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改革_第1頁
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改革_第2頁
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改革_第3頁
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改革_第4頁
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改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改革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編程技術的發展,“c語言程序設計”的課程地位由專業核心主干課程轉變為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地位的改變必然使得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實驗指導等發生改變。從課程建設的角度探討了新形勢下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的改革。關鍵詞 c語言 課程建設 改革:g424 :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54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c languageprogram design course in collegesli

2、n huijun(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al college,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37)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position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design has been changed to core specialty course.

3、with the change of its courses position,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l, experiment guide will be changed. discuss the reform of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college from the angle of course construction.key words c language; course constru

4、ction; reform0 引言c語言是一種面向過程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其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具有完善的模塊程序結構,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特點,又具有低級語言的功能。 c語言曾經是進行軟件開發的主流語言,因此“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曾經作為計算機技術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在高等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中廣泛開設。然而隨著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的廣泛應用,“c語言程序設計”的專業核心地位開始動搖,一些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已不再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取而代之的是java、c+、vc+等課程的直接開設。那么,在高職高專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c語言程序設計”是否還有繼續開設的必要?如果開設應如

5、何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應如何進行改革才能適應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在本文中,我們將從課程的地位和開設的必要性、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實驗指導等方面就大專院校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進行深入的探討。1 課程的地位和開設的必要性“c語言程序設計”曾經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主要學習c語言的語法規則、算法、模塊化程序設計思想,并以c語言為開發語言進行系統的開發。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c語言由于其在可視化編程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它不再成為軟件開發的主流語言,在這種情況下,c語言的核心主干課程地位發生了改變,我們曾經對多所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查,多所高校根據專業的發展

6、已不再開設c語言,部分院校直接開設java,部分院校直接開設c+,部分院校即使開設c語言,也只是把c語言作為專業基礎課程來開設。大專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制三年,通過學習,學生應具備基本程序設計能力,能使用計算機語言進行程序的設計、調試和維護。大專院校學生的入學基礎較為薄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學生一入校門接觸計算機專業課程,感覺最難的就是程序設計,如果其第一門課程學的是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則須從結構化程序設計開始學,學習時間較長,很容易將結構化程序設計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混淆,導致學習越來越困難,因此有必要在開設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之前先開設結構化程序設計課程。c語言是古老而長

7、青的編程語言,它的語法是c+、vc+、java、c#等多種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也是后續課程“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數據結構”等的基石。因此把c語言作為大專層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基礎課程或計算機語言的入門課程來來開設是必要的,有利于學生對計算機語言及結構化編程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為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及其他的開設后續課程的開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2 課程內容體系在把“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核心主干課程開設時,其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使用c語言進行系統的開發,因此其教學內容是圍繞著軟件開發這一主題展開學習,學時較長,內容詳盡。而把“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

8、專業基礎課程來開設時,對學生能利用c語言開發系統的要求降低,學時不宜過長,課程總體目標轉變為培養學生對程序設計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以及提高程序設計的興趣為主,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程序設計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代碼編寫風格,對代碼不再感到害怕。“c語言程序設計”可以說是大專院校學生入校后所接觸的第一個程序設計語言,根據計算機編程思想和技術的發展,以及大專學生的特點,考慮相關的后續課程以及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的開設,本著面向基礎、以“必需、夠用”為度,我們將“c語言程序設計”的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如圖1的內容所示,我們對c語言的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做如下的變革: (1)c語言包含的基本概念很多,如變量、常量

9、、存儲空間、地址、運算符、表達式、函數、指針、數組等,這些概念都是后續課程的基礎,因此應加強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與掌握。(2)不管哪一種編程語言,其程序的基本結構都離不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這三種程序結構也是面向對象編程的基礎,因此c語言的教學重點也在于讓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三種程序結構的編寫。在這三種程序結構的教學中,應以算法為主線、結合c語言的語法規則進行講授,案例功能不宜太復雜,程序不宜過長,以單一功能為主,這將有利于后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學習的銜接。函數是c程序的基本構成,也是大部分計算機語言的基本概念,對函數的概念、定義和聲明、返回值、函數的調用、參數的傳遞、變量的作用域應

10、予以詳細的講解,以理解其中的基本方法為主。(3)在數據類型部分,重點在于基本類型、指針概念、數組的講解,放棄一些構造型的數據類型,如共同體、結構體等,因為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中,已使用類來實現這些復雜數據類型數據的封裝。3 教學方法“c語言程序設計”以c語言為平臺,使學生全面了解程序沒計的基本算法、c語言的語法規則以及結構化程序沒計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結構化程序設計和調試的能力。“c語言程序設計”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講授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由于c語言涉及的概念比較復雜,規則繁多,許多知識點抽象且難以理解,使用靈活,容易出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認為內容抽象、枯燥,學習起來都感到困難

11、和吃力,并在不同程度上產生畏懼心理,學生學習興趣度較低。基于上述原因,我們認真研究了思維可視化技術、微課程技術等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并將其用于實踐教學,效果較好。3.1 思維可視化技術思維可視化技術是一種以數據可視化、計算可視化和信息可視化為基礎,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創新的技術,其要點是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思維可視化的目的是使思維流程化、圖形化、圖譜化和清晰化,其可視化工具包括有概念圖、思維導圖、流程圖、語義網絡、圖表等。c語言概念繁多,層次性較強,思維可視化技術的引進有利于學生對計算機語言整體概念的理解。如在講解c語言數據類型時

12、我們可以使用一張圖完成教學。圖2為基本數據的概念圖。概念圖以swf文件出現,在教學時以數據基本數據類型為中心,進行層次的折疊,在講授時以知識點為中心中心展開或折疊。整個教學直觀,一目了然,效果較好。思維可視化技術可貫穿c語言的整個教學過程,我們將可視化的各種圖示工具教會學生,課前使用思維對圖進行預習,課中使用概念圖、流程圖進行教學,課后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內容的整理。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有助于學生編程思維能力的提高。3.2 微課程技術微課程即微視頻課程,是一段短小精悍的、以教學為目的的視頻。一段微課程視頻大約10分鐘左右,講解一個知識點,目標明確。與ppt相比,實踐證明微課程的視頻形式

13、更有效,更吸引學生,視聽結合,能增強學習者的信息處理能力,降低學習者的認知負荷,提高學習效率。微課程的反復播放有助于學生自己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在c語言教學中,我們往往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講授知識點,知識點相對較多,一節課45分鐘,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續集中。將微課程技術引入c語言的教學過程后,我們將微課程分為知識點微課程、練習微課程,每個微課程大約10分鐘右左右,兩種課程輪流交替進行,既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也能在課堂上完成課后鞏固環節。在多個知識點微課程和練習微課程后,進行綜合實例微課程進行綜合的訓練。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如循環結構是c語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循環的每一次執行較難

14、理解。我們以例題作為知識點制作微課程,將循環的每一次執行、內存變量值的變化、執行的結果以動畫的方式呈現出來,一目了然,且學生可以多次觀看,避免因老師一次講解難以掌握而又無法回顧的問題。實踐證明c語言中許多的知識點使用微課程教學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排序微課程、運算符微課程等,其在顯示程序運行過程中變量的變化、運行結果的變化等方面尤其有效。4 上機實踐與習題上機實踐是“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重中之重,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程序設計的素養和程序編輯、修改、調試、運行的能力。c語言的開發環境經歷了turbo c、vc+6.0、vs等,目前使用較多的是vc+6.0。一般情況下,如果單純是學習c語言,使用vc

15、+6.0已足夠,如果后續開設c#等課程,建議使用vs,以便于后續課程的開設。大多數的實驗指導書中的實踐教學內容和題目以驗證型和設計型為主。驗證型的題目要求學生按照書本上的指示,輸入程序,填寫結果即可,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設計型的題目對于大專院校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學生往往無從下手。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使實踐教學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我們制定并實施了以下改革措施:(1)改革上機實踐的教學模式:我們對實驗內容進行了重新的設計,每個實驗銜接課程的內容,實驗內容小而精練,將以往一個完整的理論知識點教學完之后再進行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改為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聯系、相

16、互交叉、彼此滲透、有機結合、同步發展的教學模式。(2)設計多種類型的實驗題目:針對學生存在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個性有差異等問題,設計出包含驗證型、改錯型、設計型共三種類型的實驗,題目盡可能做到既與理論教學內容靠近,又能覆蓋知識點,切合實際。通過完成不同類型的實驗題目,有目的、分層次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從實驗過程中獲取知識,積累經驗。要學好c語言,做習題是關鍵,習題能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知識。通常情況下,習題是在一個章節完成后才進行,知識點過多,學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做習題。因此我們對習題進行了重新整理,在一個知識點教學結束后即進行(下轉第118頁)(上接第113頁)習題的訓練,將教學與習題有效地結合,將學生做習題的時間分散,縮短,減少難度,達到即時鞏固的效果。5 結束語由于計算機編程技術的發展,c語言的課程教學也受到了影響。2012年,我校將c語言作為重點課程進行建設,結合實際,我們對大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地位、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實驗指導進行改革探討,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大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電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變。這些改變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我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發展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仍須在實踐中去改進和完善。基金項目:嶺南師范學院2013年青年項目,項目號:ql1311;嶺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