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第一部分專題五細胞的生命歷程練習新人教版_第1頁
2018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第一部分專題五細胞的生命歷程練習新人教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五細胞的生命歷程專題限時訓練一、選擇題1. (2017 河北名校聯考)科學家將處于有絲分裂間期的細胞與分裂期的細胞進行融合,結 果發現:在融合完成的初期,細胞內出現染色體和細胞核并存的現象,隨后核膜開始解體,染色質開始凝縮成為染色體。對該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A.融合過程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B.該結果表明分裂期細胞中有能使核變化的物質-1C.融合細胞內染色體與 DNA 數量比為 1:2D.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其化學成分并未發生改變1 1解析:間期的細胞與分裂期的細胞融合,依據的是細胞膜的流動性,A 正確;根據題干信息,融合初期存在細胞核, 隨后核膜開始解體,表明分裂期的細胞中有能使細胞核

2、發生變化的物 質,B 正確;從題干信息中無法判斷間期細胞在融合后是否進行了DNA 復制及分裂期的細胞所處的時期,所以無法判斷融合細胞內染色體和DNA 的數量關系,C 錯誤;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不同細胞分裂時期的不同形態,D 正確。答案:C2.將某一經3H 充分標記核 DNA 的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為 2N)置于不含3H 的培養基中培 養,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若進行減數分裂,則子細胞含3H 的 DNA 分子數為 N2B.若進行有絲分裂,則子細胞含H 的染色體數一定為NC. 若子細胞中染色體都含3H,則細胞分裂過程中可能發生基因重組D.若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不含

3、3H,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解析:DNA 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XKz染色體數目減半,則含3H 的 DNA 分子數應該是 N, A 錯誤;若進行兩次有絲分裂產生4 個子細胞,第一次分裂產生的細胞中核DNA 都含有3H,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含3H 和不含3H 的 DNAJrJH*隨機分向兩極,故不能確定每個子細胞中含有3H 的染色體數,B 錯誤;如果連續經過兩次細胞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所有染色體都含3H,說明該細胞進行的分裂方式最可能是減數分裂,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能發生基因重組,C 正確;子細胞中若有不含3H的染色體,則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同源染色體不

4、會分離,有的染色體不含3H是因為細胞在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的子染色體向兩極隨機移動,D 錯誤。答案:C肯時皆力 錠出越海23下列發生了細胞分化且能體現體細胞全能性的生物學過程是()A.蜥蜴斷尾后再生出新的尾部B. 小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C. 小麥花粉經離體培養發育成單倍體植株D. 胡蘿卜根韌皮部細胞經組織培養發育成新植株解析:蜥蜴斷尾后再生出新的尾部的過程中有細胞分化,但沒有體現細胞的全能性,A 錯誤;小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是細胞分化形成的,但該過程沒有體現細胞的全能性,B 錯誤;小麥花粉是生殖細胞,不是體細胞,小麥花粉經離體培養發育成單倍體植株體現了 生殖細胞的全能性,C

5、錯誤;胡蘿卜根韌皮部細胞經組織培養發育成新植株過程中發生了細 胞分化,該過程也體現了體細胞(胡蘿卜根韌皮部細胞)的全能性,D 正確。答案:D4. (2017 遼寧丹東二模)關于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與癌變,下面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A. 細胞分化是由于 DNA 的多樣性,而導致細胞形態結構發生改變B. 細胞衰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細胞內自由基耗盡,而使細胞代謝紊亂C. 在成熟生物體中,被病原體感染細胞的清除是通過凋亡完成的D.若細胞中原癌基因不斷累積,達到56 個,則細胞很容易癌變解析:細胞分化是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而導致細胞形態結構發生改變,A 錯誤;自由基學說認為細胞衰老是機體代謝產生的自由

6、基對細胞損傷的積累,B 錯誤;在成熟生物體中,Ay*被病原體感染細胞的清除是通過凋亡完成的,C 正確;細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根據大量的病例分析, 癌癥的發生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至少在一個細胞中發生 56 個基因突變,才能賦予癌細胞所有的特征,z這是一種累積效應,D 錯誤。答案:C5.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 細胞生長,核糖體的數量增加,物質運輸效率降低B.細胞分化,核遺傳物質、mRNA 沒有發生改變,但蛋白質有變化C. 細胞癌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多個基因發生突變D. 效應 T 細胞可誘導靶細胞死亡,有利于個體

7、的生長發育解析:細胞生長,核糖體的數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由于細胞表面積與體積比下降,使物 質運輸效率降低,A 正確;細胞分化沒有使核遺傳物質發生改變,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使 mRNA 和蛋白質有變化,B 錯誤;細胞癌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是原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發生基3因突變積累造成的,C 正確;效應 T 細胞可誘導靶細胞死亡,有利于個體的生長發育,D 正確。答案:B6. (2017 北京海濱二模)MyoD是成肌細胞分化為骨骼肌細胞過程中的一種關鍵蛋白。將MyoD基因轉入體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中表達,成纖維細胞就能表現出骨骼肌細胞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用 CaT 處理成纖維細

8、胞使其成為感受態B. MyoD基因只存在于骨骼肌細胞中C.骨骼肌細胞只能表達MyoD基因D. MyoD基因在正常成纖維細胞中不表達解析: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體內時用 Ca2+處理,導入動物細胞一般采用顯微注射法, A 錯 誤;同一生物的體細胞內均含有全套的遺傳信息,B 錯誤;骨骼肌細胞不只表達MyoD基因,還要表達其他一些基因, 如呼吸酶基因等,C 錯誤;由于基因選擇性表達,MyoD基因在正常 成纖維細胞中是不表達的, D 正確。答案:D7.下列關于細胞分化、 衰老、 凋亡和癌變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細胞分化成熟后一般不再分裂B. 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的衰老

9、過程對于生物體發育產生了積極影響C. 漿細胞能進行 mRNA 勺合成,說明它已經產生了分化D. 癌癥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變異逐漸積累的結果解析: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高度分化的成熟細胞不再分裂,A 項正確。個體發育過程中的細胞衰老,對個體發育是有利的,B 項正確。已經分化和未分化的細胞都能進行轉錄合成 mRNA C 項錯誤。根據大量的病例分析得知,癌癥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 在一個細胞中至少發生 5、6 個基因突變,才會使細胞癌變,D 項正確。答案:C&下圖是對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 分子數的統計圖。下列解釋肯定不正確的是()A.

10、 可以用于表示細胞分裂的前期4B. 時染色體的螺旋化程度可能達到最高C. 間期用表示最恰當D. 表示細胞分裂完成解析: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 1 : 2 : 2,可表示有絲分裂的前、 中兩個時期,A 正確; 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螺旋化程度最高,B 正確;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 2 : 0 : 2,不能表示有絲分裂間期,C 錯誤;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 1 : 0 : 1,表示細胞分裂完成,5D 正確。答案:C9. (2017 江西金溪模考)a、b、c、d 分別是一些生物細胞某個分裂時期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A. a 圖表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B. b 圖表示人紅細胞

11、分裂的某個階段C.c 圖細胞分裂后將產生 1 個次級卵母細胞和 1 個極體D. d 圖細胞中含有 8 條染色單體解析:從題圖上看,a 圖表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A 錯誤; 人的紅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能進行分裂,B 錯誤;c 圖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圖,細胞分裂后將產生一個極體 和一個卵細胞,C 錯誤;d 圖細胞中含有 4 條染色體,因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染色單體,所 以共有 8 條染色單體,D 正確。A .答案:D10根據每個細胞中核 DNA 相對含量的不同, 將某高等哺乳動物精巢中連續增殖的精原細胞 歸為 A B C三組,每組細胞數目如圖 1 所示;將精巢中參與配子形成過程的細胞歸為DE

12、、F 三組,每組細胞數目如圖 2 所示;根據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DNA 含量在細胞周期中的變化繪制曲線,如圖 3 所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細胞的A.圖 1 中的 B 組細胞位于圖 3 中的甲乙段,細胞中發生的主要變化是DNA 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B. 圖 1 中 C 組的細胞不都位于圖 3 的乙丙段C.圖 2 中 F 組細胞變成 E 組細胞的過程發生在圖 3 的丙丁段D.圖 3 中丙丁段表示著絲點分裂,可發生于圖2 的 E 組細胞中B CII n n m n I丨、24陽牛細脂中核DNA帝射相對值J圖L)郵條舉也怵上DNA筲扯圈36解析:圖 1 中 B 組細胞處于 DNA 復制階段,對應于圖

13、 3 中甲乙段,此時細胞中發生的主要 變化是DNA 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A 正確;圖 1 中 C 組細胞處于分裂期,而圖 3 中乙丙段為前期和中期,B 正確;圖 2 中 F 組細胞變成 E 組細胞的過程發生在圖 3 的乙丙段,C 錯誤;E 組細胞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的細胞,圖3 中丙丁段表示著絲點分裂,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D 正確。答案:C11. (2017 遼寧鞍山質檢)c myc 蛋白調控細胞的增殖和分化,c myc 蛋白在正常細胞中很不穩定,合成后很快就被降解,而在癌細胞中穩定性顯著提高。研究者用分化誘導劑(PA)處理某種癌細胞,并檢測到c myc 基因的表達情況,結

14、果如圖。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100%iS *.123456PA 處理后天散A. c myc 蛋白的合成與核糖體有關B. c myc 基因表達增強抑制細胞癌變C. PA 誘導劑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殖D. 可用單克隆抗體檢測 c myc 基因的表達解析: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故A 正確。c myc 蛋白調控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故cmyc 基因屬于原癌基因,故 B 錯誤。PA 誘導劑處理癌細胞后,表達 c myc 基因的細胞比 率下降,說明接近正常細胞,而癌細胞中該蛋白表達很穩定,故C 正確。因為 c myc 基因表達產物是蛋白質,根提抗原一抗體特異性結合可以使用單克隆抗體檢測,故D 正確。答

15、案:B二、非選擇題12. (2017 江蘇鎮江模擬)染色體的斷裂片段在有絲分裂時不能進入子細胞核,而是殘留在核外形成橢圓形異常結構,稱為微核,光學顯微鏡下可見。 當外界環境中存在一定濃度的致突變物時,會使具有微核的細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某小組以豌豆根尖細胞為實驗材料進行 了相關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結果。請分析回答:7濃度微核率離 k 子0102030405060Cu2+00.0120.0940.1830.2790.3740.018Cd2+00.0230.1200.2230.3870.0290.015K000000.0010_區制成臨時裝片,該區域細胞的形態(1)顯微鏡觀察微核時,應選

16、擇經處理的根尖8(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當 Cu2+濃度在_ 范圍、CcT 濃度在_范圍時,隨著離子濃度的增加,細胞微核率逐漸增大;當Cu2+和 CcT 濃度超過一定值時,細胞微核率明顯降低,請推測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_。2K+對豌豆根尖細胞微核的形成 _。3如何解釋 Q 濃度為 50mg/L 時細胞也偶爾出現微核 _。解析:分析表格:表中表示不同濃度的Cu2+對豌豆根尖細胞微核及染色體行為的影響:當Cu*質量濃度在 050 mg/L 范圍內時, 隨著 Cu+質量濃度增加, 微核率增大; 當 Cu+質量 濃度為 60 mg/L時,根尖細胞微核率較低。表中表示不同濃度的CcT 對豌豆根尖細

17、胞微核及染色體行為的影響:當 Ccf+質量濃度在 040 mg/L 范圍內時,隨著 CcT 質量濃度增加,微 核率增大;當 Cd2+質量濃度為 5060 mg/L 時,根尖細胞微核率較低。(1)顯微鏡觀察微核時,應選擇經處理的根尖分生區制成臨時裝片,該區域細胞的特點是呈正方形,排列緊密;制作裝片過程中需要用堿性染料對微核進行染色。(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Cu2+濃度在050 mg/L 范圍、Ccf+濃度在 040 mg/L 范圍時,隨著離子濃度的增加,細胞微核率逐漸 增大;當。+和 Ccf+濃度超過一定值時,細胞微核率明顯降低,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過高濃度的。+和 Ccf+抑制豌豆根尖分

18、生組織細胞的分裂。K+對豌豆根尖細胞微核的形成無明顯影響。廣濃度為 50 mg/L 時細胞也偶爾出現微核,原因是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爾出現自發異常所致。答案:(1)分生 呈正方形,排列緊密堿性(或龍膽紫染液、醋酸洋紅液、改良的苯酚品紅染液等)050 mg/L 040 mg/L 過高濃度的CLT和 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分裂無明顯影響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爾發生自發異常jzkA13. (2017 安徽宣城七校聯考)2013 年 12 月,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權威學術雜志細胞 對外發布,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人類單個卵細胞高精度基因 組測序。請回答:(1)_ 人類的遺傳信息

19、存在于每一個細胞的分子中,組成該生物大分子的單體是_ 4 種不同的_ 。(2)在人體卵細胞的成熟過程中,伴有極體的形成。通過對極體的全基因組測序,可推斷出受精卵中來自 _ 方的基因組情況。假設由某雜合子的次級卵母細胞形成的極體,其基因組為 Ab,在不考慮染色體交叉互換的情況下,卵細胞和另外極體中的基因組成分別為(3)圖 A 表示某哺乳動物某器官內連續發生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圖 B特點是色。;制作裝片過程中需要用 _染料對微核進行染9圖 C 為該過程中一個細胞內部分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的示意圖,據圖回答:_,圖 B、圖 C 所示的分裂時期在圖A 中分別位于過程若該動物的基因型為 A

20、aBb(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當色體上),一般情況下,圖 B 細胞移 向同一極的基因是 _ ,圖 C 細胞移向同一極的基因是 _。解析:(1)人類的遺傳信息儲存在每個細胞的DNA 分子中,DNA 分子的基本單位是 4 種不同的脫氧核苷酸。(2)卵細胞形成的同時還產生了3 個極體,其中有一個極體的基因組成與卵細胞完全相同,另外兩個極體的基因組成完全相同,因此通過對極體的全基因組測序,可推斷出受精卵中來自母方的基因組情況。減數第二次分裂類似于有絲分裂,因此次級卵母細胞分裂形成的卵細胞和極體的基因型相同,若次級卵母細胞形成的極體的基因組成為Ab,則卵細胞的基因組成也為 Abo若雜合體的基因型為 AAB

21、b 則另外兩個極體的基因組成為AB;若雜合體的基因型為 Aabb,則另外兩個極體的基因組成為ab;若雜合體的基因組成為 AaBb,則另外兩個極體的基因組成為aBo (3)根據圖 C 細胞質的均等分裂可知該動物的性別為雄性,C 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稱為初級精母細胞,發生在雄性動物體的睪丸中。圖 A 中I是有絲分裂過程,n是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川是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圖 B 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位于過程I,圖C 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過程n。圖 B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時著絲點分裂,復制后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移向兩極,所以每一極都含有該個體全部的基因,即移向同一極的基因是A、a、B b ;圖 C 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