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單元測試題(種群和群落)_第1頁
生物必修三單元測試題(種群和群落)_第2頁
生物必修三單元測試題(種群和群落)_第3頁
生物必修三單元測試題(種群和群落)_第4頁
生物必修三單元測試題(種群和群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試卷(種群和群落) 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是繁殖的基本單位 種群是群落的基本單位種群是物種的存在形式 種群可以作為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單位A B C DDD點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2、南極冰藻是以硅藻為主的一大類藻類植物,長期生長在南極海冰區-2C的環境中,其最適生長溫度為C。磷蝦主要以南極冰藻為食,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自1975年以來,磷蝦種群密度下降高達8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南極冰藻組成了一個種群B. 企鵝種群密度也會隨著磷蝦種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極冰藻、磷蝦、企鵝與該海冰區得其他生物組成群落D. -2C范圍內,隨著溫度升

2、高南極冰藻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大3.有關土壤動物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A.土壤動物群落不存在分層現象B.土壤動物種間關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鹽堿度不同,土壤動物群落結構有差異D.隨機掃取表層土取樣,可以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4.下表為三個穩定草原生態系統中植物調查的統計數據。草原類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總種數16010080平均種數(種數/米2)201810平均產量(千克干重/公頃)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種數比例(%)25.049.178.0據表可以確認的是()A.在植物豐富的區域采用樣方法獲得數據B.典型草原中各種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經草甸草原的總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

3、.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豐富度最高5、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試管中進行培養(見下表),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4個試管內的種群初始階段都經歷了“J”型增長B4個試管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C試管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不同D試管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開始下降6下圖示種群年齡組成的三種類型,解讀此圖可獲得的信息是()a、b、c可分別表示同一物種的三個不同種群中各年齡期個體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三個種群中處于繁殖期的個體數之比是a>b>c三個種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三個種群的遷入率與遷出率

4、之比是a>b>c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7下列關于研究種群數量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調查某地區松樹的種群數量,樣方面積應該取1 m2B標志重捕法不適用于調查土壤動物中的蜈蚣C對酵母菌計數時,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滿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及其四周邊緣,輕輕蓋上蓋玻片后即可鏡檢D可采用取樣器采集土樣調查鼠類數量8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方法與注意事項中,不正確的是()。A計數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可用抽樣檢測法B該實驗不需要設置對照組,不需要做重復實驗C從試管中吸取培養液時要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D在顯微鏡下統計酵母菌數量時視野不能太亮9、在一片約33公頃(hm2)的林地內,

5、調查者第一次捕獲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個較重的鐵環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為標記,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標記的。據此推算,該林地中大山雀的種群密度(只/hm2)約為()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10. 生態工作者從東到西對我國北方A、B、C三種類型的草原進行調查,下表是不同調查面積的物種數量統計結果:調查面積(cm×cm)10×1020×2040×4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

6、5;140A358141617192020B35691113131313C235888888調查B草原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設計如下調查步驟:選取40cm×40cm為最佳樣方面積。 在該物種分布較密集的地方取5個樣方。數每個樣方內該植物的個體數。若計數結果由多到少依次為N1、N2、N3、N4、N5,則將N3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 以上步驟中錯誤的是( ) A B. C. D. 11.調查發現某種一年生植物(當年播種、當年開花結果)的種群中存在下列情形:因某種原因導致該植物中大約有80%的種子能夠發育成成熟植株;該植物平均每株可產生400粒種子;該植物為自花傳粉植物。目前種子數

7、量為a,則m年后該植物的種子數量N可以表示為( )A.400a·0.8m B.0.8a·400m C.a·320m D.320am12、科技人員選取某地同一自然條件下三種不同類型的茶園,進行物種豐富度的調查,結果如圖。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A純茶園物種數變化幅度最小,不易發生暴發性蟲害B杉茶間作園各物種的種群密度在10月份時最大C梨茶間作園的營養結構在6月份時最為復雜D人類生產活動不會改變茶園的群落結構13如圖分別表示某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和種群增長速率曲線,與此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A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F點,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長B當種群增長

8、速率對應乙圖中的G點時,該種群數量將達到最大值C漁業捕撈時,應使捕撈后的剩余量維持在C點D根據“J”型增長數學模型NtN0t,知種群呈“J”型增長時其增長率不能用圖乙表示14,圖一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曲線增長(如圖中甲);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曲線增長(如圖中乙)。圖二為某生態系統中的三個種群(a、b、c)數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種群c為自養生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圖一 圖二A圖一中環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在d點之后B若圖一表示蝗蟲種群增長曲線,則蟲害的防治應在b點開始;若表示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增長率為0C圖二種群b被種群a大量捕食是種群b在第57年

9、之間個體數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D圖二種群b為J型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15生態學家高斯(Gause)在0.5 mL培養液中放入5個大草履蟲,在培養第5 d之后,大草履蟲的數量基本維持在375個左右。對此實驗認識不正確的是()A高斯實驗得到的K值受到培養液容量的限制B高斯實驗得到的K值是375C在相同條件下培養變形蟲,K值也是375D重復此實驗,K值有可能不同16、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某課外小組對某地區的一片閑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五年的調查,部分結果如表所示(單位:株/m2)。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

10、狗尾草10.09.286.85.5龍葵3.02.00.400A.可以推測該區域植物的豐富度在增加B調查豚草的種群密度應該采取樣方法C豚草入侵,不改變該區域群落演替的速度與方向D該區域豚草的種群數量將保持“J” 型增長17(原創題)下列關于種群、群落及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農田棄耕后,在自然狀態下首先很快就會長滿小灌木,成為灌木叢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就不會出現演替現象C組成加拉帕戈斯群島的13個主要島嶼的鳥類各自形成獨立的種群基因庫,且這13個基因庫的差別將越來越大D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群落結構逐漸復雜,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傳遞效率保持相對穩定18、下列關于種群、群落

11、和生態系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氣候、食物、天敵和傳染病都將影響到大熊貓的種群密度在棄耕農田演替至森林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和有機物總量均不斷增加農田生態系統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態系統與北極苔原相比,熱帶雨林抵抗力穩定性強、恢復力穩定性強A B C D19、某水池有浮游動物和藻類兩個種群,其種群密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下圖,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專食浮游動物的某種魚(丙),一段時期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僅剩一個種群。下列關于該水池中上述三個種群關系及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和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B甲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C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

12、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D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20某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中,優勢植物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B甲、乙、丙之間為競爭關系,第3階段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C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一般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D該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會逐漸提高21一塊棄耕的農田,很快長滿雜草,幾年后,草本植物開始減少,各種灌木卻繁茂起來,最后這塊農田演變成了一片森林。這

13、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擾的情況下將會長期占據那里,成為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該生態系統在此演變過程中,相關變化趨勢正確的是()。22.某校園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樹林,下列關于這兩個群落中動物分層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A.草坪和樹林中的動物都具有分層現象B.草坪和樹林中的動物都沒有分層現象C.只有草坪和樹林混雜在一起時動物才具有分層現象D.草坪中的動物沒有分層現象,而樹林中的動物具有分層現象23(2011·太原模擬)分析以下實例,正確的是()白蟻消化道中生活著以纖維素為養料的鞭毛蟲白尾鹿遇危險而逃跑時,尾巴高舉顯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訴同類小丑魚喜歡在有毒的海葵觸手間活動,以求保護鳴禽在繁殖季節有鳴

14、叫占區行為,以保證其繁殖所需空間榕樹的氣生根能沿著附近其他樹木向上生長,但這一過程往往最終把其他樹木纏死選項種內互助種內斗爭共生寄生競爭捕食ABCD24某草原因過度放牧和鼠害導致荒漠化。為了遏止鼠害對草原的破壞,放入馴化后的銀黑狐捕鼠。下圖中的曲線分別代表羊、鼠和狐數量的年變化,這3條曲線對應的動物正確的是()。(注:左Y軸數值對應甲、乙曲線,右Y軸數值對應丙曲線)A甲為狐、乙為鼠、丙為羊 B甲為鼠、乙為羊、丙為狐C甲為羊、乙為鼠、丙為狐 D甲為狐、乙為羊、丙為鼠25下列有關右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樣性,ad表示四種不同的植物,則在 劇烈變化的環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

15、M表示物種豐富度,ad表示四個不同的演替階段,則從光裸的巖地演替成森林的順序一般為acdbC若M表示生物體內汞的含量,ad表示四種生物,則由它們組的食物鏈中,b所處的營養級最高D若M表示種群密度,ad表示四個野生生物種群,則種內斗爭最激烈的一定是b種群26下圖表示某草地上草、蟲、鳥三類生物數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鳥、蟲、草B生態系統崩潰的原因最可能是鳥類的銳減Cb點時甲的下降主要是天敵的減少 Da點時甲數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27下圖顯示了蝌蚪的生長速率隨種群密度增加的變化情況(在同樣的空間里,個數由5增加到160),圖中曲線可以說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

16、存活率 B每只蝌蚪變態所需時間與種群密度呈負相關C一定范圍內,蝌蚪生長速率與種群密度呈正相關D高種群密度下,能夠變態為青蛙的可能性減小28. 下圖表示單位面積放牧量與生產者的凈生產量的關系,圖中虛線代表未放牧時草場中生產者的凈生產量,則 ( )A圖中陰影部分表示不放牧時該草場的凈生產量B該草場放牧量超過c時,會導致草場退化,甚至沙漠化C該草場控制的最大放牧量不應該超過a點對應的放牧量D不放牧是對草場的最好保護,使牧草能更好的生長繁殖二、非選擇題29某山區坡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們根據不同坡度,分別采取保護性耕作、經濟林種植和封山育林對其進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

17、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如題7II圖所示。調查植物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圖中.oa,物種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適宜條件下,物種的                 ;bc,物種逐漸消失,物種密度逐漸降低到相對穩定,原因是物種能耐受  &#

18、160;           ;c點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被類型將是                  。(2)該坡地經治理后,既擴大了植被覆蓋面積、增加了對大氣中            

19、    的固定,又提高了經濟產出,初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30、下圖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間,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雪兔的種群數量變化用字母_表示,其數量最多的年份曾達到_只。(2)雪兔的數量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急劇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3)猞猁的存在對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所起到的作用具體是_。(4)在所研究的1890 1935期間,該生態系統中雪兔的K值為_左右。從圖中任意一時段看出,當雪兔種群達到K值后,猞猁種群的K值變化是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現(注:不考慮其他生物因素)。3

20、1、如圖甲是依據我國3次人口普查數據,繪制的人口年齡組成圖。圖乙所示為某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 乙(1)分析圖甲可知:1953年我國人口屬于_型,可看出計劃生育政策初見成效是_年。(2)人口也可以當做一個種群來看待。但某校一個班的學生不能當做一個種群,請根據種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 (3)分析圖乙,某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為ac的條件是_,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增長率為_。(4)防治蝗災應在害蟲數量達到_(填圖乙中的字母)點之前進行,而漁業捕撈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填圖乙中的字母)點。(5)一個新物種進入某一生態系統后,沒有出現如圖乙所示的種群數量變化,請根據你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最可

21、能的原因是_。32某野外調查小組在我國東部地區對東部群落進行深入調查,獲得下面有關信息資料,請分析回答:圖1圖3圖2(1)調查獲得了樹林中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圖(如圖1):該野外調查小組的研究方法叫做_。圖1顯示,調查該地區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_。(2)調查小組對該地區的樹種進行了辨認和掛牌(如圖2),并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樹木A與樹木B之間的差異屬于_多樣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樹木A與樹木D、E、G之間的差異屬于_多樣性。(3)調查小組對一塊荒地的幾種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連續五年的調查,調查的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株/m2)。年份 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

22、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種植物中有一種屬于入侵物種,則該入侵物種是_;入侵物種往往會對本土物種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4)上圖3是調查小組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物種種群數量的變化圖,據此分析該種群在30年中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間種群的增長率為_。33根據所給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母液、蒸餾水、無菌水、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1 mol/L硫酸溶液、燒杯、試管、滴管、量杯、漏斗、1 mL刻度吸管、標簽、玻璃棒、酒精燈、pH試紙、天平、計數板、恒溫箱、顯微鏡、高壓蒸汽滅菌鍋等。探究思路:(1)設計對照實驗。為了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某同學按下表完成了有關實驗。試管編號培養液/m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