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初探一種社會工作介入的視角_第1頁
我國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初探一種社會工作介入的視角_第2頁
我國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初探一種社會工作介入的視角_第3頁
我國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初探一種社會工作介入的視角_第4頁
我國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初探一種社會工作介入的視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初探一種社會工作介入的視角 摘要:進入21世紀,全球老齡化趨勢正在加速發展,諸多老年人問題當中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尤當引起關注。本文通過從當前我國老年婦女生存及婚姻現狀出發,就老年婦女再婚的合理性進行分析,進而運用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進行介入,以期達到對老年婦女再婚問題的新視角剖析,從而實現助其自助,促進社會和諧與健康發展。論文關鍵詞:喪偶老年婦女,再婚困境,社會工作一、當前我國老年婦女生存及婚姻現狀(一)老年婦女人口規模大,增長迅速目前,我國正經歷著快速的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規模急劇增加,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將由2000年的10.5%

2、增長到2050年的29.9%,老年人口的規模也將從1.49億左右增至3.94億,其中老年女性人口將從6693.7萬人增加至21645萬人,翻3.2倍左右。有關專家預測,在今后的2030年里,中國老年婦女占女性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25%左右,即每四名女性中就有一位老人。(二)老年婦女相對壽命長,老年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調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我國60歲以上老年婦女中,喪偶老年婦女占到41.8%,而男性相應的比重僅為18.7% ,老年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調。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老年人口性別比重將下降到82.2%;(三)當前老年婦女婚姻狀況從表1來看,老年婦女的喪偶率較高,為91.3%。表1老年婦女

3、目前的婚姻狀況現在的婚姻狀況頻數%已婚,并與配偶住一起407.4已婚,但不與配偶住一起50.9離婚20.2喪偶49691.3從未結過婚20.4合計543100.0注:根據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老年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數據(北京大學、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2000年)計算。二、老年婦女再婚的意義(一)再婚對喪偶老年婦女個體的意義1. 老年婦女再婚有利于提高其生存意義喪偶老年婦女生活并非冷了鋪個電熱毯、悶了養個寵物那么簡單。通常,喪偶會給她們的心理、精神、生活造成一定的壓力和負擔。老年婦女再婚既可在生活上相互照顧、相互鼓勵,使精神得到慰籍,也能促進心理健康發展。2. 老年婦女再婚是

4、當前養老模式的一種探索中國家庭人口已呈現“倒三角形”結構,家庭規模不斷趨于小型化,使得年輕人和父母更趨向于各自獨立居住,這使得在老人中占大多數的喪偶老年婦女更顯孤寂,而伴侶就成了喪偶老年婦女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對象,再婚也成了喪偶老年婦女面臨的現實選擇。在我國目前養老制度尚不完善的條件下,這也是一種新養老模式的嘗試。(二)解決好老年婦女再婚問題的社會意義1.可減輕家庭負擔,同時有利于撫育下一代多數喪偶老年婦女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她)們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往往難以兼顧對老母親的照顧。如果老年婦女成功再婚,至少可以減輕子女的精神負擔,還可以分擔撫育后輩的任務。2.有利于減輕國家對孤老者的負擔

5、我國目前還沒有把老年人特別是喪偶老年婦女的生活問題合理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如果有條件的喪偶老年婦女成功再婚,就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歸宿,可以大大減輕養老院和民政部門的負擔;如果社會鼓勵喪偶老年婦女再婚,并為她們提供社會輿論、物質條件、社會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不僅可以減輕國家財政的負擔,還可為我們國家建立更加合理、全面而廣泛的社會保障體系作出積極的探索與貢獻。三、社會工作介入老年婦女再婚(一)社會工作概要及其介入的必要性一般而言,社會工作是指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它是一種科學的助人服務活動,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動。老年社會工作就是指科學的整合社會老年

6、學和社會工作的理論知識,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方法和技巧,積極的網絡各種可能的社會資源,以推進與老年人相關的社會政策,或幫助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滿足其需求的實踐過程。老年社會工作這一全新的、獨特的工作模式必將為當前我國解決老年婦女再婚這一難點和重點問題起到特殊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在社會行政的層面上,我國已經形成了老年社會行政體系,如婦聯組織、老人活動中心、老人院等福利性組織、“夕陽紅”、中老年征婚網等社會組織、媒體、網絡組織為老年婦女再婚問題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服務為老年婦女再婚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這些以宏觀政策為指導思想的傳統模式大多以行政管理為手段,起到了社會穩定的作用,

7、但是對于喪偶老年婦女群體的特殊問題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她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少人問津,一個個獨特個體問題存在于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角落。新時期,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形勢極為嚴峻,全社會應提高對解決老年婦女再婚問題重要性的認識。為此,我們很有必要引入一種新的解決模式,這種模式就是老年社會工作模式。(二)從社會工作的角度解讀老年婦女再婚問題對于社會工作者而言,對待老年婦女再婚問題,是通過具體的社會工作實務將國家撥付的物質、文化、體制資源轉化為能服務老年人的具體行動。作為社會工作者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確立正確的老年社會工作價值觀在個案工作中工作者應接受并尊重老年婦女再婚的權利,充分維護老年婦女再

8、婚的法律自由;工作者對老年婦女要保持最大的愛心,也要堅決杜絕欺侮老年婦女,或在工作中出現厭煩情緒;用愛心和責任感參與老年婦女的生活,解決老年婦女再婚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保障老年婦女的人權,提高老年人的受教育機會和文化娛樂的能力,以期提高老年婦女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為老年婦女的社會交流尤其是與異性的溝通交往活動提供機會,也為獨身老年婦女尋覓單身“好老頭”搭建廣闊的平臺,以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到來。2.靈活運用社會工作三大基本方法為之服務2.1 在個案社會工作中,工作者應特別堅持個別化原則,注重對喪偶老年婦女的心理疏導,減輕其心理、生理困境,并通過與案主家人的交流輔導以緩解老年婦女再婚中來自家

9、庭的壓力。2.2 在小組或團體社會工作中,工作者要善于研究總結老年婦女再婚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難解決的問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予以服務,諸如邀請婚姻法律方面的專家就老年婦女再婚方面提供法律援助,克服她們在法律方面的困境;對一些有心理問題的老年婦女應先給予心理治療。2.3 在社區工作中,工作者要了解案主喪偶老年婦女的社區生活環境,幫助案主積極建立和拓展包括家庭在內的人際網絡資源,并運用這些資源解決老年婦女再婚中面臨的各種困境,尤其是資源困境,社會工作者可以深入基層,尋求政府等社會機構與組織,開展各種宣傳教育與娛樂活動,由此緩解老年婦女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境,拓展老年婦女的生活圈子以增加老年婦女在尋

10、找伴侶方面的資源。采取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相結合的多樣化服務方式,避免單一、枯燥的社會工作模式,以滿足老年婦女再婚過程中多樣化的實際需求。 3.引導社會團體和商業機構介入老年婦女再婚的各個環節在現階段的老年婦女再婚中最重要的一個制約因素就是資源的不足,這里的資源是主要指社會所能提供的資源。所以,最現實可行的方法是通過社會團體的介入實現一種資源共享。同時,在保證一定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引入商業運作。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社會工作的運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擴大資源的利用范圍,提高老年婦女的社會工作水平。中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這是我們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社會工作的基本立足點。社會工作者應在堅持

11、自身專業價值觀和工作方法的同時,加強自身與社會中介機構的合作交流,以此為喪偶老年婦女群體提供更多的服務和資源,并利用社會力量加強老年婦女再婚的輿論宣傳,引起社會共同關注,以支持老年婦女走出再婚困境。五、結語少年夫妻老來伴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老年婚姻的實質就是找個伴而已。而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獨立,老年人婚姻愛情觀開始與年輕人趨同,追求愛與性、注重婚姻的質量和活力越來越成為老年婚姻的新要求。老年夫妻互養是國際公認的最佳養老模式,經濟上的互補,感情上的互融在老年人的贍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老年人群體日益增大,照顧老年人的責任將逐漸由家庭向社會轉移。然而,日漸變老的父母輩正在面臨

12、再婚困境,許多婚姻方面的專家都特地提到,70歲以上的老人是我們這個時代被干涉婚姻自由最多的一代人。因此,如何幫助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克服主客觀因素、排除障礙走出再婚困境進而安享晚年,是全社會都需要關注的急迫問題。參考文獻:1 國家統計局: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DB/OL,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版。2 游允中、鄭曉瑛 主編中國人口的死亡與健康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口死亡水平、類型、原因和發展趨勢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3 “千龍網”之“健康頻道”(Health.QianLong )和“女性頻道”(yesee.QianLong )DB/OL。4 徐勤等編女性老年群體特征分析,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R,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年版。5 徐勤等編“社會工作研究”之我國老年婦女問題研究C,北京: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6 徐勤 編著脆弱的老年婦女社會政策的新視點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版。7 陳蕃等主編21世紀老齡問題研究M,宇航出版社,1993年版。8 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 編寫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版。9 劉靜林 主編老年社會工作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10 許莉婭 主編個案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