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_第1頁
一年級數學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_第2頁
一年級數學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_第3頁
一年級數學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內容:課本P33P51單元內容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 以內數的認識,包括了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 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這一學期將學生認數的范圍從20 以內擴大到了 100 以內,數目增多、增大了,內涵更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這個階段數的概念不僅是學習 100 以內的數計算的基礎, 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單元教學目標:1、能正確地數出100 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會用100 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2、感受 100 以內數的

2、意義,掌握100 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 以內數的大小。3、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能正確、熟練地讀、寫100 以內數。4、結合數的認識,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第一課時數數數的組成教學內容: P33P35教材分析:重點:能夠熟練地數出100 以內的數,感受 100 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難點:掌握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是多少的數法。學情分析:很多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已能數出 100 以內的數,但還未有 100 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 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學目標:1、學生在已經有知識基礎上, 能

3、夠正確地數出 100 以內的物體個數,感受 100 以內數的大小, 建立 100 以內數的概念, 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2、使學生知道10 個一是 10,10 個十是 100。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十、百。3、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及合作創新的能力。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大家去過大草原嗎?今天,讓老師帶你們去看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教師:你能估一估草原上大約有多少只可愛的小綿羊嗎?學生個別估計,匯報。教師揭示課題:草原上有100 只綿羊。 100 要比我們之前學的20 多得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

4、0 以內的數。(板書課題)二、新授課1、教學例 1教師:剛才同學們估計綿羊的只數還是挺準確的,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東西,也請你們估計數量。瞧(出示例1 圖),估計一下這里的學具數量大約有多少呢 ?把你的估計的結果悄悄告訴同桌。(先讓學生估一估、猜一猜,再數一數。)教師:數一數,每種學具分別有多少個?并說一說你怎樣數的。學生操作: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教師:你是怎樣數出100 的?個別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先一根一根地數,每數10 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地數, 10 個十是 100。2、教學例 2數小棒活動,認識計數單位一、十、百。教師:請你從學具中拿出70 根小

5、棒,邊數邊思考,如何數又快又準確。學生獨立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學生匯報,教師指出:數的時候可以每10 根捆成一捆。 70 根就是 7捆小棒,也就是7 個十。教師:你能很快地拿出46 根小棒嗎?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拿的。學生匯報,說明46 里面有()個十和()個一。三、鞏固練習1、完成 P35 做一做( 1)數小棒。從五十七數到六十三,再接著數到七十二。讓學生利用小棒來數一數,同桌互動,教師巡視指導。( 2)數小豬吹的泡泡。先讓學生試著數一數, 然后請個別學生匯報: 你是怎么數的?怎樣數會更快一些?引導學生可以十個十個地數, 最后按幾個十和幾個一快速數出小豬吹的泡

6、泡的數量。2、完成 P38 第一題至第三題、 P39 第四題。四、課堂小結教師:今天學習了什么?誰來說一說生活中100 以內的數。學生自己總結,個別匯報。五、板書設計數數數的組成10 個一是 1010個十是 100六、教學反思我覺得本節課主要要注意兩個方面:1、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通過讓學生進行估計來建立數感。2、重視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例題1、2 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00 以內數的概念, 初步掌握數 100 以內數的方法。第二課時讀數寫數教學內容: P36P37教材分析:重點:掌握 100 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難點: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學情分析:本

7、節課的內容在上冊學習 20 以內數的認識學生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所以這節課是要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學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是幾個十就在計數器的十位上用幾顆珠子表示,幾個一則是在個位上用幾顆珠子表示。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能正確地說出個位、十位、百位的名稱和順序。能夠正確地、熟練地讀寫100 以內的數。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出示教學情境圖: 這是什么?你知道每種顏色的紐扣各有多少粒嗎?學生匯報:黃色有40 粒,綠色有 27 粒,粉紅色有 33 粒。教師:你知道這些數該怎樣讀寫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讀寫。(板書課題)二、互動新授1、教學例 3用學具擺 40 根小棒。教師:先

8、說一說它的組成,然后想一想,4 捆小棒(即 40 根)應該擺放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呢?學生:試著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40,邊撥邊說: 4 個十在十位上,撥4 顆珠子。教師:你能對照著計數器寫出這個數嗎?說說你是怎們寫的?學生匯報 : 十位上有 4 個珠子,對著十位寫 4,個位上沒有珠子,就對著個位寫 0.教師:大家一起來讀出這個數。學生齊讀。(讀作:四十)教師說明:讀數時先讀十位上的數,再讀個位上的數。教師: 27 和 33 又該怎樣擺小棒呢?在計數器上如何撥珠子呢?這兩個數怎樣讀寫呢?小組內試一試。學生小組嘗試探究,完成學習活動。教師講解步驟。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思考與討論: 33 中的兩個

9、3 的意思是一樣的嗎?學生交流匯報:不一樣。左邊的 3 在十位上,表示的是 3 個十;右邊的 3 在個位上,表示 3 個一。教師小結:相同的數字在不同數位上表示的意義不相同。教師:三種顏色的紐扣一共是多少粒呢?( 100 粒) 100 用小棒怎樣擺?學生匯報:擺 10 捆小棒。教師出示圖片:“10 個十”在計數器上該怎樣撥珠?學生個別匯報。教師課件演示:請學生對著數位表,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二、三位分別是什么數位?每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引導學生觀察:讀數和寫數是從那邊開始的?引導學生概括小精靈的話: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三、鞏固練習1、完成 P37 做一做第一題教師出示數位表

10、, 任意在數位表上寫數字, 讓學生說出相應的數是多少。2、完成 P37 做一做第二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教師請個別學生讀數。3、完成 P39 第五題至第八題四、課堂小結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板書設計讀數寫數寫作: 40讀作:四十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六、教學反思本節課我基本上是讓學生自己通過“數具體實物的數量用學具小棒擺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嘗試數的讀寫”這樣一過程來進行的,盡力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三課時數的順序教學內容: P41教材分析:重點:了解 100 以內數的排列順序。難點:自主探求規律和運用規律

11、。學情分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00 以內的數的基礎上,對 100 以內的數按順序進行整理, 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數中的一些基礎知識,了解100 以內數的順序,發展數感。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對百數表的整理,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含義和排列的規律,鞏固數的讀寫法。2、運用操作法,根據數位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3、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規律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教師出示:五十七、六十六、八十九、二十三、七十、一百、 三十八,要求學生寫出這些數字。學生寫數。教師:這些都是 100 以內的數,那么 100 以內的數還有哪些?它們

12、之間的順序又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100 以內數的順序及相關的知識。(板書課題)二、互動新授1、激趣,引出百數表。教師:瞧,100 以內的數娃娃們排成了整齊的方陣 (課件出示百數表),請你仔細觀察,這些數娃娃們是怎樣排隊的?學生觀察。與同桌互相說說。2、填寫百數表教師:還有些位置是空著的, 你知道還有哪些數娃娃沒有來嗎?試著把它們填寫出來。學生:小組進行數數、填寫完整百數表的學習活動。3、探究百數表的排列規律。教師:橫著看填好的百數表,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所發現的規律,如:每一行數的個位上分別是 1、2、3、4 0;每一行數的前九個數十位上的數都相同,最后一個數的

13、十位上的數比前九個的多 1;每一行數中,后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大 1,前一個數總比后一個數小 1 等等。教師:豎著看百數表,你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所發現的規律。 如:每一列數的個位上的數都相同;每一列數從第 2 個開始,十位上分別是 1、2、3 9;每一列數中,下一個數總比上一個數大 10,上一個數總比下一個數小 10,等等。數一數:在 1100 的數里,個位上是0 的數一共有多少個?個位上是 1 的數呢?十位上是 9 的數有多少個?十位上是 8 的數呢?涂一涂:給十位是 3 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 3 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第 4 行第 8 個數是多少

14、?第 5 行第 8 個數是多少?三、鞏固練習1、完成 P41 做一做學生獨立填表,教師課件展示,并講評:(1)根據橫著看的規律,后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大1,因此28 后面填 29;根據豎著看的規律,每列下一個數比上一個數大10,因此28下面填38,29下面填39。(2)根據橫著看的規律,后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大1,前一個數總比后一個數小 1,因此 45 前面填 44,后面填 46;根據豎著看的規律,每列下一個數比上一個數大10,因此 45 上面填 35,下面填 55。(3)根據橫著看的規律,前一個數總比后一個數小1,因此 69 前面分別填 67、68;根據豎著看的規律,每列下一個數比上一個數大10

15、,因此 67 下面分別填 77、87,68 下面填 78。2、完成 P44 第一題。學生獨立按數的順序連線。3、完成 P44 到二題。學生填數后,教師提問:所填的數中,哪個數最接近100?77 是更接近 70 還是更接近 80?72 呢?四、課堂小結教師:今天這節課, 你學到了什么?能說說數的順序之間有什么練習嗎?學生個別匯報。五、教學反思本節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寫百數表的時候,因為學生已經有了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所以教師應讓學生獨立填寫, 從而在學生腦海中形成 100 以內數的順序的鮮明表象, 為進一步加深其對各數的順序記憶, 也為其理解和探索百

16、數表的排列規律打下基礎。第四課時數的大小比較教學內容: P42教材分析:重點:掌握比較 100 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確運用“ ” “”或者“ =”。難點:探索并總結比較100 以內數大小的方法。學情分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 100 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學習了 20 以內各數的認識及大小比較的知識,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 100 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小學階段整數大小比較的基礎和重點。教學目標:1、比較 100 以內數的大小,進一步鞏固100 以內數的順序。2、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與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3、發展學生實踐、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17、讓學生深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課間放錄音:加油!加油! )教師:什么事兒這么熱鬧?原來是小朋友正在進行套圈比賽呢!1 號選手上場了,投中了多少?學生匯報: 8 分。教師: 2 號、3 號、4 號選手也上場了,給他們點掌聲鼓勵。2 號投中多少分? 3 號呢? 4 號呢?學生一一匯報: 2 號投中 17 分, 3 號投中 13 分, 4 號投中 11 分。教師:你能根據得分情況說說比賽結果嗎?學生: 2 號是冠軍;第一名是 2 號,第二名是 3 號,第三名是 4 號,第四名是 1 號。教師:結果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看看。(課件展示)教師:果然如此,你們是怎么知道比賽結

18、果的呢?學生匯報:比較他們投中分數的大小。教師:通過比大小的方法, 我們知道了比賽的名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更大的數的比較。(板書課題)二、互動新授1、摸卡片游戲。教師:下面我們要進行的是模卡片并比卡片上數字的大小的游戲,大家一起來參加吧!老師給每組同學準備了四張數字卡片,請組長安排,讓每個人輪流摸出一張數字卡片,看清卡片上的數,找組內同學比一比,并把比的結果記錄下來,然后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是怎么比的。學生下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教師:現在請幾個同學上臺展示比的結果。指名學生匯報。2、比一比。教師展示: 4237、2325,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學生個別匯報。引導學生發現:( 1)42 37可以通過

19、擺小棒比較兩數的大小,42 里面有 4 個十, 37 里面有 3 個十,所以 4237。( 2)23 25十位上的數字相同,那么可以比個位上的數字。通過計數器撥珠,很明顯發現 23 個位上是 3,25 個位上 5,3 比 5 小,所以 2325。三、鞏固練習1、小結。教師:說一說,怎樣比較兩位數的大小?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比較時,先比較十位上的數字,十位上哪個數大,那個數就大;如果十位上數字相同,就比較個位上的數字。教師:這些知識將同樣用于以后學到更大數的比較。接下來我們一起用這些知識來開啟智慧之門,看誰最聰明,能順利過關!2、完成 P42 做一做3、完成 P44 第三題教師:一群小蜜蜂正

20、在勤勞地為森林中的小動物們送信呢, 大家能幫助它們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在課本上獨立完成。4、完成 P45 第五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個別匯報。四、課堂小結教師: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獲。學生匯報交流。五、板書設計數的大小比較42 里面有4 個十37里面有3 個十4237六、教學反思本節課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學時創設了生動有趣的 “套圈”“抽卡片比數字大小”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數一數、比一比、說一說、寫一寫等教學活動, 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加深理解并掌握如何比較兩位數的大小的方法。第五課時多些、少些教學內容: P43教材分析:重點:會用“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量之

21、間的大小關系。難點: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含義和相對性。學情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用關系符號來表示兩個數大小的基礎上的深入學習, 雖然它也是比較數的大小的活動,但是它是以生活化的語言來描述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它是比較大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點。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含義。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滲透估計的思想,發展估計意識。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今天老師來和你們玩個裝豆子

22、的游戲。請聽清楚要求,分別往兩個杯子裝豆子。1、第二個杯子里的豆子要比第一個杯子里的豆子多一些,應該怎樣裝?2、再裝一個杯子要比第一個杯子里的豆子少得多。學生按要求在小組內進行操作。教師 : 換個說法說說:第一杯里的豆子比第二杯的怎么樣(少一些)第一杯的豆子比第三杯的怎么樣?(多得多)教師:大家說得都很好。 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100 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多些少些(板書課題)二、互動新授1、教學例 6。教師:請看這里有3 瓶不同顏色的球。教師:請大家像剛才比豆子那樣,把這三種顏色的球進行比較,看能得出哪些結論。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同桌之間進行討論。教師:說說你們討論的結果。學生 1:紅球有 58

23、 個比黃球 10 個多得多。(教師板書:多得多)學生 2:黃球 10 個比紅球 58 個少得多。(教師板書:少得多)學生 3:籃球 15 個比黃球 10 個多一些。(教師板書:多一些)學生 4:黃球 10 個比籃球 15 個少一些。(教師板書:少一些)2、小結教師:你們說的都很好。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僅要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表達。三、鞏固練習1、完成 P43 做一做( 1)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畫面中提供的信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說一句話。( 2)學生小組內進行活動,教師

24、巡視指導。2、完成 P45 第四題( 1)教師出示題目,組織學生觀察畫面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選擇答案。( 2)學生思考,個別匯報。3、游戲:猜一猜( P45 數學游戲)四、課堂小結教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學的知識?學生交流匯報。五、板書設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六、教學反思這一節課是較為典型的概念數學課, 我讓學生自始自終地立于自主探索的地位, 而教師自己只是引導者和組織者。 在教學中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不斷遇到挑戰,并不斷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第六課時解決問題教學內容: P43教材分析:重點:會用“多一些” “少

25、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難點: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含義和相對性。學情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用關系符號來表示兩個數大小的基礎上的深入學習, 雖然它也是比較數的大小的活動,但是它是以生活化的語言來描述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它是比較大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點。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含義。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滲透估計的思想,發展估計意識。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今天老師來和你們玩個裝豆子的游戲。請聽清楚要求,分別往兩個杯子裝豆子。1、第二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