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的標準與檢測之測試方法_第1頁
紡織品的標準與檢測之測試方法_第2頁
紡織品的標準與檢測之測試方法_第3頁
紡織品的標準與檢測之測試方法_第4頁
紡織品的標準與檢測之測試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紡織品的檢測標準2005.08.18第一部分 紡織品的色牢度檢測一 耐洗色牢度檢測二 耐摩擦色牢度檢測三 耐汗漬色牢度檢測四 耐熱壓(熨燙)色牢度檢測五 耐次氯酸鹽漂白色牢度六 耐過氧化物色牢度七 耐絲光色牢度實驗第二部分 紡織品的外觀保持性一 懸垂性能檢測二 剛柔性能檢測三 織物的起毛起球試驗 圓軌跡法第三部分 紡織品的損壞檢測一 拉伸斷裂檢測二 撕破強力檢測三 頂破強度檢測第四部分 紡織品的舒適性能檢測一 紡織織物的透濕性能的檢測 透濕杯法二 紡織織物的防水性能的檢測 靜水壓實驗三 紡織織物表面抗濕性測定第五部分 生態紡織品的檢測一 紡織品水萃取液PH值的測定二 甲醛含量檢測(水萃取法)三

2、 甲醛的測定 釋放甲醛(蒸氣吸收法)第六部分 紡織品的功能檢測一 紡織品燃燒性能試驗二 靜電防護織物的檢測方法第一部分 紡織品的色牢度檢測一 耐洗色牢度檢測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紡織品都是要進行洗滌的,洗滌時紡織品在一定溫度的洗滌液中洗滌,由于洗滌液的作用,染料會從紡織品上脫落,最終使紡織品原本的顏色發生變化,這稱之為變色。同時進入洗滌液的染料又會沾染其他紡織品,亦會使其他紡織品的顏色產生變化,這稱之為沾色。1檢測標準ISO 105C01C051989 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l一試驗5、EN20105C01C051992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滌色牢度:試驗1一試驗5,DIN E

3、N20105C01C051993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l一試驗5、AATCC1722002耐家庭洗滌無氧漂白色牢度、GBT 3921.15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l一試驗5。2檢測原理耐洗色牢度試驗是將紡織品試樣與一或兩塊規定的貼村織物貼合,放于皂液中,在規定的時間和溫度條件下,經機械攪拌,再經沖洗、干燥。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耐洗色牢度共有五個試驗方法,主要區別在于試驗溫度和時間不同,其他皆基本相同。3檢測方法(l)試樣:尺寸為 40 mm x 100 mm,貼襯織物尺寸與試樣相同,可以是兩塊規定的單纖維貼襯織物或一塊多纖維貼襯織物,與試樣沿短邊

4、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2)儀器:多個直徑75 mm、高 125mm的密封容器,密封容器能沿半徑為45 mm。、轉速為 40 rmin進行轉動,并能保持在規定的溫度和時間下進行機械攪拌。(3)試驗條件:五種試驗方法的溫度、時間和加料分別是:方法一;40,30 min;方法二:50,30 min;方法三:60,30 min;方法四:95,30 min,加10粒不銹鋼珠;方法五:95,240 min,加10位不銹鋼珠。(4)洗滌試液:試液由 5 gL皂片和 2 gL 無水碳酸鈉,或4 gL標準合成洗滌劑和 1gL無水碳酸鈉組成,皂片和標準合成洗滌劑中不應含有熒光增白劑。皂片和標準合成洗滌劑的組成

5、應符合一定要求,標準分別如表1l、表12所示。表1一1 皂片的組成要求皂 片皂 片游離堿(以Na2CO3 計)/0.3水5游離堿(以NaOH計)0.1制備肥皂混合脂肪酸凍點30 總脂肪物/g.kg-1850碘值50.表1一2 標準合成洗滌劑的組成要求成 分m/m ()成 分m/m ()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碳鏈平均長度C11。5)8硅酸鎂19脂肪醇羥乙基縮合物(環氧乙烷數14)29羥甲基纖維素12鈉皂(鏈長(C12C16:1326;C18C22:7487) 35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2硫酸鈉212三聚磷酸鈉437水99硅酸鈉(SiO2:Na2O=3 .3:1)7.5合計 100(5)試驗:將組合試樣放

6、入規定的密封容器,容器內放入與組合樣質量比為50:1的洗滌試驗液。將密封容器沿半徑為45 mm、轉速為40 rmin進行轉動,在規定的溫度和時間下(方法一方法五)進行機械攪拌。試驗結束取出試樣,用冷三級水清洗兩次,然后在流動冷水中沖洗10min,擠去水分。展開組合試樣,使試樣和貼襯僅由一條縫線連接,懸掛在不高于60的環境里干燥。用變色用灰色樣卡(GB 250)評定試樣的變色,用沾色用灰色樣卡(GB 251)評定貼襯織物的沾色。二、耐摩擦色牢度檢測家用紡織品在使用過程中經常要與其他物體進行摩擦,有時這種摩擦還是在濕態情況下進行的,若染料的染色牢度不好,在摩擦過程中就會沾染其他物品,所以應對家用紡

7、織品的耐摩擦色牢度進行要求。摩擦過程中主要是沾染其他物品,故耐摩擦色牢度只有沾色,而無變色。1檢測標準ISO 105X122001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 JIS L 08491996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方法(ADP ISO 105X12:93)DIN EN ISO 105X122002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AATCC 82001耐摩擦色牢度: AATCC摩擦儀法。GBT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2檢測原理將試樣分別用一塊干的純棉標準摩擦布(棉貼襯)和一塊濕的純棉標準摩擦布(棉貼襯)按規定的壓力、速度進行摩擦,對摩擦布的沾色用沾色用灰色樣卡(GB 251)進行評級。

8、3檢測方法(1)用夾緊裝置將試驗樣品固定在試驗機底板上,使試樣的長度方向與儀器的動程方向一致。(2)干摩擦:將干摩擦布固定在試驗機的摩擦頭上,使摩擦布的經向與摩擦頭運行方向一致。在干摩擦試樣的長度方向上,在10s內摩擦10次,往復動程為100mm,垂直壓力為9N。(3)濕摩擦;更換試樣,用濕摩擦布按(2)所述重復操作。濕摩擦布必須用三級水浸濕,并放人滴水網 或使用軋液裝置 ,使其含水量在95%105%,摩擦結束后,在室溫下晾干。(4)去除摩擦布上的試樣纖維。(5)用灰色樣卡評定上述摩擦布的沾色級數。三 耐汗漬色牢度檢測人的汗液是由復雜的成分組成的,其主要成分為鹽,因人不同,汗液有酸性的也有堿性

9、的。紡織品短暫的與汗液接觸對色牢度可能影響不大,但長時間的且緊貼著皮膚的與汗液接觸,對某些染料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紡織染料有的不耐酸性,有的不耐堿性,耐汗漬色牢度就是用不同酸堿的人造汗液,模擬出汗時的情況對紡織品進行試驗,主要用于與皮膚接觸的紡織品。1檢測標準ISO 105 E041994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汗漬色牢度、DIN EN ISO 105E041996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汗漬色牢度,JISL08481996耐汗漬色牢度試驗方法、AATCC 152002耐汗漬色牢度、GBT 39221995紡織品耐汗漬色牢度試驗方法2檢測原理將紡織品試樣與一決或兩塊規定的貼襯織物組成組合試樣(同耐洗色牢度

10、),將兩個組合試樣分別放在兩種含有組氨酸鹽酸鹽的酸堿不同的試液中浸濕,去除多余的試液,將組合試驗樣置于12.5kPa的壓力下,在(37+2)溫度的環境下放置4h,干燥后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的沾色。3檢測方法(1) 儀器裝置:一組不銹鋼夾具,能給試樣以持續的12. 5 kPa的壓力。恒溫箱,能產生(37+2)持續的溫度環境,無通風裝置。(2) 試樣;尺寸 40 mm X 100mm,貼襯織物尺寸與試樣相同,可以是兩塊規定的單纖維貼襯織物或一塊多纖維貼襯織物,與試樣沿短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3) 人造汗液;現配現用,見表13。表1-3 人造汗液的配方堿 液酸 液L一組氨酸鹽酸鹽一水

11、合物(C6H9O2N3HClH2O)gL-10.5L一組氨酸鹽酸鹽一水合物(C6H9O2N3HClH2O)g L-1 0.5氯化鈉(NaCl)/gL-15氯化鈉(NaCI)gL-1 5磷酸氫二鈉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gL-15磷酸二氫鈉二水合物(NaH2PO42H2O)/gL-12.2用0.1molL 氫氧化鈉溶液調 pll值至8用0.1molL 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5.5(4)試驗:酸堿試液使用的儀器分開,不能同時用一臺儀器。將組合試樣浸在與組合試樣質量比為50:1的人造汗液中,浸濕試樣時如試樣不易滲透,可稍加撳壓和撥動,但不能太劇烈使試樣表面起毛,浸泡30min。取出組

12、合試樣,用兩根玻璃棒夾去組合試樣上多余的試液,將組合試樣夾在兩塊試樣板中間,加上 12.5 kPa的壓力并保持,放入(37+2) 溫度的烘箱,4h。從烘箱取出后,不清洗,試樣、拆去組合試樣上除一條短邊外的所有縫線,展開試樣,在溫度不超過60的環境下干燥。用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GB 250)評定試樣的變色,用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GB 251)評定貼襯織物與試樣接觸一面的沾色。對酸堿試樣應分別評級。本國家標準與ISO 105E04相等。四 耐熱壓(熨燙)色牢度檢測有的紡織品是要進行熨燙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下面三種熨燙方式:其一,紡織品干燥后用熨斗將其燙平;其二,干燥的紡織品上放塊濕布或用蒸汽

13、熨斗給其定型;其三,將濕的紡織品用熨斗燙干。在熨燙過程中要對紡織品施加高溫或高溫高濕,其溫度多遠遠超過紡織品染色時的溫度,對某些染料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故需熨燙的紡織品應該進行耐熱壓色牢度的檢測。1檢測標準ISO 105Xll1994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熱壓色牢度、JIS L。08501994耐熱壓色牢度試驗方法,DIN EN ISO 105 Xll1996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熱壓色牢度AATCC 1331998耐熱色牢度熨燙法;GBT 6152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熱壓色牢度。2檢測原理模擬熨燙時的三種方式,對試樣或試樣和貼襯織物進行熨燙,評定其經熨燙后的顏色變化。耐熱壓色牢度有三種方法:(

14、1)干壓:干試樣在規定溫度和規定壓力的壓力裝置中受壓一定的時間。試驗后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2)潮壓:干試樣用一塊濕的棉貼村織物覆蓋后,在規定溫度和規定壓力的壓力裝置中受壓一定的時間。試驗后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3)濕壓:濕試樣用一塊濕的棉貼襯織物覆蓋后,在規定溫度和規定壓力的壓力裝置中受壓一定的時間。試驗后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3檢測方法(l)儀器:由一對光滑平板組成的加熱裝置,有能精確控制的電加熱系統,常用的溫度為110、150和200三種,并能賦予試樣4kPa的壓力。如能達到上述要求,也可使用家用電熨斗。試驗時試樣的具體放置見圖1l。上加熱

15、平板試樣白棉布100130g/m2兩層羊毛法蘭絨墊3mm石棉板36mm下平板圖11耐熱壓色牢度試樣放置示意圖(2)試樣;試樣尺寸40 mm100 mm,貼襯織物尺寸與試樣相同。(3)試驗: 先選定所用的壓燙溫度,若是干壓,試樣上不放貼襯織物,直接壓燙;若是潮壓,試樣上放濕的棉貼襯織物;若是濕壓,試樣和棉貼襯織物皆浸濕。放下上加熱平板,使試樣受到4kPa的壓力,保持15s,抬起上加熱平板。取出試樣,用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GB250)評定試樣的變色,用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GB 251)評定棉貼村織物的沾色,要用棉貼襯織物沾色較重的一面進行評定。耐熨燙色牢度試驗方法國家標準與ISO 105Xll標

16、準相等。五 耐次氯酸鹽漂白色牢度一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一種測定各種紡織品的顏色在商業漂白中對常規濃度的次氯酸鹽漂白浴耐漂能力的方法。本方法主要用于天然和再生纖維素紡織品。二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GB 2501995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idt ISO 105A02:1993)GBT 6151 1997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試驗通則(eqv ISO 105A01:1989)GB/T 3921.1一1997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洗色牢度 試驗 1(eqv ISO 105C01;1989)三原理紡織品試樣在次氯酸鹽溶液中攪

17、動,水洗后,再在過氧化氫或亞硫酸氫鈉溶液中攪動,清洗和干燥。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四主要試劑:1次氯酸鈉工作液(NaClO),每升含約2g有效氯,用10g/L無水碳酸鈉(Na2CO3)調節pH11.0士0.2,溫度為20士2。2過氧化氫溶液,2.5ml/L30%(m/m)H2O2或5g/L亞硫酸氫鈉溶液。緊告:使用過氧化氫時,注意執行有關安全預防措施。3肥皂溶液(GB/T3921.),5g/L,用于浸濕拒水織物。 五檢測方法 1試樣準備:如試樣是織物,取40mm100m 試樣一塊。如試樣是紗線,將它編成織物,取40mm100mm 試樣一塊。或緊密地單層卷繞于一薄片材料上。 如試樣是散纖維,

18、取足夠量充分梳壓成40 mmm100mm的薄層,縫于一塊不會影響次氨酸鹽對試樣作用的織物上,以作為支承。2操作程序:(1)如試樣經拒水整理,需將試樣在溫度2030的肥皂液中充分浸濕,除去試樣上多余皂液,使保持約為自身于質量的溶液,立即展開試樣,放入次氯酸鈉的溶液中,溫度為20士2,浴比為50:1。(2)如試樣未經拒水整理,需將試樣在室溫下放入蒸餾水中浸濕,除去試樣上多余水分,展開試樣,放入次氯酸鈉的溶液中,溫度為 20士2,浴比為 50:1。(3)關閉容器,使試樣在20士2溶液中靜置 60min,避免直接陽光曝曬。(4)試樣在流動冷水中充分沖洗,然后放入過氧化氫溶液或亞硫酸氫鈉溶液的任一溶液中

19、,在室溫下攪動 10min。(5)試樣在流動冷水中充分沖洗,除去多余水分,懸掛在不超過60的空氣中干燥。(6)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 六 耐過氧化物色牢度本標準規定了一種測定各類紡織品的顏色在紡織品加工中使用常規濃度的過氧化物漂浴耐漂能力的方法。一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250一1995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idt ISO 105A02: 1993)GB 2511995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idt ISO 105A03:1993)GBT 61

20、511997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試驗通則(eqv ISO 105-A01:1994)GB 756475688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用標準貼襯織物規格(neq ISO 105F:1985)GB 11404 89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多纖維貼襯織物規格(neq(ISO 105F10:ig89)二原理紡織品試樣與一塊或兩塊規定的貼村織物相貼合一起浸入漂液中,水洗和干燥,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三設備和試劑1試管,試管的直徑及長度能使卷狀組合試樣恰好裝入,并能用漂液浸沒。 2,漂液,組成如表1。表1 漂源組成始 浴漂浴1用于天然及再生纖維漂浴2用于天然及再生纖維漂浴3用于羊毛及醋纖漂浴3用

21、于絲每升3級水中含:過氧化氫溶液1,mL過氧化鈉2,g硅酸鈉溶液3,mL 5- 5-3520-20-焦磷酸鈉4,g氯化鎂5,g-01-015-01起始 PH士0 26105115937100溫度士290805070處理時間,h1122浴比30:130:130:l30:l1)含H2O2304g/L(275g/kg H2O2),如濃度與該值有差異,可取近似值。2)100Na2O2。3)20時相密度為1.32;SiO2: Na2O2.7:1。4) Na4P2O710 H2O。5)MgCl2 6 H2O 。6)如需要,NaOH溶液調節。7) 漂液pH在試驗終了時不低于9.0。3貼襯織物,尺寸為40mm

22、X100mm(GB/T61511997,8.3),按3.1或3.2任選其一。 3.1符合GB11404的多纖維貼襯織物一塊。 3.2符合GB 75647568有關章節的單纖維貼襯織物兩塊,一塊與所試紡織品纖維同類屬, 如試樣為混紡則與主要纖維同類屬;第二塊按表2所示。如試樣為混紡則與第二位主要纖維同類屬。或另行規定。表2 單纖維貼襯織物如第一塊貼襯織物是則第二塊是羊毛、絲、亞麻、粘纖、聚酯、聚丙烯腈棉棉、醋纖粘纖4如需要,用一塊染不上色的織物(如聚丙烯類)。5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應符合GB 250;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應符合GB 251。63級水GBT61511997,8.1)。四試樣1如試樣

23、是織物,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備試樣:a) 取40mmX100mm試樣一塊,正面和一塊40mmX100mm的多纖維貼襯織物相接觸,沿一短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b) 取4mmX100mm試樣一塊,夾于兩塊4mmX100mm單纖維貼襯織物之間,沿一短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2 如試樣是紗線或散纖維,取其量約等于貼襯織物總質量的一半,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備試樣;l)夾于一塊40mmX100mm多纖維貼襯織物和一塊40 mmX100mm 染不上色的織物之間,沿四邊縫合(GB/T6151一1997,9.3),形成一個組合試樣。2)夾于規定的兩塊40mmX100mm單纖維貼襯織物之間,沿四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

24、。五. 操作程序1.組合試樣沿長邊方向松松成卷,將40mm的卷放入合適當漂液(表 1)的試管中,按表 1中規定的溫度和時間,保持試樣良好地浸沒在漂液中。2.取出組合試樣,在流動冷水中沖洗10min,擠干,拆去除一短邊外的所有縫線,展開組合試樣,使所有部分僅留一縫線相接觸,懸掛在不超過60的空氣中干燥。3.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七 耐絲光色牢度實驗 本標準規定了一種測定紡織品顏色耐氫氧化鈉濃溶液絲光能力的方法。本方法主要用于棉和含棉的混紡織物。1.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

25、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50-1995 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idt ISO 105-A02:1993)GB251-1995 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idt ISO 105-A03:1993)GB/T6151-1997)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試驗通則(eqV ISO 105-A01:1994 )GB75647568-87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用標準貼襯織物規格(neq ISO 105-F:1985)2.原理2.1 紡織品試樣與規定的貼襯織物相貼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處理,然后沖洗,酸洗,再沖洗和干燥。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2.2 由于完全耐絲光的試樣彩度會增加

26、,一般評級辦法不能評為5級(不變色)。在此情況下,僅能用灰卡評定色相和亮度變化,而不考慮彩度,此類評級必須加注星號()并加以說明。例:5*彩度增加(不考慮),色相和亮度不變。3-4較紅*:彩度增加(不考慮),色相變紅,用灰卡評定為3-4級。2較藍,較暗*:彩度增加(不考慮),色相和亮度均有變動,用灰卡評定為2級2.3 彩度并未增加的試樣,按正常評級方法進行評定,其結果不需加注星號。例:2較明、較藍,較暗:彩度減少(要考慮)和色相明度均改變相當于灰卡2級。3. 設備和試劑3.1 棉貼襯織物,應符合GB7565,至少100mmX100mml,用以評定沾色。3.2 金屬框架,用以夾持試樣,適用于試驗

27、的金屬框架有兩個可折疊的翼片,可用蝶形螺帽鎖定于閉合的位置上,兩翼有80mmX80mm方孔。框架四邊呈瓦楞狀或釘有針板,處理時可將組合試樣固牢。用于紗線的剛性框架須略大于織物用的瓦楞或針板以便將后者固定在內。3.3 氫氧化鈉溶液,300g/L。3.4 硫酸溶液,含有5mL/L濃硫酸(1.84g/mL)。3.5 乙酸溶液,含冰乙酸 10mL/L3.6 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應符合 GB 250;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應符合 GB251。4試樣4.1 如試樣是織物,取至少100mmX100mm試樣一塊,與一塊同尺寸的棉貼襯織物(3.1)相貼合,沿四邊縫合,形成個組合試樣。將組合試樣牢牢地固定在框架(3

28、.2)上,但張力不要過大。4.2 如試樣是紗線,取相等于棉貼襯織物的質量,牢牢地卷繞剛性框架上,但張力不要過大,紗線的卷繞務必相互緊靠和平行,面積至少為100mmX100mm,覆上一塊同尺寸的棉貼襯織物(3.1),沿著與紗線垂直的兩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5操作程序5.1 將組合試樣浸入氫氧化鈉水溶液(3.3)中,有色紡織品應在上面,于20士2處理5min。用70士2熱水1L沖洗框架中的組合試樣l min,然后用流動冷水沖洗5 min。5.2 將組合試樣從框架上取下,浸入硫酸溶液(3.4)或乙酸溶液(3.5)中5min。浴比為50:1,用流動冷水沖洗至中性。5.3 拆去試樣的三邊縫線(紗線拆

29、去一邊),懸掛在不超過60C”的空氣中干燥,注意除余下的一條縫線外,貼襯織物和有色紡織品應保持分開。5.4 如試樣彩度增加,可用相應灰卡(3.6)只評色相和(或)亮度的變化。用相應灰卡(3.6)評定貼襯織物的沾色。5.5 如試樣彩度并未增加,則用灰卡評定試樣的總色差(2.3)和貼襯織物的沾色。第二部分 紡織品的外觀保持性一 懸垂性能檢測織物在自然懸掛時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態稱為懸垂性,它是衡量紡織品柔軟性能的一個指標,通常用懸垂系數來表示。懸垂系數是試樣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積與其原面積之比的百分率。1檢測標準FZT 010451996織物懸垂性試驗方法 。2檢測原理將規定的圓形試樣水平置于圓形夾持

30、盤間,讓其自由懸垂,用與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光線照射,得到試樣懸垂時的投影圖,通過光電轉換計算或描圖計算求得懸垂系數。3檢測方法(1) 織物懸垂性測定儀,試樣夾持盤直徑120mm,并具有四支架機構。能直接讀出懸垂系數或供描圖的投影圖。分度值小于或等于10 mg的天平或求積儀。(2) 鋼尺、剪刀、半圓儀、筆、制圖紙。(3) 試樣:裁取直徑為240mm,無折痕的試樣2塊。每塊試樣正面畫4條過圓心的直線,每兩條直線間夾角為45。見圖2-1懸垂性測定試樣圖。每塊圓形試樣的圓心O處沖(剪)直徑為4 mm的定位孔。OADCB 圖2-1 懸垂測定試樣圖(4) 試驗;懸垂系數測試方法有兩種。 直接讀數法:將試樣

31、放在試樣夾持盤上,使 OA線與一定位物吻合,加上蓋,輕輕向下按3下,靜止3min,記下讀數。調零后依次測出OB、OC、OD與定位物吻合的3個讀數。透光明顯的織物不適用直接讀數法,可用描圖法。 描圖法:剪取與試樣相同大小的制圖紙和與夾持盤相同大小的制圖紙,在天平上稱量。將試樣放在試樣夾持盤上,使OA線與一定位物吻合,再依次放上有機玻璃劃樣塊、制圖紙以及上蓋,輕輕向下按3下,靜止3min,開始描圖,然后剪下圖形并稱量。按下式求出懸垂系數: F=100 式中:F 一懸垂系數;m1與試樣相同大小的紙的質量,mg;m2與試樣投影圖相同大小的紙的質量,mg;m3與夾持盤相同大小的紙的質量,mg。若有求積儀

32、,可根據測得的面積計算懸垂系數。二 剛柔性能檢測織物脫離支撐后因自重而向下彎曲的程度,稱為剛柔性,它也是衡量紡織品柔軟性能的一個指標,通常用彎曲長度和抗彎剛度來表示。l檢測標準ISO 907371995紡織品非織造布試驗方法第7部分:彎曲長度的測定、GBT18318紡織品織物彎曲長度的測定、ASTM D 13881996(2002)織物硬挺度的試驗方法。2檢測原理如圖22,長條形試樣放在平臺上,尺子壓在試樣上,試樣的長軸與尺子長度方向平行,尺子與試樣沿長軸方向同時在平臺上移動,使試樣伸出平臺部分懸空,并在自重下彎曲。當試樣向下彎曲的頭端觸及與水平呈41.5的斜面時,試樣伸出長度的12為彎曲長度

33、。試樣的抗彎剛度通過彎曲長度與單位面積質量計算得來。尺子試樣41.5平臺 圖2-2 彎曲長度測定示意圖3檢測方法(1) 試樣:25 mm X 250 mm,經緯向各6塊,每塊試樣測4次,取平均值。(2) 抗彎剛度計算:G=mXC3X10-2 式中:G 單位寬度的抗彎剛度,mN cm;m 試樣單位面積質量,gm2;C 試樣的平均彎曲長度,cm。該方法國家標準與 ISO 907371995標準相等。三 織物的起毛起球試驗 圓軌跡法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織物在受輕微壓力下起球性能的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各類紡織織物。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

34、,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652986 紡織品的調溫和試驗用標準大氣GB 817087 數值修約規則3.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3.1 起毛起球紗線或織物經過摩擦,纖維端伸出表面,形成絨毛或小球狀凸起。3.2 耐起球性 紡織織物耐起球的能力。4.原理按規定方法和試驗參數,利用尼龍刷和磨料或單用磨料,使織物摩擦起毛起球。然后規定光照條件下,將起球后的試樣對比標準樣照,評定起球等級。5.裝置5.1 園軌跡起球儀:試樣夾頭與磨臺質點相對運動的軌跡為圓,相對運動速度為(60士1)r/min ,試樣夾環內徑(90士0.5)mm,夾頭

35、能對試樣施加表1所列的壓力,夾頭壓力可調,壓力誤差為士1%。儀器裝有自停開關。5.2.1 尼龍則:尼龍絲直徑0.3mm;尼l龍絲的剛性必須均勻一致,植絲孔徑4.5mm,每孔尼龍絲150根,孔距7mm;刷面要求平齊,刷上裝有調節板,可調節尼龍絲的有效高度,從而控制尼龍刷的起毛效果。5.2.2 磨料織物:2201全毛華達呢,19.6texX2,捻度Z 625-S 700,密度:445根/10cmX244根/10cm,平方米重量:305g/m2,2/2斜紋。5.3 泡沫塑料墊片,重約270gm2,厚度約8 mm,試樣墊片直徑約105mm。5.4 裁樣用具:裁樣器,可裁取直徑為(113士0.5)mm的

36、試樣。也可用模板、筆、剪刀剪取試樣。5.5 標準樣照:針織物、毛織物各有不同標準樣照,樣照為五級制。5級 稍發毛無起球4級 發毛輕微起球3級 中等起球2級 稍嚴重起球1級 嚴重起球5.6 評級箱;提供照明以對比試樣和樣照起球等級的設備。上方裝有3.0W日光燈2支,內四周襯以黑板,試樣板角度可調節,日光燈到試樣板垂直距離為30cm。6. 標準大氣6.1 試驗用標準大氣:一般試驗按GB6529中的三級標準,即溫度(20士2),相對濕度(65士5)。仲裁性試驗時,按GB6529中的二級標準,即溫度(20土2),相對濕度(65士3)。6.2 試樣必須在試驗用標準大氣下調濕、剪取和進行試驗。7.試樣7.

37、1 將樣品在試驗用標準大氣下暴露24h以上。7.2 在距織物布邊10 cm以上部位隨機剪取試樣五塊,試樣上不得有影響試驗結果的疵點。8.程序8.1 試驗前的準備8.1.1 試驗前儀器應保持水平,尼龍刷保持清潔。如果儀器每天使用,每星期至少做清潔工作一次。用合適的溶劑(如丙酮)清潔刷子,用手刷梳除短絨和用夾子夾去突出的尼龍絲。8.1.2 分別將泡沫塑料墊片、試樣和磨料裝在試驗夾頭和磨臺上,試樣必須正面朝外。8.2 按表2-1調試樣夾頭加壓重量及摩擦轉數,其他織物可以參照表中所述類似織物或另行選定試驗參數和磨料,進行實驗。表 2-1樣品類型壓力,cN起毛次數起球次數化纖絲針織物590150150化

38、纖絲梭織物5905050軍需服(精梳混紡)4903050精梳毛織物7800600粗疏毛織物4900508.3 取下試樣,在評級箱內,根據試樣上的大小、密度、形態對比相應標準樣照,以最鄰近的0.5級評定每塊試樣的起球等級。當試樣正面起球狀況異常時,視其對外觀服用影響的程度綜合評定并加以說明。 第三部分 紡織品的損壞檢測一 拉伸斷裂檢測織物的拉伸斷裂強力是指織物受外力直接拉伸至斷裂時所需的力。它是表示拉伸力絕對值的一個指標,法定單位是牛(N)。在織物斷裂強力的測定中,斷裂強力是指在規定條件下進行的拉伸試驗過程中,試樣被拉斷的最大力。通常用斷裂強力指標來評定日照、洗滌、磨損以及各種整理對織物內在質量

39、的影響。因此,對于機械性質具有各向異性、拉伸變形能力小的家用紡織品都要進行該性能的檢測。目前織物的斷裂強力測定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條樣法和抓樣法。國內外測定紡織品斷裂強力的相關標準見表3-1。本實驗采用條樣法。表3-1 l國內外紡織品斷裂強力測定的相關標推檢測方法國內標準同外主要標準條樣法GBT 3923.1-1997,FZT 60026-1999ISO 13934.1-1999, ISO 13935.1-1999, ISO 4606-1995ASTM D 503595,BS 2576-86(95),DIN 53857.1-1979,DIN ENISO 13934.1-1994, DIN EN

40、ISO 13934.2-1994 NFG 07-001-1973,EN ISO 13934.1-1999等抓樣法GBT 3923.2-1998ISO13934.2一1999,ISO 13935.2一1999,ASTM D 5034一95,DIN 53858-1979,NF G 07一1201973,EN ISO 13934.2一1999等(一)條樣法條樣法可測知試樣整個工作寬度上的斷裂強度,并可分析紗線在織物中的有效強力且與織造前的紗線強力比較,故該法應用最普遍。條樣法測試的主要技術參數國內外標準各不相同,見表3-2表3-2 條樣法測試主要技術參數項目GBT 3923.1-1997ISO 13

41、934.1ASTM D 5035測試范圍適用于機織物,也適用于針織物、涂層織物及其他類型的紡織織物適用于機織物,也適用于其他技術生產的織物適合于機織物,對針織物和高彈織物(大于11)建議不采用設備CRE拉伸強力測試儀上下夾具限距100mm或200mm,精度為土l。100 mm或 200 mm(視伸長率值定)75mm拉伸速度20mm/min或100mm/min,精度為土l020mm/min或100mm/min, (視伸長率值定)300 mmmin環境條件溫度(20土2),相對濕度(65土2) 溫度(20土2)相對濕度(65土2) 溫度(20土1)相對濕度(65土2) 調溫時間至少4h24h至少4

42、h試樣尺寸長至少 200mm或 100mm,寬(50土2)長30mm, 寬50mm長250或50mm,寬25 mm試樣數量經向5塊,緯問5塊經向5塊,緯向5塊經向5塊,緯問8塊1. 檢測標準GBT 3923.11997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 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2檢測原理由適宜的機械方法使試樣的整個寬度全部被夾持在規定尺寸的夾鉗中,然后以規定的速度拉伸試樣,直至試樣發生斷裂,并顯示斷裂點的最大拉力。3測試儀器等速伸長型(CRE)試驗儀。4檢測方法及步驟(1)試樣準備:在距布邊 150 mm以上處,剪取兩組試樣,一組為經向試樣,另一組為緯向試樣。每組5塊,每塊試樣的有效寬度為5

43、0 mm(不包括毛邊),長度應能滿足隔距要求200 mm,如試樣的斷裂伸長率超過75,應滿足隔距長度為 100 mm。試樣應均勻分布于樣品上,試樣間不含有相同的經緯紗,長度方向與待測方向平行。取好試樣,放入恒溫恒濕實驗室進行調濕處理后再進行測試。(2)檢查校準儀器后,設置測試參數:若織物的斷裂伸長率8,則隔距長度設為200mm,拉伸速度設為 20 mmmin;若織物的斷裂伸長率為 875,則隔距長度設為200mm,拉伸速度設為 100 mmmin;若織物的斷裂伸長率 75,則隔距長度設為 100 mm,拉伸速度設為 100 mmmin。(3)夾持試樣;在夾鉗中心位置夾持試樣,以保證拉力中心線通

44、過夾鉗的中點。試樣可在預張力下夾持或松式夾持、所加預張力值應根據織物的單位面積質量確定,織物單位面積質量200 gm2時,預張力值2 N;織物單位面積質量為200500gm2時,預張力值5N;織物單位面積質量 500 gm2時,預張力值 10 N。(4)啟動拉伸試驗儀,進行拉伸強力測定:拉伸試樣至斷裂,記錄斷裂強力、斷裂伸長或斷裂伸長率。每個方向至少試驗5塊。如果試樣在距鉗口 5 mm以內斷裂,則作為鉗口斷裂。當 5塊試樣試驗完畢,若鉗口斷裂數值大于最小的“正常值”,可以保留;若小于最小“正常值”,則舍棄,另加試驗量,以得到5個“正常”斷裂值;若所有試驗結果均為鉗口斷裂,或不能得到5個正常值”

45、,應報告單值。二 撕破強力檢測織物被鉤住,局部紗線受力斷裂而形成裂縫,或者織物局部被握持而被撕成兩半,這種現象通常稱為撕裂,有時也稱為撕破。在織物撕裂強力測定中,撕裂強力是指在規定條件下使試樣上初始切口擴展所需的力,單位是牛(N)。按撕破過程中經紗或緯紗面被拉斷分別稱為“經向撕裂”或“緯向撕裂”。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織物斷裂強力測試方法主要是擺錘法、舌形法和梯形法。我國國家標準中也采用此三種方法。除上述三種方法外,有的國家還采用翼形法、矩形法和釘子法。國內外檢測紡織品撕裂(撕破)強力的相關標準見表33。我國國家標準GBT3917一1997與國際標準ISODIS 139371995相接軌。本實驗

46、采取梯形法測試方法。表3-3 撕裂強力測試標準的技術參數項目國內標準主要國外標準擺錘法GBT 3917.1-1997ISO 9290,ASTM D 1424,DIN53862,DIN EN ISO 139371,KS K0535,EN ISO 13937.1等舌形法GBT 3917.2-1997ASTM D 2261,DIN 53859.I,DIN EN ISO 13937.4,NF G07-146 NF G 07-148,NF G 07-149,KS K 0536,EN ISO 13937.4等梯形法CBT 3917.3-1997ASTM D 5587,DIN 53859.5,KS K 05

47、37等其他方法BS 43O3(翼形法), DIN 53859.2 (矩形法), DIN 53859.3(Wegsner法), DIN EN ISO 13937.2(褲形法), DIN EN ISO13937.3(翼形法), NF G 07-145(釘子法), NF G 07-147(釘子法),NF ISO 13937.3(翼形法)EN ISO 13937.2(褲形法)等梯形法測試方法如下:梯形法適用于各種機織物和某些輕薄非織造織物。該試驗結果能夠反映織物的強韌性,對檢驗染整加工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織物耐用性脆化現象有明顯效果。試驗結果的穩定性和可比性都較好,且測定方便,在普通強力機上就能進行。1檢

48、測標準GBT 3917. 3-1997紡織品織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試樣撕破強力的測定2檢測原理在一規定尺寸的條形試樣上按要求畫一等腰梯形,并在梯形短邊正中部位開剪一條一定長度的切口,然后用強力試驗儀的夾鉗夾住梯形上兩條不平行的邊,對試樣施加連續增加的力,使撕破沿試樣切口線向梯形的寬度方向延展,直至試樣全部撕破,測定出平均最大撕破力,單位為牛(N)。3測試儀器等速伸長型(CRE)或等速牽引型(CRT)強力試驗儀。4檢測方法及步驟(l)試樣準備;在距布邊150 mm以上剪取兩組試樣,一組為經向試樣,另一組為緯向試樣,每組試樣至少5塊。試樣為矩形長條,尺寸約75 mmX150 mm。如圖31,在

49、試樣上畫出等腰梯形,并在梯形短邊正中部位剪一切口。按規定將試樣送入恒溫恒濕室進行調濕處理,用于測試。251001507560 圖3-1 梯形試樣尺寸(2)儀器準備:檢查校準儀器。將試驗儀兩夾鉗間隔距設為(25土1)mm,拉伸速度設為100 mmmin,選擇適宜的負荷范圍,使斷裂強力落在滿刻度 1090范圍內。(3)夾持試樣;沿梯形不平行兩邊夾住試樣,使切口位于兩夾鉗中間,梯形短邊保持拉緊,長邊處于折皺狀態。(4)進行測定:啟動試驗儀,記錄裝置記錄每個試樣的撕破強力值。試驗應在標準大氣中進行,并注意觀察撕破是否沿切口線撕裂,若不是,則不做記錄。三 頂破強度檢測將一定面積織物的周圍加以固定,從織物

50、的一面給以垂直的力使其破壞,稱為頂破或頂裂。織物破損時往往同時受到經向、緯向、斜向等方面的外力,特別是某些針織品具有縱向延伸、橫向收縮的特征,縱向和橫向相互影響較大,如采用拉伸強力試驗,必須對經向、緯向和斜向分別測試,而頂破試驗可對織物強力做一次性綜合評價。另外,由于破裂試驗各向均等受力,不會產生“預縮”現象,所以這項檢測特別適用于針織物、三向織物、非織造布及降落傘用布。我國已把頂破強度作為考核部分針織品內在品質的指標。國內外對家用紡織品中的很多產品,如床上用品(床單、被罩、枕套)、毛巾(面巾、浴巾、沙灘巾)、廚房用品(桌布、圍裙、袖套)、沙發布等都要求進行這方面的檢測。織物破裂強力的測定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彈子頂破法和彈性膜片服破波。國內外測試紡織品頂破強力的相關檢測標準見表34。表34 國內外測試紡織品頂破強力的相關標準標準號標準名稱說明GBT 7742-1987紡織品脹破強度和脹破擴張度的測定彈性膜片法巾國國家標準SO 13938.1-1999ISO 13938.2-1999紡織品織物的脹破性能第1部分:脫破強力的測定(液壓法)紡織品織物的脹破性能第2部分:脹破強力的測定(氣壓法)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ASIM D 3786-87AATM D 3787-89針織物及非織造布水壓脹破強U試驗方法膜片式脹破強力儀法針織物脹破強力試驗方法等速牽引(CRT) 球脹破試驗美國材料與試驗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