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 共建綠色家園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共建綠色家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品德 與社會第八冊第三單元綠色家園中的活動內容,旨在 引導學生了解環保和所謂 "綠色 "的含義之間的關系;了解必 要的環保常識;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與人類的關系,懂得愛 護身邊環境的意義;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從自 己做起,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盡力。【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正處于小學生活的過渡階段,這時他們的自 我認識能力提高了不少,但缺乏社會意識,對環保問題存在 模糊認識, 多數同學認為環保就是環境衛生好, 沒垃圾就行 所以把“引領與指導學生體驗并感受環保的意義,懂得
2、生活 中環保的重要”作為本課的重點。讓學生在收集、觀察、比 較、討論、匯報、交流的過程中懂得環境保護就在我們身邊,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設計理念 】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她像母親一樣養育著我們,然 而環境污染正危害著我們的地球母親,威脅著我們的生活。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愛護環境,爭當環保小衛士,用 實際行動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環境問題是個大問 題,保衛地球、建設家園是人們共同的責任。通過師生的共 同探討,讓學生的環保意識得以升華,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 和使命感。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農村學生的日常生活,注 意知、情、意、行的統一,使學生在說、議、評、比等多種 形式下知情而明理。
3、【教師教法 】以環保為主線,讓學生在情景感受中完成學習目標,利 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突破難點、掌握重 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形象性感受環境保護的 意義。【學生學法 】以情景再現,實踐體驗為主,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如何通 過自身行動,保護環境,共建綠色家園。【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環境保護關系到千家萬戶,環境保 護從身邊做起。2過程與方法:通過啟發、討論等方法使學生了解環保 常識和道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做貢獻,把環保意識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教學重點 】引領與指導學生體驗并感受環保的意義,懂得 生活中環保的重要。【教學難點 】
4、知道環境保護就在我們身邊,環境保護人人有 責。【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家鄉遼河的資料、環保的資料, 各種垃圾卡片、歌曲、課件。【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情景鋪墊( 2 分鐘) 今天我特別高興,因為我能和你們這樣一群可愛的孩 子們共同度過一節課的美好時光,如果你們和我一樣高興的 話,就給老師做一個高興的表情吧,太棒了,謝謝你們 帶給我這樣美好的感受,接下來和我一起走進一組視頻短 片,繼續尋找美好的東西,好嗎?二、視頻導入,激發情感( 3 分鐘)1、仔細看這組短片,你知道這是哪里嗎,你都能看到哪 些美麗的地方?播放視頻短片美麗的昌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 感。師: 同學們,你們可能都看出來了,
5、這就是我們共同生 活的家美麗可愛的昌圖, 你愿意生活在這樣美麗的家園 嗎?生:愿意激發學生情感,為之后的保護家鄉的優美環境做鋪墊。)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討論共建綠色家園的話題。(板 書課題)【設計意圖 】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家鄉景色,使學生進 入氣氛,未成曲調先有情。特別是用孩子們生活的環境做成 的視頻,這樣的開頭更接近他們的實際。二、環境設置,實踐體驗( 10 分鐘)1、師:孩子們, 從剛才的短片里, 你發現了哪些美好的, 美麗的地方呢?生:美麗的草坪,小區風光、夕陽,碧水、藍天、繁華 的街道,北山風光。師:說的真好,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里,你的心情怎 么樣呢?生:高興2、師:是啊,在高興之余
6、,想一想這樣美好的環境是怎 樣保持的呢?你為保護家鄉的美好環境做過哪些事兒呢?生:不隨地扔垃圾、植樹,節約用水,樹立警示牌、用 環保塑料袋、 不浪費紙、盡量不用一次性筷子、 少用紙巾、師:你們能做這么多,太棒了(適時評價,把學生的回 答引導到環保上來,必要的時候引用具體的數據說明,點撥 垃圾分類等)【設計意圖 】緊密結合身邊實際,引導學生說出“環保 行為” ,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為美麗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三、反面思考,激發學生環保意識( 15 分鐘) 老師這里還有一組短片,我們一起看看吧 1、出示環境污染的短片師:地球怎么了? 生:評價圖片。(河道里垃圾堆積、土地干涸、魚都死 了、酸雨的危害)
7、師:如果讓咱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開心嗎? 生:不開心,引發思考。師: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是怎么想的? 生:、保護環境、 師:怎樣保護我們的家園呢?組內討論。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怎樣保護我們的家園?組長組織討論交流,填寫表格。 各小組匯報。“不往河道里扔垃圾(演示污水實驗)、節約用水(引 用數據)、”從我大家說的真好,也就是說,保護環境,要從我們每個人 做起,我們的家園才會擁有美麗!(板書:保護環境 做起)【設計意圖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合作學 習。教師的演示更能體現課堂上教者的引領和主導。 四、資料展示( 6 分鐘)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家園會越來越美,環 境會越來越
8、好,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1、城關河的治理(播放四張圖片,邊播放,師邊解說) 城關河源于天橋山脈,由東向西貫穿昌圖鎮城區,進入 主城區段長 2.7 公里,向西流入八一水庫。處于天然河溝狀 態。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河內,使城區環境受到 嚴重污染,給兩岸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危害。特別是 夏季,河溝發黑,河水發臭,嚴重影響城區的空氣質量,造 成城區環境的惡化。2006 年,縣委十五屆四次會議決定,城關河綜合治理工 程是全縣重點民生工程之一。自 2007 年開工后,昌圖縣先 后投資 3945 萬元,共動用土方量 62 萬立方米,共治理城 區內城關河 2.7 公里。建設擋土墻、甬路、護岸及
9、綠化帶 5400 多延長米,建橡膠壩 6 座,化糞池 18 座,檢查井 132 座, 處理防沉面積 12.37 萬平方米。栽植護堤垂柳 9800 株,建 設綠地 4.55 萬平方米, 栽植荷花 500 株, 投放魚苗萬余尾, 建成 6.3 萬平方米濕地。開展城關河生態治理工程以來,城 關河的水清了、岸緑了,絕跡多年的野生魚兒再次出現了。 如今漫步在城關河兩岸,隨處可見垂釣的游人。城關河之濱 已經變成了昌圖縣居民休閑娛樂的小港灣。變成了一個整潔 雅致、風景秀麗的綠色公園。2、小組活動:遼河的治理 學生分小組介紹收集到的資料。(師補充) 作為我國七大江河之一的遼河,是遼寧人的母親河,歷 史上曾碧波
10、旖旎、 物產豐富、 帆檣蔽日。 后因長期過度開發、 資源破壞,尤其是工農業及生活污水大量涌入,導致遼河流 域生態環境惡化并成為我國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 “遼河清、 遼寧興”,已成 4000 多萬遼寧人的共同呼聲和期盼。1996 年,遼河被國家列入全國“三河三湖”重點治 理工程之一,從 2008 年開始,遼河才真正進入快速治理 和保護期。遼寧通過先后實施治遼“三大工程”,一舉關 閉了全省 70 的造紙企業, 建成 99 座污水處理廠; 實施 以河流功能恢復為重點的生態治理工程, 截至 2010 年底, 遼寧省境內的遼河流域按化學需氧量考核全部消滅了劣 類水體。從“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起,遼河便進入了全 速治理和保護階段。 “十二五”期間遼河治理的總體目標 是:按全指標考核, 遼河流域全面消滅劣類水質, 遼河干 流 26 個斷面和半數以上支流要達到類水質標準,基本 恢復水生態功能。在此基礎上,在 2012 年底前,摘掉重 度污染的帽子。【設計意圖 】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適當注意課外的 延展,使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住人活動房租賃協議
- 2025年考試關鍵要點試題及答案
- 企業運營狀況與實力證明書(5篇)
- 行政管理中的質量控制策略試題及答案
- 全面解析2025年自考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1課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5新款店鋪裝修合同范本下載
- 行政管理試卷的公文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廣東省茶葉采購合同模板
- 管理學組織行為研究試題及答案
- 教師聽課評價記錄表
- 十字頭夾具設計說明書
- 04S202 室內消火栓安裝
- 醫療設備強檢計量目錄(參考)
- 三年級硬筆書法課課件
- 佳發教育考試網上巡查系統(標準版)
- 投融資部面試題本
- 汽車配件名稱大全全
- 新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my-clothes-Part-B-Read-and-write-》課件
- 康復治療-運動療法-課件
- 《學弈》優質課一等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