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孫式太極劍 62 式分動教程1,起勢兩腿自然站立,身體端正,兩足跟并攏,兩腳尖分別向左右外擺,兩腳之 間成 45 度夾角;左手持劍,劍身平貼左臂后,兩臂和右手自然下垂,目視前方。要點全身從思想到身體都要放松,做到塌、提、扣、頂、裹、松、垂、 縮等要求,兩膝微屈,身體不可僵挺,平心靜氣,舌頂上鄂,呼吸自然,氣沉丹 田,精神貫注。2,白鶴亮翅(1)靜立接劍:重心仍在兩腳之間,兩手由大腿兩側向側、向前、向上 分別劃半弧運至胸前, 左手持劍使劍身斜橫于胸前, 右手握于劍柄準備接劍, 兩 手心均向下,目視劍柄。(2)撤步分劍:撤右腳,重心后移,翹左腳尖成虛步,同時,右手握劍, 左手變成劍訣, 兩手分別沿
2、起手路線向左右弧形分開, 落于身體兩側, 劍尖指向 前,劍身與上腹齊高,目視劍尖。要點起手接劍時要沉肩垂肘,接劍自然準確,撤步與爭劍協調一致, 身體中正,虛步時左腿不可挺直。3,雙龍出水弓步穿劍:左腳向前進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右手均向拇指 方向外翻成手心向上, 右手持劍與左劍指一同向前穿出, 劍身與胸同高, 與地面 平行,兩臂保持自然伸直狀態,肘下垂略成彎曲形。目視劍尖。要點穿插劍與弓步一致。刺出的劍要平直,且和透劍尖。4,鷂子翻身跟步按劍:重心移至左腳,上右腳于左腳前一步,重心再移于右腳,左腳 隨即跟一步,重心落于兩腳之間,成并步,同時,右手持劍隨步子移動松腕由前 向下、向后,
3、再向上、向下在體側翻轉一周下按于右胯旁,左劍指與右手運動相 同,唯在左側下按于右胯旁,目視前方。要點右手持劍翻地要松腕,放開中指、無名指、小指,手心含空,所 謂“手心空,使劍活”。上步、跟步、并步、旋劍要協調完成。5,單舉鼎并步舉訣:重心下移,左劍指由左胯旁向里翻轉,掌心向上,經腹、胸、 面前向上托舉重物一樣, 舉至頭頂上方, 兩腿隨左劍指上舉略有蹬伸, 身體直立, 右手持劍不變,目隨左指而視。要點右手持劍保持立劍,劍身與地面平行,劍尖向前,左指上舉與身 體緩慢起立要協調一致,托舉過程中仍要沉肩垂肘。6,仙人指路(1)獨立刺劍:重心移至左腳,提右腳再震腳落地,移重心于右足,提 左腳成獨立勢,左
4、腳面自然繃平, 左腳心對右膝,同時,右手持劍向左側方刺出, 虎口向上成中陰中陽握把, 劍與右肩齊平, 左手由頭頂上方下落于右肘處, 目視 劍尖。(2)弓步刺探:接上動,左腳向左落步,身體左轉約 90 度,重心前移成 左弓步,同時,右手持劍, 沉腕使劍尖上挑, 向左、向上經面額上方向左方刺出, 右手心向外,虎口對地,劍與肩基本相平, 左劍指隨轉身向身后劃弧后擺至身后, 手心向上,左臂微屈,目視劍尖。要點震腳、提膝、刺劍要一致完成,轉身、刺劍、擺訣要協調一致。 7,青龍返首剪步反刺:重心移至左腳,上右腳,腳尖外擺成 45 度,重心移至右腳,左 腳跟提起,腳尖里扣,身體下蹲,成剪子股勢(倒插步);同
5、時,右手持劍由手 心向外(老陰手)向里翻轉, 使劍輕輕向里攪動, 右手手心轉成向上 (老陽把) 。 然后,扣右腕使劍尖向下貼右側身體向后穿刺,右手成虎口向上,手心向外(中 陰中陽把),劍與臂成一直線,左劍指沿右腕,手心向前推出,目視劍尖。要點右手刺與左劍指對向同時運動, 回身刺劍要充分利用轉腰之力, 上 下肢協調運動。8,釣魚劍跟步劈點:上左腳,重心前移,跟右腳并步,重心落于兩腳之間,同時, 右手持劍向拇指方向外旋成手心向上外(老陽把),使劍向上、向前劈點而出, 成立劍,劍刃與地面垂直, 劍與肩平,劍尖略低,左劍指向后甩去, 劃弧至身后, 左臂與身體夾角約 45 度,目視劍尖。要點劈點時要象甩
6、釣桿一樣,利用周身合力,力貫劍尖。跟右腳與劈 點劍一致,左手與右手劈劍要同步。9,青龍抬頭蹲身崩劍:重心下沉,兩膝彎屈成半蹲步,同時,右手沉腕,使劍尖向上崩 起,劍尖向前上方,劍與臂成 90 度,左劍指不動,目視劍尖。要點大小腿之間要成 135 度角。崩劍時要將腰勁塌住。周身合力,力貫 劍尖。10,單舉鼎身體慢慢升起成并步狀, 右手持劍抽回于右側胯旁, 劍身成立劍狀, 劍尖向 前,左劍指翻轉成手心向上托舉于頭上方,目視左劍指。要點起身與托舉協調一致。11,青龍獻爪撤步按指:撤右腳,重心后移, 成虛步,同時,左指朋頭頂上向下弧形下按, 手臂保持半月形,劍指指向前方,右手持劍靠近右胯隨身體后抽,劍
7、尖下傾,身 體略為前俯,腰塌住勁,目視左劍指。要點 撤步的步幅因身高而定, 撤步時重心平穩后移, 身體雖稍前傾但不 失穩定中正要求,左指要有前推下按的合力。12,鳳凰點頭獨立點劍:重心移到右腿上,提左腳成獨立勢,同時,右手持劍向上向前與 眉同高向下點出,左劍指扶于右腕助力,目視劍尖。要點 提膝時支撐體重的腿不可挺直, 提起的腳腳面要崩平, 腳心靠近支 撐腿膝蓋,點劍力達劍尖。13,天邊掃月落腳掃劍:左腳落地,成并步。右手持劍翻轉成手心向上(太陽把),使劍 經臉前劃圓掃過,目視劍尖。要點掃劍是要放松腕關節,劍身與身體平行。14,猛虎攔路提膝截劍:接上動,重心移至左腳,提右腳成獨立勢,右手持劍經面
8、前繼續 向左、向下劃弧下截,手心向下,左手扶于右腕,兩手與小腹平,劍尖稍低偏向 右側,目視劍尖。要點攔截與提腳一致。注意保持身體穩定。15,青龍縮尾提膝抽劍:重心不變,右手持劍向外翻使劍身成立劍,右手虎口向上(中陰 中陽把),向腹前抽回,劍首抵住腰部,左手仍扶于右腕上,身體略升起,目視 劍尖。要點抽劍時要立身穩定,身體稍升起與抽劍協調一致。16,黑虎出洞弓步直刺:右腳右前落步, 重心前移,成右弓步, 同時,右手持劍立劍直刺, 左手仍輕扶于右腕上,目視劍尖。要點右腳腳跟與左腳內踝骨成一直線,刺劍時全身勁起于腳傳于劍尖, 身體保持中正。17,平沙落雁歇步按劍:重心下沉,回撤右腳,腳尖外擺,左腳以前
9、腳掌為軸向外扭轉, 腳跟提起,身體下蹲成歇步,同時,左手扶于右腕,右手持劍向下按劍,劍身與 地面平行,高與脛骨中點處,距地面約 8 厘米左右,目視劍尖。要點 身體帶動劍一起下落, 下落時與膝蓋成垂直線, 身體向右轉體以左 腳掌和右腳跟為軸,身體下蹲至臀部距左腳跟約 15 厘米左右。18,青龍入海弓步下刺:左腳蹬地向前邁一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兩手由下分 別向左右兩側向上劃半個圓, 當兩手劃至與兩眉齊高時, 右手持劍向拇指方向上 扭成手心朝右側方(老陰把),向前斜下方刺出;左劍指扶于右腕。要點成弓步時,頭有上領之意,腳有蹬地之勁,步幅大小以個人身高而 定,不宜過大,刺劍時右手手腕要有旋翻
10、動作。19,懷中抱月叉步抽劍:重心稍后移,左腳向右腳前撤半步腳尖外擺約 90 度,身體向左 轉體,右腳跟略提起, 以前腳掌為軸隨身體轉動 (足展)腳,成叉步(高歇步狀) , 同時,右手持劍和左劍指一同向自己胸前抽回, 至劍柄到胸時, 用劍首抵住左手 心,左劍指指尖朝上,目視前方,要點叉步時左腳外踝骨對齊右足尖, 兩腿保持略蹲狀態, 右手持劍為螺 把握法。20,鴻雁傳書跟步刺劍:右腳向前上一步,重心前移,右腳在落地時腳尖內扣,重心略偏 向右腳,左腳跟一步,兩腳跟齊平,足尖外擺成外八字,同時,右手持劍手心向 上(老陽把)向右前方平劍刺出,左劍指向左、向后、向上舉于左側上方,指尖 向上,塌腕,左臂與
11、右臂保持成一直線,目視劍尖。要點上右腳與刺劍同時, 左腳跟步要在右腳剛一落地立即跟上, 即所謂進步必跟“。刺出劍與地面平行,沉肩,塌腰,力達劍尖。21,鷂子束身撤步抽劍:左腳向右腳后邊斜撤半步,成交叉步,重心略向左腳移去,左腳 尖對右腳外踝,左腳踝提起,身體略右扭轉,同時,兩手分別向兩側抽回,落于 兩胯旁,右手持劍虎口向前手心向里對胯,劍尖上挑,左劍指手心向后,目視前 方。要點撤步與抽劍同時,身子略斜擰,但不失中正穩定。22,孤雁出群并步刺劍:重心移向左腳,左腳跟落地,右腳向前進一步,左腳跟步,重心 移向右腳,成并步,兩腳跟平齊,重心落于兩腳中間,同時,右手持劍手心向下 (太陰把)向右側前方平
12、劍刺出,左劍指向上舉至左額上方,手心向上,目視劍 尖。要點“上步必跟“是孫式太極拳、劍的突出特點,過程中要象翹翹板, 前腳一落地,后腳立即跟上,要靈活而穩定。23,蜻蜓點水(1)擺步落劍:右腳上步,腳尖外擺,左腳扣腳尖,兩腳形成一個倒 八字形,同時,右手持劍外翻手心向右外側(老陽把),劍落下,劍尖對地,左 劍指變下落至左肩前上方,目視前方。(2)扣步舉劍:上左腳扣步,與右腳成內八字腳,同時,右手持劍繼 續向上劃弧至右肩下方,左劍指扶于右腕,目視前方。(3)提膝點劍:重心移于左腳,提右腳成獨立勢,同時,左手扶于右 腕,合力向下點劍,目視劍尖。要點整個動作過程中步法是關健,要求擺、扣、提完整一氣,
13、靈活 自如,步點準確,上身隨步動,又領步行,上下互動。協調一致。點劍提腕力透 劍尖。弓步拉劍:右腳向后落步,重心后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手心變成 向下(太陽把),向后抽拉劍至右胸前,劍與胸平,左劍指經右肋下向左穿出, 邊穿邊轉成手心向上,目視后方。要點拉劍、穿劍指、落步要協調一致,拉劍后右臂保持半圓弧形。25,敗勢持劍行步:重心前移, 上左腳,上右腳,上左腳,連續走三步。 走第三步時,左腳尖外擺。走動中,手與劍隨身而動,頭由看后方轉向看劍身前方,向右轉動約 90 度。要點行步時身體重心平穩,步法自然輕靈,神氣貫注身后,有敗中求勝 含義。26,妙手背斬(1)扣腳回身: 上右腳扣步, 兩腳成
14、錯綜八字形, 身體向左后轉動 180 度,兩手隨身體轉動,目視劍身。(2)歇步橫截:上左腳,跟右腳,身體下蹲成歇步,同時,兩手先翻 轉成手心向上收于兩要間,再分別由兩側向前上方橫向劃弧,兩手于胸前相交, 左手托住右手背,劍身斜向前方,目視劍動。要點 扣腳轉身時扣腳角度要大一些, 以以利于轉身, 上步跟步與橫截劍 一致,歇步時右膝抵住左膝窩,保持身體穩定。27,大鵬展翅起身展臂:重心升起,身體漸漸起立,重心移于右腳,同時,兩手分別向兩 側展平,兩手心向上,劍尖低于手的位置,目視前方。要點起身時勁由腳下蹬起,兩臂展開與起身一致,如同鳥兒展翅飛翔。 本動是過渡動作,不停頓。提膝橫截:提左腳成獨立勢,
15、兩手由兩側向前、向下、向里合攏,劍向左下 方橫截,力達劍刃,左手心托住右手背,兩手心均向上,目視劍尖。要點身體稍前探,支撐體重腿微屈,保持穩定。29,推窗望月插步下截:左腳向右腳前落步,成叉步狀,同時,右手持劍手心向上往右后 下方隨身體后移順勢崩出, 左劍指手心向上向左上方推出, 略高于眉, 目視左劍 指。要點 右手持劍與左臂成一打拳斜直線, 落步與截劍一致。 截劍時利用身 體后移崩出勁力。30,順勢撩腕跟步撩劍: 以左腳掌為軸身體向左轉體, 兩腳形成錯綜八字, 右腳向右前邁 一步,左腳馬是跟至右腳內側, 兩腳并齊,同時,右手持劍由下向上劃半弧撩出, 撩到劍身與肩平,左劍指移到左客上方,手心朝
16、外,目視劍尖。要點撩劍走出弧形,意在閃開對方來擊,撩擊其腕部,步與劍要相隨相 合。31,蜻蜓點水動作同 23 式“蜻蜓點水”32,磨盤劍(1)落步提劍:右腳向右后方落步,同時,右手持劍轉成虎口向左下 方,手背半面朝上(老陰把),左劍指下按于腹前,目視右前方。(2)圈步撩劍:接上動,右手持劍由提劍向下按去,再由下向上撩托 劃弧,左劍指沿右向后、向上劃一圓舉于左額上方,手心朝外,同時,右腳向左前方邁步, 左腳向右腳前右前方邁步, 兩腳交替向右弧形走出半個圓, 步數可以 根據場地而定,最后一步要右腳在前,目視劍尖。要點走圈步要求起、落、擺、扣、走動過程中為錯綜八字,外八字的腳 型。劍隨身走,身隨步動
17、,劍與身合一。33,扁膀倒八扁劍:接上動,右腳在前,重心前移,上左腳扣腳成倒八字(內八字, 腳尖內扣,腳跟外展),同時,右手持劍向左膀外側劇去,右手手心向里落于肚 臍處,左劍指手心翻向下穿至右腋下;轉成手心向右外,目視劍動。要點倒八字腳型是孫式太極拳的步型特點,要求兩腳尖、兩腳跟齊平, 形如大寫的八字。練習時要與上動連貫,一氣呵成,突出孫式太極劍走、轉的步 法特點。完成動作時腰塌住勁,兩腿微屈。34,撩腕撤步撩劍:右腳后撤一步,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內扣,兩足斜相對,形成一 個斜長方形,同時,右手持劍虎口轉向左下方,由身體左側向下、向前、向上劃 半圓弧撩出,劍尖與肩平,左手順勢后擺,手心向上,目視
18、劍尖。要點撩劍與撤步同時,撩劍貼身而出。35,青龍縮尾提膝抽劍:重心前移到左腿,提右腳成獨立勢,同時,右手持劍虎口向上成 立劍,由前向腹前抽劍, 劍首輕抵不腹, 劍尖略上揚, 左劍指與此同時由后向前、 向上劃半圓弧,手心向下扶于劍柄上,目視前方。要點抽劍、提膝、扶把要同時運動,一致完成。獨立時要穩定。37,懷中抱月點腳抱劍:重心后移至左腳, 收右腳,虛點地, 同時,右手持劍抽回至胸前, 手心向上,左劍指指尖向上,用手心輕抵劍首以助力,目視前方。要點右腳收回后,腳跟稍抬起,兩腿微屈,劍與腳一同收回。38,鷂子翻身退步按劍:右腳后撤一步,重心后移,再撤左腳收于右腳后,撤右腳,成正 八字腳,兩腳尖外
19、擺,兩足跟平齊,同時,兩手分別向后在兩側或弧下按,右手 持劍翻腕下按,虎口向前,左劍指手心向下,目視前方。要點退步與翻腕按劍協調配合, 同時完成過程中上下相隨, 右手腕松活 自如。39,單舉鼎動作同第 5 式“單舉鼎”。40,擠步黑虎出洞跳步刺劍:右腳向前邁一步,重心前移至右腿,上左腳,左腳蹬地提右腳向 前墊跳半步,上右腳成右弓步。跳起過程劍不動,右腳上步成弓步時,右手持劍 虎口向前立劍刺出,左劍指自額上落下扶于右腕上,劍與小臂平,目視劍尖。要點跳步時提氣落地,動作輕靈而穩健。右腳上步與刺劍同時,上身略 前傾,腰塌住勁。41,抽梁換柱(1)坐身抽劍:左腳稍后移,重心移于左腿,坐身,右腳尖上翹,
20、同 時,左手扶于右腕,右手持劍一同向下抽回,落于右膝下方,目視劍身。(2)提膝刺劍:接上動,右手持劍虎口朝前,由下向回、向上、再向 前走一個立體橢圓形向前刺出,劍高與小臂齊平,左手仍扶于右腕,同時,重心 前移,身體起立,提左腳,成獨立抱膝勢,目視劍尖。要點劍走一個橢圓形,動作不可間斷。刺劍與提左腳協調一致,身體略 前傾,立身穩定。42,外截劍弓步截劍: 左腳向后落步成左弓步, 同時,右手持劍先由虎口向上轉至手心 向上,復轉至手心向右下方,劍向外截出,劍尖與地面約兩個半平拳( 30 厘米 左右),左(書上是右)劍指舉于頭側上方,左膝不超過左腳尖,目視劍尖。要點截劍時右手腕有旋腕的動作, 幾乎旋轉
21、一周。 落步成弓步與外截劍 協調一致。力達劍刃。43,懷中抱月并步抽劍:右腳并至左腳旁腳掌著地,腳跟與(左)腳踝相對,同時,右手 持劍手心轉向上將劍柄抽回胸前,左劍指收回輕抵劍首,目視前方。44,白蛇伏草歇步刺劍:右腳向左腳后撤步,身體下蹲成歇步,同時,右手持劍由手心朝 上扭成手心側向左,虎口向上,右劍向前刺出,左劍指向下、向后劃弧伸出,手 心向上,目視劍尖。要點右腳尖對左腳外踝骨, 右膝頂在左膝窩處, 臀距后足跟約 30 厘米, 刺劍與撤步同時,劍與小臂平。45,探海劍(1)上步收劍:上右腳,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腳間圍成一個長方 形,身體略向左偏,同時,右手持劍收至右胯旁,左劍指舉于頭頂上
22、方,目視前 方。(2)落腳提劍:下腳不動,右手持劍手心向右外側,向上提劍停于右 額上方,左手經胸前向下劃弧落于左胯旁,目視右下方。(3)提膝探刺:重心移于右腳,提左腳,同時,右手持劍下刺,左劍 指經胸向上舉于額前,手背貼于額上,手心向外,目視劍尖。要點以上三個分動連貫不斷,中間不可停頓,兩手一上一下協調配合, 提膝下刺時要注意穩定平衡。46,掛劍落步挑劍:左腳向后落步,同時,右手沉腕壓劍把,劍尖向上挑,虎口向前 上方,左劍指落下扶于右腕,目視劍尖。要點落步利用身體下沉之勁,沉腕時周身合力,使劍尖有繃挑之意。47,鷂子束身叉步抽劍:左腳向右腿后插步,重心移于左腳,身體略向左斜。同時,兩臂 肘一同
23、向身體兩側抽回至兩胯旁,右手虎口向前,劍尖上揚,目視前方。要點左腳尖對準右腳外踝,左膝抵住右膝窩,兩腿微屈,擰住勁,保持 穩定。48,孤雁出群動作同第 22 式“孤雁出群”。49,烏龍絞柱(1)蓋步絞劍:重心移到至左腳,上右腳橫蓋步,右腳尖外擺,同時, 右手掛劍由下向上劃一個圓,左劍指扶于右腕上,目隨劍動。(2)扣腳掛劍:上左腳扣腳與右腳成八字形,同時,右手持劍再劃半 圈,然后沉腕使劍尖上挑,兩腿微屈,目視劍尖。(3)提膝下點:重心移于左腳,提右腳,同時下點劍。要點絞劍以腕為軸或圓圈。 步子與絞劍同步動。 點劍前先上跳, 體現“欲 下先上”的劍意。50,青龍縮尾下肢不動, 兩手一同抽回, 劍首
24、靠于腹中間右手持劍, 虎口向上, 目視前方。要點支撐腿微屈,頭上領,身體穩定。51,擠步黑虎出洞跳步刺劍: 右腳向前落步, 隨即左腿向前跳步落地, 右腳再上一步成弓 步,同時,左手扶于右腕,右手持劍向前刺出,虎口朝前,目視前方。52,里截劍弓步里截:重心后移,左腳稍后移半步,身體左攔,同時,右手持劍,向里 轉至手心向上,向里側下方橫截劍,劍與肩臂成一斜線,左劍指向左上方舉起, 手心向外,目視劍尖。要點截劍時要旋腕,轉身利用周身合力,左臂成半圓形。53,鷂子束身叉步撤劍:重心移向右腿,左腳插于右腳后側,左腳跟提起,同時,兩 手撤回兩胯后,右手持劍,劍尖上揚,左劍指手心向后,目視前方。54,孤雁出群動作見第 22 式“孤雁出群”,唯方向相反。55,蜻蜓點水動作同第 23 式“蜻蜓點水”,唯方向相反。56,磨盤劍動作同第 32 式“磨盤劍”,唯方向相反。57,鷂子入林回身刺劍:接上動,右腳在前, 上左腳扣步與右腳成倒 “八”字,右手提劍, 重心移于左腳,上右腳成右弓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