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地質大學成綿樂鐵路工程線性控制項目部XXX鐵路客運專線XXX標段XXX特大橋32+48+32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XXX墩預壓總結報告編 制: 復 核: 審 核: 專業監理工程師: XXX鐵路工程指揮部XXX年XXX月XXX日一、工程概況XXX大橋,橋梁中心里程為XXX,本橋起訖里程為DXXXXXX,橋全長5155.105m,XXX在D1K149+959處斜跨三環路,此處設計采用40+2×56+40m懸灌梁形式跨越,墩臺號81#85#,共4座,其中81#、85#墩平面尺寸12.5 m×6.8m,高度2.5m; 82#、83#、84#墩、平面尺寸13.6 m×8.
2、5m,高度3.0m。本橋82#、84#墩位于三環路路堤兩側,承臺長邊基本與三環路平行,與線路方向斜交角度為78°其中82#、84#墩在三環路外側,83#墩在三環路中央綠化帶上。主跨2×56m跨三環路主車道和輔道。該三環路主車道為雙向六車道,輔道為雙向4車道,路面寬度33.5m。XXX特大橋采用32m+48m+32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上跨東風渠,梁體為單室、變截面、變高度箱梁。梁體全長113.2m,中跨中部10m梁段和邊跨端部13m梁段為等高,梁高2.7m;中墩處梁高為3.7m,其余梁段梁底下緣按二次拋物線Y=2.7+1×X2/289 (m)變化,其中以6#和1#截
3、面頂板頂原點,X=017(m)。箱梁頂板寬11.8m,箱底寬5.7m,全橋頂板厚32cm;底板厚30cm,在梁高變化段范圍內按拋物線變化,邊跨端塊處底板厚由30cm漸變至60cm;腹板厚4070cm,按折線變化,邊跨端塊處底板厚由30cm漸變成65cm。梁體在支座處設橫隔板,全聯共設4道橫隔板,橫隔板中部設有孔洞,梁端橫隔板底部設有進人槽,以利檢查人員通過。二、支架試驗的目的支架安裝完畢后,為了保證支架結構的可靠性和了解支架施工中的彈性變形,以及消除支架的非彈性變形,在使用前必須對支架進行預壓并記錄相應的荷載位移曲線,為隨后懸臂施工的立模標高的確定提供理論支持和依據。支架預壓的目的具體從以下三
4、個方面來考慮:1、實測支架受施工荷載引起的彈性變形;2、實測受載后由于桿件接頭的擠壓和卸落設備壓縮而產生的非彈性變形;3、檢驗支架的承載力和穩定性。三、支架試驗施工的依據本方案依據以下規范并結合以往類似的施工經驗及現場實際情況編制依據:1、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TZ213-2005)2、鐵路橋涵施工規范 (TB10203-2002)3、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TZ210-2005)4、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施工圖5、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 (TB10002.1-2005)6、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7、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
5、10415-2003)8、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 (鐵建設2005160號)四、預壓監測具體過程XXX特大橋跨XXX連續梁橋76#墩0#塊梁體重391.07t,節段長度為10m,預壓是按0#塊節段重量的120%進行分級加載的。預壓之前測量所設定觀測點的高程(H1),然后采取逐級加載的方式預壓,每次加載后都要測出其高程,加載完成并待沉降穩定后測出各控制點的高程(H2)。然后進行卸載并待反彈穩定后測出相應控制點的高程(H3),荷載布置按箱梁混凝土重量分布情況確定。表 4-1 預壓重量對照表預壓百分比預壓50預壓100預壓120重量/T195.5391.07469.2預制塊數量/個139
6、279335注:每個預制塊的重量約1.4噸,體積為0.75*0.75*1預壓程序:支架搭設完畢后,利用木楔根據梁段的縱橫坡度及預拱度調整支架標高,然后再在支架上鋪設底板,底板鋪設完畢后用最重塊梁段重量的預制塊進行預壓。按順序堆放整齊,第一次按50壓重,觀測1次,第二次120%,滿載后每隔24小時觀測一次,連續觀測三天,待支架穩定,滿足卸載要求后卸載,卸載至50%觀測一次,完全卸載后觀測一次,并做好相應記錄與數據檢查工作。在模板預壓前對這些觀測點觀測標高一次,滿載后,每隔2小時觀測一次,觀測至相對穩定為止。模板預壓相對穩定后,通知監理工程師,待監理工程師確認后,卸載,模板預壓結束。預壓荷載卸載后
7、,再對底板觀測點進行一次標高觀測,從預壓前后的標高觀測可以得出模板的彈性變形以及地基的沉降變形。根據預壓得出的模板變形量及地基沉降變形量,更有利于精確控制梁段底模標高。預壓結束后,將預制塊卸下,重新在底板上放樣,根據預壓所測得數據重新調整底模高程。在搭設好的支架四周設120cm高的安全網,以防人、物墜落,發生事故。五、支架變形值的測定5.1、測點布置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考慮到適宜觀測,分為兩個截面布置變形觀測點,其中一個截面布置在模板兩側的端頭,另一個截面布置在兩側的工字鋼前端。模板上總共布置測點8個,其測點編號自左向右分別為M-1、M-2、M-3、M-4、M5;工字鋼上共布置測點8個,其測點
8、編號自左向右分別為G-1、G-2、G-3、G-4。以上測點全部用紅油漆做好標記,并且測點上側用透明膠布粘貼,以防下雨導致測點破壞,具體測點布置圖詳情見下圖5-1。圖5-1 76#墩0#塊支架預壓結構圖5.2、觀測方法由于橋上模板與地面間高差較大,線路水準基點高程直接傳遞到橋橋上模板觀測點比較困難,可采用不量儀器高和棱鏡高的中間設站三角高程測量法傳遞,首先利用主橋附近的高等級水準點,采用兩臺精密水準儀同步將橋附近的水準點引到橋下,作為后視點,然后利用中間設站三角高程觀測兩遍,且要求儀器變換儀器高,每次要求手工觀測四個測回。中間設站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就是在沒有儀器高和棱鏡高量取誤差的情況下,求出點
9、A和點B的高差。其測量原理,見下圖5-2所示。圖5-2 不量儀器高、棱鏡高的中間設站三角高程測量原理示意圖也可在同一側設置觀測點,如圖5-3。圖5-3 同一側設置觀測點中間設站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滿足下表的要求。測量中,前后視必須是同一個棱鏡。觀測時,棱鏡高不變;儀器與棱鏡的距離不宜大于100m,最大不應超過150m。前、后視距應盡量相等,一般距離差值不宜超過5m。觀測時,要準確測量溫度、氣壓值,以便進行邊長改正。6.1、觀測數據表6-1-1 BMZ17號點點名BMZ17預壓前預壓10%預壓50%預壓100%預壓至120%(第1次)預壓至120%(第2次)卸載至50%卸載至110%卸
10、載至120%卸載后17-101.462.162.232.43.33.12.261.04117-201.442.083.163.363.553.22.382.122.0617-300.941.581.541.9821.541.340.28117-401.261.742.332.652.982.732.432.12.0117-501.231.672.132.893.113.022.772.672.6617-600.941.442.082.983.012.672.452.432.417-701.933.924.764.784.643.453.081.241.817-802.283.824.825.6
11、25.655.365.35.064.9917-901.221.362.343.143.012.762.452.232.2217-1001.361.382.92.862.822.11.841.361.3317-1101.322.122.943.623.713.12.122.12217-1200.981.8222.342.542.221.81.561.5417-1300.881.111.842.652.72.662.342.122.0317-1401.082.923.864.344.433.763.453.012.9817-1501.122.323.234.044.123.653.343.123.
12、1117-1601.011.382.122.983.122.872.562.362.336.2、 形變量統計表表6-2-1BMZ17#號點點名BMZ17總形變量/mm彈性形變/mm非彈性形變/mm17-12.080.571.5117-23.131.851.2817-32.251.50.7517-40.4-0.040.4417-50.83.04-2.2417-62.961.231.7317-72.822.92-0.117-85.440.245.217-90.830.470.3617-102.910.572.3417-113.561.861.717-122.150.451.717-131.060.
13、790.2717-141.31-1.472.7817-151.31.090.2117-160.40.93-0.536.3、加載至120%時連續觀測24小時數據統計情況表6-3-1 BMZ17#號點點名024h024h17-12.43.317-23.363.5517-31.98217-42.652.9817-52.893.1117-62.983.0117-74.784.6417-85.625.6517-93.143.0117-102.862.8217-113.623.7117-122.342.5417-132.652.717-144.344.4317-154.044.1217-162.983.1
14、26.4、結論(1)從上表6-3-1能夠看出:另外0小時至24小時觀測的沉降量最大值為0.9mm,最小值為0.05mm,其他的普遍在0.4mm左右,小于規范要求的24小時小于1mm; (2)通過表6-2-1能夠看出:17#墩0#塊支架預壓到120%時,測得大里程側總的形變量最大值為5.44mm,最小值為0.4mm,平均值為2.92mm;彈性形變最大值為3.04mm,最小值為0.24mm,平均值為1.84mm;非彈性形變最大值為5.2mm,最小值為0.21mm,平均值為2.7mm。七、卸載前后形變曲線7.1、大里程側圖7-1-1工字鋼端頭測點(17#-1)沉降折線圖圖7-1-2工字鋼端頭測點(17#-2)沉降折線圖圖7-1-3工字鋼端頭測點(17#-3)沉降折線圖圖7-1-4工字鋼端頭測點(17#-4)沉降折線圖圖7-1-5 模板前端測點(17#-5)沉降折線圖圖7-1-6 模板前端測點(17-6)沉降折線圖圖7-1-7 模板前端測點(17#-7)沉降折線圖圖7-1-8 模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江蘇省新沂市第四中學七下數學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內部控制與風險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江蘇省蘇州市新草橋中學八下數學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計算機VB考試挑戰突破試題及答案
- 課題研究與教學創新計劃
- 領導力發展培訓的重點方向計劃
- 人才發展與繼任計劃
- 2024年云南省水利廳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保密排查報告
- 客戶需求分析與市場定位總結計劃
- 口腔醫院前臺服務培訓標準
- 搬運卸貨合同協議書
- 學校“校園餐”專項整治推進工作情況匯報范文
- 2024年撫順市三支一扶考試真題
- 道德與法治教育資源整合與利用方案
- 《WEBGIS編程入門教程》課件
- 2024年合肥濱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醫保基金管理專項整治部署
- 2024年濟南市工程咨詢院招聘考試真題
- 小兒推拿培訓合同協議
- 防塵防潮倉庫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