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3節地殼的運動和變化(第1課時)_第1頁
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3節地殼的運動和變化(第1課時)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節地殼的運動和變化第 1 課時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r- 學習目標導航-1了解地質作用的含義和類型。2.能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作用。(重點、難點)3.掌握火山、褶皺山、塊狀山地的形成和基本形態特征。(重點、難點)k_;教材整理1地質作用閱讀教材P53第1和2段,完成下列問題。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殼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和地表形態發生變化的各種作用。訥力作用:由地球內能引起2.分類外力作用:地球以外的太陽輻射能和重力 _等引起-o 鍛體驗-正誤判斷:(1)山地地形只是內力作用的體現, 平原是外力作用的體現。()(2)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時進行。()【提示】(1) X內力作用和

2、外力作用同時進行,任何地表形態的形成都是這兩種作用共同的結晶。V教材整理2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作用閱讀教材P53第3段P56第1段,完成下列問題。1.巖漿活動(1)概念:巖漿在內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向上運動。(2)活動方式一種是巖漿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殼中冷凝結晶;另一種是巖漿噴出地表,形成火山。_階段1.認知預習質疑知識梳理要點初探22.地殼運動3(1)分類(按照運動方向):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2)地質構造與地貌1褶皺T高山和谷地2斷裂T斷層(3)地震1概念:是地球內部能量急劇釋放的表現,是地球內部變動引起的地殼震動。.構造地震:由構造運動特別是斷裂構造運動所產生成因火山地震:由

3、火山活動引起分類 沖擊地震:因山崩、滑坡、地面塌陷、隕石墜落等原因引起1-誘發地震:由人類活動所導致2震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3烈度:地球表面受地震影響破壞的程度。3變質作用:地殼中原有的巖石,由于經受構造運動、巖漿活動或地殼內的熱流變化_等內動力的影響,使其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稱為變質巖。-心微體驗-正誤判斷:(1)背斜巖層中心新,兩翼老。()(2)巖層受強力破裂張開形成斷層。()(3)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有多個烈度。()【提示】(1) x背斜巖層中心老,兩翼新。(2) X判斷某一構造是不是斷層的依據有兩個:一看它是不是巖石受力張裂,二看它是否沿破

4、裂面有明顯相對位移。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才是斷層。(3) V地壘塊狀山地地塹凹陷地帶4喜馬拉雅山有“世界屋脊”的美稱,那兒是地球最高的地方。 魚龍是古代海洋中成功進化的一種脊椎動物,是海洋魚類的勁敵。在19641968年,我國科學家在對喜馬拉雅山上合作探討5考察時發現了許多魚龍化石。探討1根據化石特征,可推知喜馬拉雅山地區曾經是怎樣的環境?【提示】溫暖的海洋環境。探討2:處于海底的化石為什么會到達喜馬拉雅山上呢?【提示】地殼上升運動。核心點擊1.地質作用地質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共同對地表形態施加影響,一般內力作用占主導地位。內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來源能

5、量來自地球內部, 主要是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熱能能量來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是重力能表現形式巖漿活動、地殼運動、變質作用、地震等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等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變得崎嶇不平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趨向平坦內、外力作用的關系1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時進行的;2對于某一區域來說, 在一定時期內,往往某一作用在地表形態的形成中處于 主導地位;3對地殼的發展變化起主導作用的是內力作用,它決定了目前世界海陸分布和高低起伏的大勢2.內力作用的分類及對地表的影響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 內力作用會使地表形態發生顯著的變化。不同的內

6、力作用形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不同,如下表所示: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表現形式地殼運動水平運動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巖層發生了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形成斷裂帶和褶皺山脈及谷地垂直運動(升降運動)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巖層隆起和凹陷地勢的起伏變化和海陸變遷變質作用巖石在一定的溫度、 壓力作用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6發生變質,形成變質巖巖漿活動巖漿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巖漿噴出地表經冷凝形成火山表現形式地震巖層的斷裂、錯動,引起震動,巖石圈的天然震動造成地殼的斷裂和錯動, 引起海陸變遷和地勢起 伏體驗評價1四川汶川地震后,專家稱地震導致喜馬拉雅山長高數

7、米。而據科學家考察,喜馬拉雅山脈歷史上原來是一片海洋。據此回答(1)(2)題。(1)導致喜馬拉雅山脈由海洋變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導學號:32980102】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B.內力作用地殼運動C.內力作用變質作用D.內力作用巖漿活動(2)關于四川汶川地震后,喜馬拉雅山長高數米的說法,不正確的()A.喜馬拉雅山長高是以地殼的垂直運動為主,水平運動為輔B.喜馬拉雅山長高數米,而人們卻沒有察覺,說明內力作用均進行得極其緩慢,人類 不易感知C.在地殼運動過程中既有巖漿活動又有變質作用D.喜馬拉雅山的增高說明了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解析】第(1)題,喜馬拉雅山的崛起是內力作用一一地

8、殼運動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也伴隨著外力作用,但以內力作用為主,外力作用為輔。而變質作用和巖漿活動在地殼的內部發生,沒有塑造地表形態,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第(2)題,巖漿活動比較劇烈,噴出地表后短時間內就會形成火山,改變地表形態,所以內力作用均進行得極其緩慢的說法是錯誤的。【答案】(1)B (2)B探究點2合作探討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唐張喬7該詩句描述的是我國西岳華山,華山不僅雄偉奇險,而且山勢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險峻稱雄于世。自古以來,它就有“華山天下險” “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說。探討1華山的地質構造屬于哪種類型?【提示】地壘。探討2:為什么華山如此險要?【提示

9、】斷層中的上升巖塊形成陡崖。核心點擊1.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又稱構造運動, 構造運動造成巖石的永久變形,主要形式有褶皺和斷層,和斷層對地表形態有不同的影響,如下表所示: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背斜向斜態上巖層一般 向上拱起巖層一般 向下彎曲兩條斷層 線之間,巖 層相對兩 側上升兩條斷層 線之間,巖 層相對兩 側下降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中心部分 巖層較老, 兩翼巖層 較新中心部分 巖層較新, 兩翼巖層 較老褶皺8圖示/-冑實例喜馬拉雅山 阿爾卑斯山安第斯山華山西峰、峨眉山萬 佛頂吐魯番盆地、渭河 平原2.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了解地質構造的規律,對于找水、找礦、工程建設等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具體情況歸納如下圖:3

10、.地質構造圖的判斷方法(1)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1根據巖層形態判斷:當巖層形態完整時,即內力作用突出,而外力作用不顯著,可直接根據巖層的彎曲方向 判斷構造。巖層向上拱起的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的為向斜。圖示未侵蝕地貌常形成山嶺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構造地貌侵蝕后地貌背斜頂部 受張力哀常 被侵蝕成 谷地向斜槽部 巖性堅硬 不易被侵 蝕,常形成山嶺塊狀山地裂谷、凹陷地帶工程庭逋應 選址于背斜.I時用應選址何料.好的曲f?itk站氣樹造,利用背料 可找抽,1.程#設應避開斷背斟巖層0由新到老水井陽水 Q于找泉.92根據巖層新老關系判斷:當巖層不完整時,用巖層的新老關系來判斷地質構造。背斜構造的中部巖層老,兩

11、翼巖層新;向斜構造的中部巖層新,兩翼巖層老。如圖,A為背斜,B為向斜。(1)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B.C.D.(2)判斷圖中地原來應為下列哪種構造()A.向斜B.背斜C.斷層D.海溝【解析】第(1)題,斷層處,存在巖層裂隙,可能有泉水出露。第(2)題,從巖層彎曲狀況可知處原來是背斜構造,因頂部易被侵蝕而成谷地。【答案】(1)C(2)B探討1:圖中有哪六大板塊?【提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2)區分斷層構造與斷裂構造的方法判斷某一構造是不是斷層的依據有兩個:一看它是不是巖石受力張裂,二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位移。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

12、的才是斷層。體驗評價2.讀地質剖面圖,完成 題。AB老 -新六大板塊示意圖【比回”靈塊平10探討2:板塊的邊界類型有哪些?對應的地貌是什么?【提示】 在板塊張裂區形成生長邊界,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在板塊擠壓區形成消亡邊 界,常形成海溝或褶皺山脈。探討3:依據板塊構造學說,地中海和紅海的范圍將如何變化?【提示】 紅海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 其面積會越來越大;地中海位于板塊的消亡邊界, 其面積會越來越小。讀圖指導判讀此圖,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1.巖石圈是由板塊構成的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大板塊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小板塊。2.板塊是不斷運動的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

13、殼比較穩定,板 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3.板塊的相對移動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體驗評價3.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闇例:令生氏辺界(梅粹、斷層)+泊亡邊界陶溝、造山帶(1)圖中數碼代表 _板塊,代表 _ 板塊;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圖中板塊3_ 與(板塊名稱)相撞形成的。(2)圖中字母A處與B處相比,地殼較穩定的是 _ 處,因為【解析】 第(1)題,結合板塊分布圖可回答。第(2)題,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板塊內部比較穩定,而在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則比較活躍。【答案】(1)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板塊(2)A A位于板塊內部,B位于板塊交界處課堂小結11地殼運動巖漿活動沉積作用侵蝕作用A.B.C.

14、D.2下列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區是)A.黃土高原B.華北平原C.喜馬拉雅山D.長江三角洲【解析】 第1題,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表現形式為地殼運動、巖漿活 動、變質作用、地震等。第2題,喜馬拉雅山是地殼擠壓抬升形成的,黃土高原是風力沉積 作用,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積作用。【答案】1.A2.C對點訓練2地質構造F圖為某地某水平面的巖層分布圖,讀圖,回答35題。階股3體驗落實評價課営回饋即時達標對點訓練i地質作用地質作用不斷塑造著地球面貌。據此回答12題。1.下列地質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能量的是()【導學號:32980103】123圖中丁處的地質構造為( )A.褶皺B.背斜C.向斜D.斷層4.圖中甲和丁兩處可能都有含煤層和煤層氣,從礦難成因上看,圖中甲、丁兩處最容 易發生的礦難事故分別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噴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噴事故5.若該地地表甲處為谷地,丁處為山嶺,其成因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