的干預,如何干預?45問:在進行剪力墻的構件設計時,程序提示“不能進行配筋設計直線墻出錯”,原因是什么?46問:Midas在鋼結構構件驗算時是否考慮了厚鋼板的強度的降低?46問:是否可以設定單根構件的抗震等級?46

23、問:結構的重要性系數抗震設計時是如何考慮的?46問:設計時是否需要對所有構件進行指定構件類型操作?46問:“一般設計參數”里的“抗震等級”和“混凝土構件設計參數”里的“定義抗震等級”有什么區別?如果是框架剪力墻結構,如何分開定義框架、剪力墻的抗震等級?46問:選擇由程序自動計算鋼構件的“計算長度系數”時,應該注意那些問題?46問:“設計/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參數/材料分項系數”里面的值程序不能自動的隨著混凝土等級的改變而按照規范進行改變,一定要用戶手動設置么?47問:“設計/鋼構件設計/編輯鋼材特性值”中參數Fu的意義?47問:設計中有時候需要人為的調小鋼材的屈服強度,在程序里“設計/鋼構件設計

24、參數/編輯鋼材”設置“抗拉屈服強度Fu”后,鋼材的抗剪強度怎么修改?47問:邊緣構件如何考慮,比如角鋼型剪力墻,兩個端部和角點處規范規定好像是按柱來處理,程序中如何考慮這些因素的?47問:在進行柱的設計時可以進行螺旋箍筋柱的設計嗎?如果能應怎樣使用?47問:地震作用下,柱承擔的基底剪力要大于0.2EQ,程序里面能否自動調整?47問:程序能否提供具體配筋的統計表格?47問:1000x700截面的SRC柱設計時候,程序中鋼筋可以布置在700一端,但是如果設置為雙排鋼筋的時候,第二排只能布2跟鋼筋,是否程序中只能這樣?48問:怎樣知道多少構件驗算不通過?48問:如何查看構件配筋時候用的荷載組合和內力

25、值?48問:設計時取用的內力為何與結果顯示的內力不一樣?48問:不用修改模型,如何用自己定義的截面進行鋼構件驗算?48問:結構的整體穩定是如何算的,EJd是如何算的?48問:在用midas進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遇到不少問題:48問:梁、柱、墻配筋設計是如何考慮的?49問:Pushover分析后如何找到性能控制點?50六、工具、視圖、其它51問:MIDAS軟件能自動統計用鋼量嗎?51問:查詢/質量表格中結構質量單位KN/g是什么意思?怎么樣轉換為質量單位g?51問:較大圖形輸出內力/位移等數據時,如何能讓字體大小同圖形匹配?51問:軟件屏幕右下角的“單元捕捉控制”的等分點的數值無法顯示,有沒有

26、辦法可以解決?51問:使用“消隱”功能,以平面顯示圖形,選擇柱的時候有時候選擇不上構件是什么原因?51問:如何顯示節點坐標軸,如果需要單獨定義,如何定義?51問:如何從MIDAS表格文件中拷貝東西到excel改動后,再回到MIDAS中繼續工作?51問:浮動工具條拖動以后放不回去該怎么解決?52問: 在SPC(截面特性值計算器)中DXF文件的應用52問: FEmodeler中DXF文件的應用?52問: 在FEmodeler中定義Part的方法?52問: 我在FEmodeler中定義了PART,但是對該PART不能劃分網格?53七、專題541、靜力彈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54一、建模問:

27、對于satwe模型轉換這塊,需要注意的那些問題?答:1,需要重新定義層數據,并定義好剛性樓板假定,也包括地面標高的指定;2,需要對自重和質量進行定義;3,風荷載及反應譜荷載沒有導進來,需要在Midas中重新定義;4,地下室頂板處的約束條件需要按照satwe中的定義進行約束;5,Satwe勾選了考慮Pdelta分析時,在Midas中需要定義Pdelta分析控制才能考慮Pdelta效應;6,在PMCAD中布置洞口時,對于連梁用梁單元建立模型,不要用洞口布置的方式,因為洞口導入不了;7,如果材料容重不一致,可以對材料容重進行單獨修改;8,計算分析過程中,考慮梁剛度放大或折減時,需要在截面特性值系數里

28、進行定義;9,對于局部開洞或彈性樓板處,需要解除剛膜連接;10,導入分析,比較Satwe的結構數據文件和Midas的結構數據文件,查看質量是否一致,還有其他參數定義是否一致。11,荷載導入的情況,一般來說除按照規范自動計算風、地震需要重新定義外,PKPM的樓面荷載和節點、線荷載一般均能夠以線荷載或節點集中力的方式導入。12,導入過程中遇到問題,首先查看MIDAS信息欄里面的提示,提示哪一行出現問題,然后對應去mgt文件中找出問題的部分,再想辦法解決或給MIDAS公司技術支持人員電話。問:DXF文件導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答: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下:1, 可以選擇想導入的層,對于不想導入的層在導入

29、時就過濾掉;2, 注意單位,當單位不一致時可以通過放大系數進行控制,或者導入模型后通過調整節點距離進行控制;3, 對于定義為塊的線或面,要打斷,否則讀取不了,可以在CAD中對模型進行炸開后再導入;4, CAD建模有重復的線條時導入的模型有重復的單元,導入后我們利用F12鍵刪除重復單元;5, 最后利用節點合并功能把CAD中作圖中有偏差的點合并;6, 在CAD中作圖的每一個圖層,導入Midas后會作為一個結構組,這樣會很方便我們修改模型,所以我們在CAD里建模時就應該往有利用我們修改模型設定圖層;7, 導入到Midas中,線條默認為梁單元,面默認為板單元,如果為其他單元類型,要對單元類型進行編輯。

30、問:程序如何實現相似層,相同的樓層是否能修改一個就可以了?答:Midas中沒有相似層的概念,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操作方便處理:1, 對于相似的樓層,建立一層利用復制的功能就可以了,包括樓面荷載信息;2, 利用excel表格方便修改。問:如果要考慮地下室的地基土與結構的相互作用,請問彈簧剛度怎樣確定?答:對于地下室的處理一般兩種比較簡單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種就是不考慮土的側限作用,也即僅考慮剛性樓板假定(如果按彈性樓板計算則建立彈性板),但是不在對臨土節點進行約束;另外一種就是在頂板處對所有節點的DX、DY進行約束,同時不考慮剛性樓板假定;如果要考慮比較真實的土對結構的作用,那么可以考慮剛性樓板假定

31、(或建立彈性板)的同時,對臨土的所有節點加節點彈簧,彈簧剛度的取值和土的力學性質相關。問:一柱托雙梁時,采用主從節點約束時,在從節點上加荷載,程序能否自動考慮扭轉?答:會考慮扭轉,可以通過偏移距離控制扭矩大小。問:我想在程序中通過修改數據庫中的材料特性值來定義一種材料,能否實現?答:例如想修改C30混凝土的部分參數,可先選擇一個規范,再選擇C30,然后將規范改為“無”,就可以對C30混凝土的參數進行修改,而不用用戶自己輸入材料的每一個特性值參數了。問: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數”中設定參數,比如在“連梁剛度折減系數”和“梁設計彎矩增大系數”等應該怎么設定? 答:在“模型/材料

32、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值系數”中一般使用得較多的是設 定梁的剛度放大或者折減系數,這時候對于需要放大或者折減的梁,要單獨定義一個截面號,然后修改Iyy(抗彎剛度),抗扭剛度則修改Ixx。設計中,需要對一些梁的彎矩進行調幅的時候,選擇要定義的梁,在“設計/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參數/編輯梁端負彎矩調幅系數”里面進行設定。問:在建模中,設計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庫中沒有,請問對于不規則的截面輸入有什么方法? 答: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計算器”中計算截面的特性值后再導入到程序中。問:在刪除部分截面號后,如何對截面的號數進行重新編號,使其連續?答:點擊菜單“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點擊“重新編號”

33、按鈕,選擇需要重新編號的截面,定義好“開始號”及“增幅”,注意勾選上“修改單元截面號”,點擊“重新編號”即可。問:如何施加偏心?答:Midas中設置偏心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在定義截面的時候用修改截面偏心功能,但是這種定義偏心的方式是對一種編號的截面都起作用的;另外一種定義偏心的方式是在邊界條件里利用設置梁端剛域進行考慮,可以對各個構件定義三個方向上的偏心。問:剪力墻開洞后,定義的層是不是必須重新生成,且重新生成的層必須包含剪力墻開洞節點,否則不計算?答:Midas中剪力墻的上下節點處必須設層,否則不給計算。一般情況下不建議用剪力墻開洞的方式,直接用梁單元進行建立連梁,對剪力墻剖分后,處理數據相對

34、困難,定義也復雜的多。問:施工階段分析時需要定義構件的初始材齡,其初始材齡的定義是什么,和材齡有何聯系?再請問,混凝土濕重指的是澆筑時的重量,還是與自重的差值呢? 答:初始材齡就是該單元被激活參與工作時的材齡. 材齡則意義更廣泛(初始材齡+激活后的經過時間)。混凝土濕重是指混凝土凝澆注時的重量。 問:計算時,一定需輸入時間依存材料(徐變/收縮)和時間依存材料(抗壓強度),程序才會考慮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嗎?若此項數據不填寫,只定義施工階段,程序是否計算收縮徐變及強度隨時間的變化?答:計算收縮和徐變至少要定義一個施工階段。但是如果沒有輸入時間依存材料,程序就不能計算收縮和徐變。問:時間依存材料(抗壓

35、強度)輸入時為何沒有中國規范?答:中國規范中沒有明確給出強度發展函數。問:平面內剛度和平面外剛度區別? 答:如抗壓和抗拉剛度應屬于平面內剛度,抗彎應屬于平面外剛度。問:定義板厚時,面內厚度與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計算自重時如何取值? 答:板的面內厚度是用來計算板的面內抗拉及抗壓剛度的;面外厚度是用來計算板的面外抗彎剛度的。假設N為面內厚度,W為面外厚度,程序計算自重時一般取用N值;當N=0、M>0時,以M值計算自重。問:Pushover的模型,在修改保存后,再次打開的時候報錯,無法打開模型,原因是什么?答:如果模型中定義完pushover的分析過程,只是在樹形菜單里面刪除pushove

36、r荷載工況,鉸特性值等參數,而保留有“分析控制數據”的“PUSHOVER 的分析數據”,保存后的模型再次打開的時候,程序就會報錯導致無法打開。問:單向板導荷時,發現荷載導到短邊上了,為什么?答:Midas中,單向板導荷時并不是默認的將樓面荷載導到短跨方向的,當選擇 單向 的分配模式時,則要選擇相應的荷載角度(0度或90度,將導到不同方向的邊上)。問:彈性連接、節點彈性支承和一般彈性支承的區別是什么?答:從使用上區別不是很大:彈性連接中有一般彈簧、只受壓彈簧、只受拉彈簧。建模時需要連接兩點。 一般彈性支承建模時也需要連接兩點,用戶可輸入彈簧的剛度矩陣。 節點彈性支承可約束一個點的六個自由度。 問

37、:如何定義非X,Y,Z軸方向的約束,比如在X-Z平面內,結點所受約束與X軸成45度? 答:首先給節點定義節點局部坐標軸(在邊界條件中),然后再定義約束.此時的約束將按節點局部坐標軸的方向約束節點。問:模型的第二個施工階段想要模擬X向滑動鉸支座,但是出來的位移特別大,感覺支座沒有起作用。答:兩個支座在X向都沒有約束,所以可以滑動,導致位移特別大,應該把其中一個的X向也約束住,另外一個可以滑動,這樣結果就正常了。問:用截面特性工具做的截面如何導入模型?答:用截面特性工具做好截面,并計算得到截面特性值,在添加截面時選擇 數值,將計算所得的截面特性值輸入即可,導入的SPC截面只能參與分析,不能進行設計

38、。問:當一個節點存在不同的剛性連接時,應該怎么處理? 答:可設置成不同的剛性連接,但不可以重復約束相同的自由度。問:剪力墻上有節點后,程序不能對剪力墻進行自動劃分,帶來很多不便,尤其是在導入SATWE程序的時候,由于各層的的次梁布置不一樣,往往會帶來很多這樣的節點。邁達斯里面有沒有辦法可以比較方便的劃分剪力墻?答:暫時需要用戶進行手動的劃分。可以使用“單元/分割”來進行劃分,“單元類型”選擇“墻單元”。或者使用擴展功能來重新生成墻。問:結構形式類似棱錐體,有斜柱,如何定義每層梁的節點位置?答:最快的方式是用“模型/結構建模助手/殼”來建一個殼體,單獨定義一個厚度,然后把該厚度的板刪除,就留下所

39、需的各層節點了。通過調整殼體分割參數m、n還可以得到各個梁節點。 如果層高相等的時候,可以直接將斜柱進行等分。或者可以使用程序右下角的“單元捕捉控制”,利用等分點功能。如果節點不是很多,也可以使用“節點投影”功能:先在棱錐體的底部建一塊板,然后復制到各層,點擊“節點/節點投影”,選擇“將節點投影在平面上”,選擇某層的板作為基準平面,方向選擇“任意方向”,以棱錐體的邊作為方向向量,勾選“交叉分割桿系單元”,選擇需要投影的節點,點擊“適用”鍵即可。問:在MIDAS/Gen中能否按設計人員習慣建立軸線,并按軸線布置構件?答:可以在主菜單的模型>柵格>定義軸線中定義x和y軸方向的軸線,然后

40、可在軸線上直接畫單元(建立)。然后用單元擴展功能,由平面的節點向下擴展為一層柱。然后在“模型>建筑物數據>生成層數據”中進行樓層復制。但是我們建議使用建模助手來建立模型,這樣更加快捷。問:在“定義用戶坐標系統”對話框中,命名了用戶坐標系統,在“已命名的UCS”中,無論選擇哪個“用戶坐標系統名稱”,右邊的“原點”都是“0,0,0”,向量“ux”和“uy”都沒有變化,是什么原因?答:在定義好用戶坐標系統的參數后,先點擊“適用”鍵,然后再點擊“保存當前UCS”,則可以看到,原點和向量都會有變化了。問:如何實現線單元的延長功能?答:如果需要延伸到的地方沒有節點,先設法復制或者投影節點來生成

41、一個節點,然后將需要延伸的節點移動到目標節點即可。問:在弧形軸線上的生成的矩形柱,其方向按整體坐標系布置,如何將其改為按圓心方向布置(單元坐標軸z軸的方向指向圓心)?答:使用修改單元參數來實現,具體操作如下:菜單“模型>單元>修改單元參數”,“參數類型”選“單元坐標軸方向”,“形式”選擇“參考點”,選擇圓弧的圓心,點擊“適用”鍵即可。問:在MIDAS/Gen中不能顯示墻單元的局部坐標軸,這是什么原因?答:在Gen中的墻單元必須與上下層相連,當生成層后即可顯示墻單元的局部坐標軸。問:程序中結構層的定義是怎么樣的,每層的柱、剪力墻的質量如何計算?答:柱、剪力墻等是按上下各半層計算質量的

42、。問:如何由平面上的4條線單元來生成板單元?并刪掉原來線單元。答:如果是矩形的,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根通過擴展來生成板,然后刪除線單元;如果是不規則的四邊形,則只能通過“建立板單元”。問:需要旋轉構件的Beta角,其方向是怎么定義的?答:點擊“單元/修改單元參數”,修改“單元坐標軸方向”,修改“Beta角”,其中的角度是指構件的Beta角在整體坐標系中的角度,而不是指旋轉構件所需的度數。問:在MIDAS/Gen中分割墻單元時,分割對話框的x、y方向與模型窗口中顯示的局部坐標軸方向不一致?答:當用戶先用板單元模擬剪力墻后,將板單元用修改單元參數命令修改為墻單元時,有時會出現此類現象。其原因是Gen

43、中建立剪力墻單元時是由下層節點按逆時針方向建立的,而用戶建立板單元時可隨意建立,因此坐標軸可能與墻單元的不一致。用戶可事先將板單元的坐標軸統一。問:板單元形狀規則,但是無法改成剪力墻單元?答:是板單元的坐標軸問題,x軸不在XY平面內,無法轉換,可以新建一個板單元,然后統一坐標軸,再進行轉換。問:建樓板時,對板單元進行了分割,怎樣才能快速分割和板相連的梁單元?答:針對程序沒有提供自動分割相鄰梁單元的功能,分割了板單元后,選擇所有板邊緣的節點,利用菜單“模型>節點>投影”的功能,“投影類型”選擇“將節點投影在”,將節點投影到梁所在的平面,注意要勾選菜單的“分割交叉桿系單元”選項,這樣就

44、可以快速分割相鄰的梁單元了。問:在建立層數據時如何使中間層節點不形成層數據?答:程序一般默認將根據豎向節點的坐標生成各層及名稱,你可以將不真實的層(層間節點生成的)移到左面去除,然后再形成層數據即可。 問:在定義層數據時,輸入的地面標高是起什么作用的?答:在“模型>建筑物數據>控制數據”中輸入相應的地面標高時,程序自動計算風荷載時,程序將自動判別地面標高以下的樓層不考慮風荷載作用,注意此功能不是用來定義地下室的。問:定義剛性樓板后,顯示的樓面剛心在原點處是什么原因?答:原因是沒有將結構自重轉換為質量。具體操作如下:“模型>結構類型>將結構自重轉換為質量”。問:在MIDA

45、S/Gen中建立模型時,如何考慮樓板剛性及彈性問題?答:剛性樓板是在“模型>建筑物數據>層”,在“樓板剛性樓板”一欄中選擇“考慮”即可,程序默認為“考慮”,即所有樓層都按剛性板考慮;如果想解除某一層樓板的剛性,可在“樓板剛性樓板”一欄中選擇“不考慮”,此時該層樓板按彈性板來考慮,需要設計者在該樓層建立樓板(用板單元建立)即可。問: 在MIDAS/Gen中建立模型時,如何考慮樓板剛性的問題?答: 步驟如下:樓板的剛性效果是在“模型>建筑物數據>層”中點擊“生成層數據”,程序將根據豎向節點的坐標生成各層及名稱。您可以將不真實的層(層間節點生成的)移到左面去除。(一些通用有限

46、元軟件中不提供該功能) 按確認后在表格中,選擇是否考慮剛性樓板效果。 樓板荷載的導入同PKPM一樣,在“荷載>分配樓面荷載”中輸入。 在這里多說一點。在“模型>建筑物數據>控制數據”中輸入相應的地面標高時,程序自動判別地面標高以下不考慮風荷載。(一些通用有限元軟件中不提供該功能)在“模型>建筑物數據>控制數據”中選擇“各構件承擔的層間剪力”,可輸出各層中各構件承擔的地震剪力。問:在MIDAS/Gen中能否用板單元模擬剪力墻?用板單元和墻單元建模有何差異?答:可以用板單元模擬剪力墻。MIDAS/Gen的板單元可以考慮平面內及平面外剛度。當用板單元模擬墻時,需要將板單

47、元細分,從理論上講板單元分得越細越好(包括洞口周圍),如果為了節省計算的時間和存儲空間,可將板單元劃分為1m1.2m的網格,精度應該可以了。洞口處可適當加密。墻單元作為建筑結構上的分析單元,從理論上講是由板單元擴展而成的,其分析精度未必比將板單元細分的結果要“好”,但分析時節省了大量時間,且后處理上可直接按規范輸出配筋結果,因此在專業設計軟件上被廣泛使用。用戶在使用其他通用有限元軟件時,可能會遇到沒有墻單元的情況,這時可使用板單元模擬,只是要注意進行單元細分,某例題中細分與否層間位移誤差達到30%。問:如何知道任意選擇的模型部分中,墻,板和梁單元的數量各為多少?答:選擇好模型的單元后,會有亮顯

48、,在屏幕點擊鼠標右鍵,“單元詳細表格”,使用表格來查看單元的數量。問:程序中在定義好層數據后,如果對某些層高進行了改動,在層數據的表格里面無法自動體現。答:改動層高之后,需要重新生成一次層的數據。問:剪力墻無法進行細分,其大小對計算結果的精度是否會影響?答:剪力墻可以細分,其大小對計算結果的精度有影響。問:梁單元和墻單元能否直接連接,不做處理?答:可以直接連接而不用處理,墻單元具有平面內和平面外剛度,梁單元與墻單元連接默認為剛接。 如果用板單元模擬墻,程序會根據板單元是否考慮了平面內剛度,而采取剛接或者鉸接。問:在建立墻單元時,有膜和板的選擇項,想請教這兩個選項的區別?答:膜沒有平面外剛度,板

49、具有平面內和平面外剛度。一般情況下選板。問:高低跨兩跨排架廠房,有吊車,屋面為鋼屋架 ,1、吊車荷載如何添加 ;2、低跨屋架如何與高跨柱之間如何建模?答:1.如果使用的是MIDAS/Civil可自定義移動荷載,用影響線方法分析。如果使用MIDAS/Gen只能按靜力荷載加載,加載位置由用戶決定。 2.高跨柱牛腿可用一個外伸變截面懸臂梁模擬(也可以加一剛性連接),在懸臂梁上作用鋼屋架,屋架與懸臂梁的連接可設置為鉸接。問:高低跨兩跨排架廠房上下柱偏心如何解決?答:在設定截面特性的時候定義“修改偏心”;或者在“邊界條件/設定梁端部剛域”中可設定三個方向的偏心量。問:在梁單元中,有時為了簡化計算,將桁架

50、構件簡化為無限剛度的梁,此類構件如何模擬?答:有幾種方法: 1、在“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特性值系數”中直接調整構件剛度。 2、在“模型/邊界條件/剛性連接”中設置剛性連接。 3、在“模型/邊界條件/彈性連接”中選擇“剛性”。問:為什么無法合并單元及指定構件?答: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引起:1、單元截面尺寸不同。2、單元的角不同。3、單元的坐標軸方向不同。4、單元的材料不同。問:局部樓板為彈性樓板,在MIDAS中如何實現?答:可以利用“邊界條件”中的“解除剛性板連接”功能實現。問:將板單元改成墻單元時,程序提示“幾何形狀”不正確是什么原因?答:應該注意一下幾個方面問題:1、 板單元上部或下部兩

51、節點的Z坐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或有高差時,不能轉換成墻單元。因為墻單元的上部及下部節點的Z坐標必須一致,有墻單元必須得定義樓層數據。2、 注意一下板單元的坐標軸方向。問:地下室如何定義?答:有兩種方式:方法一是將地下室最底層的節點嵌固,其余的節點約束X、Y兩個方向的位移,在定義層數據的時候解除地下室各層的剛性樓板假定。方法二是在地下室周邊的節點加彈簧,彈簧的剛度根據土的特性確定。一般建議使用方法一。如果定義了地下室,又需要程序自動計算風荷載的時候,在“模型/建筑物數據/定義層數據”里面定義“地面高度”,程序對該高度以下的結構不計算風荷載。問:高層建筑結構地下室部分建模時如何考慮?答:高層建筑

52、地下室部分的建模有幾種方法: 1、約束地下室幾層的水平位移,即地下室水平位移為0,將地下室幾層所有結點的Dx、Dy位移約束住。 2、將地下室幾層的側墻結點加彈簧支撐或彈性連接,此時彈簧的剛度可取很大或按側土的橫向基床反力系數取用。問:轉換梁上支撐兩道剪力墻怎么建模?答:可以在轉換梁兩側設兩個結點,在結點上再建立兩道剪力墻,同時將此兩節點與對應的轉換梁節點采用剛性連接(剛臂)。 問:一個柱子上設置兩道平行的框架梁怎么建模?答:可以將一根梁設置在柱節點上,然后再設置一新節點,利用剛性連接功能,將此節點與柱節點做剛性連接,再在此節點上建立另外一個框架梁。問:跨層轉換梁的建模問題,即一根轉換梁連接上下

53、層樓板?答:可將轉換梁用板單元來建模即可。問:對于有斜柱的結構個別層的層間位移沒有輸出的原因?答:原因可能由于本層的節點與下一層沒有對應的節點,一般是指同一桿件的上、下節點。問:轉換層結構分析建模時,需要注意那些問題?答:需要注意:1、需將轉換層的樓板剛性假定解除,否則轉換梁分析完不會出現軸力,無法按偏心受拉構件進行配筋設計。2、轉換梁上部的墻單元或板單元需要細分,且轉換梁也需要細分,滿足位移協調條件。問:MIDAS/Gen能否計算箱基?答:使用MIDAS/Gen計算箱基的步驟如下:1、用板單元建立側墻和底板、頂板,用梁單元模擬梁、柱。 2、將土壓力、核爆等荷載按壓力荷載或流體壓力荷載輸入。3

54、、如果考慮為彈性地基板,可在底板處加單向受壓彈簧。 4、分析后,使用“結果/局部方向內力的合力”功能或查看板單元內力時候使用“剖斷面”功能,求出板單元的內力。問:三角形板單元如何釋放板端約束?如釋放圖中線1邊的約束,板2如何處理?答: 對于剛性板假定,實際上是對剛性層上所有節點的約束(水平向平動和面內轉動),所以釋放剛膜連接時,釋放的也是節點約束,也即釋放剛膜連接的節點不再受剛性板約束,其變形通過相連的梁單元或板單元再和整個剛性板進行協調。問:PKPM中剛性板及彈性樓板在MIDAS/Gen中如何實現?答:1,PKPM中的“剛性樓板”即樓板面內無限剛,面外剛度為零。MIDAS/Gen中只需在定義

55、層數據時選擇考慮剛性板即可。2,PKPM中的“彈性板6”即采用殼元真實計算樓板平面內和平面外的剛度。 MIDAS/Gen中用板單元建立樓板,在定義板厚時真實輸入板的面內和面外厚度。注意在定義層數據時應該選擇不考慮剛性板。3,PKPM中的“彈性板3”即假定樓板平面內無限剛,樓板平面外剛度是真實的。MIDAS/Gen中用板單元建立樓板,在定義板厚時,輸入平面內厚度為0,平面外厚度為樓板真實厚度。注意在定義層數據的時候,應該選擇考慮剛性板。4,PKPM中的“彈性膜”即程序真實的計算樓板平面內剛度,樓板平面外剛度為零。MIDAS/Gen中用板單元建立樓板,在定義板厚時,輸入板平面內厚度為實際厚度,平面

56、外厚度為0,定義層數據時選擇不考慮剛性板。問:使用轉換SATEW程序,轉換過程中程序說有錯誤,如何解決?答:有warning的話,進行一些修改可以導入到MIDAS。有error的話,說明有些轉換不了,這時候的解決辦法:一般情況下是因為SATEW中定義有一些特殊的截面,邁達斯程序無法認識,使用“工具/MGT命令窗口”,打開轉換后的.mgt文件,“向指定行移到”中輸入有錯誤的行數,參考上下其它截面,修改有不一樣的參數值。導入成功后再在MIDAS里面修改截面特性。問:轉換Staad過來后和邁達斯的整體坐標軸不一致,如何使它們一致?答:用旋轉單元及節點來更改單元及其上的荷載都可以旋轉過來。問:如何將sap2000 V9以上版本的文件導入到MIDAS 691中?(李衛勇)答:步驟如下:1、 從sap中導出s2k文件,注意彈出的對話框中勾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