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提高班日常訓練_第1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提高班日常訓練_第2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提高班日常訓練_第3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提高班日常訓練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提高班日常訓練班級:_ 姓名:_1. 文言文閱讀。1畫龍點睛張僧sng繇yóu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yú,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不點睛者皆在。字詞解釋:于:_   每: _ 即: _  以為: _  誕:_因:_   須臾: _ 破: _ 者: _  皆:_2陳蕃有大志陳蕃年十五,嘗閑處ch一

2、室,而庭宇蕪wú穢huì。 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3 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字詞解釋:嘗:_ 蕪穢:_候:_ 謂: _  孺子: _ 待: _   處世:_   掃除: _   安: _清世:_  甚:_3少年志存高遠昔有一少年,家貧甚,伐薪自食,夜則映月以覽。 鄰村有富者,衣錦食肉,恒炫

3、于眾。 一日富者出獵,左右持弓,鷹犬羅后,途與少年遇。 富者眾辱之,曰:“爾貧如此,尚不及吾之鷹犬。”少年不應。 富者復曰:“爾隨吾后,與鷹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賞爾!” 少年作色曰:“吾雖家徒壁立,然志存高遠,非若等鼠類可比! 左右欲毆之,少年瞋目斥之:“爾輩亦鷹犬也!”不顧而去。字詞解釋:昔:_   甚: _ 伐薪: _  則: _ 覽:_者:_   衣: _ 錦: _   恒:

4、0;_ 于:_左右:_   羅: _眾:_   爾: _ 如此:_尚: _ 應: _復:_   吾: _ 逐: _者: _ 作色:_   徒: _ 志存高遠: _  若等: _  毆:_ 瞋目: _ 爾輩: _亦: _   不顧: _  &

5、#160;去: _4迂公修屋有迂y氏者,世稱迂公,性吝lìn嗇sè。籬敗不修,瓦裂不葺qì。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東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號且詬,詰曰:“吾適爾,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為父?何以為夫?”迂公無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見雨兆。迂公嘆曰:“適葺治,即不雨yù,豈不徒耗資財!”字詞解釋:葺:_  暴:_ 妻子:_  號: _ 詬: _   詰:_   適:_ 乃:

6、60;_旦日: _ 延: _  兆: _  適: _ 徒: _2. 課外閱讀。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注釋)逐日:追逐太陽。逐走:競跑,賽跑。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欲得飲:想要喝水解渴。河、渭:即黃河、渭水。大澤:大湖。未至:沒有趕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夸父與日逐走。()A.行走。 B.跑。2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河、渭不足。()A.不夠。 

7、B.夠。3在文中找到與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寫在橫線上。黃河和渭水的水都不夠他喝。_4從這個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的哪些優秀品質?_5山海經中保存了一些人們熟知的神話,你還能寫出一個嗎?神話故事中還有像夸父一樣的人物嗎?說說看。_3. 文言文閱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天帝使我長百獸(_)子以為我不信(_)2翻譯下列的句子。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_3全文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的是:

8、_。4.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陳實與“梁上君子”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于梁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于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梁上盜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于地,叩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者。1解釋:棲(_) 陰(_)夫(_)斯(_) 孰(_) 徐(_) 諭(_) 省(_)一(_)2翻譯:時歲饑民餒 :_正色訓之:_3理解:“梁上君子”現已成成語。它是

9、指 _5. 閱讀南轅北轍,完成習題。南轅北轍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選自戰國策)導讀: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注釋: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之:動詞,往,到。用:資用,即路費。御者:駕車的仆夫。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實詞。(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_)(2)吾用多。(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1

10、)君之楚,奚為北面?_(2)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_3成語“南轅北轍”現在用來比喻_6.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令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gng gèng)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日:“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予對日:“齊之臨淄三百閭(l),張抉(mèi)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日:“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日:“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xio xiào)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為文中的加下劃線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1、更_ (gng gèng)道    不肖_ (xio xiào)主2用自己的話來理解畫線句子。_3出自本文的三個成語是_、_、_,這三個成語用了_的修辭手法來表現齊國人多。4.這則古文告訴我們,晏子是一個_的人。(請用兩個四字詞語回答)7. 課內閱讀展示。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_,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解釋加點的詞。(1) 惟弈秋之為聽。(_)(2) 思援弓繳而射之。(_)(3) 雖與之俱學。(_)2讀下

12、面的句子,在停頓恰當的句子后面打“”。(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思援/弓繳/而/射之。(   )(3)使/弈秋/誨/二人弈。(   )3朗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應該讀出(_)的語氣。朗讀“曰:非然也”應該讀出(_)的語氣。A疑問   B反問   C否定   D肯定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_為是其智弗若與?_5讀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選擇正確的答案在括號里打“”。A學習必須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B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C學習必須不怕困難,知難而進。()8. 閱讀下

13、列文言文,回答題后問題。孟母三遷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xuan)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z)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子矣。”遂居焉。譯文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游玩耍,孟母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做禮儀之事,孟母說:“這個地方適合孩子住了。”于是就定居下來了。1“舍”有下列

14、意思:房屋,住處。謙詞,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量詞,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在“舍弟”、“舍侄”一詞中意為 ;“校舍”、“宿舍”一詞中意為 ;“退避三舍”一詞中意為 。“舍”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只填序號)2根據句子的意思,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遂遷居市旁   市:_(2)復徙居學宮之旁   徙:_3對“此非吾所以處子也”這句話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B.這個并不是我的孩子。C.這并不是我教導孩子的方法。4孟母共搬了三次家,第

15、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5你從“孟母三遷”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_9. 課內閱讀。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伯牙鼓琴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_   伯牙破琴絕弦_2伯牙是傳說中的善彈琴的人,鐘子期是善聽音的人。與此典故相關的成語是:_,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3翻譯下列句子。(1)鐘子期曰:“善

16、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_10. 閱讀理解。文徵明習字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選自書林記事)注釋:率:標準茍且:馬虎簡札:書信少:通“稍”,稍微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書遂大進(_) (2)平生于書(_)(3)未嘗茍且(_) (4)或答人簡札(_)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_3文徵明是明朝著名書畫家,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

17、于他求學時具有_和_的精神。11. 閱讀理解。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選自禮記曲禮上)注釋:禮:依禮而言不妄說人:不可隨便地取悅于人不侵侮: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修身踐言:涵養自己的德性,實踐自己的諾言行修:行為有修持1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詞語不辭費_不逾節_不好狎_行修言道_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禮,不妄說人,不辭費。_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_3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_12. 文言文閱讀。馮夢龍翠鳥移巢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巢。子長羽毛,復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

18、取之矣。注釋翡翠鳥,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經常棲息在水邊的樹洞內,捕食昆蟲、小魚。靠下。更加。1簡述上文所說的內容。_2閱讀本文使你聽白了一個什么道理?_13. 課內閱讀,完成練習。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甲)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乙)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兩小兒辯日選自_。2對“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A.兩個孩子幸災樂禍,

19、冷嘲熱諷。B.兩個小孩譏諷孔子無能,不懂裝懂。C.采用反問的句式,表現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D.兩個小孩很尊敬孔子,顯出了孩子的調皮機靈。3把第一個小孩的觀點畫上“_”,把第二個小孩的觀點畫上“”。一小兒認為“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理由是:_4兩小兒辯斗時,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認識事物的?請選一選。A溫度的高低B形狀的大小(甲)小兒:_  (乙)小兒:_5對兩個小兒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決也。”說明孔子_的態度,正如他自己所說:_。6下列不是兩小兒辯日一文中可以悟出道理的是()A.應該獨立思考,大膽質疑。B.上課時候可以想想下課怎么玩。C.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D.知識是

20、無窮無盡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1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笑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釋)酒酣: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詣:到去。曷:同“何”,什么。坐:犯罪。固:本來。避席:離開座位。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圣人:才德極高的人。熙:同“嬉”,開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1下面加點字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王賜晏子酒(賞賜,給予) B.齊人固善盜乎(擅長)C.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只是,僅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