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五變異與進化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DNA分子中發生的堿基對的替換都會引起基因突變B.在沒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下,生物不會發生基因突變C.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在一個基因可突變成多個等位基因D.基因突變可產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基因,是變異的根本來源2.下列與變異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A與其等位基因a含有的堿基數不一定相等B.受精過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基因重組C.染色體倒位和易位不改變基因數量,對個體性狀不會產生影響D.花藥離體培養過程中,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均有可能發生3.某家族中有白化病和色盲的致病基因,圖為基因型為AaXBXb個體產生的
2、一個卵細胞,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產生該卵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B.產生該卵細胞的異常過程是減數第二次分裂C.該卵細胞還有一對同源染色體D.若該卵細胞與一表現型正常男子產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兩種病的概率為04.一株同源四倍體玉米的基因型為Aaaa,其異常聯會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腓常聯會rTTrTTA.上圖表示的過程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B.自交后代會出現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個體C.該玉米單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D.該植株花藥培養加倍后的個體均為純合子5.黑龍江省農科院欲通過如圖所示的育種過程培育出高品質的糯玉米。卜列有關敘述正確的YYRRYYR
3、RKYJTTEX的或也司)A. a過程中運用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B. a過程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C.利用c過程定能更快獲得高品質的糯玉米D.b過程一般需要通過逐代自交來提高純合率6.研究人員發現甲、乙兩種植物可進行種間雜交(不同種生物通過有T雜交產生子代)。兩種植物均含14條染色體,但是兩種植物間的染色體互不同源。兩種植物的花色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與表現型的關系如下圖所示。研究人員進一步對得到的大量雜種植株X研究后發現,植株X能開花,且Ai、A2控制紅色素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應。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乙常A3AJKu虹色門邑丸啊MUYiiirroA.植株X有三種表現型,其
4、中粉紅色個體占1/2,植株Y產生配子過程可形成7個四分體B.植株X不可育的原因是沒有同源染色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C.圖中處可采用的處理方法只有一種,即用秋水仙素處理植株X的幼苗,進而獲得可育植株YD.用處所用處理方式處理植株Z的幼苗,性成熟后自交,子代中只開白花的植株占1/67 .下列關于生物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A.多倍體育種不能產生新物種B.單倍體育種會產生定向變異C.雜交育種的子代間會產生生殖隔離D.誘變育種可改變種群基因頻率8.如圖A、B、C代表不同的種群,已知A和B原本屬于同一物種,都以物種C作為食物來源,由于地理隔離,且經過若干年的進化,現在不太清楚A和B是
5、否還屬于同一物種,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A和B在一起還能進行自由交配,則他們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離B.若A和B的生存環境差別較大,則環境的選擇作用將誘發其中個體產生不同的變異C.若A和B仍然為同一物種,則它們具有共同的基因庫D.A和B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導致了它們朝著一定方向進化9.已知蚊子的基因A、B分別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在A、B兩種顯性基因中,只有A基因或只有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雄蚊(AABB)與雌蚊(aabb)交配,Fi群體中雌雄蚊子自由交配,則F2群體中B基因頻率是A.40%B.45%C.50%D.60%10.當某種新藥問世時,可有效治療病毒性感冒。幾年后療效逐漸降低,因為感
6、冒病毒具有了抗藥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觸藥物后慢慢地產生了抗藥性B.病毒為了適應環境,產生了抗藥性變異C.抗藥性個體的增加是選擇的結果D.后來的藥量擁得少,產生了抗藥性變異二、多選題11.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染色體結構變異可能發生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B.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變成a基因,也可突變成B基因C.基因重組是定向的,僅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D.造成同卵雙生姐妹間性狀上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組12.堿基類似物5-澳尿喀咤(5-Bu)既能與堿基A配對,又可以與堿基G配對.在含有5-Bu、A、GCT五種物質的培養基中培養大腸桿菌,得到突變體大腸桿菌
7、。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該培養培中大腸桿菌的基因突變頻率明顯提高B.發生突變的大腸桿菌DN6子中共有6種堿基配對方式C.大腸桿菌在此培養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實現DNA分子某位點上堿基對從T-A到C-G的替換D.很多位點發生T-A到C-G的替換后,DNA分子結構的穩定性減弱13.對于一個染色體組的敘述,錯誤的是A.其內存在同源染色體和等位基因B.其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C.其內染色體的形態、功能各不相同D.含一個染色體組的植物個體高度不育三、非選擇題14.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的三位學者。端粒是真核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DNA重復片段,功
8、能是完成染色體末端的復制,防止染色體融合、重組和降解。它們在細胞分裂時不能被完全復制,因而隨分裂次數的增加而縮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主要成分是RN府口蛋白質,其含有引物特異識別位點,能以自身RNW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體末端,使端粒延長,從而延長細胞的壽命甚至使其永生化。研究表明:如果細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體將隨每次分裂而變得越來越短,而且細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丟失,最終死亡。(1)染色體末端發生錯誤融合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結果使染色體上基因的發生改變。(2)端粒酶中,蛋白質成分的功能類似于酶。體外培養正常纖維細胞,細胞中的端粒的長度與細胞增殖能力呈(正相關、負相關
9、)關系。(3)研究人員將小鼠體內一條常染色體上控制端粒酶基因B敲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為B+B一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一表示去除了B基因), 欲利用這只雄性小鼠選育BB一雌性小鼠,用來與B+B小鼠交配的親本是,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是,讓F1代中雌雄小鼠隨機交配,子代中符合題意要求的個體的概率是O(4)遺傳學上將染色體上某一區段及其帶有的基因一起丟失的現象叫缺失,若一對同源染色體中兩條染色體在相同區域同時缺失叫缺失純合子,若僅一條染色體發生缺失而另一條正常叫缺失雜合子。缺失雜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純合子常導致個體死亡。現有一紅眼雄果蠅XAY與一白眼雌果蠅XaXa雜交,子代中出現一只
10、白眼雌果蠅。請采用兩種方法判斷這只白眼雌果蠅的出現是由于缺失造成的,還是由于基因突變引起的?方法:方法二:。解析:(1)染色體發生錯誤融合導致非同源染色體間的結構發生改變,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染色體結構變異使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發生改變,而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2)由題意可知端粒本身具有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功能,因此其功能類似于逆轉錄酶,它的存在與否決定了染色體端粒的長短,從而決定了細胞增殖的次數。(3)由于原雌性小鼠中的基因型只有B+B+,欲利用B+B-的雄性小鼠獲得BB的雌性小鼠,方法必然為:B+B(3)XB+B+(孕)-F1(B+B-和B+B+)-F1中雌雄小鼠隨
11、機交配獲得F2中有B-B雌性小鼠。F1的雌雄性小鼠的基因型均為B+B、B+B+且比例相等,因此F1隨機交配產生的F2中B-B雌性小鼠的比例=1/2X1/2X1/4X1/2=1/32。(4)方法一:用顯微鏡檢測的方法觀察該果蠅分裂的細胞中染色體結構是否發生改變,確定該變異是來自基因突變還是染色體缺失造成的。方法二:利用題干信息:缺失純合子導致個體死亡這一現象,可將該果蠅與紅眼雄果蠅雜交,觀察并統計子代雌雄性個體數目的比例來確定該變異的來源。若為基因突變,則XaXaXXAY-XAXaXaY,子代雌雄比例為1:1;若該變異為染色體缺失造成,則XaXXXAYXAXaXAXXaY、XY(致死),子代雌雄
12、比例為2:1。答案:(1)易位數量、順序(2)逆轉錄正相關(3)B+B+雌性小鼠B+B+、B+B-1/32(4)方法一:取該果蠅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制成裝片,顯微鏡下觀察染色體結構,若染色體正常,可能是基因突變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體缺失造成的方法二:選該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雜交,若雜交子代中雌果蠅數與雄果蠅數比為1:1,則這只白眼雌果蠅的出現是由于基因突變引起的;若雜交子代中雌果蠅數與雄果蠅數比為2:1,則這只白眼雌果蠅的出現是由于缺失造成的15.科研人員利用化學誘變劑EMSI發水稻D11基因突變,選育出一種純合矮稈水稻突變植株(甲)。將該矮稈水稻與正常水稻雜交,F2表現型及比例為正常植株:矮
13、稈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并回答問題:D1I 是閔(位 FT*朱色體)CYP724B1JBCYP724B1JBI菜油闔陽 6-脫班香浦母薄油菜素內需町一種植物激黃)(1)BR與BR受體結合后,可促進水稻細胞伸長,這體現了細胞膜的功能。(2)EMSW發D11基因發生(選填“顯性”或“隱性”)突變,從而(選填“促進”或“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內BR含量,導致產生矮稈性狀。(3)研究發現,EMS也會誘發D61基因發生突變使BR受體合成受阻。由此說明基因突變具有特點。(4)科研人員利用EM雙選育出若干株純合矮稈水稻突變植株(乙)。現將甲、乙水稻植株雜交,以判
14、斷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是與甲水稻相同(僅由D11基因突變引起的,還是僅DM 基因位19 染色體】由D61基因發生顯性或隱性突變引起的(其他情況不考慮)。若雜交子代皆表現為正常植株,則表明乙水稻矮稈性狀是由D61基因發生(選填“顯性”或“隱性”)突變引起的。若雜交子代出現矮稈植株,尚不能確定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請進一步設計操作較簡便的實驗方案,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實驗方案:雜交子代矮稈植株苗期噴施BR,分析統計植株的表現型及比例。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若植株全為植株,則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是與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為植株,則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是僅由D61基因發生顯性突變引起的。32.
15、(8分)(1)信息交流(或信息傳遞)(2)隱性抑制減少(或降低)(3)隨機性(4)隱性正常矮稈解析:由顯性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叫穩性突變,由隱性基因突變成顯性基因叫顯性突變。(1)BR與BR受體結合體現細胞膜的信息交流(或信息傳遞)功能。(2)由F2表現型及比例為正常植株:矮稈植株=3:1可知,正常基因為顯性,矮稈基因為隱性,所以利用EMS選育出純合矮稈水稻突變植株,是誘發D11基因發生隱性突變,從而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導致水稻植株內BR含量降低,水稻細胞伸長受到抑制,產生矮稈性狀。(3)EM反會誘發D11基因突變,又會誘發D61基因突變,說明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4)雜交子代皆表現為正常植株,說明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進而形成BR且BR的受體正常,這又表明乙水稻矮稈性狀是由D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唐山大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就業規劃考試題及答案
- 課程運營筆試題及答案
- 工程付款面試題及答案
- 百事可樂考試題及答案
-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與自主學習能力
-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手冊編制發放普
- Brand KPIs for car insurance:American Family Insu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英文培訓課件2025.5
- 實施藝術教育特色項目打造學校品
- 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方案促
- 2024年6月新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茅臺白酒釀造培訓課件
- 造影劑過敏急救處理規范
- (2025.06.12)領導干部任前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知識考試題庫(2025年度)
- 2025年高考北京卷化學高考真題+答案(參考版)
- 醫用光學技術和儀器使用
- 多災種耦合應對-洞察及研究
- 南昌職業大學《影視配音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銷售轉正筆試題目及答案
- 朗讀協會工作報告
- 樹木砍伐合同簡單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