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規范及限差_第1頁
測繪規范及限差_第2頁
測繪規范及限差_第3頁
測繪規范及限差_第4頁
測繪規范及限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繪規范及限差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發布與實施時間:1993-03-26發布,1993-08-01實施,適用范圍:城鎮、工礦企業、交通運輸和能源等工程建設的勘察、設計、施工以及生產(運營)階段的通用性測繪工作。內容:控制測量、采用非攝影測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測圖、線路測量、繪圖與復制、施工測量、竣工總圖編繪與實測和變形測量。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發布與實施時間:1993-06-25發布,1993-12-01實施適用范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階段的測量工作。內容:控制測量、放樣的準備與方法、開挖工程測量、立模與填筑放樣、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安裝測量、地下洞

2、室測量、輔助工程測量、施工場地地形測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測量、竣工測量、施工期間的外部變形監測。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97)發布與實施時間:1998年6月1日施行適用范圍:工業與民用建筑物(包括構筑物)的地基基礎、上部結構及其場地的各種沉降(包括上升)測量和位移測量。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發布與實施時間:1999-02-10發布,1999-07-01施行適用范圍:城市規劃、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項建設工程的勘測、設計、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測繪工作。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JJ 7397)發布與實施時間:1997-04-25發布,1997-10-01施行適用范圍:城市各

3、等級控制網測量,城市地籍控制網測量和工程控制網測量。當進行城市地形形變監測控制網測量時,可參照本規范執行。全站儀水平軸不垂直于垂直軸之差(2C變動、I角變動)的測定(高、低兩點間水平角的測定)儀器: GTS701 觀測者: 馬寶峰 記錄者: 黃祥雄 檢查者:日期: 2004-6-3 天 氣: 晴 成 象: 清 晰 度 盤位 置照準點讀 數2C (LR±180°)-1/2L+(R±180°)角 度盤 左 (L)盤 右 (R)0°(順)1高點0° 0000 0000180° 00 06 0706-6° 0 00 03&

4、#176; 12低點359 59 59 5959180° 00 05 0606-7 0 00 0430°1高點29 59 59 5959210° 00 06 0707-8 0 00 04 02低點30 00 01 0101210° 00 08 0708-7 0 00 0460°1高點60 00 00 0000240° 00 08 0708-8 0 00 04 02低點 60 00 01 0101240° 00 07 0808-7 0 00 0490°(逆)1高點90 00 01 0101270° 00 0

5、6 0708-7 0 00 04 -12低點90 00 02 0101270° 00 06 0708-6 0 00 03120°1高點120 00 00 0000300° 00 06 0506-6 0 00 03 02低點120 00 01 0101300° 00 07 0607-6 0 00 03150°1高點150 00 00 0100330° 00 07 0707-7 0 00 04 -12低點150 00 01 0101330° 00 07 0707-6 0 00 03C高=(LR)高)/2n=(-6-8-8-7-6

6、-7)/2*6=-3.5 C低=(LR)低)/2n=(-7-7-7-6-6-6)/2*6=-3.25全站儀水平軸不垂直于垂直軸之差(2C變動、I角變動)的測定(高、低點垂直角的測定)儀器: GTS701 觀測者: 馬寶峰 記錄者:黃祥雄 檢查者:日期: 2004-6-3 天 氣: 晴 成 象: 清 晰 照準點測回讀 數指 標 差垂 直 角盤 左盤 右 高點 186° 48 1011 10273° 12 07 06 06 8° 3 11 58286 48 10 10 10273 12 08 07 08 9 3 11 59386 48 12 1112273 12 09

7、 101011 3 11 59 中數 3 11 59 低 點193 14 39 3939266 45 32 31 32 63 14 33293 14 39 39 39266 45 30 31 30 43 14 35393 14 40 3940266 45 29 303053 14 35中數3 14 34 3°1159+|3°1434|3°1316.5 最后計算結果:水平軸不垂直于垂直軸之差i=(c高c低)·ctg/2=-2.3 視準軸誤差C=(c高c低)·cos/2=3.4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表1 光電測距附合(閉合)導線技

8、術要求等級附合(閉合)導線總長(km)平均邊長(m)測 角中誤差( )測 距中誤差(mm)全長相對閉合差方位角閉合差( )測距要求測距儀等 級測回數三3.23.55.04006008001.85521:550001:600001:70000±3.6n221222四1.83.03.53005007002.57551:350001:450001:50000±5n322222五2.02.43.02003005005101071:180001:200001:25000±10n34343222注:表中所列的技術要求,符合最弱點點位中誤差不大于10mm(三、四等)和20mm(

9、五等)1. 當導線網作為首級控制時,應布設成環形結點網,各導線環的長度不應大于表1中規定總長的0.7倍。2. 加密導線,宜以直伸形狀布設,附合于首級網點上。各導線點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表2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技術要求等級經緯儀型號光學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差( )兩次照準讀數差( )半測回歸零差( )一測回中2c較差( )同方向值各測回互差( )二、三、四DJ114696DJ2368139五DJ2368139DJ6121824注: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時,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差值仍應符合上表規定。一、水平角觀測誤差超限時,應在原位置上進行重測,并符合下列規定:(1

10、) 上半測回歸零差或零方向2c超限,該測回應立即重測,但不計重測測回數。(2) 同測回2c較差或各測回同一方向值較差超限,可重測超限方向(應聯測原零方向)。一測回中,重測方向數,超過測戰方向總數的1/3時,該測回應重測。(3) 因測錯方向、讀錯、記錯、氣泡中心位置偏移超過一格或個別方向臨時被擋,均可隨時進行重測。二、觀測手簿的記錄、檢查和觀測數據的劃改,應遵守下列規定: (1)、水平角觀測的秒值讀、記錯誤,應重新觀測,度分讀、記錯誤可在現場更正。但同一方向盤左、盤右不得同時更改相關數字。 (2)、天頂距觀測中,分的讀數在各測回中不得連環更改。 (3)、距離測量中,每測回開始要讀、記完整的數字,

11、以后可讀、記尾數。厘米以下數字不得劃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讀、記錯誤,在同一距離的往返測量中,只能劃改一次。三、水平角觀測結束后,其測角中誤差按下列公式計算: 導線(網)測角中誤差的計算方法分兩種情況: (1)、按左、右角閉合差計算: (1-1) (2 )、按導線方位角閉合差計算: (1-2)其中:-左、右角之和360º與之差 -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的方向角閉合差; n-三角形個數或計算的測站數 N-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個數。表3 內業計算數字取位要求等級觀測方向值( )改正數邊長坐標值(mm)方位角值( )方向( )長度(mm)二0.010.010.10.10.01三四0.10.1

12、1.01.00.1五111.01.01.0表4 等級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等級二三四五()±1±3±5±10()±2±6±10±20儀器型號DS05,DS1DS1,DS3DS3DS3水準尺因瓦因瓦、雙面雙面雙面、單面觀測方法光學測微法光學測微法中絲讀數法中絲讀數法中絲讀數法觀測順序奇數站: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后前前后后后前前觀測次數與已知點聯測往返往返往返往返環線或附合往返往返往往往返較差、環線或附合線路閉合差()平丘地±4±12±20±30山 地±3±5

13、±10注:n為水準路線單程測站數,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計算閉合差限差;為每Km高程測量高差中數的偶然中誤差,為每Km高程測量高差中數的全中誤差。表5 等級水準測量測站的技術要求等級二三四五儀器型號DS05DS1DS1DS3DS3DS3視線長度(m)60501007580100前后視距差(m)1.02.03.0大致相等前后視距差累積差(m)3.05.010.0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下絲0.3三絲能讀數三絲能讀數基輔分劃(黑紅面)讀數較差(mm)0.5光學測微法1.0中絲讀數法2.03.0基輔分劃(黑紅面)讀數較差(mm)0.6光學測微法1.0中絲讀數法3.05.0注:當采用單面標

14、尺四等水準測量時,變動儀器高度兩次所測高差之差與黑紅面所測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表6 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等級經緯儀型號最大邊長(m)天頂距觀測儀高丈量精度(mm)對向高差較差mm附、閉合差( )單向對向隔點設站測回數指標較差測回差中絲三絲三DJ1DJ25003004299±1±50D±12四DJ23008005003299±2±70D±20五DJ21000500211010±2-±30注:D為平距,以公里記。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1993-03-26發布,1993-08-01實施)表7 導

15、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相對閉合差DJ1DJ2DJ6三等143±20±1.81/1500006103.61/55000四等91.5±18±2.51/800004651/35000一級40.5±15±51/3000024101/15000二級2.40.25±15±81/1400013161/10000三級1.20.1±15±121/700012241/5000注:1 表中n為測站數;2 測區測圖的最

16、大比例尺為1:1000時,一、二、三級導線的平均邊長及總長可適當放長,但最大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2倍。3 導線平均邊長較短時,應控制導線邊數,但不得超過表51相應等級導線長度和平均邊長算得的邊數;當導線長度小于表51規定長度的1/3時,導線全長的絕對閉合差不應大于13cm。4 導線宜布設成直伸形狀,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當附合導線長度超過規定時,應布設成結點網形。結點與結點、結點與高級點之間的導線長度,不應大于表51中規定長度的0.7倍。當導線網用作首級控制時,應布設成環形網,網內不同環節上的點不宜相距過近。表8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技術要求等級經緯儀型號光學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差( )半測回歸零

17、差( )一測回中2c較差( )同方向值各測回互差( )四等及以上DJ11696DJ238139一級及以下DJ212189DJ61824注: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時,該方向2倍照準差的變動范圍,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 表9 內業計算中數字取值精度的要求等級觀測方向值及各項修正數( )邊長觀測值及各項修正數(m)函數位數邊長與坐標(m)方位角值( )二等0.010.000180.0010.01三、四等0.10.00170.0010.1一級及以下10.00170.0011表10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路線長度(Km)5016()261015儀器型號

18、DS1DS1DS3DS3DS3視線長度(m)5010075100100前后視較差(m)135大致相等前后視累積差(m)3610視線離地面高度(m)0.50.30.2基輔分劃或黑紅面讀數較差(mm)0.51.02.03.0基輔分劃或黑紅面所測高差較差(mm)0.71.53.05.0水準尺因瓦因瓦、雙面雙面單面觀測次數與已知點聯測往返往返往返往返環線或附合往返往返往往往返較差、環線或附合線路閉合差()平丘地±4±12±20±30山 地±4±6注:n為水準路線單程測站數,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計算閉合差限差,為每Km高程測量高差中數的全中

19、誤差。二等水準視線長度小于20m時,其視線高度不應低于0.3m表12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等級儀器測回數指標差較差()測回差()對向高差較差(mm)附、閉合差( )中絲法三絲法四等DJ23774020五等DJ22110106030 注:D為平距,以公里記。 地形測量:表13 測圖比例尺的選用比例尺 用 途1:5000可行性研究、總體規劃、廠址選擇、初步設計等1:2000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礦山總圖管理、城鎮詳細規劃1:10001:500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城鎮、工礦總圖管理;竣工驗收及工業普查等。注:對于精度要求較低的專用地形圖,可按小一級比例尺地形圖的規定進行測繪或利用小一級

20、比例尺地形圖放大成圖。地形類別劃分,應根據地面傾角(a)大小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平坦地:a<3丘陵地:3a<10山 地:10a<25高山地: a25表14-1 一般地區解析圖根點的個數測圖比例尺圖幅尺寸(cm)解析控制點(個數)1:5005050 81:10005050121:20005050151:5000404030表14-2 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m)地形類別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平坦地0.50.512丘陵地0.5125山地1125高山地1225注:1、同一城市或測區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圖,宜采用一種基本等高距。此時不同地形類別的等高線插求點

21、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應的地形類別應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別推算;2、同一幅圖不得采用兩種基本等高距。表15 圖根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導線長度(m)邊長DJ6測回數測角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相對閉合差( )一般首級控制一般首級控制M1.5H1302060401/2000 注:M為測圖比例尺的分母,H為測圖最大視距,n為測站數;隱蔽或施測困難地區導線相對閉合差可放寬,但不應大于1/1000。表16 圖根支導線(極坐標)平均邊長及邊數測圖比例尺平均邊長(m)導線邊數 極坐標邊長(m)1:50010023001:100015025001:200025037001:500035041000表17 圖根

22、經緯儀三角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邊長KmDJ6測回數對向觀測高差較差(mm)附合、閉合差( m)0.51400S0.1注:S為邊長,n為邊數,為等高距(m)邊長大于400m時,應考慮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響。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1999-7-01實施)表18-1 光電測距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閉合環或附合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m)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三等153000±18±1.51/60000四等101600±18±2.51/40000一級3.6300±15±51/14000二級2.4200&#

23、177;15±81/10000三級1.5120±15±121/6000表182 導線測量水平角觀測技術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 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DJ1DJ2DJ6三等±1.5812±3四等±2.546±5一級±524±10二級±813±16三級±1212±24注:n為測站數表183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各項限差()經緯儀型號光學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差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2c較差同方向各測回較差 DJ1 1 6 9 6DJ2 38139DJ6 -18-24注:當觀測方向

24、的垂直角大于±3º時,該方向2倍照準差的變動范圍,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手簿中注明。表184 垂直角觀測的測回數與限差 平面等級 項目 二、三等四等,一、二級小三角一、二、三級導線DJ1DJ2DJ2DJ6DJ2DJ6測回中絲42412三絲212-1垂直角測回差101515251525指標差較差表19 水準測量計算小數位的取位等級往(返)測距離總和(Km)往返測距離中數(Km)各測站高差(mm)往(返)測高差總和(mm)往(返)測高差中數(mm)高程(mm)二等0.010.10.010.010.10.1三等0.010.10.11.01.01.0四等0.010.10.11

25、.01.01.0表20 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m)基本等高距 比例尺地 形 類 別1:5001:10001:2000平 地0.50.50.5、1丘 陵 地0.50.5、11山 地0.5、112高 山 地11、22注:1、同一城市或測區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圖,宜采用一種基本等高距。此時不同地形類別的等高線插求點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應的地形類別應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別推算;2、同一幅圖不得采用兩種基本等高距。表21-1 圖根光電測距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比例尺附合導線長度(m)平均邊長(m)導 線 相 對閉合差()測回數DJ6方 位 角閉 合 差測 距儀器類型方法與測回數1:500900801/40001&#

26、177;40(n為測站數)級單 程 觀 測11:100018001501:20003000250表21-2 圖根三角高程技術要求儀器測回垂直角、指標差較差() 對相觀測高差、單向兩次高差較差(m)多方向推算的高程較差(m)附、閉合差( m)DJ61250.4S(Km)0.2等高距±40表22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二等三等四等路線長度(Km)4004515()±1±3±5()±2±6±10觀測順序往測奇數站后前前后后前前后DS1儀器因瓦標尺可進行單程雙轉點觀測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返測奇數站前后后前偶數站后前前后準尺類型

27、 因瓦雙面 因瓦雙面單面因瓦儀器型號DS1DS05DS1/DS05DS3DS3DS1視線長度(m)5060806580100前后視較差(m)135前后視累積差(m)3610視線離地面高度(m)下絲讀數0.3三絲能讀數三絲能讀數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差(mm)5mm刻劃標尺1.510mm刻劃標尺3.0基輔分劃或黑紅面讀數較差(mm)0.4光學1.0中絲2.03.0基輔分劃或黑紅面所測高差較差(mm)0.6光學1.5中絲3.05.0單程雙轉點觀測左右路線轉點差(mm)1.54.0檢測間歇點高差的差(mm)1.03.05.0觀測次數與已知點聯測往返往返往返環線或附合往返往返往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

28、m±4±12±20測段左右高差不符值mm±8±14往返較差、環線或附合線路閉合差()平丘地±4±12±15山 地±15±25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mm±6±20±30注: 1、為每Km高程測量高差中數的全中誤差,為每Km高程測量高差中數的偶然中誤差,為測段、區段或路線長度,L為附合路線或環線長度,為檢測測段長度,均以公里記;2、山區指路線中最大高差超過400米的地區;3、水準環線由不同等級水準路線構成時,閉合差的限差應按各等級路線長度分別計算,然后取其平方根為限差;檢

29、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對單程及往返檢測均適用;檢測長度小于1公里時,按1公里計算;4、當成像清晰穩定時,三、四等水準觀測視線長度可以放長20%。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97)1998年6月1日施行表23 建筑變形測量的等級及其精度要求變形測量等級沉降觀測位移觀測適 用 范 圍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mm)觀測點坐標中誤差(mm)特級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種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項目變形觀測一級0.15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項目變形觀測二級0.50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項目變形觀測;重要建筑物主體傾斜觀測、場地滑坡觀測三級1.50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變形

30、觀測;一般建筑物主體傾斜觀測、場地滑坡觀測注:1 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系指幾何水準測量測站高差中誤差或靜力水準測量相鄰觀測點相對高差中誤差;2 觀測點坐標中誤差,系指觀測點相對測站點(如工作基點等)的坐標中誤差、坐標差中誤差以及等價的觀測點相對基準線的偏差值中誤差、建筑物(或構件)相對底部定點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誤差。表24 水準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和視線高度(m)等級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特級100.30.50.5一級300.71.00.3二級502.03.00.2三級755.08.0三絲能讀數各等級水準觀測的限差應符合表25中的規定:使用的水準儀、水準標尺,項目開始前

31、應進行檢驗,項目進行中也應定期檢驗。檢驗后應符合下列要求:表25 水準觀測的限差(mm)等 級基輔分劃(黑紅面)讀數之差基輔分劃(黑紅面)所測高差之差往返較差及附合或環線閉合差單程雙測站所測高差較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特 級0.150.20.10.070.15一 級0.30.50.30.20.45二 級0.50.71.00.71.5三級光學測微法1.01.53.02.04.5中絲讀數法2.03.0注:表中n為測站數。表26 測邊控制網技術要求等級測距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距相對中誤差一級±1.02001:200000二級±3.03001:100000三級±

32、10.05001:50000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宜按本規定采用:1測距中誤差不同于表列規定時;2實際平均邊長與表列數值相差較大時。表27 導線測量技術要求等級導線最弱點點位中誤差(mm)導線長度(m)平均邊長(m)測邊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一級±1.4750C1150±0.6C2±1.01:100000二級±4.21000C1200±2.0C2±2.01:45000三級±14.01250C1250±6.0C2±5.01:17000注:1 C1、C2為導線類別系數。對附合導線,C1C21;對獨立單一導線,C11.2,C2;對導線網,導線長度系指附合點與結點或結點間的導線長度,取C10.7、C21; 2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不宜按本規定采用:1) 導線最弱點點位中誤差不同于表列規定時;2) 際平均邊長與導線長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