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設計相關規范的整理_第1頁
場地設計相關規范的整理_第2頁
場地設計相關規范的整理_第3頁
場地設計相關規范的整理_第4頁
場地設計相關規范的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場地設計相關規范摘要道路紅線對場地建筑的限制A.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建筑物及附屬設施不得突出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為:一一地下建筑物及附屬設施,包括結構擋土樁、檔土墻、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礎、化糞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屬設施,包括門廊、連廊、陽臺、室外樓梯、臺階、坡道、花池、圍墻、平臺、散水明溝、地下室進排風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的管線、隧道、天橋等市政公共設施外的其他設施。經當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允許突出道路紅線的建筑突出物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 )以上允許突出建筑構件:凸窗、窗扇

2、、窗罩、空調機位,突出的深度不應大于;2)以上允許突出活動遮陽,突出寬度不應大于人行道寬度減im并不應大于3m3) 3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應大于2m4) 5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2在無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許突出建筑構件:窗罩,空調機位,突出深度不應大于。B.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筑2003)規定:臨街建筑物的臺階、平臺、樓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礎、圍墻、工程地下管線及其他構筑物不允許突出道路紅線。地下建筑物距離用地紅線應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倍,不得小于5m。消防間距控制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

3、16-87)(2001年版)規定: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第條甲、乙類廠房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宜小于50m注:為丙、丁、戊類廠房服務而單獨設立的生活室與所屬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第條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的規定。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一火間距(m耐火等級耐火等級X一、二級三級四級一、二級679三級7810四級91012第條高層建筑之間及高層建筑與其他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的規定。高層建筑之間及高層建筑與其他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建筑類別高層建筑裙房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級二級三級四級高層建筑13991114裙房96679注:防火間距應接相鄰建

4、筑外墻的最近距離計算,當外墻有突出可燃構件時,應從其突出的部分外緣算起。第條兩座高層建筑或高層建筑與不低于二級耐米等級的單層、多層民用建筑相鄰,當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比相鄰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及以下范圍內的墻為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規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的防火間距名稱防火間距(m)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一、二級三級汽車庫、修車庫、一、二級10126廠房、庫房、民三級12148用建筑耐火等級四級141610道路與建筑物的間距城市居民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2002年版)規定:第條居住區內道路邊緣至

5、建筑物、構筑物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規定;道路邊緣至建、構筑物的最小距離(m)道路級別與建、構筑物關系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及宅間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無出入口高層多層有出入口建筑物山墻面向道路高層多層圍墻面向道路擋土墻、護坡與建筑的最小間距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99)規定:第條擋土墻、護坡與建筑的最小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1 居住區內的擋土墻與住宅建筑的間距應滿足住宅日照和通風的要求;2 高度大于2m的擋土墻和護坡的上緣與建筑間水平距離不應小于間的水平3m其下緣與建筑距離不應小于2m。古樹名木公園設計規范6CJJ48-92)規定:第條古樹名木的保護必須符合下列規定:、古樹名木保護范

6、圍的劃定必須符合下列要求:1成林地帶外緣樹樹冠垂直投影以外所圍合的范圍;單株樹同20倍以2.時滿足樹冠垂直投影以及其側寬和距樹干基部外緣水平距離為胸徑豎向設計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筑2003)規定:各種場地的設計坡度應符合表的規定。各種場地的設計坡度場地名稱適用坡度隰最大坡度(%備注密實性地面和廣場廣場可根據其形狀、大小、地形、設計成單面坡、雙面坡或多面坡。一般平坦地區,廣場最大坡度應wl%最小坡度%停車場停車場一般坡度為%室外場地1、兒童游戲場2、運動場3、雜用場地4、一般場地綠地濕陷性黃土地面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99)規定:第條廣場豎向規劃除滿足自身功能要求外,

7、尚應與相鄰道路和建筑物相銜接。廣場的最小坡度為最大坡度平原地區應為1%丘陵和山區應為3%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99)規定:第條城市用地地面排水應符合下列規定:1 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坡度小于寸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2 地塊的規劃高程應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以上;3 用地的規劃高程應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筑2003規定:場地豎向設計的原則6 .場地設計標高應高于或等于城市設計防洪、防澇標高;沿海或受洪水泛濫威脅地區,場地設計標高應高于設計洪水位標高,否則必須采取相應的防洪措施。7 .場地設計標高應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場地設計

8、標高應高于場地周邊道路設計標高,且應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以上。9 .場地設計標高與建筑物首層地面標高之間的高差應大于。道路、停車場(庫)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規定:第條嚴禁將寬的單車道兼作雙車道。第條汽車庫內通車道的最大縱向坡度應符合表的規定。汽車庫內通車道的最大坡度道形式車型直線坡度曲線坡度百分比(%比值(高:長)百分比(%比值(高:長)微型車、小型車151:121:輕型車1:101:10中型車121:大型客車大型貨車101:1081:較接客車錢接貨車81:61:注:曲線坡道坡度以車道中心線計。第條汽車庫內當通車道縱向坡度大于10%寸,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緩坡。其直線

9、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緩坡坡度應為坡道坡度的1/2。曲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汪應小于,曲線的半徑不應小于20m,緩坡段的中點為坡道原起點或止點。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規定:第條少于5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可設一個出入口,其寬度宜采用雙車道;50-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應設兩個出入口;大于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出口和入口應分開設置,兩個出入之口之間的距離應大于20m第12條機動車停車場通道的最大縱度坡度應不大于表5規定停車場通道最大縱坡度(%'八通道形式八坡度(車輛類直線曲線微型汽車1512小型汽車1512中型汽車1210'八通道形式八坡度(歸車輛類型

10、、直線曲線大型汽車108校接車86停車場規劃設計規則(試行)(公安部和建設部制定,1989年1月1日執行。)規定:第10條機動車停車場內的主要通道寬度不得小于6mo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J114-2001)規定:第條距建筑入口及車庫最近的停車位置,應劃為殘疾人專用停車位。第7.11.3條停車車位的一側,應高寬度不小于的輪椅通道,應使乘輪椅者從輪椅通道直接進入人行道到達建筑入口。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筑20031規定:基地出入口與城市道路連接的方位應符合當地主管部門提供的城市規劃條件,并應符合以下規定:1 與城市道路交接時,交角不宜小于75。2 .距

11、相臨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離,自道路紅線交叉點起不小于80m次干道不小于70m=3 .距地鐵出入口、人行橫道線、人行過街天橋、人行地道邊緣不小于30m。4 .距公交站邊緣不小于15m。5 .距學校、公園、兒童及殘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6 .距城市道路立體交叉口的距離或其他特殊情況應由當地主管部門確定。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規定:第條汽車庫庫址的車輛出入口,距離城市道路的規劃紅線不應小于,并在距入口邊線內2m處作視點的120。范圍內至邊線外以上不應有遮擋視線障礙物。管線綜合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筑2003)規定:各種管線的埋設順序一般按照管線的埋設深度自建

12、筑物向道路由淺至深排列,其順序為:通信電纜、熱力、電力電纜、燃氣管、給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規定:第條編制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設計時,應減少管線在道路交叉處交叉。當工程管線豎向位置發生矛盾時,宜按下列規定處理;第條壓力管線讓重力自流管線;第條可彎曲管線讓不易彎曲管線;第條分支管線讓主干管線;第條小管徑管線讓大管徑管線。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措施規劃-建筑2003)規定:在車行道下管線的最小覆土厚度,燃氣管為,其他管線為。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規定:第條對于埋深大于建(構)筑物基礎的工程管線,其與建(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應按下式(6-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