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橋梁抗震設計體系論述及高噸位橋梁減隔震設計方法優化 摘 要:抗震設計體系分為延性設計體系和減隔震設計體系,本文對橋梁減隔震設計體系進行了論述及總結,并針對現行的高噸位橋梁采用的摩擦擺減隔震支座,提出了一種改進的減隔震設計思路,經過計算分析,具有經濟效益和可操作性。關鍵詞:減隔震;支座;抗震1 概述橋梁在交通中起到節點樞紐的功能,在地震發生時,是控制抗震救災的瓶頸節點,一旦損壞,修復往往很困難,等同切斷了抗震救災的生命線,因此保證橋梁結構在地震下的安全尤為重要。汶川地震、玉樹大地震的發生,給國民帶來了慘痛
2、的教訓,我國的建筑抗震設計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橋梁的減隔震設計研究工作也在積極開展。根據我國現行的橋梁設計規范,抗震設計原則為“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為滿足此設計原則,需要進行抗震設計,對應抗震設計體系可分為延性設計體系和減隔震設計體系。2 抗震設計體系2.1 延性設計體系延性抗震設計體系的核心是“抗震”,即考慮讓結構本身提供抵抗地震作用,保證結構的整體安全。其由剛性結構體系和柔性結構體系演化發展而來的,需協調的設計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地震作用下,結構從彈性進入到塑性狀態,同時具有較大的延性,從而能夠消耗結構能量,達到損壞但不倒塌的效果。具體設計中,在“
3、中震可修”的狀態,橋梁結構部分節點出現塑性鉸,但結構的承載能力卻沒有降低,能夠緩慢的吸收地震能量;但在“大震不倒”的狀態下,結構的塑性鉸節點又具有可控的變形,不至于倒塌。延性抗震設計體系能充分的利用結構材料本身的特性,經濟合理,但結構本身的損傷無法避免,同時其理論體系還在發展過程中,計算體系復雜,取決于設計人員把控能力,對設計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較高。2.2 減隔震設計體系相對延性設計體系是在地震作用下被動的抵御,減隔震設計體系則是主動的消耗地震作用。在地震動作用下,通過減隔震裝置將地震作用和構件隔離,并通過減隔震裝置來消耗地震作用,起到減小結構構件承受地震作用的效果。地震作用下的加
4、速度反應譜如圖1所示,位移反應譜如圖2所示,反映了在不同阻尼作用下下,地震加速度和位移雖地震周期的變化規律。因此延長結構的周期、增加結構的阻尼,能夠有效的降低地震作用時的位移和加速度響應。減隔震技術即利用了此性質,達到減少地震作用的目的。減隔震技術能有效減輕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能力1,同時概念清晰,過程可控,各建設主管部門正在有計劃,有部署,積極穩妥推廣應用2。3 橋梁減隔震結構裝置按照相關設計規范的要求,常用的橋梁減隔震裝置可以分為分離型減隔震裝置和整體型減隔震裝置。分離型減隔震裝置主要是常規支座和阻尼器結合,如橡膠支座分別和摩擦阻尼器、金屬阻尼器、粘性材料阻尼器組
5、合等等。分離型減隔震裝置安裝復雜,構件需相互協調工作,受力分析繁瑣,目前在橋梁結構實際工程中應用較少。整體型減隔震裝置也即減隔震支座,是指支座本身具有支撐上部結構的功能外,內部還有相應的構件消耗地震作用,常用的有高阻尼橡膠支座、摩擦擺減隔震支座、鉛芯橡膠支座等。相對分離型減隔震裝置,整體型減隔震裝置構件集成,減隔震思路清晰,在目前的橋梁抗震設計中應用較廣。4 減隔震支座4.1 橡膠型減隔震支座橡膠型減隔震支座主要是由鋼板和橡膠片組成。鋼板用來限制橡膠片的橫向變形,同時增加支座的豎向剛度;橡膠則是耗能構件,通過橡膠來隔離上、下部的地震作用,通過其變形來消耗地震作用。鉛芯橡
6、膠支座則是在支座中心放入鉛芯,優化支座的阻尼性能,減隔震效果更明顯。橡膠型減隔震裝置成本低、安裝方便、構造簡單、受力明確、加工容易,因此目前是在橋梁結構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減隔震裝置。但其缺點是受橡膠本身特性的限制,在高寒冷地區、對于噸位較大的橋梁結構不適用,其豎向最大承載力一般控制住10mn作用。4.2 摩擦擺型減隔震支座摩擦擺減隔震支座是巧妙利用本身的構造特性起到減隔震作用,其核心出發點是在地震作用下,支座上下可以在曲面上自由的擺動,在自重作用下有自恢復的效應。其利用鐘擺原理實現減隔震功能,支座通過滑動界面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實現減震功能,通過球面擺動延長梁體運動周期實現隔震功能3。
7、摩擦擺支座中設置抗震銷釘,在小震及中震作用下,抗震銷釘不剪斷,僅主墩承受地震作用,可控制結構的位移;在大震作用下,摩擦擺支座中的抗震銷釘剪斷,固定墩轉化為活動墩,全聯承受地震作用,其位移也相應增大。摩擦擺支座能適應較大的噸位,在大跨度橋梁設計中應用更為廣泛。基于上述的摩擦擺減隔震支座抗震原理,本文以實際工程為例,提出了摩擦擺支座抗震設計的優化方法,并與常規的設計思路進行了對比。5 工程背景5.1 總體布置河南鄭州某工程采用了30+50+30m的預應力砼現澆大箱梁,橋梁橫斷面布置為雙六,橫斷面寬度為25.5m。橋梁的立面布置圖如圖3所示。橫斷面布置如圖4所示所示。5.2&
8、#160; 構造設計橫梁整體式箱梁斷面為大挑臂弧形斜腹板箱梁斷面形式,雙向橫坡,跨中截面高度為200cm,中墩截面高度為300cm,以二次拋物線過渡。橫斷面兩側挑臂長度均為5.4m,挑臂與外側腹板弧線半徑7.5m,外側腹板與箱梁底板倒圓弧半徑3.75m,挑臂端部厚度為0.2m;橋面板厚度為220mm,底板厚度為220mm400mm,腹板厚度為400mm600mm。下部結構采用曲線“h”型雙肢墩,墩身上段為稍微外展,中墩平均高度為8.35m。立柱尺寸為200×240cm(橫橋向×順橋向)。5.3 抗震設計鄭州地震設計分組為第二組,抗震基本烈度為度,抗震措施設防烈度
9、為度,地震動峰加速度值為0.15g。根據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抗震設防分類為乙類,抗震設計方法為a類。本工程的抗震體系采用整體型減隔震裝置,為滿足支座的噸位要求,采用的是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在較高的墩上設置固定支座,使較高的墩成為固定墩。支座布置如圖5所示。6 優化抗震設計思路6.1 常規抗震設計思路如前文所述,摩擦擺支座中設置了抗震銷釘,在e1地震作用下,抗震銷釘不剪斷,僅靠橋梁的固定墩來承受全部地震荷載,其他墩不承受地震荷載作用,這會導致:(1)固定墩的構件設計加強較多。因僅固定墩承受全部e1地震荷載,固定墩的立柱配筋以及對應的下部樁基設計均需要大大加
10、強,不經濟。(2)支座噸位較大。支座的水平承載力是豎向承載力的0.1倍左右,為了滿足e1地震下水平承載力的要求,需要對應加大支座的規格,但對正常使用狀態下的豎向承載力來說,是富裕非常多的,不經濟。(3)非固定墩需要參與承受e2地震下的作用,其配筋仍要滿足地震下荷載的要求,無法減少。6.2 優化抗震設計思路基于上述問題及摩擦擺型減隔震支座的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種優化的減隔震設計方法:固定墩僅是在正常使用狀態下的固定墩,在e1地震作用下抗震銷釘即剪斷,全聯橋墩均參與到減隔震作用來,起到減少固定墩的材料用量,起到優化減隔震的抗震思路和過程。6.3 兩種抗震設計思路計算對比計算軟
11、件采用midas civil,下部基礎按照剛度相同的邊界條件約束(經工程實際證明,能夠滿足抗震設計的精度要求),上部采用三維梁單元,實際模擬立柱的尺寸和高度等參數,抗震計算模型如圖6所示。橋墩橫向設置兩個支座,e1地震作用下,固定墩承受的全部水平力約為580t;e2地震作用下,固定墩承受的全部水平力約為1220t。本工程實際設計中,為了滿足e1地震下抗震銷不剪斷,e2地震下抗震銷剪斷,固定墩支座的噸位選用的55mn,水平承載力為55t,活動中墩選用支座噸位27.5mn。按照優化的抗震設計思路,固定中墩和活動中墩均選用27.5mn規格的支座。在靜力作用下,僅固定中墩承受靜力水平荷載,在e1和e2
12、作用下,固定中墩抗震銷釘剪斷,轉化為活動中墩,全聯抵抗地震力。經過結構計算分析,按照優化的抗震設計思路進行本工程的設計,可在以下方面減少材料用量:(1)固定墩的支座噸位從55mn降低到27.5mn。(2)固定墩橋墩的主筋由2層32100減少到了1層32100。(3)固定墩樁基設計為15根直徑150cm的鉆孔灌注樁,樁長由56m減少到了42m。6.4 優化的抗震設計思路問題(1)結構位移較大。減隔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減隔震構件自身的變形來降低地震力響應,按照優化的抗震思路,則會大幅度增加橋梁的變形。按照優化的抗震設計思路,經計算分析,本工程的縱向梁端位移在e1地震下為5.7cm,在e2地震下為13.6cm。可見e2地震下的變形非常大,需要采用相應規格的伸縮裝置才能滿足此變形。(2)e1地震作用后,即需要更換支座。相對e2地震作用,e1地震發生概率更大。常規設計思路e1地震下不需要更換支座,僅e2作用下需要更換支座。優化的設計思路下,e1、e2作用下均需要更換支座,增加了養護維修的費用。7 結論本文對現行的抗震設計體系進行了論述及總結:延性設計體系雖經濟可行,但對設計人員的要求較高,且會產生結構損傷,在現行的橋梁結構設計中采用較少;減隔震設計體系受力明確,效果明顯,在橋梁減隔震設計中采用的較多。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植物生物材料加工中的應用前景報告
- 統計初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前景試題及答案
- 社交媒體對家具設計的影響研究試題及答案
- 智能物流在農村電商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班組長履職報告
- 泰安英語考編試題及答案
- 水利工程與土木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025年申請與政策環境分析報告
- 礦洞游戲測試題及答案
- 網絡傳播法規(自考14339)復習必備題庫(含答案)
- Django 3 Web應用開發實戰(下篇)
- 學會感恩說課課件
-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考試復習題庫(筆試、面試題)
- 《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標準
- 箱涵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 公路養護的高級工復習題
- 三人合伙經營協議書 doc 三人合伙經營協議書實用版(六篇)
- JJF 1793-2020海水營養鹽測量儀校準規范
- GB/T 20080-2017液壓濾芯技術條件
- 超音速流動與燃燒的大渦模擬基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