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貢春融公園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_第1頁
呈貢春融公園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_第2頁
呈貢春融公園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_第3頁
呈貢春融公園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_第4頁
呈貢春融公園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呈貢新城市府環路以南、以北城市綜合配套設施項目景觀綠化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 第 28 頁 共 28 頁呈貢新城市府環路以南、以北城市綜合配套設施項目景觀綠化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1 序言1.1 工程概況呈貢新城市府環路以南、以北城市綜合配套設施項目景觀綠化工程-“春融公園” 占地面積150畝。位于呈貢新城市府西路東面,新潭1號路北面。 昆明新都投資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5日委托我院對該項目進行詳細勘察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1.2 勘察任務、目的和要求1.2.1勘察工作要求a、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場區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筑物的性質、規模的資料;b、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

2、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c、查明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承載力和抗震特性;d、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e、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f、對基礎埋深、基坑支護、地基承載力、基礎類型等提出客觀實際的合理化建議;g、本勘察任務書提供的勘探方案和要求僅供參考,投標人應根據自己的工程經驗進行優化;1.2.2 勘察報告應按國家規范“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編制提供。1.2.3 勘察成果提交(1) 數量乙方應按合同規定的時間提交全部勘察工作報告一式十份,包括現場勘察和室內試

3、驗成果資料。乙方還應提交上述全部成果、文件的可復制的電子文檔一套。(2) 時間勘察成果應按招標人工程進度分段提交。(3) 文字、單位a、所有勘察成果文件和資料應以中文版本書寫。b、所有計量單位均應以國際通用的中國國家法定計量單位。1.2.4 勘察方法除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及相應的規程、規范布置勘察工作外,重點要求有:(1)搜集勘察區已有的勘察資料,充分利用;(2)采用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測繪,物探,鉆探,室內試驗,原位測試等綜合手段進行勘察;重點查明勘察范圍內地層的分布形態、規律及力學特性,對場地的穩定性和建筑適宜性進行評價,提出軟土處理建議;(3)勘探深度內見有地下水,應量測初見水位、穩定水位,

4、查明地下水變幅,并進行分層抽水試驗,提供各含水層滲透系數、涌水量,評價地下水位升降及水質對工程建設及地基土的影響;1.3執行的技術標準1)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8年版)(GB 500112001);5)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GJ 8391);6)建筑軟弱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 10190);7)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8)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9)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1

5、0)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5027998);11)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792);12)原狀土取樣技術標準(JGJ8992)。1.4勘察等級、階段及勘察方法說明根據搜集資料、現場調查,擬建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復雜程度為二級場地(中等復雜場地),地基復雜程度為二級地基(中等復雜地基),綜合評價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建筑物的巖土工程勘察宜分階段進行,但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確定,場地附近巖土工程資料豐富詳實,同時考慮到業主提出的勘察技術要求,本項工程直接進行詳細勘察,同時滿足初步勘察和詳細勘察的相關技術要求和勘察深度。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以勘探(鉆探、靜探)為主,輔以地質調查、現

6、場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鉆孔波速測試、地微振測試、室內土工試驗及水質分析,各專業工序嚴格依據相關規范、規程操作。1.5 完成工作情況本次勘察勘探點位置及數量由我院按相關規程、規范的要求布置,報業主方同意后進行施工。野外勘察工作始于2008年11月6日,終于同年11月19日,共完成工作量見表1.5-1表1.5-1 勘 探 工 作 量 一 覽 表序 號工作內容單位工作量1勘探點測放個992鉆探(含靜力觸探)m個2122.6/993跟管鉆進m996.04圓錐動力觸探試驗m次3.9/45標準貫入試驗次1456鉆孔波速測試m個63.8/37地微振測定點19取、級土試樣件10310取

7、水樣件311土工試驗件10312水質腐蝕性分析件313重型擊實實驗組3注:1、測量坐標系統為87昆明坐標系統,高程系統為國家高程系統。 2、局部地段由于地形限制,部分鉆孔進行了局部移動。2 場地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2.1 場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呈貢新城市府環路以南、以北城市綜合配套設施項目景觀綠化工程-“春融公園”占地面積約150畝。位于呈貢新城市府西路東面,新潭1號路北面。處于昆明斷陷湖積盆地東北部,擬建場地地形起伏較大,地貌總體以構造剝蝕殘山地貌為主,微地貌為山麓斜坡和沼澤地交替地帶。2.2 地質構造擬建場地區域上處于揚子準地臺滇東臺褶帶內的昆明褶束之南部,東鄰全新世活動的小江西斷裂西支,其地震

8、活動頻繁,西邊為中晚更新世活動的普渡河斷裂帶,場址地質構造的發展演化主要受這兩條斷裂帶差異活動的影響。小江地震活動斷裂帶和普渡河斷裂帶,其地震活動頻繁,地殼處于較不穩定狀態。但場址處于上述兩構造帶之間的相對穩定地塊,場地穩定。場址的鄰近地區,新構造活動表現強烈,發育有小江、普渡河、黑龍潭官渡斷層(南北向)、白邑村龍潭箐斷層、一朵云大新冊斷層(走向北東向)等第四紀活動斷裂和昆明、嵩明、白邑等上新世第四紀構造盆地。2.3 地震擬建場區新構造運動系以斷裂活動及其夾持之塊體間歇差異活動為主。據歷史資料分析,場區在歷史上未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僅在1696年7月朱街一帶發生了5.7級地震;1938年11月

9、測區東部的松茂水庫一帶發生了5級地震。據云南地震局預報,未來百年內,昆明盆地內最大震級為56級,基本烈度7度,局部8度,屬基本穩定區。2.4 氣象擬建場區地處滇池東部,屬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不分明。區內年均降水量782.5mm,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87,11月至次年4月可見少量霜、雪、雹,降水量占全年的1317,為旱季。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75.1mm。每年35月蒸發量較大,其中4月為最大值275.5mm,5月后逐月減小,12月為最小111.1mm。年平均氣溫14.7,具有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點。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氣溫最低為7.9

10、9.7,38月氣溫11.219.9。擬建場區主要氣象要素極值特征見表2.4-1。表2.4-1 擬建場區主要氣象要素極值特征值表站名及標高(m)項目降水量(mm)蒸發量(mm)相對濕度()氣溫()一日最大降水量maxminmaxminmaxmin呈貢1904.0極值148.6375.173.4201.31031-8.1年月日1988.8.221979.41973.111987.5.201987.2.171977.6.171983.12.282.5 場地地層巖性構成根據鉆探揭露表明,場地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并分布厚度較大的人工填土層,場地主要分布的地層為:第四系人工堆積(Q4ml)層:素填土、雜填土

11、;第四系沖洪積(Q4al+pl)層:粘土、粉質粘土、粉砂;第四系沼澤相沉積(Q4h)粘土、泥炭質粘土、粉砂。現根據地基土的時代成因、物理力學性質,按單元層(亞層)形式由上至下敘述如下:2.5.1 第四系人工堆積(Q4ml)層素填土(單元層代號):主要由褐紅、褐黃色粘性土混1035%的碎石、礫石等組成。結構松散,稍濕。場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僅鉆孔1未揭露。雜填土(單元層代號1):主要為褐灰色粘性土混10-20%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組成。結構松散,稍濕。場地局部地段零星分布。2.5.2 第四系沖、洪積(Q4al+pl)層粘土(單元層代號):褐紅色,硬塑狀態,稍濕。切面光滑,搖振無反應,干強度及韌

12、性中等。局部夾少量圓礫,土質疏松。場地局部地段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場地西側。粘土(單元層代號):褐黃夾灰白色,局部夾紫紅色斑紋,硬塑狀態,稍濕。局部夾薄層粉質粘土。切面光滑,搖振無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場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粉質粘土(單元層代號1)褐黃、褐灰色,硬塑狀態,局部可塑狀態,稍濕。含525%粒徑13cm的亞圓形砂巖圓礫,局部間夾薄層粘土。切面稍有光滑,搖振無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場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粉砂(單元層代號2):褐黃、褐灰色,石英長石質,混粒結構,稍中密,濕飽和。局部間夾粉土及礫砂,搖振反應中等。場地局部地段有分布。2.5.3 第四系沼澤相沉積(Q4h)層粘土(單元層代號

13、):蘭灰、褐灰色,局部灰綠色,可塑狀態,局部硬塑狀態,稍濕濕。局部夾薄層粉質粘土及有機質粘土。切面光滑,搖振無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場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未揭穿。泥炭質粘土(單元層代號1):黑色局部夾灰色,可塑狀態,局部軟塑狀態,濕。局部間夾薄層粘土及有機質土。切面光滑,搖振無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場地部分地段有分布。泥炭質粘土(單元層代號2):黑色,流塑狀態,局部軟塑狀態,飽和。含大量腐植質,局部夾薄層有機質土。切面光滑,搖振無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場地部分地段有分布。粉砂(單元層代號3):蘭灰、灰綠色,石英長石質,混粒結構,稍中密,濕飽和。局部間夾薄層礫砂及細砂,搖振反應中等。場地部

14、分地段有分布。上述各巖土層的詳細描述及空間展布、厚度及成層關系詳見工程地質剖面圖及鉆孔柱狀圖(附錄8216)。2.6 巖土物理力學性質為獲取場地各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本次勘察共采取I級土樣103組進行室內土工試驗,進行標準貫入試驗145次,進行圓錐動力觸探試驗3.9m,進行雙橋靜力觸探試驗8孔166.8m,各土層的室內試驗成果及原位測試成果歸納統計于表2.6-1表2.6-7。巖土名稱及代號標貫個數(個)標貫錘擊數范圍值N(擊)標貫錘擊數算術平均值N(擊)標準差變異系數f素填土36395.91.640.277雜填土19386.11.770.289粘 土65118.52.070.244粘 土16

15、7139.92.060.208粉質粘土124614102.090.208粉 砂278129.31.380.149粘 土19296.42.220.348泥炭質土111797.80.890.114泥炭質土29253.20.970.302粉 砂3871811.33.450.307表2.6-1 標準貫入試驗成果分層統計表表2.6-2 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成果分層統計表巖土名稱及代號圓錐動力觸探個數(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錘擊數范圍值N63.5(擊)/10cm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錘擊數算術平均值N63.5(擊)/cm標準差變異系數f素填土30152.01.190.604雜填土19284.61.960.425表2.

16、6-3 擊實實驗成果統計表巖土名稱及代號素填土層雜填土1層最大干密度(g/cm3)1.741.7717.7最優含水率(%)20.919.918.1粘 聚 力c(kPa)59.185.577.4內摩擦角(°)10.415.913.7表2.6-4 靜力觸探試驗成果基本指標分層統計表單元層代號土層名稱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fs(KPa)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fak(KPa)素填土0.5325.71/1雜填土1.0154.97/粘土1.1958.641401粉質粘土2.83112.43220粘土1.6550.901801泥炭質粘土3.9990.621902泥炭質粘土0.

17、6915.83903粉砂5.4997.77230注:fak僅為根據靜力觸探測試的建議值。表2.6-5 靜力觸探單樁極限承載力估算表靜探孔號樁型樁尺寸直徑×長度(m)極限側摩阻力(kN)極限端承力(kN)單樁極限承載力(kN)13預制管樁0.50×202100310241016預制管樁0.50×181700410211019預制管樁0.50×201290270156030預制管樁0.50×201470490196034預制管樁0.50×201670250192079預制管樁0.50×18.51370500187083預制管樁0

18、.50×20.21300680198094預制管樁0.50×201240260150013灌注樁0.50×201900190209016灌注樁0.50×181600200180019灌注樁0.50×201500180168030灌注樁0.50×201570195176534灌注樁0.50×201700180188079灌注樁0.50×18.51500200170083灌注樁0.50×20.21540205174594灌注樁0.50×2014901851675表2.6-6 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

19、表 巖土名稱指 及代號指標 標 名稱 值 素填土雜填土1粘土粘土粉質粘土1孔 隙 比e(8)(8)(6)(23)(7)天然重度(kN/m3)(8)(8)(6)(23)(7)天然含水量W(%)(8)(8)(6)(23)(7)塑性指數Ip(8)(8)(6)(23)(7)液性指數IL(8)(8)(6)(22)(6)壓縮模量Es(MPa)(8)(8)(4) (23) (7)壓縮系數a100-200(MPa-1)(8)(8)(4)(23)(7)直剪快剪粘 聚 力c(kPa)(2)/(9)59.4(1)內摩擦角(°)(2)/(9)11.5(1)浸水快剪粘 聚 力c(kPa)86 (1)(2)(4

20、)(14)(2)內摩擦角(°)15 (1)(2)(4)(14) (2)滲透系數kv(cm/s)/(4) (2) (6)3.86E-05(1)有機質含量Om(%)/6(1)/表2.6-7 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表 巖土名稱指 及代號指標 標 名稱 值 粉砂2粘土泥炭質土1泥炭質土2粉砂3孔 隙 比e/(21)(6)(6)/天然重度(kN/m3)/(21)(6)(6)/天然含水量W(%)/(21)(6)(6)/塑性指數Ip(5)(22)(6)(6)(17)液性指數IL/(21)(6)(6)/壓縮模量Es(MPa)/(21)(6) (6)/壓縮系數a100-200(MPa-1)/(21)

21、(6)(6)/直剪快剪粘 聚 力c(kPa)/(11)/(5)/內摩擦角(°)/(11)/(5)/浸水快剪粘 聚 力c(kPa)/(9)(6)/內摩擦角(°)/(9)(6)/粘粒含量c(%)(7)/(5)/(7)垂直滲透系數kv(cm/s)/(9)2.52E-07(1)/有機質含量Om(%)/(5)(6)/注: (頻數)2.7 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場地水系屬金沙江水系,地表水較豐富,場地周圍有洛龍河、石龍壩水庫及龍潭水庫等主要地表水體??辈炱陂g時逢雨季,各鉆孔均觀測到穩定地下水位,地下水埋深0.1021.00m,標高介于1914.701927.34m,無統一的地下水面。場地內地

22、下水類型主要為潛水,主要賦存于粉砂層中。在場地中部人工填土較厚地段可能存在少量上層滯水,場地受地表水體影響較大,場地地表水受洛龍河、石龍壩水庫、龍潭水庫及大氣降水的補給和控制,總體向低洼處徑流排泄。勘察期間,場地內有一自昆三中呈貢校區流入場地的入水口(見圖1),水流從新潭1號路地下排水管道流出,從場地內自東南向西北流入場地,水質清澈,水量較大,經現場測算,地表水流量約0.014m3/s,據現場調查,該水流源頭為呈貢洛龍潭,該處地表水應先埋設排水管引排至業主指定排水出口,疏干場地內的明水。根據現場地質調查及查閱相關區域地質資料,場地中存在的粘土層、粘土層、粉質粘土1層、粘土層、泥炭質粘土1、泥炭

23、質粘土2層均為相對不透水層或滲透系數較小。場地中存在的粉砂2、粉砂3層分布不連續,層位不連續,與其它層位水力聯系較弱,暫不考慮其滲透性,針對場地中淺部孔隙比大的人工填土、1層進行抽水試驗,目的是測得地基土的滲透系數,并通過抽水試驗獲得實測影響半徑。試驗數據及其計算結果列于表2.7-1。抽水點編號zk76含水層素填土、雜填土1含水層厚度 H(m)4.1初見水位 (m)1.6靜止水位 (m)1.6抽水點面積(m2)0.0169水位降深 S (m)0.6涌水量 Q (m3/h)22.608影響半徑 R(m)1.39滲透系數 K(m/d)0.326表2.7-1 抽水試驗數據計算結果統計表根據抽水試驗可

24、知,場地淺部土層素填土、雜填土1涌水量及滲透系數不大,為弱透水層。但應考慮人工填土孔隙比大,大氣降水補給,上部地表水入滲,水量會適當增加等特點。設計及施工時應考慮其對基礎施工的影響。2.8 不良地質作用及特殊性巖土2.8.1不良地質作用擬建場原始地貌總體以構造剝蝕殘丘為主,微地貌為山麓斜坡和沼澤地交替地帶。后經人工堆填,現狀地形起伏較大,中部及西側高,東側低,場地標高介于1917.901936.61m,高差18.71m,形成有一定坡度的人工邊坡(圖2),通過現場踏勘,結合勘探資料,人工邊坡主要為人工填土堆積而成,場地中部填土現狀高差約1018m,坡度約20°45°,在高填土

25、邊緣地段已發現有210cm寬的裂縫,為人工填土在自重作用下產生的固結現象,如遇外力(如持續強降雨、不均勻沉降等)作用可能沿裂縫(隙)產生較大變形,需對其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方可保證穩定。根據設計方案,設計整平標高介于1923.001944.00,設計擬采取自然放坡,放坡坡度為12°29°,坡度較緩,可保證場地穩定,但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如沉降過大,場地局部地段可能會沿沉降產生的裂縫產生過大變形,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保證預先完成一部分人工填土的沉降量,以提高其通過下臥軟土的整體穩定性,在擬建龜斗峰南北兩側設水泥土攪拌樁抗滑帶,對填土邊坡已產生沉降裂縫的表部土體,

26、應采取及時翻填。2.8.2特殊性巖土(1)人工填土場區沿線分布有大量特殊性巖土人工填土(見圖3),厚度0.20-27.50m,該土層廣泛分布于場地表部,該土層具有孔隙比大、成分雜亂、均勻性差,壓實不均等特點,在場地整平過程中將形成厚度較大填土層,該土層為新近填筑土,自重固結沉降作用明顯,經計算,場地內分布人工填土較厚地段在自然堆填情況下,經自重固結作用產生的沉降最大可達3m,且極易產生不均勻沉降,需進行必要處理后方可作為天然地基土使用。同時,人工填土在施工過程中的壓實系數應大于0.93,人工填土的相關指標應進行現場試驗,也可參考我院在場地取土所做的重型擊實試驗指標。(2)軟土場地內存在軟弱土泥

27、炭質粘土2層(見圖4),該層土在場地內呈透鏡體狀分布,層厚不大,但其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壓縮性高、狀態差、強度低等特點,不能直接作為天然地基使用,且不能作為填料使用,是場地內的特殊性巖土。3 巖土工程評價3.1場地穩定性及建筑適宜性評價擬建場地地貌總體以構造剝蝕殘山地貌為主,微地貌為山麓斜坡和沼澤地交替地帶。場地原為農田,地形平坦,后經人工堆填,地表堆填厚度較大的人工填土,地勢起伏較大。場地地層結構較為復雜,但地層分布相對較為穩定,場地內因堆填形成一定坡度的人工邊坡,設計擬采取自然放坡,另場地分布有厚度較大的人工填土及軟土層,采取適當措施可保證場地穩定,適宜建筑。3.2地基土工程性質評價根

28、據鉆探揭露地層結構,結合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結果,對場地地基土評價如下:素填土層 :孔隙比e平均值為1.05,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0.33,壓縮模量Es平均值為5.4MPa,壓縮系數a100-200平均值為0.43 MPa-1,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為0.53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25.71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5.9擊,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擊數N63.5平均值為2.0擊/10cm。屬高壓縮性土層,強度較低,層位不穩定,厚度較大。未經處理,不能直接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雜填土1層 :孔隙比e平均值為1.52,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0.67,壓縮模量Es平均

29、值為3.6MPa,壓縮系數a100-200平均值為0.71 MPa-1,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為1.01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54.97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6.1擊,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擊數N63.5平均值為4.6擊/10cm。屬高壓縮性土層,強度較低,層位不穩定,厚度不均。未經處理,不能直接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粘土層:孔隙比e平均值為1.11,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0.12,壓縮模量Es平均值為7.3MPa,壓縮系數a100-200平均值為0.33MPa-1,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8.5擊,屬中等壓縮性土層,強度一般,層位不穩定,厚度較小,分

30、布不均勻,層位穩定地段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粘土層:孔隙比e平均值為1.16,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0.18,壓縮模量Es平均值為7.63MPa,壓縮系數a100-200平均值為0.37MPa-1,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為1.19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58.64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9.9擊,屬中等壓縮性土層,層位較穩定,強度一般。層位穩定地段可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粉質粘土1層:孔隙比e平均值為1.13,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0.31,壓縮模量Es平均值為5.5MPa,壓縮系數a100-200平均值為0.48 MPa-1,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

31、平均值qc為2.83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112.43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10擊,屬中等壓縮性土層,強度一般。層位不穩定,厚度變化較大,層位穩定地段可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粉砂2層:稍中密狀態,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9.3擊,屬中等壓縮性土層,強度一般。層位不穩定,厚度較小,不宜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粘土層:孔隙比e平均值為1.13,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0.46,壓縮模量Es平均值為6.8MPa,壓縮系數a100-200平均值為0.39 MPa1,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為1.65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50.90kpa。標準貫入

32、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6.4擊,屬中等壓縮性土層,強度較一般。層位穩定地段可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泥炭質土1層:孔隙比e平均值為1.76,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0.66,壓縮模量Es平均值為6.1MPa,壓縮系數a100-200平均值為0.61 MPa-1,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為3.99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90.62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7.8擊,屬中等壓縮性土層,強度一般。層位不穩定,厚度較小,可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泥炭質土2層:孔隙比e平均值為3.36,液性指數IL平均值為1.0,壓縮模量Es平均值為1.3MPa,壓縮系數a100-200

33、平均值為3.75 MPa-1,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為0.69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15.83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3.2擊,屬高壓縮性土層,強度低。層位不穩定,厚度較小,不宜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粉砂3層:靜力觸探試驗錐尖阻力加權平均值qc為5.49Mpa,側摩阻力加權平均值fs為97.77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平均值為11.3擊,屬中等壓縮性土層,強度較好。層位不穩定,厚度變化較大,層位穩定地段可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3.3地基土均勻性評價擬建場地為沖洪積與沼澤沉積交替沉積地帶,地基土層構成頗為復雜,雖然地基土主要層位相對穩定,

34、但不同地段其沉積厚度有變化,地層巖性相變亦較大,薄粉砂、泥炭質土夾層,透鏡體及膠結塊等出現頻繁,從整個勘察場地不同建筑地段分析,地基各地質單元層在厚度、埋藏深度及力學性能等方面均有所差異,使場地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呈現不均勻性。因此,場地屬不均勻地基。鑒于場地內各地層在厚度及埋藏條件、力學性能等方面有所差異,在上部荷載作用下的地基變形將有一定的差異,設計時應根據所采用的基礎型式予以考慮。3.4地震效應評價3.4.1場地土類型及建筑場地類別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相關規定,建筑場地處于對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本此勘察對場地內鉆孔1、67、76作鉆孔波速測試,按照國家標準

3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8年版)(GB50011-2001)第4.1.3條、表4.1.3、第4.1.4條4.1.6條,以及表4.1.6的劃分標準,擬建場地3個鉆孔的測試結果匯總見下表:鉆孔編號等效剪切波速(m/s)覆蓋層厚度(m)場地土類型建筑場地類別zk121050.0中軟土zk6715750.0中軟土zk7618950.0中軟土根據鉆孔波速測試結果可知,擬建場地為中軟場地土類型,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3.4.2 場地卓越周期根據場地微振測試結果表明,場地內zk1旁的卓越周期為0.353s。3.4.3 砂土液化判定本場地在20.0m深度范圍內存在可液化飽和粉砂2、3層,現根據室內試驗結果及標準

36、貫入試驗結果判別如表3.4-1。表3.4-1 飽和砂土液化判定一覽表土樣編號單元層代號取樣深度(m)粘粒含量c(%)試樣名稱標貫實測錘擊數N (擊)地下水位(m)標貫錘擊數臨界值 Nc(擊)液化等級48-629.025.6粉砂94.49.16不液化48-711.511.9粉砂84.4不液化2-111.015.2粉砂97.3不液化3-310.016.5粉砂127.4不液化49-16.819.4粉砂95.7不液化75-2311.512.6粉砂181.413.2不液化16-319.210粉砂181.614.2不液化3.5 場地水對建筑材料及金屬的腐蝕性評價本次勘察在場地鉆孔76、89取地下水及鉆孔8

37、3旁取地表水進行水質分析,以評價場地水及土對建筑材料及金屬的腐蝕性。場地取水水質分析結果表明,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不具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不具腐蝕性,對外露鋼結構具弱腐蝕性。4、地基處理評價場地在現有標高下已堆填人工填土0.20-27.50m,根據杭州易大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的規劃設計,該項目有三個主峰,包括龜澤峰、龜斗峰、龍澤峰,其間有道路、緩坡、及各種景觀,其中龜斗峰需在現堆填地面上再填高8.0m左右、龍澤峰需在現堆填地面上再填高15.0m左右,場地各景觀、建(構)筑物情況詳見表4-1。表4-1 場地各主要景觀、建(構)筑物情況序號景 觀位 置現狀高程(m)規劃高程(m)填土厚高(m)1龜

38、澤峰西 部1932.001936.504.52龜斗峰中 部1936.001944.208.23龍澤峰東 部1918.001932.5014.54龜龍潭東南部1918.001920.502.5軟土在高填方荷載下的承載力、壓縮沉降以及填土的自重固結沉降可能會對填土施工、場地使用造成較大影響,現針對場地內存在大范圍厚層人工填土,結合擬建建筑物結構特點,對地基土的施工處理方式如下:方案一:翻填法 施工方法:把場地內已自然堆填的人工填土全部清除后,再根據現場擊實試驗相關數據進行重新分層碾壓、重新堆填至設計所需標高,以粘土層及以下地層作為重新堆填的填筑土的基礎持力層,應根據現場擊實試驗確定其最大干密度、最

39、優含水量,壓實系數不宜小于0.93。優點:沉降量較小,可達到設計要求。施工完成后,可直接將建筑物置于處理后的土體上。缺點:施工難度大,施工周期長,造價較高。方案二:強夯置換法施工方法:對場地內存在的厚層人工填土進行機械夯實,該方法利用夯錘自由下落產生的沖擊能和振動反復夯實地基土,從而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降低地基土的壓縮性。施工前,應先確定試夯方案,在試夯結束數周后采用靜力觸探、標準貫入試驗、載荷試驗等方法進行檢測,并與夯前測試數據進行對比,確定強夯各項參數及試驗效果。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相關規范、規程執行,確保施工質量,墩體材料可采用級配良好的塊石、碎石、礦渣、建筑垃圾等堅硬粗顆粒材料,粒徑

40、大于300mm的顆粒含量不宜超過全重的30%;當強夯施工所產生的震動對臨近建筑物或設備產生有害影響時,應設置監測點,并采取挖溝隔振等隔振或防振措施。并在施工完成后對施工成果進行檢測。在強夯完成后,再在上部繼續堆填至設計標高,上部堆填時,應對上部堆填的土體進行分層碾壓夯實,控制上部人工填土質量。優點:可以預先得到較大的沉降量,施工難度小。施工完成后,可直接將建筑物置于處理后的地基土體上。缺點:施工周期較長,造價高。方案三:機械壓實法施工方法:考慮到該場地作為公園使用,對沉降可適當放寬要求,綜合考慮安全、施工工期、經濟等方面的要求,可采取控制沉降法進行治理。即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過對重點部位

41、(景觀、建(構)筑物)適當采取工程措施,盡量控制最大沉降及相對沉降量,保證建成后場地使用過程中的沉降的相對連續性和整體性,不至因場地的不均勻沉降而產生深溝高坎等重大質量缺陷。建議采用重型壓路機對整個場地內已堆填的人工填土進行機械碾壓。預先得到一部分沉降,在人工填土表層人為形成一個硬殼層后,再在上部填筑人工填土,分層碾壓。對場地中現階段人工填土較薄,且下部存軟弱土層地段(如zk8283地段),可對下部軟弱土層進行清淤處理。根據設計標高可知,場地施工完成后,場地表部將形成一厚達310m的人工硬殼層,可適當減少人工填土的沉降,在硬殼層形成后,還可減少人工填土的不均勻沉降。此方案對上部建(構)筑物影響

42、大,如采用,建議下部分基礎采用柔性基礎,上部建筑物最好采用框架及輕型材料結構(如木結構等),可減小不均勻沉降帶來的危害。公共設施(如道路等)最好采用臨時過度路面等(如碎石路面等),待人工填土自重固結作用基本完成后再對路面進行完善。綠化景觀設施等可直接置于施工后的人工填土上。優點:施工周期短,施工難度小,費用較小。缺點:沉降量大,對上部建(構)物筑影響大。5、基礎型式分析及施工評價5.1 基礎型式分析建筑場地為城市公共設施,一般建筑物荷載較小,但場地中人工填土較厚,且為新近填土,壓實度不夠,現根據建筑場地地基土的地質巖性構成及物理力學性質,并結合擬建建筑物的結構等特征,建筑物基礎型式評價如下:1

43、場地上輕型建筑物如采用翻填法或強夯法處理地基后,可采用淺基礎,基礎型式可采用筏板基礎或條型基礎,直接將基礎置于處理后的人工填筑土上。如采用機械壓實法處理地基后,采用碎石樁或深層攪拌樁等柔性基礎形式,以重新填筑的人工填筑土2層作為基礎持力層,樁長約6.0m左右。但應注意場地內人工填土在處理后仍有較大沉降等因素。如有可能,上部建筑建議采用輕型材料或木結構。2道路如采用翻填法或強夯法處理地基后,可采用淺基礎,直接將基礎置于處理后的人工填筑土上,鋪設路面。如采用機械壓實法處理地基后,宜采用碎石樁進行處理,樁長通過驗算確定。因場地內沉降較大等因素,場地內路面最好采用過度路面(碎石路面),待人工填土完成大

44、部分自重固結作用后,再重新鋪設上部路面。3小型橋涵(龜龍橋、浮橋)采用靜壓樁,基礎持力層可選用粘土或進入粉砂3層一定深度。但應穿越其中存在的泥炭質粘土1、2等夾層。4廣場如采用翻填法或強夯法處理地基后,可直接將基礎置于處理后的人工填筑土上后,鋪設地面。如采用機械壓實法處理地基后,宜采用碎石樁進行處理,樁長通過驗算確定。然后鋪設地面。但應考慮場地內沉降較大等因素。根據重新堆填后的填筑土的填筑質量設置不同的建筑物,如建筑物荷載較大時,建議采用碎石樁等處理手段進行地基處理。注:地基處理后的承載力應根據淺層載荷板試驗結果確定;樁基承載力按表6.1進行估算,最終應以試樁試驗為準。5.2 基礎施工評價1)

45、場地地基處理施工完成后,將修建一定數量水景觀,其中有部分水景帶將從龜斗峰、龍澤峰等延伸到坡底,龜斗峰、龍澤峰主要為人工填土堆填而成,因此,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地表水體的隔水措施,避免地表水的長期入滲人工填筑土后引起滑坡和塌方。2)場地地下水埋深較淺,基礎埋置深度較大時應考慮抗浮問題,抗浮水位按現有水位上升0.50m考慮。3)采用天然地基時,淺基礎基槽開挖后,應有相應截、排水和保濕措施,防止施工或生活用水等地表水流入基槽、導致持力層承載力降低或失水收縮。4) 基礎開挖完成后應即時采取封閉措施,避免水泡或長時間日曬,盡量減少對地基土的擾動。5)選擇樁型時應根據場地周圍環境限制條件,考慮樁基施工對周邊已有建筑及設施的不利影響,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以免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6)由于場地表層分布厚度較大人工填土,樁基設計時應考慮負摩阻力對樁基承載力的影響。7)根據地基土條件及建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