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合成理論的隱喻意義構建研究_第1頁
基于概念合成理論的隱喻意義構建研究_第2頁
基于概念合成理論的隱喻意義構建研究_第3頁
基于概念合成理論的隱喻意義構建研究_第4頁
基于概念合成理論的隱喻意義構建研究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于概念合成理論的隱喻意義構建研究    【摘要】隱喻研究已經是功能語言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話題。概念合成理論是基于概念合成理論而形成。概念合成理論是在四個空間模式下意義映射的結果。演講作為人們宣傳觀點,表達意愿的一種方式,需要使用多種語言手段來達到其目的。作為政治演講中必然用到的語言手段之一,隱喻語言的使用能夠使語言變得更加生動,易于理解,也能使結構更加嚴謹。因此,對于隱喻的研究,選擇演講作為研究語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以政治演講作為研究語料,結合概念合成理論解釋其中隱喻意義的構建。【關鍵詞】概念合成理論;隱喻研究;政治演講【作者簡介】馮洋

2、洋,山西農業(yè)大學信息學院。一、引言最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對于概念合成理論有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有的學著關注于概念合成理論本身,主要研究該理論的發(fā)展狀況及應用狀況。或是研究概念合成理論與概念隱喻的區(qū)別。而對于概念合成理論在隱喻意義構建的過程中的作用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在于引用概念合成理論對隱喻意義的研究。以政治演講內容為研究語料。通過本人的研究,會進一步豐富對于概念合成理論的語料研究。同時,也對豐富隱喻意義的研究也有一定幫助。vestermark 曾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他提到:“政治語篇中的隱喻是使聽者明白抽象政治問題的工具,隱喻經常用于強調或者緩和某些問題”。本論文側重研究在這些政治語篇中,

3、隱喻意義是如何通過概念合成理論中的四個思維空間的意義映射來形成的。二、概念合成理論的形成對概念隱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一直以來,人們對于隱喻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意義層面上的研究,二是形式層面上的研究。而概念隱喻研究是從意義層面上的研究。在 metaphors we live by(2003) 一書中,lakoff 和johnson 從認知角度詮釋了隱喻。認為隱喻不是語言的裝飾品,而是思維的工具和概念形成的基本方式。他們提出:“我們平常的概念系統(tǒng)在思維和行為方面從本質上來說是隱喻性的。”fauconnier 于1985年發(fā)表了心理空間一書,該書的問世對于概念合成理論的形成起

4、了決定性作用。概念合成理論是在概念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心理空間發(fā)展而來的。fauconnier認為隱喻意義與結構具有勸說性,因此,在意義構建中隱喻構建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認知能力是人類特有的,尤其是生成,轉換和處理意義的過程。思維范疇之間的映射也是人類特有的。正是由于這些特殊能力,人類才被賦予處理所指世界中思維空間的能力。概念合成理論關注隱喻的動態(tài)和在線意義的認知過程。它把隱喻看成是合成空間中始源域到目標域圖示的輸出成果,它能強有力地解釋隱喻。概念合成理論分析四個思維空間中元素的相互關系。四個思維空間分別為:兩個輸入空間、類屬空間和合成空間。輸入空間是指來自于兩個不同認知范疇的信息;類屬空間是指兩個

5、輸入空間所共享的信息、結構,它是決定跨域映射的關鍵內容;分別來自于兩個輸入空間的結構、信息部分地映射到第四空間,即合成空間。隱喻意義的生成就在合成空間。在人類的認知中,思維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在觀察概念范疇與思維范疇是如何映射和如何生成隱喻這兩個問題時,我們首先需要確定這四個空間。一般而言,隱喻是始源域與目標域的相互映射。fauconnier指出意義構建過程就是概念的跨空間映射、投射或漂浮,最后在合成空間中通過合成產生出派生結構的過程。三、隱喻意義的構建基于概念合成理論的隱喻含義的構建,是指通過四個思維空間的建立與轉化,從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的在線認知。政治演講中,隱喻的使用能夠讓演講者用更加生動

6、的語言來感染聽眾,達到演講的預期目標。從語篇構建來看,隱喻幫助實現(xiàn)了語篇的銜接與連貫。從實現(xiàn)演講者的政治意圖的角度來看,隱喻常用來加強情感、贏得支持、提高個人魅力以及樹立美國的中心地位。隱喻的使用是政治演講的語言手段之一,具有研究的典型意義。政治演講中使用的隱喻類型有很多,比如人類隱喻,家庭隱喻,戰(zhàn)爭隱喻,旅途隱喻,容器隱喻,建筑隱喻等等。本文重點從人類隱喻,容器隱喻和建筑隱喻三個方面來例證隱喻意義是如何基于概念合成理論而構建。1.人類隱喻。作為人本身,對自身特點的了解是最多的。在政治演講中,使用人類作為始源域也是能引起聽眾廣泛共識的途徑之一。人類隱喻作為政治演講中常用的一種,它具備好理解,更

7、生動的特點。因此,也備受演講者的青睞。america became the worlds mightiest industrial power; saved the world from tyranny in two world wars and a long cold war; and time and again, reached out across the globe to millions who, like us, longed for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bill clinton, 1997)在此例句中,輸入空間1為工業(yè)化強國的美國,輸入空間2為

8、擁有力量的強者。美國作為一個已經完成了工業(yè)化的國家,已經步入了發(fā)達國家的行列。而發(fā)展中國家正在經歷工業(yè)化過程。在目標域中,美國擁有強大的工業(yè)力量;始源域中,強者有責任照顧、保護弱小者。在此句中,發(fā)展中國家作為弱小者,需要強國的保護。美國與強者擁有力量、責任等共性。這些共性在類屬空間進行映射。最終,在合成空間形成美國作為工業(yè)化強國擁有責任,力量照顧弱小國家。因此,美國這個目標域就可以用強者這個源域的特性來理解。2.容器隱喻。容器具有空間特性和實體性,并且能夠實現(xiàn)量化。把時間作為容器,時間內的事件作為容器內的物體,能夠將空間與時間感更好地集合起來。it is our great good fort

9、une that time and chance have put us not only at the edge of a new century,in a new millennium,but on the edge of a bright new prospect in human affairsa moment that will define our course,and our character,for decades to come. ( clinton,second inaugural address,1997)在這個例句中,一個新世紀的開端是輸入空間1,容器的邊緣是輸入空間

10、2。輸入空間1這個目標域中,它是一個長度單位。但是作為一個新世紀,則具有有始有終的特性,是從開始逐漸內化的一個過程。輸入空間2具有邊框的一個立體空間這樣的特性。兩者都具有由外向內的延伸過程。這個特征投射在類屬空間。把新世紀的開端作為容器邊緣這個概念就在合成空間形成。克林頓將新世紀的開始作為容器的開端則更能體現(xiàn)出一個世紀的完整性,空間性。使得時間概念變得更見立體。同時,也讓聽眾感受到目標的明確性。3.建筑隱喻。建筑物是現(xiàn)代城市發(fā)展水平的標志。建筑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源域模型。建筑有墻、磚、內部結構還有基石等等。而對于一個國家的構成也需要行政機構、人們等等。he would overthrow

11、 the noblest structure of human wisdom, which protects himself and his fellow-man. (james knox polk, 1845)一棟建筑的架構有墻、磚、內部結構、基石等等元素。在此例句中,國家是輸入空間1,建筑結構是輸入空間2。在輸入空間1國家這個目標域中,一個國家的政府由各個部門、部門之間相互關系等等元素構成。在輸入空間2建筑這個始源域中,要保持建筑的穩(wěn)固,內部結構設計需合理,磚、墻等要牢固地砌在一起。在國家這個目標域中,國家要保持繁榮穩(wěn)定,政府部門需要合理分配、相互協(xié)作。在這個兩個輸入空間中,擁有共同的架構

12、就形成了類屬空間。建筑范疇中的構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與國家范疇的構成部分及其部分之間的關系構成這兩個范疇的共性特點,并反映在類屬空間,合成空間對這些共性的交互作用之后,隱喻新意就產生了。人類正是逐步通過概念合成,并在整合了的概念基礎之上形成新的合成空間,從而不斷地認識世界和人類本身的。簡而言之,合成就是將兩個空間中的部分結構整合為第三個空間中帶有層創(chuàng)特性的一個結構。政治演講中,隱喻新意的產生對演講者贏得聽眾的支持、勸說聽眾接受觀點等方面的作用是顯著的。因此,運用合成理論分析隱喻對于理解政治演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四、結論概念合成理論的提出具有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它提出了心理空間,認為隱喻意義

13、的構建是通過心理空間的在線構建;另一方面,它高度抽象地從語言機制解讀言語,更好地幫助人類從心理認知方面認識自身言語形成。在政治演講中,隱喻意義的構建不僅在語篇銜接和語篇連貫上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于表達演講者的政治意圖也是非常好的手段。因此,理解隱喻意義的構建無論是對聽眾還是對于演講者來說都具有極大的意義。而概念合成理論更好地幫助了人們理解隱喻意義的概念。在隱喻意義的構建過程中,兩個輸入空間具有的特性需要人們在認知中收集。基于此,隱喻意義的形成的基礎是人們對于物質世界中已有事物的認識。共有特性在類屬空間的映射和隱喻意義在合成空間的形成則包含人們認知過程中的概括,總結等能力。從一定程度上,隱喻

14、意義的構建對人們認知能力有一定要求。隱喻還在于運用人們對已知事物的認識去簡化晦澀難懂的政治概念。因而,隱喻的使用還需要具有共同的文化認識。人們擁有自己的認知世界。擁有同樣文化的團體具有共享的認知基礎,這就是人們能夠相互理解的原因。概念合成理論就是基于以上的文化基礎對隱喻意義進行分析。政治演講中用到的主要隱喻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或生活經歷息息相關。正是這些相關的生活經歷使得這些隱喻意義更加具有可接受性和勸說性,也使得演講者更加容易地傳達政治觀點,交流政治信息和影響人們。純粹的政治語言是晦澀難懂的,如果演講者在演講中使用政治術語,人們會很難理解演講的內容,更不用說演講所要達到的效果。隱喻給演講者們提供

15、了一個能夠讓聽眾更容易接受的語言和思維模式。但是,政治演講中隱喻意義的使用也可能誤導聽眾。比如,演講者可能會通過隱喻意義的修飾賦予殘忍、血腥的戰(zhàn)爭一幅好的景象。他們也可以通過使用隱喻意義隱藏一些不想讓人們知道的信息。所以,在理解政治演講中的隱喻意義時,人們應該意識到他們的真正意圖,并用一種正確的方式去分析演講中的隱喻意義。總而言之,政治演講作為隱喻意義研究的一種載體,它不僅僅能夠深刻地體現(xiàn)隱喻意義,更能激發(fā)人們對于政治語言深入了解的興趣。五、不足之處這篇文章在概念合成理論的指導下分析了政治演講中三種主要隱喻意義的構建。但是,政治演講中的隱喻不僅僅只有這三種,還有其他一些隱喻意義的出現(xiàn),比如,金錢隱喻,病人隱喻,戰(zhàn)爭隱喻,家庭隱喻等等。因此,本文無法全面地分析政治演講中所有隱喻意義的構建。除此之外,對于三種隱喻意義的構建過程分析有待進一步深入。本文豐富了概念合成理論的語料研究,但是,對于概念合成理論的深入學習還要進一步提高。參考文獻:1周維超.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講中的隱喻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2012,(8):84-89.2王建華.美國總統(tǒng)執(zhí)政和告別演說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4-200.3汪少華.概念合成與隱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