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YD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通 信 行 業 標 準 YD/T 5×××200×有線接入網線路工程設計規范(送審稿)Designing Standard For Line Access NetworkLine EngineeringYD/T 5×××200×200×××××發布 200×××××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有線接入網線路工程設計規范(送審稿)Designing Sta
2、ndard For Line Access NetworkLine EngineeringYD/T 5×××200×主管部門: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施行日期:200×年××月××日×××× 出版社200× 北 京 前 言本標準是根據信息產業部 信部規函【2004】508號關于安排<通信工程建設標準>修訂和制定計劃的通知要求,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部標準YD 5006-2003本地電話網用戶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的基礎
3、上修訂的。本規范對YD 5006-2003的修訂主要有以下幾點:1將本地電話網的提法,修改為有線接入網。2 有關文字修改為符合“WTO”的要求。3 強調了城區光纜要采用管道敷設的重要性,郊區宜盡量采用管道或采用塑料管保護的敷設方式,增加在城區光纜線路匯集點設置光纜交接箱(間)的條文。4 增加了線路安裝及其成端接地電阻的要求。5 刪除了局間數模傳輸系統的傳輸指標。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有線接入網電纜線路設計、有線接入網光纜線路設計、電纜線路傳輸設計等內容。本標準由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負責解釋、修訂、監督執行。(本標準主管部門為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本標準具體條文解釋單位為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地址
4、:河南省鄭州市互助路1號,郵編:450007。原主編單位: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郵電部設計院、信息產業部郵電設計院)修訂主編單位: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 主要起草人:陳萬虎 尹衛兵 顧榮生 趙云美目 次1 總 則12 有線接入網電纜線路設計22.1 電纜線路網22.2 電纜線路設計42.3 架空電纜線路設計62.4 交接配線82.5 小區配線102.6 過河電纜線路112.7 進局電纜142.8 電纜接續142.9 接入網電纜線路防護163 有線接入網光纜線路設計183.1 用戶光纜線路網183.2 有線接入網光纜線路設計193.3 管道光纜線路203.4 埋式光纜線路213.5 架空光纜線路224
5、 電纜線路傳輸設計234.1 電纜線路傳輸設計234.2 用戶電纜線路的響度評定值和傳輸損耗分配234.3 本地電話網全程響度評定值(OLR)和傳輸損耗限值及其分配244.4 用戶電纜電路環路電阻限值254.5 用戶線路雜音254.6 用戶電纜線路的串音衰減254.7 用戶電纜線徑25附錄A 本規范用詞說明27條 文 說 明281 總 則302 接入網電纜線路設計312.1 電纜線路網312.2 電纜線路設計322.3 架空電纜線路設計332.4 交接配線342.5 小區配線352.6 過河電纜線路352.8 電纜接續362.9 接入網電纜線路防護363 接入網光纜線路設計394 電纜線路傳輸
6、設計411 總 則1.0.1 有線接入網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簡稱本規范)適用于城市及郊區的線路工程設計、擴建、改建及其它通信線路工程,也可參照執行。1.0.2 工程設計必須貫徹國家的通信行業發展和技術經濟政策,合理利用資源,節約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執行國家防空、抗震、環境保護等有關規定。1.0.3 工程設計必須保證通信網整體通信質量,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切合實際,安全可靠。應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提高經濟效益,降低工程造價。1.0.4 在工程設計中,應采用定型的產品。沒有入網合格許可的主要設備、材料不得在基本建設工程中使用。1.0.5 工程設計應與城市規劃、通信發展規劃和通信發展總體規劃相適
7、應,近期建設方案應與遠期發展規劃相結合。1.0.6 本規范與國家相關網絡技術體制、技術標準有矛盾時,應按國家標準規定執行。1.0.7 在特殊情況下,執行本規范的條款確有困難時,應充分闡述理由,提出解決方案,并呈報有關主管部門審批。2 有線接入網電纜線路設計2.1 電纜線路網2.1.1 有線接入網電纜線路由主干電纜、配線電纜和用戶引入線以及電纜線路的管道、桿路和分線設備、交接設備構成。電纜線路網應在不斷地適應局內交換設備容量的情況下,根據對用戶可以滿足的程度和范圍,按電纜出局方向、電纜路由或配線區,分期分批地逐步建設形成。2.1.2 電纜線路網設計應符合以下原則:1.電纜線路網的設計,在全面規劃
8、的基礎上,應考慮相應滿足年限的需要,與下期工程相結合,根據今后相關地區的用戶需要量和發展特點,確定本工程的電纜容量和路由,使本期及以后的擴建工程技術經濟合理。2.電纜線路網設計應考慮線路網的整體性,具有一定的通融性,安全靈活,投資節省,適應用戶的發展和變動,并注意環境美化,逐步實現用戶線路網的隱蔽化、地下化。3.對于原有電纜線路,只有在業務上確有需要而又無法在現有網路的關連部分進行調劑,并在建設方案上合理時,才可將原有的電纜拆移。4.在同一路由上,電纜對數應綜合考慮,不宜分散設置多條小對數電纜,也不宜在原有不合理的基礎上再增加新的小對數電纜。5.電纜線路建設應保持相對穩定,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
9、備、降低成本,滿足各種新業務的要求。2.1.3 用戶主干電纜設計,應在2.1.2條各款原則的基礎上對用戶發展需要的數量、地點和時間進行分析,通過各種技術措施(如配線方式、路由、對數、芯線遞減點、建筑方式等)使主干電纜構成一個可以調度靈活,芯線使用率高、投資節省、便于發展、利于營運維護的網絡。管道主干電纜應盡量采用大對數電纜,以提高管道管孔的含線率。對于用戶出現地點不具體和暫時尚不需要新設電纜的個別地區,可不納入本期工程范圍。對于確有需要但不具備施工條件的新建區和已計劃的待建區,可將其所需線對預留在適當地點,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進行延伸。2.1.4 電纜線路網的配線方式應以交接配線為主,輔以直通配
10、線和自由配線,不宜采用復接配線。交接配線宜采用一級交接配線,固定交接區。在局所周圍臨局0.5km范圍內的直接服務區,可采用直通配線或自由配線。自由配線方式用于全色譜全塑電纜的配線線路。對于原有線路如不需要作很多調整改造時,可保留其原有的配線方式。2.1.5 主干電纜不宜進行復接。采用交接配線方式的配線電纜也不宜進行復接。2.1.6 電纜的容量應根據用戶的分布及需要,結合電纜系列,在充分提高電纜芯線使用率的基礎上,選用適當容量的電纜。2.1.7 電纜線徑應向統一環路設計發展,基本線徑應采用0.4mm,特殊情況下采用0.6mm的線徑。2.1.8 設計用戶電纜線路網時,各段落的電纜芯線設計使用率可參
11、照表2.1.8的規定。表2.1.8 工程設計電纜芯線使用率表電纜敷設段落芯線使用率(%)電話局交接箱8590交接箱不復接的終端配線設備5070電話局終端配線設備40602.1.9 電纜不宜遞減過頻,對于下列情況不宜遞減1.擴建困難的地區2.對于有發展可能,要求線路設備具有靈活性的地區。3.管道管孔緊張的地段。2.1.10 分線設備容量,可按滿足年限內所收容的用戶數的1.201.50倍,結合分線設備的標稱系列選用。2.1.11 交接區的劃分,應以自然地理條件為主和所收容的用戶數,按照遠近期結合,技術經濟合理的原則,結合城市規劃的居住小區、街坊劃分,也可結合原有交接區或配線區、配線電纜的分布和路由
12、走向,根據用戶的發展劃分、合理分割或合并。交接區劃定后,應保持穩定。交接區范圍不宜過大,以縮短配線電纜長度。2.1.12 電纜線序的排列,分線設備的編排應由遠而近,由小到大編排。2.1.13 對原有線路設備的利用應符合下列原則1.管道式電纜不宜抽換。只有在管孔擁塞無法增設電纜,擴充管道又不可能,或在技術經濟上不合理時,可將原有小對數電纜抽換為大對數電纜或光纜。2.架空配線電纜及其它線路設備應少拆換,充分利舊。如擬移用或必須拆換時,應結合線路和設備的質量狀況及本工程情況,從技術經濟上綜合考慮。2.1.14 確定電纜線路的路由,應符合下列要求。1.考慮網路系統的整體性。2.電纜路由短捷、安全,并考
13、慮施工及維護方便。3.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原有設施。4.電纜路由應避開有化學和電氣腐蝕的地區。不可避免時,應作化學分析和電蝕測量,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不宜采用金屬外護套電纜。5.電纜路由不應與高壓輸電線路、電氣化鐵道長距離平行接近。不可避免時,應進行測量和計算,強電對通信電纜線路的危險影響和干擾影響不得超過相關標準的規定。6.主干電纜路由,應結合中繼線路路由一并考慮,以使線路建設經濟合理。7.擴建電纜時,應優先考慮在不同街道上擴增新的路由,使網路系統逐漸完備,以提高線路的靈活性與安全性。2.2 電纜線路設計2.2.1 設計選用的電纜,應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2.2.2 電纜選型可對照表2.2.
14、2結合工程條件、使用場合綜合選定,并應符合以下要求;1.根據使用要求選擇芯線絕緣層程式,絕緣層的電氣性能和物理機械性能應符合規定。2.根據電纜敷設方式、敷設場所和環境條件,選用全塑電纜時,電纜護套應采用鋁塑綜合護套;室內成端電纜和室內配線電纜必須采用阻燃型電纜;直埋電纜應有外護層。3.管道電纜的外徑應能符合管道管孔內徑允許的敷設規定。4.全塑電纜的工作環境溫度為-30+60,超出規定的溫度范圍時,應根據工作環境要求特殊定貨。表2.2.2 各種主要型號電纜的使用場合電纜類型無外護層電 纜自承式有外保護層電纜單層鋼帶縱 包雙層鋼帶縱 包雙層鋼帶繞 包單層細鋼絲繞 包單層粗鋼絲繞 包電纜型號代號HY
15、AHYACHYFAHYPAHYATHYAT53HYAT553HYAT23HYAT33HYAT43HYFATHYFAT53HYFAT553HYFAT23HYPATHYPAT53HYPAT553HYPAT23主要使用場 合管道架空架空直埋直埋直埋水下水下2.2.3 工程設計中采用的電纜品種型號不宜過多,以利工程實施和維護管理。2.2.4 結合原有電纜網的條件及本地區實際情況,新設電纜線路應全部選用全塑電纜,地下管道電纜宜選用充氣型,埋式和配線管道電纜可選用石油膏填充型。2.2.5 架空電纜不宜超過400對。容量在400對及以上的大對數電纜和性質特別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電纜應采用地下敷設方式。2.2.
16、6 地下敷設方式可采用管道式。管道式電纜應采用塑料外護套電纜,當在較長時期僅需一條容量在400對及以下的電纜,在不具備建筑管道條件時,可采用埋式。但在高級路面下,不宜采用埋式。有些地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暗渠或加管保護的敷設方式。2.2.7 管道式電纜建設,在一個管孔中宜穿放一條電纜。2.2.8 配線電纜可視工程具體情況采用街坊配線、沿街配線或室內配線方式。有條件的地方應納入城市的小區建設和城市建設規劃。配線電纜宜采用管道敷設方式,使城市通信線路建設逐步向地下化、隱蔽化。2.2.9 埋式電纜的埋深,一般情況下為0.8m1.0m。埋式電纜上方應加覆蓋物保護,并設標志。埋式電纜穿越鐵路軌道、溝渠
17、、公路時,應設于保護管內。埋式電纜與其它地下設施間的凈距不應小于表2.2.9的規定。交越處的埋式電纜穿放在保護管內時,可參照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規范。表2.2.9 直埋電纜與地下設施和樹木、建筑物間的最小凈距表設 施 名 稱最小凈距(m)平行時交叉時給水管直徑為300mm以下0.50.5直徑為300 mm500mm1.00.5直徑為500mm及以上1.50.5排水管1.00.5熱力管1.00.5燃氣管P0.4MPa1.00.50.4MPa<P1.6MPa)2.00.5通信管道0.750.25市外大樹2.0/市內大樹0.75/建筑紅線(或基礎)1.0/排水溝0.80.5電力電纜35KV以下0
18、.50.535KV及以上2.00.52.2.10 局內應采用阻燃型電纜。2.2.11 密閉外護套的市話電纜(石油膏填充型的除外)應采用充氣維護,裝設氣壓監測系統。氣壓監測信號器裝于電纜套管內。2.2.12 電纜線路擴、改建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原有鉛包紙隔電纜質量良好并能滿足近期業務發展需要的,應充分利用。2.全塑電纜和鉛包紙隔電纜不宜相接,特殊情況下塑料電纜如需與鉛包紙隔電纜相接時,嚴禁出現鉛-塑-鉛,塑-鉛-塑電纜相接。2.3 架空電纜線路設計2.3.1 架空電纜線路桿路的桿間距離,應根據用戶下線需要、地形情況、線路負荷、氣象條件以及發展改建要求等因素確定。一般情況下,市區桿距可為35m40
19、m,郊區桿距可為45m50m。2.3.2 架空電纜線路負荷區劃分應以平均10年出現一次最大冰厚度(纜線上)、風速和最低氣溫等氣象條件為根據。劃分標準如表2.3.2所示。表2.3.2 架空電纜線路負荷區劃分表負荷區別氣象條件輕 負荷 區中 負荷 區重 負荷 區超重負荷 區纜線上冰凌等效厚度(mm)5101520結冰時溫度-5-5-5-5結冰時最大風速(m/s)10101010無冰時最大風速(m/s)25/ 注: 冰凌的密度為0.9g/cm3,如果是冰霜混合體,可按其厚度的二分之一折算為冰厚。最大風速應以氣象臺自動記錄10分鐘的平均最大風速為依據。2.3.3 計算鋼絞線及電桿強度時,采用的安全系數
20、(對應于材料的強度極限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鋼絞線用作普通吊線及雙吊線中的正吊線時,安全系數不得小于3,當鋼絞線用作雙吊線中的輔助吊線時,安全系數不得小于2。2.架空電纜線路,各種程式的拉線,安全系數不得小于3。3.鋼筋混凝土電桿的安全系數不得小于2。4.經過注油防腐的木桿,當用于普通桿距時,其安全系數不得小于2.2,在長桿檔中使用的安全系數不得小于2.5。2.3.4 新設桿路應采用鋼筋混凝土電桿,桿路應設在較為定型的道路一側,以減少立桿后的變動遷移。2.3.5 架空電纜桿間距離在輕負荷區超過60m,中負荷區超過55m,重負荷區超過50m時,應采用長桿檔的建筑方式。2.3.6 桿路上架掛的
21、電纜吊線不宜超過二條。一條吊線上只宜掛設一條電纜。如距離很短,電纜對數小,可允許一條吊線上掛設二條電纜。普通桿距架空電纜吊線規格,可參照表2.3.6的數據選用。表2.3.6 普通桿距架空電纜吊線規格負荷區別桿距L(m)電纜重量W(kg/m)吊線規格線徑(mm)×股數輕負荷區L4545<L60W2.11W1.462.2×7L4545<L602.11<W3.021.46W2.182.6×7L4545<L603.02<W4.152.18<W3.023.0×7中負荷區L4040<L55W1.82W1.2242.2
22、5;7L4040<L551.82W3.021.22W1.822.6×7L4040<L553.02<W4.151.82<W2.983.0×7重負荷區L3535<L50W1.46W0.5742.2×7L3535<L501.46<W2.520.57<W1.222.6×7L3535<L502.52W3.981.22<W2.313.0×7注:超重負荷區吊線應特殊設計。2.3.7 自承式全塑電纜鋼絞線的終端和接續緊固鐵件,其破壞強度應不低于鋼絞線強度的110%。2.3.8 架空電纜線路的拉線,應按
23、下列規定選用。1.線路偏轉角小于30°時,拉線與電纜吊線的規格相同。2.線路偏轉角在30°60°時,拉線采用比電纜吊線規格大一級的鋼絞線。3.線路偏轉角大于60°時,應設頂頭拉線。4.架空電纜長桿檔應設頂頭拉線。5.頂頭拉線采用比電纜吊線的規格大一級的鋼絞線。6.城市道路上的拉線應裝設醒目的拉線保護管。2.3.9 凡裝設30對及以上的分線箱或架空交接箱的電桿,應裝設桿上工作站臺。2.3.10 架空電纜線路不宜與電力線路合桿架設。在不可避免時,允許和10KV以下的電力線路合桿架設。但必須采取相應的技術防護措施,并與有關方面簽訂協議。與10KV電力線合桿時,
24、電力線與電信電纜間凈距不應小于2.5m,且電信電纜應架設在電力線路的下部。2.3.11 架空線路設備應根據有關的技術規定進行可靠的保護,以免遭受雷擊、高電壓和強電流的電氣危害,以及機械損傷。2.3.12 架空線路與其它設施接近或交越時,其間隔距離應符合下述規定。1.桿路與其它設施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表2.3.12-1。表2.3.12-1 桿路與其它設施的最小水平凈距表其它設施名稱最小水平凈距(m)備 注消火栓1.0指消火栓與電桿距離地下管、纜線0.51.0包括通信管、纜線與電桿間的距離火車鐵軌地面桿高的11/3 人行道邊石0.5地面上已有其他桿路其他桿高的11/3 地面桿高市區樹木0.5纜線
25、到樹干的水平距離郊區樹木2.0纜線到樹干的水平距離房屋建筑2.0纜線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離2.架空電纜在各種情況下架設的高度,應不低于表2.3.12-2的規定。表2.3.12-2 架空電纜架設高度表名 稱與線路方向平行時與線路方向交越時架設高度(m)備注架設高度(m)備注市內街道4.5最低纜線到地面5.5最低纜線到地面市內里弄(胡同)4.0最低纜線到地面5.0最低纜線到地面鐵路3.0最低纜線到地面7.5最低纜線到軌面公路3.0最低纜線到地面5.5最低纜線到路面土路3.0最低纜線到地面4.5最低纜線到路面房屋建筑物0.6最低纜線到屋脊1.5最低纜線到房屋平頂河流1.0最低纜線到最高水位時的船桅頂市
26、區樹木1.5最低纜線到樹枝的垂直距離郊區樹木1.5最低纜線到樹枝的垂直距離其它通信導線0.6一方最低纜線到另一方最高線條與同桿已有電纜間隔0.20.3纜線到纜線3.架空電纜交越其它電氣設施的最小垂直凈距,應不小于表2.3.12-3的規定。表2.3.12-3 架空電纜交越其它電氣設施的最小垂直凈距表其它電氣設備名稱最小垂直凈距(m)備 注架空電力線路有防雷保護設備架空電力線路無防雷保護設備10KV以下電力線2.04.0最高纜線到電力線條35KV至110KV電力線3.05.0最高纜線到電力線條大于110KV至154KV電力線4.06.0最高纜線到電力線條大于154KV至220KV以下電力線4.06
27、.0最高纜線到電力線條供電線接戶線0.6最高纜線到電力線條霓虹燈及其鐵架1.6最高纜線到電力線條電車滑接線1.25最低纜線到電力線條注:通信線應架設在電力線路的下方位置,應架設在電車滑接線的上方位置。2.3.13 城市內架空線路的位置應有統一的走向,以減少和電力架空線路的交越。新線路網的建設應按照城市規劃統一規定的管線走向位置或與城市建設部門和電業局洽定的走向設置。改建原有線路網時,可結合具體情況合理調整,使走向逐步統一。2.4 交接配線2.4.1 交接區是用戶電纜線路網的基礎。劃定的交接區要保持相對穩定。交接區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按照自然地理條件,結合用戶密度與最佳容量,原有線路設備
28、的合理利用等因素綜合考慮,將就近的用戶劃在一個交接區里。交接區最佳容量可參見表2.4.1。表2.4.1 交接區的最佳容量參考表NL30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50010012717825831035438846047849352156410001972503545146187057749189549841041112615002943745307709261056116013761430147515601688200039149870510261234140815451833190619662079225025004886228811282154216
29、5919312291238224572598281230005857461056153818502010231627482857294731183374 注:L由電話局至所設計區域的距離(m)。N交接區最佳容量即最佳收容用戶數(戶)。用戶密度(戶/公頃)。2.交接區的邊界應以河流、湖泊、鐵道、干線公路、城區主要街道、公園、高壓走廊及其它妨礙線路穿行的大型障礙物為界,交接區的地理界線力求整齊。3.城市統建住宅小區的交接區,應結合區間道路、綠地、小區邊界劃分,視用戶密度可以一個小區劃一個交接區,亦可幾個小區合成一個交接區,或一個小區劃為多個交接區。4.舊市區的交接區、應根據用戶的發展,結合原有配線
30、區和配線電纜的分布和路由走向劃分。5.對于已建成的街區,交接區應以滿足遠期需要劃分,對于未建成的街區或待發展地區的交接區的劃分應遠近期結合。2.4.2 交接區容量的確定應符合以下要求。1.交接區的容量應按最終進入交接箱(間)的主干電纜所服務的范圍確定,一般主干電纜對數分為400對、600對、800對、1000對、1200對等幾檔。2.根據近期預測,引入主干電纜在100對以上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可單獨設立交接區。3.交接區容量的確定要因地制宜,不得拼湊用戶數,以保持交接區的相對穩定。2.4.3 交接箱的容量應結合中、遠期進入交接箱的電纜總對數(包括主干電纜、配線電纜、箱間聯絡電纜等),參照交接箱
31、容量系列確定。2.4.4 在新建小區或用戶密度大的高層建筑或建筑群,應設置交接間。交接間的容量可根據交接區終期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結合房屋、管道等條件確定。2.4.5 交接設備的安裝方式應根據線路狀況和環境條件而定。1.具備下列條件時可設落地式交接箱:(1)進入交接箱主干電纜在600對,交接箱容量在1200以上;(2)地理條件安全平整、環境相對穩定;(3)有建手孔和交接箱基座的條件并能與人孔溝通;(4)接入交接箱的主干電纜和配線電纜為管道式或直埋式。2.具備下列條件時可設架空式交接箱:(1)接入交接箱的配線電纜為架空方式;(2)郊區、工礦區等建筑物稀少的地區;(3)不具備安裝落地式交接箱的條件
32、。3.交接設備可安裝在建筑物內。2.4.6 室外落地式交接箱應采用混凝土底座,底座與人(手)孔間應采用管道連通,但不得建成通道式。底座與管道、箱體間應有密封防潮措施。2.4.7 600對及600對以上的交接箱,架空安裝時應安裝在H桿上或建筑物的外墻上。2.4.8 交接箱(間)必須設置地線,交接箱(間)地線的接地電阻應不得大于10。2.4.9 交接箱位置的選定應符合以下要求:1.交接箱的最佳位置宜設在交接區內線路網中心略偏電話局的一側,靠近交接區入口處的第一個分支路口(配線電纜的交匯處)。2.符合城市規劃,不妨礙交通并不影響市容觀瞻的地方。3.靠近人(手)孔便于出入線的地方或利舊電纜的匯集點上。
33、4.安全、通風、隱蔽、便于施工維護、不易受到外界損傷及自然災害的地方。5.下列場所不得設置交接箱:(1)高壓走廊和電磁干擾嚴重的地方;(2)高溫、腐蝕嚴重和易燃易爆工廠、倉庫附近及其它嚴重影響交接箱安全的地方。(3)易于淹沒的洼地及其它不適宜安裝交接箱的地方。2.4.10 交接箱位置設置在公共用地的范圍內時,應有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交接箱設置在用戶院內或建筑物內時應得到該單位的同意。2.4.11 落地式交接箱直接上列的電纜應加做氣塞。架空交接箱直接上列的電纜中,凡采用充氣維護方式的應做氣塞。2.4.12 交接箱內的主干電纜與配線電纜應先使用相同的線序,配線電纜的編號應按交接箱的列號,配線方向統
34、一編排。2.4.13 交接箱編號應與出局主干電纜編號相對應或與本地線路資源管理系統統一。2.5 小區配線2.5.1 小區配線應根據小區或小區的范圍、用戶分布密度,設立一個或多個交接區。配線電纜宜按用戶需求及發展考慮,進入住宅樓內的配線電纜可按單元戶數或需要配線。2.5.2 小區配線電纜的建筑方式宜采用配線管道敷設方式,局部亦可采用沿墻架設、立桿架設和埋式敷設等方式。2.5.3 配線管道敷設方式與路由選擇可參照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規范。2.5.4 采用墻壁敷設方式時,其路由選擇應滿足下列要求:1.沿建筑物敷設應橫平豎直不影響房屋建筑美觀。路由選擇不應妨礙建筑物的門窗啟閉,電纜接頭的位置不應選在
35、門窗部位。2.安裝電纜位置的高度應盡量一致,住宅樓與辦公樓以2.5m3.5m為宜,廠房、車間外墻以3.5m5.5m為宜。3.應避開高壓、高溫、潮濕、易腐蝕和有強烈振動的地區。如無法避免,應采取保護措施。4.應避免選擇在影響住戶日常生活或生產使用的地方。5.應避免選擇在陳舊的、非永久性的、經常需修理的墻壁。6.墻壁電纜應盡量避免與電力線、避雷線、暖氣管、鍋爐及油機的排氣管等容易使電纜受損害的管線設備交叉與接近。墻壁電纜與其它管線的最小凈距可參照表2.5.4。表2.5.4 墻壁電纜與其它管線的最小凈距表管線種類平行凈距(m)垂直交叉凈距(m)電力線0.200.10避雷引下線1.000.30保護地線
36、0.200.10熱力管(不包封)0.500.50熱力管(包封)0.300.30給水管0.150.10煤氣管0.300.10電纜線路0.150.12.5.5 配線電纜采用架空方式可參照本章第三節架空電纜線路設計。2.6 過河電纜線路2.6.1 電纜線路在通過河流時,宜采用橋上敷設方式。如橋梁震動較大,電纜應采取防震措施。較小的河流亦可采用架空跨越方式。2.6.2 當在橋上敷設電纜有困難,或線路需迂回繞道時,可在技術經濟合理條件下采用水底電纜。對于下述情況均應采用鋼絲鎧裝電纜:1.通航的主要航運河流。2.河床寬大于150m的平原河流,流速很小無沖刷現象。3.河床寬小于150m,流速較大(3m/s以
37、上)。2.6.3 選擇水底電纜的過河位置,應符合下述規定;1.應選擇在河道順直,流速不大,河面較窄,河床穩定平緩,兩岸坡度較小的地方。2.敷設水底電纜的位置與錨區、港口、碼頭、渡口、船閘、避風處、水上作業區和重要橋梁的距離不宜小于300m。2.6.4 不宜在下列地點敷設水底電纜;1.河道的彎曲或兩條河流的匯合處。2.河岸陡峭,常遭猛烈沖刷易塌方的地方。3.險工地段。4.冰凌易堵塞為害的地方。5.有腐蝕性污水排泄的水域。6.險灘、沙洲附近。7.水道經常變動的地方。8.有拓寬或疏浚計劃的地方。9.石質卵石河床施工困難的地段。2.6.5 水底電纜的埋深,應根據河流的水深、通航、河床土質等具體情況分別
38、確定。1.河床有水部分的埋深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深大于8m(指枯水季節的深度)的區域,可將電纜直接放在河底不加掩埋。(2)水深小于8m(指枯水季節的深度)的區域掩埋,電纜埋入河底的深度不應小于0.5m1.0m(視河床土質)。(3)有疏浚計劃的區域敷設水底電纜時,應將電纜埋設在計劃深度以下,如有困難時,可暫按一般埋深,但需將電纜作適當預留。2.岸灘部分的埋深應符合下列要求;(1)地質較好且穩定的地段,電纜埋深應不小于1.0m。(2)岸灘易受沖刷或土質松散不穩定的地段,應適當增加埋設深度。2.6.6 水底電纜應以測量的基線為基準向上游方向按弧形敷設?;⌒畏笤O的范圍,應包括在洪水期間可能受到沖刷
39、的岸灘部分。弧形頂點應設在河流的主流位置上,弧形頂點至基線的距離,應按弧形弦長的大小和河流的穩定情況和掩埋情況確定,一般可為弦長的10%,沖刷較大或水面較窄的河流可將該比率適當放大。水底電纜設計長度(L)應包括:1.水底電纜兩終端間的長度(L1)。2.終端固定過堤“S”彎敷設,岸灘、接頭及預留增加的長度(L2)。3.兩終端間預留增加時長度(L3)。4.敷設布放增加的長度(L4),敷設布放弧形增加的長度見表2.6.6;表2.6.6 水線敷設布放弧形增加的長度F/L6/1008/10010/10013/10015/100增長(m)0.01L0.017L0.027L0.045L0.06L表中:F弧形
40、曲線頂點至弦的垂直高度(m);L布放弧形的弦長(m);F/L高弦比。5.根據河床和電纜布放水面增加的長度(L5)。6.施工余量,采用拖輪人工拋放,可按水面寬度的8%10%計;拋錨布放,可按水面寬度的3%5%計(L6)。7.自然彎曲增加長度,可采用自然彎曲增長率(a)計算,一般根據河床起伏取1%1.5%。水底電纜設計總長度可用下式表示:L=(L1+L2+L3+L4+L5+L6)×(1+a)當布放兩條以上的水底電纜,或同一水線區域內已敷設有其它水底電纜時,相互間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一般不宜小于100m。如有困難,可根據情況適當減小,但水底電纜相互間不得交越。2.6.7 靠近水域的岸灘部
41、分,如易受沖刷、塌方、拋石護坡等危害時,可選用下列保護措施;1.增加埋設深度。2.覆蓋水泥板。3.采用關節形套管。2.6.8 電纜通過河堤時,應保證電纜和河堤的安全。電纜在穿越土堤時,宜采用爬堤埋式敷設,電纜在堤坡和堤頂的埋深,河堤的復原和加固等措施應與河堤主管單位協商確定。2.6.9 水底電纜的終端固定方式,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下列措施;1.對于一般河流,水陸電纜的連接點,應選擇在地勢較高和地質穩定的地點,在水底電纜的終端處,應設置12個“S”彎,作為錨固和預留措施。2.對于較大河流、或岸灘易受沖刷、或土質不穩定的地段,在水底電纜的終端處,除設置“S”彎外,還應將水底電纜錨固在固定樁上。2
42、.6.10 水底電纜的充氣維護方式。當河流的常年水深小于5m時,水底電纜可不單獨設置充氣段,水底電纜的氣壓維護標準與陸地電纜相同。當河流的常年水深大于5m小于10m時,水底電纜的氣壓維護標準應根據水深情況和使用的水底電纜規格程式確定,可單獨設置充氣維護段。2.6.11 凡敷設有水底電纜的通航河流,應劃定禁止拋錨區域,并在河岸上設置標志牌。禁止拋錨區域范圍的劃定和標志牌的設置方式應與航務主管單位協商確定。標志牌的設置,可按下列規定。1.水面寬度小于50m的河流,在禁止拋錨區域的河道一側的上下游堤岸上,各設置一塊標志牌。2.水面較寬的河流,在禁止拋錨區域的河道兩岸的上下游堤岸上均應設置標志牌;3.
43、岸灘較長或主航道偏向河岸一側時,需在近航道側增設標志牌。4.有夜航的河流,在標志牌上應安裝燈光設備。2.7 進局電纜2.7.1 電纜進局應從不同的方向引入,對于大型局(萬門局以上)應至少有兩個進局方向。為了提高管道管孔的含線率,進局電纜應采用大容量電纜。2.7.2 新建大型電話局總配線架應采用大容量的總配線架,其每直列容量800回線1200回線。2.7.3 總配線架保安單元必須具有過壓、過流保護功能。保安單元的電氣性能參數應符合部頒的有關規定。2.7.4 成端電纜應采用阻燃型電纜。2.7.5 每直列成端電纜不宜超過兩條。2.8 電纜接續2.8.1 電纜芯線接續應保證在電纜使用年限內和正常工作條
44、件下,保持接頭電阻穩定接續牢固,其接續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以下要求;1.應根據電纜結構,電纜容量,敷設方式,接續質量和效率、接續器材、價格等綜合考慮,擇優選用。2.電纜芯線接續采用接線模塊或接線子卡接方式。接線子的型號及技術指標應符合原郵電部標準YD 334-1987市內通信電纜接線子的規定;接線子的規格應能滿足芯線接續形式的要求。3.填充型全塑電纜的接續應采用有填充物的接續器材。2.8.2 電纜芯線接續器材的選擇可參照表2.8.2。表2.8.2 電纜芯線接續器材選擇表序號名稱型號適用線徑適用場所1扣型HJKHJKT0.40.8填充型或非填充型架空電纜、填充型直埋式電纜、填充型管道配線電纜、交接箱
45、成端接續2銷套型HJX0.320.8非填充型管道電纜、非填充型直埋式電纜、局內成端接續3齒型HJC0.320.6同銷套型4模塊型HJMHJMT0.320.6填充型和非填充型管道電纜和直埋式、架空式電纜局內成端接續型號含義:H市內通信電纜 J接線子 K扣型 X銷套型 C齒型 M模塊型 T含防潮填充劑2.8.3 電纜護套接續的套管有熱可塑套管、可啟式套管、鉛套管、輔助鉛套管。熱可塑和可啟式套管可用于全塑電纜護套接續,鉛套管可用于鉛護套電纜接續,輔助鉛套管用于鉛護套電纜與塑料護套電纜接續。2.8.4 全塑電纜接頭套管選擇應符合以下要求:1.根據電纜結構、電纜容量、敷設方式、人孔規格、環境條件以及套管
46、價格等綜合考慮擇優選用。2.接頭套管與電纜接合部位的材質必須與塑料電纜護套的材質相容,以保證封閉質量。3.接頭套管的型號及技術指標應符合部頒相關標準,接頭套管的規格應能滿足電纜接續形式的要求。4.填充型電纜必須選用可充入填充物的套管。5.采用充氣維護的非填充型電纜必須選用耐氣壓型的套管。6.自承式架空電纜接頭套管應能包容吊線與電纜。7.具有重復使用性能的接頭套管,在技術經濟合理時應優先選用。2.8.5 全塑電纜接頭套管可參照表2.8.5選擇。表2.8.5 接頭套管選型表序號名稱型狀適用場合1熱可塑管O型片型填充型和非填充型電纜(除自承式外)架空、管道、埋式敷設時均可采用、成端接頭2注塑套管O型
47、只能用于聚乙烯護套充氣維護的管道電纜和埋式電纜、成端接頭3機械式套管上下兩半或筒、片型填充型和非填充型電纜(除自承式外)架空、管道、埋式敷設時都可采用4輔助套管O型非填充型充氣維護的管道電纜、成端接頭、鉛塑電纜接頭5玻璃鋼套管C型非填充型不充氣維護的架空電纜(包括自承式和吊線式)6接線筒底蓋兩部分300對以下架空、墻壁、管道充氣電纜均可安裝使用7多用接線盒底蓋兩部分非填充型不充氣維護的架空電纜(包括自承式和吊線式)注:O型圓筒套管,施工場所要有置放套管的空間; 片型為包在接頭外縱向封閉的包管,適用于無置放套管空間的場所等。2.9 接入網電纜線路防護2.9.1 本地接入網電纜線路路由應避免選擇在
48、可能引起腐蝕電纜地段(如污水溝、化糞池、林區含有有機質的土壤等)。2.9.2 本地接入網電纜線路遭受強電線路(含電氣化鐵道供電網)電磁耦合影響的規定:危險影響指標(指雜音計縱向電動勢)。當強電線路正常運行時,電纜線路遭受的電磁耦合影響值不得大于人身安全電壓60V的規定。當強電線路發生單相對地短路時,電纜線路遭受的電磁感性耦合及阻性耦合(地電位升)的疊加值(平方根值)不應大于300V(考慮到用戶端耐壓為300V)。干擾影響指標(指雜音計縱向電動勢)。當強電線路正常運行時電纜線路遭受電磁耦合影響值不大1mV(在話機端上測量)。2.9.3 電纜金屬屏蔽層的線路兩端必須接地,架空全塑電纜線路的金屬屏蔽
49、層及吊線均應接地,接地點可在引上桿、終端桿或其附近。電纜線路進入交接箱時,可與交接箱共用一條地線,接地電阻應滿足交接箱接地電阻的要求,單獨做金屬屏蔽層接地時,接地電阻應符合表2.9.3的規定。表2.9.3 金屬屏蔽層地線接地電阻標準土壤電阻率(·m)土 質接地電阻()100及以下101-300301-500501及以上黑土地、泥炭黃土地、砂質粘土地夾砂土地砂土地石地20303545本地接入網電纜線路,在郊區或空曠地區,應根據電纜敷設地段的年平均雷暴日數,土壤電阻率、地理環境等因素以及歷年落雷日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本地接入網電纜線路在以下地區應采取防雷措施。1.雷暴日數大于20的空曠地
50、區或郊區,電纜應做系統的防雷保護接地,即除電纜兩端金屬屏蔽層應接地、中間的電纜接頭處連通外,還可每隔2km左右將電纜金屬屏蔽層(架空電纜應連同吊線)做一處保護接地。金屬屏蔽層接地盡可能做在有電纜接頭處,避免增加接頭數量。2.在雷擊區的埋式電纜,應在其上方30cm處平行敷設排流線,排流線可采用截面積不小于50mm2的導體材料。對有絕緣外護套的埋式電纜每隔2公里左右金屬屏蔽層應接地一次。3.在雷擊區的埋式電纜,其分線設備及用戶話機應有保安器裝置。4.雷害嚴重地區應采用特殊結構的防雷電纜。5.電纜線路與孤立大樹的凈距要滿足表2.9.3-1的要求;電纜與接地體根部的凈距要滿足表2.9.3-2的要求,電
51、纜防雷保護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可參照表2.9.3-3。表2.9.3-1 電纜與孤立大樹間防雷凈距土壤電阻率(·m)凈距(m)<100101500>500152025表2.9.3-2 電纜與接地體根部間的防雷凈距土壤電阻率(·m)凈距(m)<100101500>500101520表2.9.3-3 防雷保護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土壤電阻率(·m)接地電阻()<100101500501-1000>100051020適當放寬3 有線接入網光纜線路設計3.1 用戶光纜線路網3.1.1 為適應迅速增長的通信業務,經濟地滿足普通電話業務和迅速發展
52、的數據及寬帶業務,在合適的區域有線接入網宜采用光纜線路。1.對于主干線路比較集中的路由,管孔容量比較緊張的地段,用戶主干線路部分,可采用光纜,實現光纜到交接配線接入點,實現光纖到路邊(FTTC)。2.對于高密度集中的金融、貿易、辦公樓群,可將光纜引至辦公樓,實現光纖到辦公樓(FTTB)。3.居民住宅區、電話及數據業務較集中的區域,用戶線路可采用光纜,實現光纜到街區,光纖到戶(FTTH)。3.1.2 光纜線路網的設計應符合以下原則:1.光纜線路網的設計,應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考慮電話用戶的需求數量、綜合業務的需求和今后網絡的發展,遠近期結合確定本期工程的建設規模、光纜路由和數字傳輸系統容量等。2.用戶光纜線路網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安全性,適應近期和今后網路的發展。3.光纜宜采用G652光纖。主干光纜芯數的取定應按中遠期發展的需要,配線光纜則應按規劃期末的需求配置。3.1.3 用戶光纜線路路由的選擇,應符合通信網發展規劃的要求和城市建設主管部門的規定,考慮管道路由和道路狀況等因素,并應滿足下述要求:1.光纜路由短捷安全,施工維護方便。2.用戶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徐州市六校2024年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風濕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 杭州急救考試試題及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2025屆數學九上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規則能力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河北省遷安市九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廣州黃埔區五校聯考2024年九上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2024年數學九上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青島黃海學院《哲學咨詢案例分析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版半股出租車轉讓合同含司機職業年金及福利保障
- 直播電商結算管理制度
- 吊籃作業考試題及答案
- 兒童腺病毒肺炎課件
- 蕪湖鳳鳴控股集團(籌)2024年招聘工作人員筆試考點考試題庫與答案
- 2025春季學期國開電大本科《經濟學(本)》一平臺在線形考(形考任務1至6)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空中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研報告
- CJ/T 30-2013熱電式燃具熄火保護裝置
- 2025貴州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84人筆試備考題庫附答案詳解(鞏固)
- 調崗協議書合同補充
- 2025香河事業單位筆試真題
- 果蔬產業園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