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起源與發展(課堂PPT)_第1頁
數的起源與發展(課堂PPT)_第2頁
數的起源與發展(課堂PPT)_第3頁
數的起源與發展(課堂PPT)_第4頁
數的起源與發展(課堂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你了解他們的歷史嗎?34自己的地里結了多少瓜?這是一個數學問題。數字就是從這種最基本的人類需要中產生出來的。 圍成這樣一個營寨,需要用多少木板呢?。 5 公元前公元前30003000年的壁畫記載了埃及年的壁畫記載了埃及人用打結的繩子丈量土地和估算收獲人用打結的繩子丈量土地和估算收獲(上排)。人們將收獲的谷物送往糧倉,(上排)。人們將收獲的谷物送往糧倉,并有記錄員做統計(下排)。并有記錄員做統計(下排)。 6u 結繩記數是人類早期表示記數的方法結繩記數是人類早期表示記數的方法u 中國古籍上記有伏羲中國古籍上記有伏羲“結繩而治結繩而治”。臺灣高山族的結繩臺灣高山族的結繩7日本琉球群島的結繩8

2、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將數字寫在一種紙草上。 在古埃及數字中,同一符號最多重復9次。例如9寫作 。古埃及數字是用象形文象形文字字來寫的,如下圖: 9 古埃及數字把高位放在右邊,低位放在左邊,和我們的習慣恰恰相反。例如1873寫作 3 7 8 1 即317108100110001873 10 分析: 古埃及數字寫起來很麻煩,其高位在右邊,低位在左邊,給讀數造成一定的困難。寫一個簡單的數字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但是,不得不說,古埃及數字還是有其一定的可取之處的,如其是采取了先進的十進制。 back11 古巴比倫人用的是60進位制,所以對現代人來說,讀數很困難;而且,有些人容易把1和10搞混。為了區別

3、,古巴比倫數字的1由改為 ,將中間部分涂實,上面開一個三角形缺口,表示10的 不變。古巴比倫人的寫數方式與現在的方式一樣。例如: 即160216016487612 古巴比倫數字的寫法:l 低位在右高位在左。l 每位數先寫 (10),后寫 (1)。l 每位數之間空12個數字的距離。1. 13 分析: 古巴比倫數字采用60進制,寫起來很麻煩,且一和十很容易混淆,造成人們讀數的困難。隨著古巴比倫的沒落,古巴比倫的數字也一起淹沒于滾滾歷史中。 back14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種十分重要的計算方法-籌算。籌算用的算籌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規定的橫豎長短順序擺好,就可用來記數和進行運算。隨著籌算的普

4、及,算籌的擺法也就成為記數的符號了。15 漢 琉璃算籌 春秋 象牙算籌16算盤 明 象牙算盤 back1721314161718191512357111314神奇的數字世界1819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又發現很多數量具有相反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又發現很多數量具有相反的意義,比如增加和減少、前進和后退、上升和下降、意義,比如增加和減少、前進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東和向西。為了表示這樣的量,又產生了負數。向東和向西。為了表示這樣的量,又產生了負數。正整數、負整數和零,統稱為整數正整數、負整數和零,統稱為整數20 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人們發現,僅僅能表示自然數是遠遠不行的。如果分配獵獲物時,4個人分3件東西,每個人人該得多少呢?于是分數就產生了。中國對分數的研究比歐洲早1400多年!自然數、分數和零,通稱為算術數。分數再加上整數就是有理數了。4 4個人分個人分3 3只羊,怎只羊,怎么分啊?么分啊?211cm1cm對角線的長對角線的長是多少呢?是多少呢?人們稱它們為無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一起統稱為實數。2212xx在解方程的時候常常需要開平方如果被開方數負數,這道題還有解嗎?如果沒有解,那數學運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樣處處碰壁。于是數學家們就規定用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