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ΔM編碼、譯碼綜合實驗_第1頁
通信原理ΔM編碼、譯碼綜合實驗_第2頁
通信原理ΔM編碼、譯碼綜合實驗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個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業用途實驗二 M編碼、譯碼綜合實驗一、實驗目的1加深理解語音信號的增量調制編、譯碼原理。2 了解簡單增量調制( M),壓擴增量調制(ADM系統的方案,組成和特點 3對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進行實驗測試、計算和分析,學會對這些主要指 標的測試方法。4 對簡單增量調制與壓擴增量調制方式的電路性能作對比分析。二、實驗內容1 簡單 M編碼實驗(1 ) 時鐘測試同步信號源實驗( 2) 靜態編碼實驗( 3) 起始編碼實驗( 4) 正常編碼實驗2 壓擴 M編碼實驗(1 ) 壓擴控制信號實驗(2 ) 壓擴編碼動態范圍測試3 壓擴譯碼、濾波、功放實驗4 壓擴編譯碼實驗5 壓擴編譯碼話音信號測試實

2、驗6 簡單壓擴厶M音質試聽評價實驗7 壓擴量化信噪比測試實驗8 學生常犯的測量錯誤( 5) 臨界編碼實驗(6) 過載編碼實驗(7) 簡單 M編碼動態范圍測試(8) 簡單 M譯碼實驗( 3) 壓擴過載特性(4) 幅頻特性實驗三、基本原理3 1 概述增量調制是采用一位二進制數碼來表示信號此時刻的值相對于前一個取樣時刻的值是增大還是減小,增大發“ 1"碼,減少發“ 0”碼,數碼的“ 1”、“0”只是表示信號相對于 前一時刻的增減 ,不代表信號的絕對值。收端譯碼則是每收到一個“1”碼 ,譯碼器的輸出相對于前一個時刻的值上升一個量價 ,每收到一個“ 0" 碼下降一個量價。當收到連“

3、1 ”碼 時,表示信號連續增長。當收到連“0" 碼時,表示信號連續下降。譯碼輸出再通過低通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用途濾波器濾去高頻量化噪聲,從而恢復原信號因此,當取樣頻率足夠高時,量價的大小取得恰當,收端恢復的信號與原信號非常接近、量化噪聲可以很小。增量調制的突出優點是:設備簡單,能以較低的數碼率進行編碼特別是用在單路數字電話,增量調制更有吸引力。因為單路增量系統根本不需解決收發同步問題,而脈碼 調制即使是單路通信也需要同步碼組。增量調制這一優點正是任意選址通信。輕型數字 式寬帶散射通信。微波中繼通信和衛星通信等特殊方式所企求的。目前在各種改進型增量調制中,對于話音信號編碼來說,以數字

4、音節壓擴總和增量調制的效果比較好,目前采用得比較多。 對話音的清晰度和自然度,在32千比特/秒的數碼率的情況下,試聽效果比較滿意。3. 2簡單增量調制3. 2. .1工作原理框圖圖2 一 1 (a)為增量編碼框圖,它是由相加電路與放大限幅器(二者合在一起通常稱為比較器),定時判決電路和本地譯碼器三部分組成。比較器輸入端有一個相加電路,本地譯碼信號的反相值 一Si(t)與原話音信號 S(t)相加,實現s (t)和Si (t)相減,得出差值信號 e (t).e (t) =S (t) - Si(t)設si(t)小于原話音信號s(t),則誤差信號e(t)為正,根據增量編碼規 則,e(t)為正發1碼。S

5、1(O放九_Jwl判出碼0110傳輸信道圖2.1增量調制工作原理框圖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用途編碼器輸出數碼 P(t)為“ T碼。數碼P( t)同時送給本地譯碼器,本地譯碼器收到“1” 碼,按增量譯碼規則產生一個正斜變電壓,使si(t)上升,實際電路是將 P(t)反相變成一P(t)再譯碼,譯出的信號為-si(t),如果用P(t)譯碼、譯出的是si (t)。反相的目的是為了 實現S與Si(t)相減。(為了講述方便以后我們都用si (t)與s(t)來比較大小,畫圖也用si(t)來表示)。如果Si (t)大于s (t),則編碼器發“ 0”碼,令本地譯碼器產生一負斜變 電壓,使本地譯碼信號 si(t)下

6、降,因此本地譯碼信號si(t)在編碼過程始終跟蹤原話音信號s(t)上下變化,誤差在一個量階q左右。這樣一個編碼系統實際上是一個負反饋環路。它的特點是,每隔一定的取樣時時間隔T,進行一次反饋調整,而不是隨時連續的調整。調整的結果,使本地譯碼信號Si(t)始終跟蹤原話音信號 S(t),使差值信號e (t)保持極小值。這種情況大致就像汽車通過駕駛盤不斷地轉動使它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一樣,原話音信號就像是通路,而汽車行走的軌跡就像是跟蹤信號。只要行車速度不是太快,而每 次調整的相隔時間不是太長,盡管汽車不是沿著道路中心線前進,但也不會跑到道路外 邊去.把這樣的二進制數碼,通過信道傳遞出去,在收端按同樣規

7、則動作,也就可以得到同樣的跟蹤波形。文檔為個人收集整理,來源于網絡現在讓我們分析一下靜態,即無信號S (t)輸入時,編碼器P(t)輸出什么樣的碼型,本地譯碼信號Si(t)的波形是個什么樣子.當S( t)=0時,我們先假設在ti時刻Si(to) = q/2,信碼P(to)在to時刻之前“ 0"碼(見 圖i 一 2)。則誤差信號 e(to)在時刻為e(to) s(to) s(to)q0 ( q/2)= 72根據編碼規則,e (t)> 0時發“ i”碼,信碼在to時刻由“ 0”變“ i"。在to之后Si將在 q/2基礎上產生一個正斜度變電壓,到ti時刻上升到+q/2。這時e

8、(t)s(ti) s(ti)0 ( q/2)q/2根據編碼規則,e(t) 0發“ 0”碼,Si在ti之后將在+q基礎上產生一負斜變電壓,到t2時 刻,Si (ti)又下降到-q/2,這時e (t2)> 0發“i”碼。結果輸出碼流 P (t)的碼型為一系列“0” “i ”交替的脈沖碼,Si (t)為三角形波。增量調制靜態時輸出“i” “0”交替碼,而 PCM編碼靜態時輸出全“ 0"碼。這一點是絕然不同的,靜態時增量調制能否輸出“i” “0”交替碼是檢查增量調制工作正常與否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用途的一個依據。其輸出頻率正好是取樣頻率的一半。如圖JWW定時判決CP譯出的信號為-SKO

9、編碼器輸出數碼卩(tJ簡單增量調制特性3. 2. 2簡單增量調制特性1。過載特性譯碼器輸出的譯碼信號,是由一些上升或下降的斜串直線段組成,上升段稱為正斜變電壓,下降段稱為負斜變電壓,每個取樣時間間隔上升或下降的量階q是相同的,譯碼器輸出斜變電壓,它的斜率是量階q與取樣周期ts的比值,即:q彳 eqf sbRC在編碼過程中,本地譯碼輸出的譯碼信號始終跟蹤輸入信號的變化。當輸入信號斜率小于qfs時.本地譯譯碼信號斜率qfs時,本地譯碼的輸出信號完全有能力跟上它。如果大于碼輸出信號斜率就無法跟上而引起過大的誤差,這個現象稱為過載。對于正弦信號,輸入信號的斜率等于輸入信號f (t)對時間求微商。業1

10、A ccos ctdtdf(t)dtmax只要滿足A cqfs,就不會發生過載現象。所以臨界過載電壓振幅Am為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用途AmqfscE2 RCfs可見,在E、RC 一定時,或者量階和取樣頻率fs一定時,過載電壓與信號頻率fs成反比2. 量化信噪比長時間統計平均量化噪聲功率N2(N為頻帶受限制的平均量化噪聲電壓)等于從-q到q區間的積分平均值。量化噪聲是一種隨機噪聲,占有很寬的頻譜,其功率大部分是集中在0 fs范圍內,而且在低頻端是均勻的。由此可求得在話音帶內的量化噪聲功率Na2為:2q f。在末過載時,量化噪聲與信號幅度無關,因此信號越大信噪比也越高,在臨界幅度AmSm2 ( S

11、m2為信號電時,量化信噪比達到最大值。對于正弦信號,不過載時功率的最大值壓效值)為smAm2fs2q28 2fe2可求得最大量化信噪比為:SmNa2fs30.04 h fa feSmNa(14dB30lg fs 10lg fa 20lg fe)dB最大量化信噪比隨取樣頻率 fs增高以每倍程9dB的速度增大,隨低通截止頻率fa的增 高以每倍程3dB的速度下降,隨信號頻率 fc的增高以每倍程 6dB速度下降。3. 編碼動態范圍 De和系統動態范圍 D編碼動態范圍是指編碼器臨界編碼時的最大輸入信號電壓Am和起始編碼時輸入信號電壓Ak之比。是指輸出碼位有變化的輸入信號變化范圍。對于 M,已知AkDe2

12、0lgAmf則得Dee20lgfsfe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用途系統動態范圍是指滿足語音質量要求的最小輸出信噪比時,所允許的輸入信號變化 范圍3. 3數字壓擴增量調制(CVSD對于 M,由于它們的是固定不變的,采用較大的臺階電壓時,近似信號能很快 地跟蹤話音信號的突變部分,從而使過載噪聲減小:但量化噪聲增大反之,當采用較小的臺階電壓時,雖量化噪聲減小 ,但過載噪聲增大。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方法是采用自適 應增量調制。下面是一種數字檢測音節壓縮和擴張增量調制,簡稱數字式音節壓擴增量 調制(音節壓縮,即臺階電壓值,不是瞬時地隨輸入信號的幅度而變化,而是按輸入 信號的一個音節改變,所謂音節是指輸入信號包

13、絡變化的一個周期。對于語音信號,一個音節一般約為10ms,按音節改變。即在某個音節內,臺階電壓保持不變,而在其它音節 里,將隨之改變,所以音節壓縮就是使隨音節內平均斜率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方案的核心是在 M的基礎上采用數字檢測器。用數字檢測器在語音信號的碼流中,按音節變化 規律提取控制信號,并以此控制信號去控制臺階電壓發生器,使臺階電壓的大小按音節 規律變化。圖2。3是數字式音節壓擴自適應增量調制的方框圖。它由四級移位寄存器、四與或非門、積分器等組成。數字檢測器的控制電壓是根據碼流中四個連“1 ”或四連“ 0"的數目來提取。當連續四個同極性的數字脈沖出現時,控制電壓有輸出,臺階電壓增

14、大。圖2。3 ( a)數字音節壓擴自適應增量調制原理方框圖移位寄存器的作用是在時鐘脈沖源CP的作用下,保證相鄰四位作下列邏輯運算。Z= A B C D + A BCD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用途當有四個以上碼元符號相同時 ,輸出Z為低電平;反之為高電平。通過電壓變換和RC音節平滑濾波電路,取得控制電壓 Vc去控制臺階發生器,從而產生可變臺階電壓。當控 制電壓由零變為最大值時,臺階電壓也從零變為最大ma%實際上為零的情況是不容許的因為這將導致 M無法對小信號編碼。為了保證控制電壓為零時,不發生臺階電 壓為零的狀態,在可變臺階發生器上加一個小的恒定電壓r,使臺階發生器產生一個最小的以便對小信號編碼四、

15、實驗方案圖 2.3b五、實驗電路原理圖及工作原理實驗電路原理圖如圖2.4,工作原理如下1 .比較器比較器由BGi、BG2、ICi、BG3組成,音頻信號從 Pi送入BGi發射極,本地譯碼信 號從P3送入BGi發射極,Pi和P2兩點信號互為反相。 因此,由BG1完成相減任務.誤差信 號經BG2放大,ICi放大再經BG3限幅至TTL電平.2 .判決器判決器由IC2里面其中一個D觸發器完成、從比較器 BG3輸出的限幅信號送入IC24 腳,從P832KHZ的時鐘信號送入IC29腳,IC22腳輸出判決器Q端輸出信號。即P2點信 號,此信號就是 M編碼器的輸出信號。3 本地譯碼器本地譯碼器由 BG7、BG8

16、、BG9、IC4組成,BG7、BG8、BG9、完成極性轉換,R46、R47、 C22是譯碼積分電路時間常數。IC4是射極器,BG7和BG8組成差分放大,BG8和BG9組 成復合管,BG7基極接判決器D觸發器的Q端,BG8接判決器D觸發器Q端,當BG7 截止時,BG8、BG9 一定導通,電流從正電源+ i2V經R35- R42、R43 BG9e極一R47向 C23充電.當BG8、BG9截止時,BG7一定導通,C23充電電流經 R40 BG7C極一 R60 負電 源-I2V放電。隨BG7、BG8輪流導通,C23兩端形成三角形譯碼波形。經 IC4射隨器送入 比較器。4 .壓擴電路壓擴電路由IC2、I

17、C3、BG4、BG5、BG6組成,IC2、IC3組成四連碼檢測任務。BG5、R33、C21組成控制電壓時間常數、BG6相當于一個可變電阻。BG4提供一個恒定的參考電壓給BG5射極。當少于四個連碼時,P4無信號輸出。P5無控制電壓,BG6RCE內阻很大,由于S4開關BG6C極接在BG7、BG8發射極上,BG7、BG8信號經R38接至負電源.此時 P6、P7兩點正極性、負極性脈沖電壓幅度較小,因此譯碼C23兩端的量階較小.當編碼器P2已有四個連碼時,P4即有一脈沖信號輸出,此脈沖輕BG5放大,經R33向C21充電,使 BG6b 極電位升高,Rce內阻減小。相當于在 R38電阻兩端并聯一個電阻,使差

18、動放大器發射極電 阻減小,因而P6、P7脈沖幅度加大 譯碼器C23兩端電壓增大,即量階增大。如果P2連碼 輸出進一步增多,則 P4脈沖輸出寬度加寬,使 C21電容上的充電壓進一步提高,BG6、Rce減小,相當于差動放大器發射極電阻進一步減小,使P6、P7脈沖幅度進一步增大,因而C23兩端的充放電電壓進一步提高,即量階進一步增大,跟蹤輸入信號幅度的變化。5時鐘和同步信號源口H*M=f=卡JUl>s - H3< r *1H-H ii iiPP»GBi個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業用途圖 2。 4時鐘由IC6和IC7產生。IC6是由與非門組成的 RC多諧振蕩器,產生128KHZ的脈沖

19、信號,IC7是一個二進制16分頻計數器,IC6的振蕩信號送人IC72腳時鐘輸入端,14腳Qo 端輸出是二分頻 64KHZ 時鐘 .13腳輸出四分頻 32KHZ 時鐘 .12腳輸出八分頻 16KHZ 時鐘,11 腳輸出十六分頻 8KHZ 時鐘.同步信號源由IC6、C4和ICi組成,從IC711腳輸出的8KHz時鐘送入IC6十分頻電路,P9 輸出800Hz對稱方波,經IC4、ICi組成的有源濾波,A點輸出為800Hz正弦波作為編碼 器同步信號源經 Si開關Wi至Pio如果實驗過程中Pi點信號輻度不夠,可把Si開關改接 1 、 3。6譯碼器為了節省元器件 ,本實驗譯碼器和本地譯碼器共用,P3 輸出譯

20、碼信號一方面作為本地譯碼信號,同時也作為收端譯碼信號。ICii組成四階有源低通濾波,其截止頻率為3o 4KHz oIC9為功放,負載通過S5開關轉換,既可接喇叭,也可接假負載。六、實驗儀器實驗箱雙蹤示波器數字頻率計失真度儀 毫伏表 直流穩壓電源 自帶 FM 收音機M編碼譯碼實驗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1臺1臺1臺1臺雙電源 i 臺1臺七、實驗步驟準備工作:1、 按實驗板上所標的電源電壓開機,調準所需電壓,然后關機;2、把實驗板電源連接線接好;3 、開機注意觀察電流表正電流Ii20mA 喇叭不發聲 I 350mA 喇叭發聲負電流 I<60mA 若與上述電流差距太大,要迅速關機,檢查電源

21、線有無接錯或其它原因。7.1簡單增量調制實驗開關位置:S43接4,為簡單增量調制S6 接 2、選 CP=32KHzS3接 2,編碼器為工作狀態S5 接 2,譯碼負載接喇叭 測量 P8 時鐘信號的波形和頻率:作記錄 測量 P1 同步信號源波形和頻率。S1 接 2、4、, Pl 接示波器、頻率計、應能看到頻率為800Hz 左右的正弦波 ,調節 W1幅度應平穩變化的正弦波, S1 改接 1、3,應能看到放大的正弦波。 測量靜態時,編碼器輸出 P2,本地譯碼波形 P3和時鐘信號 P8之間的相互關系.觀 察P3時,丫軸衰減置最小,并且“ AC"輸入。無信號時即為靜態,這時應把 Wl向左轉至最小

22、。P3的幅度即為量階的大小。做好記 錄。注意這三者之間的頻率 ,幅度,相位之間的相互關系。 測量起始編碼波形在靜態工作時,把示波器掃描頻率轉低,這時你可以觀察到本地譯碼波形是一等幅三角波,P2編碼輸出也是等幅均勻的方波。 Wl電位器向右緩慢旋轉, 轉到一定位置時, 你會看到P3本地譯碼信號開始起伏在對應本地譯碼起伏的位置上 ,P2編碼輸出脈沖寬度 會發生變化這時把收端譯碼電位器 W2開置最大,喇叭會發聲,這就是起始編碼狀態(在靜態時收端喇叭是不發聲的。 )記下此時P2、P3波形,測量Pi的幅度Ak。注意Ak和量階 P3之間的關系,觀察起始編碼發生在什么時刻。 測量正常編碼時 Pl、P2、P3各

23、點波形。在狀態下,繼續增大輸入信號,這時你會看到本地譯碼波形逐漸跟蹤輸入信號的變化過程,信號較大時,跟蹤波形會較好。當輸入信號增大到一定程度P2輸出會發生連碼。輸入信號越大,連碼越多。選一合適工作狀態。記錄這三點的波形 測量臨界編碼狀態, Pl、P2、P3各點波形。在狀態下,繼續增大輸入信號,你會發現本地譯碼信號上、下兩端只出現一個凹口的波形,此時P2輸出波形只有對應本地譯碼凹口部分有碼位變化。其余部分為全“0”碼或全“ 1"碼。這就是臨界編碼狀態。記錄此時波形并測量Pl的幅度Am 測量過載編碼時 Pl、P2、P3各點波形。在狀態下,調 Wl繼續增大輸入信號,這時本地譯碼會出現鋸齒波

24、,P2輸出碼變為全“ 1” ,全“ 0”碼。當繼續增大輸入信號時,輸出碼型和本地譯碼均不會發生變化。輸 出譯碼信號不隨輸入信號而變化,這就是過載編碼狀態。記錄此時的P2、P3波形 計算簡單增量調制編碼動態范圍Dc=20lg注意這里編碼動態范圍的定義與PCM編碼有不同的含義。在 PCM編碼中,編碼動態范圍D是要在滿足一定信噪比(例如電話20dB)情況下來計算。而增量調制的編碼動態范圍沒有信噪比這限制只反映了輸出碼流可變化的范圍。*測量簡單增量調制的過載特性(1)fs定值,測fcp Am關系曲線。選fs為實驗裝置同步信號源 800Hz,改變時鐘為64、32、16、8KHz,即S6開關分別 接1、2

25、、3、4。示波器Y輸入接P3,調整 Wi,分別記錄不同fcp時的臨界編碼狀態 Pl 的幅度Am,并標出變化曲線。(2)fcp為定值,測fs Am關系曲線。選fcp=32KHz,即S6接2取下S1接1或2的短路開關。外接音頻信號發生器的輸 出信號接入Sin。示波器Y輸入接P3,改變信號發生器的頻率。調節信號發生器幅度輸 出和實驗裝置 W1,分別記錄不同輸入信號時臨界編碼Pi的幅度。并標出變化曲線。7. 2壓擴增量調制實驗測量壓擴編碼動態范圍在簡單增量調制剛好達到過載時,把S4改接1、2,這就是壓擴編碼工作狀態。這時你可看到原來己經過載的編碼波形立即變為正常編碼狀態。繼續加大輸入信號一直到本 地譯

26、碼又出現臨界編碼狀態。(如果 Wi電位向右旋至最大仍不出現臨界編碼波形,可把 Si開關改1、3),記下此時Pi的幅度Am。然后減小輸入信號使編碼器工作于起始編碼狀 態.(此時示波器接 P3探頭應置1 : 1 , Y軸衰減置最小擋才能觀察到此波形)記下此時的Pi的幅度Ak,壓擴編碼動態范圍 D。D 20lg測量壓擴控制信號調W1輸入信號由小到大變化。以P2為基準比較P2、P3、P4、P5、P6、P7波形幅度。P仁5mVp p,P2少于四連碼時,P4無連碼檢測脈沖信號輸出,。P5無控制電壓,P6、 P7脈沖幅度不變。Pl=2Omvp p P2等于四連碼時,P4有脈沖信號輸出,P5有控制電壓,P6、

27、P7脈 沖幅度增大。P1= 1vp p,P2多于四連碼時,P4脈沖寬度加大,P6、P7幅度進一步增大。P2連碼 越多,P6、P7幅度越大.測量壓擴臨界編碼時最大量階qmax和起始編碼最小量階qmin,脈沖壓縮比K。K 20lg 業qminqmin-靜態時P3幅度。qmax-臨界編碼P3幅度除于P8包含的時鐘數*測量壓擴增量調制過載特性。(1) 測量取樣頻率為定值時過載特性。取下Sl開關的兩個短路開關,從外面信號發生器送信號至Sin輸入。時鐘頻率 S6開關選2,即CP為32KHz,改變低頻信號發生器的頻率fs,測量各頻率點上臨界過載時信號的幅度Am,標出fs Am關系曲線即為所求。(2) 測量輸

28、入信號為定值 800Hz時過載特性.取下Sl開關的兩個短路開關, 從外面信號發生器送 800Hz音頻信號,改變S6開關位 置CP從64KHz、32KHz、 l6KHz、 8KHz變化,測量不同 CP時臨界過載編碼 PI的幅 度Amax標出fcp Amax關系曲線即為所求。測量壓擴增量調制最大輸出信噪比(必做)。增量調制的最大量化信噪比發生在接近臨界編碼狀態S1開關接2、4或1、3 選800Hz同步信號源S6開關接2 選CP=32KHzS3開關接2編碼器工作狀態。S4接1、2 壓擴工作狀態。S5接1譯碼輸出假負載BSIA失真儀使用方法(1 )調 Wl,使編碼器處于接近臨界編碼狀態不要太接近臨界狀

29、態,PI約為3Vp-p,在信噪比末測完以前,W1不能再變動。(2)示被器Y輸入接譯碼信號輸出 P10,調W2可看到被譯碼還原的信號,把失真儀 不平衡輸入線接P10.。(3) 將失真儀“分壓器”開關在OdB位置,工作開關在“電壓”位置。(4) 調整不平衡輸入端控制衰減器開關(一般為OdB)以及實驗裝置 W2,使被測信 號電壓為OdBm。在信噪比末測完時.W2不能再動。(5) 將失真儀工作開關放在“校準 ”位置,調整校準電位器,使電壓表指示在OdBm位置。然后工作開關放在“失真度 ”位置。(6) 改變失真儀頻率開關置相應于被測信號頻率的波段,然后反復調節“頻率 " 及“相位”旋鈕,使電壓

30、表指示最小。在調測過程中,如電表指示位于表中心的左邊會使變化 不靈敏,當指示 X 大于 lOdB 時,可相應改變分壓器開關位置,使表頭指針盡量靠近表 中心的右邊 ,此時依照分壓器位置 YdB 和電壓表指示 XdB ,可直接讀出信噪比為( X+Y ) dB,儀器X表示dB為負值,它測量的是噪信比。而我們要求的是信噪比,是它的倒數, 所以我們應取 XdB 為正值。表頭 XdB 讀數指針位 OdBm 左方取正值,位于 OdBm 右方 取負值.(7) 測試完畢后將 “分壓器” 開關放回 OdBm ,將工作開關置” 校準” 位置或“電壓” 位置,表頭指示仍應為 OdBm ,若指示改變,則測量方法不對或有

31、誤差,應重新進行上述方法測量。編碼器的量化信噪比與很多因素有關,每改變一個參數 ,都必須按 (3)一(7)步驟嚴格進行 ,缺一不可。DF4121A 自動失真儀使用方法(1)調WI,使編碼器處于接近臨界編碼狀態。Pl約為3Vp p,在信噪比未測完以前,W1 不能再變動 .(2)示被器Y輸入接譯碼信號輸出 P10,調W2可看到被譯碼還原的信號,把失真儀不平衡輸入線接 P10。(3) 輸入衰減按鈕彈出 ,指示燈熄滅。(4) 輸入量程置Odb,指示燈熄滅(5) 失真度分壓器按鈕全部彈出。(6) 按下輸入電平按鈕,調整實驗裝置W2,使被測信號為Odbm,在信噪比未測完之前, W2 不能再動。(7) 按下

32、相對電平按鈕,調節電位器,使電壓表指示仍為Odbm.(8) 改變失真儀頻率開關相應于被測信號頻率的波段,本實驗中即倍乘102,頻率為 8,指示燈熄滅 .(9) 按下失真儀按鈕,改變分壓器 -10 70db按鈕,使電表指示盡量在 Odb附近, 即-10 +2db之間(10) 根據失真度分壓器開關位置 Ydb和電壓表指示Xdb,直接讀出信噪比為(X+Y )db,儀器X表示dB為負值,它測量的是噪信比。而我們要求的是信噪比,是它的倒數,所以我們應取XdB為正值.表頭XdB讀數指針位OdBm左方取正值,位于OdBm右方取負值。( 11)量化信噪比與輸入信號電平有關,改變輸入電平后,必須按 (1)-(1

33、0)步驟進行測量,可畫出信噪比與輸入電平關系曲線。系統質量主觀試聽評價 .個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業用途S1 兩短路開關取下放在邊框 GND 位置上,從 FM 收音機輸出信號接入 Sin 。S6 開關接 2,選 CP=32KHzS3 開關接 2,編碼器工作狀態S4開關接 1、 2,壓擴工作狀態S5開關接 2,譯碼輸出接喇叭。調整 W1 送入一合適的幅度話音信號,觀察本地譯碼P3 波形,便編碼器工作于接近臨界編碼工作狀態 .調整 W2 ,使送入功放信號為一合適狀態, 示波器接在 P10 應看到上下不限幅的波形 此時你會聽到比較清晰、 失真較小的話音或音樂信號。 在其它狀態不變情況下 ,把 S4 開關

34、 改接 3、4,即使編碼器工作于簡單增量調制,喇叭發聲會變得較沙啞、沉悶,聲音會聽得 不太清楚。把 S4 開關反復接 1、2 和 3、4 試聽。你可以再改變 S6開關,使CP頻率改變再進行試聽實驗完后把S6兩短路開關放回原 處.八、實驗報告要求認真學習本實驗原理,弄清楚簡單增量調制( M)和壓擴增量調制 CVSD的基本工作 原理,實現方案及實驗面板上各控制開關的作用。1 畫出 M靜態,起始編碼,正常編碼,臨界編碼 ,過載編碼各種工作狀態的波形。2 .測量 M,CVSD編碼動態范圍3 .測量CVSD的最大量化信噪比4 .測量 M , CVSD的過載特性實驗報告有完整的原始記錄,必要的曲線,并對實驗結果把厶M和CVSD的性能提出分折和說明。九、思考題1.當 M的編碼器在輸入信號為零時 ,輸出的1、0交替碼是如何產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