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5]101號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6/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1.gif)
![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5]101號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6/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2.gif)
![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5]101號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6/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3.gif)
![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5]101號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6/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4.gif)
![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5]101號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6/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331b2969-e330-4420-9ded-56e6d8f9c84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5101號二五年七月II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前 言為統一鐵路客運專線混凝土質量標準,明確混凝土施工控制技術要點,確保混凝土結構的長期耐久性能,制訂本技術條件。本技術條件主要依據京滬高速鐵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最新成果、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暫行規定、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指南(CCES01-2004)以及國內外其它有關標準和規范編制。本技術條件負責起草單位:鐵道科學研究院、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本技術條件主要起草人:謝永江 仲新華 黃直久 張 勇 鄭新國 楊富民 朱長華 佟明華 李啟棣 汪加蔚 劉世安 賈耀東
2、本技術條件由鐵道部科學技術司負責解釋。35目 錄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基本規定23.1設計使用年限23.2環境類別及作用等級23.3混凝土耐久性指標44混凝土原材料54.1水泥54.2礦物摻合料54.3細骨料64.4粗骨料74.5外加劑84.6水95試驗方法106混凝土的施工116.1施工前準備116.2原材料儲存與管理126.3配合比的選定126.4攪拌156.5運輸166.6澆筑176.7振搗186.8養護186.9拆模207混凝土的質量檢驗207.1一般規定207.2施工前檢驗207.3施工過程檢驗217.4施工后檢驗21附錄A 混凝土的電通量快速測定方法22附錄
3、B 水泥或膠凝材料抗硫酸鹽侵蝕性能快速試驗方法24附錄C 礦物摻合料及外加劑抑制堿骨料反應有效性試驗方法26附錄D 混凝土抗裂性試驗方法28附錄E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檢驗要求29附錄F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抽檢要求31附錄G 混凝土力學性能抽檢要求31附錄H 混凝土施工試件耐久性能抽檢要求32附錄J 實體混凝土質量抽檢要求32編制說明33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1 范圍1.0.1本技術條件規定了滿足鐵路客運專線工程結構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施工控制要點和質量檢驗方法等。1.0.2本技術條件適用于客運專線新建橋梁、隧道、涵洞、軌道、路基支擋等結構用混凝土。1.0.3客運專線混凝
4、土除應滿足本技術條件規定的要求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和部頒標準的其它有關規定。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標準所包括的條文,通過在本技術條件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技術條件的條文。本技術條件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技術條件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751999 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7482005 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GB/T1761996 水泥化學分析方法JC/T4201991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學分析方法GB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8046200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187362002 高強高性
5、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GB/T146842001 建筑用砂GB/T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TB/T2922.11998 鐵路混凝土用骨料堿活性試驗方法 巖相法TB/T2922.41998 鐵路混凝土用骨料堿活性試驗方法 巖石柱法TB/T2922.52002 鐵路混凝土用骨料堿活性試驗方法 快速砂漿棒法TB/T30542002 鐵路混凝土工程預防堿骨料反應技術條件GB/T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劑JC4732001 混凝土泵送劑JG
6、J6389 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J8285 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JGJ/T109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TB104262004 鐵路工程結構混凝土強度檢測規程DL/T51502001 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3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基本規定3.1 設計使用年限3.1.1 混凝土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級別可根據設計使用年限按表3.1.1進行劃分。表3.1.1 混凝土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級別設計使用年限級別設計使用年限一100年二6
7、0年三30年3.2 環境類別及作用等級3.2.1 混凝土結構所處環境類別分為碳化環境、氯鹽環境、化學侵蝕環境、凍融破壞環境和磨蝕環境。不同類別環境的作用等級可按表3.2.1-1、3.2.1-2、3.2.1-3、3.2.1-4、3.2.1-5所列環境條件特征進行劃分。表3.2.1-1 碳化環境環境作用等級環境條件特征T1室內年平均相對濕度60%長期在水下(不包括海水)或土中T2室內年平均相對濕度60%室外環境T3水位變動區干濕交替注:當混凝土薄型結構的一側干燥而另一側濕潤或飽水時,其干燥一側混凝土的碳化環境作用等級應按T3級考慮。表3.2.1-2 氯鹽環境環境作用等級環境條件特征L1長期在海水水
8、下區離平均水位15m以上的海上大氣區離漲潮岸線100m300m的陸上近海區L2離平均水位15m以內的海上大氣區離漲潮岸線100m以內的陸上近海區海水潮汐區或浪濺區(非炎熱地區)L3海水潮汐區或浪濺區(南方炎熱地區)鹽漬土地區露出地表的毛細吸附區遭受氯鹽冷凍液和氯鹽化冰鹽侵蝕部位表3.2.1-3 化學侵蝕環境化學侵蝕類型環境作用等級H1H2H3H4硫酸鹽侵蝕環境水中SO42-含量,mg/L200 6006003000300060006000強透水性環境土中SO42-含量,mg/kg20003000300012000120002400024000弱透水性環境土中SO42-含量,mg/kg30001
9、2000120002400024000鹽類結晶侵蝕環境土中SO42-含量,mg/kg2000300030001200012000酸性侵蝕環境水中pH值6.55.55.54.54.54.0二氧化碳侵蝕環境水中侵蝕性CO2含量,mg/L154040100100鎂鹽侵蝕環境水中Mg2+含量,mg/L3001000100030003000注:1 對于鹽漬土地區的混凝土結構,埋入土中的混凝土遭受化學侵蝕;當環境多風干燥時,露出地表的毛細吸附區內的混凝土遭受鹽類結晶侵蝕。2 對于一面接觸含鹽環境水(或土)而另一面臨空且處于干燥或多風環境中的薄壁混凝土,接觸含鹽環境水(或土)的混凝土遭受化學侵蝕,臨空面的混
10、凝土遭受鹽類結晶侵蝕。3 當環境中存在酸雨時,按酸性環境考慮,但相應作用等級可降一級。表3.2.1-4 凍融破壞環境環境作用等級環境條件特征D1微凍地區+頻繁接觸水D2微凍地區+水位變動區嚴寒和寒冷地區+頻繁接觸水微凍地區+氯鹽環境+頻繁接觸水D3嚴寒和寒冷地區+水位變動區微凍地區+氯鹽環境+水位變動區嚴寒和寒冷地區+氯鹽環境+頻繁接觸水D4嚴寒和寒冷地區+氯鹽環境+水位變動區注: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和微凍地區是根據其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劃分的。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和微凍地區最冷月的平均氣溫t分別為:t -8oC, -8 oC t -3 oC 和 -3 oC t2.5 oC。表3.2.1-5 磨蝕環境
11、環境作用等級環境條件特征M1風蝕(有砂情況)風力等級7級,且年累計刮風時間大于90天M2風蝕(有砂情況)風力等級9級,且年累計刮風時間大于90天流冰沖刷被強烈流冰撞擊、磨損、沖刷(冰層水位下0.5m冰層水位上1.0m)M3風蝕(有砂情況)風力等級11級,且年累計刮風時間大于90天泥砂沖刷被大量夾雜泥砂或物體磨損、沖刷3.2.2 環境作用等級為L3、H3、H4、D3、D4、M3級的環境為嚴重腐蝕環境。3.3 混凝土耐久性指標3.3.1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標一般是指混凝土的抗裂性、護筋性、耐蝕性、抗凍性、耐磨性及抗堿骨料反應性等。具體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標應根據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所處的環境類別及作用等級
12、等確定。3.3.2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般要求: 1 混凝土的電通量應滿足表3.3.2的規定。表3.3.2 混凝土的電通量設計使用年限級別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電通量(56d),C<C30<2000<2500C30C45<1500<2000C50<1000<15002 混凝土應進行抗裂性對比試驗。3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的規定。4 混凝土的抗堿骨料反應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骨料的堿硅酸反應砂漿棒膨脹率或堿碳酸鹽反應巖石柱膨脹率應小于0.10%;(2)當骨料的堿硅酸反應砂漿棒膨脹率在0.100.20%時,混凝土的堿含量應滿足表
13、6.3.2-4的規定;當骨料的砂漿棒膨脹率在0.200.30%時,除了混凝土的堿含量應滿足表6.3.2-4的規定外,還應在混凝土中摻加具有明顯抑制效能的礦物摻合料和復合外加劑,并應按附錄C方法試驗證明抑制有效。3.3.3氯鹽環境下的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耐久性除應滿足3.3.2條的規定外,還應滿足表3.3.3的規定。表3.3.3 氯鹽環境下混凝土的電通量設計使用年限級別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環境作用等級L1L2、L3L1L2、L3電通量(56d),C<1000<800<1500<10003.3.4化學侵蝕環境下的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耐久
14、性除應滿足3.3.2條的規定外,還應滿足表3.3.4的規定。表3.3.4 化學侵蝕環境下混凝土的電通量設計使用年限級別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環境作用等級H1、H2H3、H4H1、H2H3、H4電通量(56d),C<1200<1000<1500<10003.3.5凍融破壞環境下的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耐久性除應滿足3.3.2條的規定外,還應滿足表3.3.5的規定。表3.3.5 凍融破壞環境下混凝土的抗凍性設計使用年限級別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環境作用等級D1、D2、D3、D4D1、D2、D3、D4D1、D2、D3、D4抗凍等級(56d)F3
15、00F250F2003.3.6磨蝕環境下的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耐久性除應滿足3.3.2條的規定外,還應進行混凝土耐磨性對比試驗。3.3.7 處于嚴重腐蝕環境下的混凝土結構,尚應采取必要的附加防腐蝕措施。4 混凝土原材料4.1 水泥4.1.1 水泥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合材宜為礦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鹽侵蝕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選用中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或高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不宜使用早強水泥。4.1.2 水泥的技術要求除應滿足國家標準的規定外,還應滿足表4.1.2的規定。表4.1.2 水泥的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要求1比表面積350m2/kg(硅酸鹽水泥、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280µ
16、;m方孔篩篩余10.0%(普通硅酸鹽水泥)3游離氧化鈣含量1.0%4堿含量0.80%5熟料中的C3A含量8%,氯鹽環境下10%6氯離子含量不宜大于0.10%(鋼筋混凝土)0.06%(預應力混凝土)注:1 當骨料具有堿硅酸反應活性時,水泥的堿含量不應超過0.60%。2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堿含量不宜超過0.60%。4.2 礦物摻合料4.2.1 礦物摻合料應選用品質穩定的產品。礦物摻合料的品種宜為粉煤灰、磨細粉煤灰、礦渣粉或硅灰。4.2.2 粉煤灰的技術要求應滿足表4.2.2的規定。表4.2.2 粉煤灰的技術要求序號名稱技術要求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1細度,%20122氯離子含量
17、,%不宜大于0.023需水量比,%1051004燒失量,%5.03.05含水量,%1.0(干排灰)6SO3含量,%3.07CaO含量,%10(對于硫酸鹽侵蝕環境)4.2.3 礦渣粉的技術要求應滿足表4.2.3的規定。表4.2.3 礦渣粉的技術要求序號名稱技術要求1MgO含量,%142SO3含量,%4.03燒失量,%3.04氯離子含量,%0.025比表面積,m2/kg3505006需水量比,%1007含水率,%1.08活性指數,%,28d954.2.4 硅灰的技術要求應滿足表4.2.4的規定。表4.2.4 硅灰的技術要求序號名稱技術要求1燒失量,%62氯離子含量,%不宜大于0.023SiO2含量
18、,%854比表面積,m2/kg 180005需水量比,%1256含水率,%3.07活性指數,%,28d854.3 細骨料4.3.1 細骨料應選用級配合理、質地均勻堅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潔凈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選用專門機組生產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4.3.2 細骨料的顆粒級配(累計篩余百分數)應滿足表4.3.2的規定。表4.3.2 細骨料的累計篩余百分數(%)級配區篩孔尺寸,mm區區區10.00005.001001001002.503552501501.25653550102500.638571704140160.3159580927085550.160100901009010
19、090除5.00mm和0.63mm篩檔外,砂的實際顆粒級配與表4.3.2中所列的累計篩余百分率相比允許稍有超出分界線,但其總量不應大于5%。4.3.3 細骨料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分為粗、中、細三級,其細度模數分別為:粗級 3.73.1中級 3.02.3細級 2.21.6配制混凝土時宜優先選用中級細骨料。當采用粗級細骨料時,應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夠的水泥或膠凝材料用量,以滿足混凝土的和易性;當采用細級細骨料時,宜適當降低砂率。當所用細骨料的顆粒級配不符合表4.3.2的要求時,應采取經試驗證明能確保工程質量的技術措施后,方允許使用。4.3.4 細骨料的堅固性用硫酸鈉溶液循環浸泡法檢驗,試樣經5次循環
20、后其質量損失應不超過8%。細骨料的吸水率應不大于2。4.3.5 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時,砂的有害物質含量應符合表4.3.5的規定。表4.3.5 砂中有害物質含量項目質量指標C30C30C45C50含泥量,%3.02.52.0泥塊含量,%0.5云母含量,%0.5輕物質含量,%0.5氯離子含量,%0.02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折算成SO3),%0.5有機物含量(用比色法試驗)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如深于標準色,則應按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進行強度對比試驗,抗壓強度比不應低于0.95。當砂中含有顆粒狀的硫酸鹽或硫化物雜質時,應進行專門檢驗,確認能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時,方能采用。4.3.6 細骨料的堿活
21、性應采用砂漿棒法進行檢驗,且細骨料的砂漿棒膨脹率應小于0.10%,否則應采取抑制堿骨料反應的技術措施。4.3.7 當采用以專門機組生產的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時,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壓碎指標值應小于25%;經亞甲藍試驗判定后,人工砂及混合砂的石粉含量應符合表4.3.7的規定。表4.3.7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混凝土強度等級C30C30C45C50石粉含量(%)MB1.4010.07.05.0MB1.405.03.02.04.4 粗骨料4.4.1 粗骨料應選用級配合理、粒形良好、質地均勻堅固、線脹系數小的潔凈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巖碎石。4.4.2 粗骨料的最大公稱粒徑不宜超過鋼筋的
22、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2/3(在嚴重腐蝕環境條件下不宜超過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1/2),且不得超過鋼筋最小間距的3/4。配制強度等級C50及以上混凝土時,粗骨料最大公稱粒徑不應大于25mm。4.4.3 粗骨料應采用二級或多級級配,其松散堆積密度應大于1500kg/m3,緊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應小于2%(用于干濕交替或凍融循環下的混凝土應小于1%)。4.4.4 當粗骨料為碎石時,碎石的強度用巖石抗壓強度表示,且巖石抗壓強度與混凝土強度等級之比不應小于1.5。施工過程中碎石的強度可用壓碎指標值進行控制,且應符合表4.4.4的規定。若粗骨料為碎卵石,碎卵石的強度用壓碎指標值表示,且應符合表4
23、.4.4的規定。表4.4.4 粗骨料的壓碎指標(%)混凝土強度等級C30C30巖石種類水成巖變質巖或深成的火成巖火成巖水成巖變質巖或深成的火成巖火成巖碎石162030101213卵石1612注:水成巖包括石灰巖、砂巖等;變質巖包括片麻巖、石英巖等;深成的火成巖包括花崗巖、正長巖、閃長巖和橄欖巖等;噴出的火成巖包括玄武巖和輝綠巖等。4.4.5 粗骨料的堅固性用硫酸鈉溶液循環浸泡法進行檢驗,試樣經5次循環后,其質量損失率應符合表4.4.5的規定。表4.4.5 粗骨料的堅固性指標結構類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質量損失率,%854.4.6 粗骨料中的有害物質含量應符合表4.4.6的規定。表4.4.
24、6粗骨料的有害物質含量(%)項目 強度等級C30C30C45C50含泥量,%1.01.00.5泥塊含量,%0.25針、片狀顆粒總含量,%10108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折算成SO3),%0.5氯離子含量,%0.02碎卵石中有機質含量(用比色法試驗)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當深于標準色時,應配制成混凝土進行強度對比試驗,抗壓強度比不應小于0.95。4.4.7 粗骨料的堿活性應首先采用巖相法檢驗。若粗骨料含有堿硅酸反應活性礦物,其砂漿棒膨脹率應小于0.10%,否則應采取抑制堿骨料反應的技術措施。不得使用具有堿碳酸鹽反應活性的骨料。4.5 外加劑4.5.1 外加劑應采用減水率高、坍落度損失小、適量引氣、能
25、明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質量穩定的產品。外加劑與水泥之間應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劑須經鐵道部鑒定或評審,并經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合格。4.5.2 外加劑的性能應滿足表4.5.2的要求。表4.5.2 外加劑的性能序號項 目指 標備注1水泥凈漿流動度,mm2402硫酸鈉含量,%10.03氯離子含量,%0.24堿含量(Na2O+0.658K2O),%10.05減水率,%206含氣量,%3.0用于配制非抗凍混凝土時4.5用于配制抗凍混凝土時7坍落度保留值,mm30min180用于泵送混凝土時60min150用于泵送混凝土時8常壓泌水率比,%209壓力泌水率比,%90用于泵送混凝土時10抗壓強度比
26、,%3d1307d12528d12011對鋼筋銹蝕作用無銹蝕12收縮率比,%135 13相對耐久性指標,%,200次804.5.3 外加劑的勻質性應滿足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的規定。4.6 水4.6.1 拌合用水可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來源的水時,水的品質應符合表4.6.1的要求。表4.6.1 拌合用水的品質指標項目預應力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pH值4.54.54.5不溶物,mg/L200020005000可溶物,mg/L2000500010000氯化物(以Cl-計),mg/L50010003500硫酸鹽(以SO42-計),mg/L60020002700堿含量(以當量Na2O計),
27、mg/L1500150015004.6.2 用拌合用水和蒸餾水(或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進行水泥凈漿試驗所得的水泥初凝時間差及終凝時間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終凝時間尚應符合水泥國家標準的規定。4.6.3 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的28d抗壓強度不得低于用蒸餾水(或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拌制的對應砂漿或混凝土抗壓強度的90%。4.6.4 拌合用水不得采用海水。當混凝土處于氯鹽環境時,拌合水氯離子含量應不大于200mg/L。對于使用鋼絲或經熱處理鋼筋的預應力混凝土,拌合水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350mg/L。4.6.5 養護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項目應符合表4
28、.6.1的規定。養護用水不得采用海水。5 試驗方法5.0.1 水泥燒失量和氧化鎂、三氧化硫、氧化鈣、氧化鈉、氧化鉀的含量按GB/T1761996進行,氯離子含量試驗按JC/T420進行,比表面積、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按相應水泥標準規定的方法進行。5.0.2 粉煤灰細度、需水量比、燒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堿含量、氧化鈣按GB15962005進行; 氯離子含量按GB/T187362002進行。5.0.3 礦渣粉比表面積、活性指數、含水率、三氧化硫含量、氯離子含量、燒失量按GB/T180462000進行;需水量比、氧化鎂含量、堿含量按GB/T187362002進行。5.0.4 硅灰 燒
29、失量、氯離子含量、二氧化硅含量、比表面積、需水量比、含水率、活性指數按GB/T187362002進行。5.0.5 細骨料細度模數、吸水率、含泥量、泥塊含量、堅固性、云母含量、輕物質含量、有機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氯離子含量按JGJ5292進行。人工砂或混合砂的石粉含量、壓碎指標按GB/T146842001進行。堿活性首先采用TB/T2922.11998對骨料的礦物組成和堿活性礦物類型進行檢驗,然后采用TB/T2922.52002對骨料的堿硅酸反應膨脹率進行測定。5.0.6 粗骨料松散堆積密度、緊密空隙率、顆粒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針片狀顆粒含量、吸水率、壓碎指標、堅固性、硫化物及硫酸鹽
30、含量、有機物含量、巖石抗壓強度按JGJ5392進行。氯離子含量按GB/T146852001進行。堿活性首先采用TB/T2922.11998對骨料的礦物組成和堿活性礦物類型進行檢驗。若骨料含有堿硅酸反應活性礦物,則采用TB/T2922.52002對骨料的堿硅酸反應膨脹率進行試驗;若骨料含有堿碳酸鹽反應活性礦物,則采用TB/T2922.41998對骨料的堿碳酸鹽反應膨脹率進行試驗。5.0.7 外加劑硫酸鈉含量、氯離子含量、水泥凈漿流動度、堿含量按GB/T80772000進行。減水率、含氣量、抗壓強度比、常壓泌水率比、對鋼筋的銹蝕作用、相對耐久性指數、收縮率比按GB80761997進行;壓力泌水率比
31、、坍落度保留值按JC4732001進行。5.0.8 水有害物含量、凝結時間差、抗壓強度比按JGJ6389進行。堿含量按GB/T1761996進行。5.0.9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坍落度、含氣量、泌水率、凝結時間試驗按GB/T500802002進行。5.0.10 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抗壓強度、彈性模量試驗按GB/T500812002進行。其中,施工控制試件應進行同條件養護。抽檢試件應在現場同條件養護脫模后再轉入標準養護至規定齡期進行試驗。標準試件成型后應在標準條件下養護至規定齡期進行試驗。5.0.11 混凝土耐久性電通量按附錄A進行。抗凍性按GBJ8285進行,試驗齡期為56d。當混凝土采用自然養護時,
32、耐久性試件成型后應在標準條件下養護至規定齡期進行試驗。當混凝土采用蒸汽養護時,耐久性試件應在現場同條件脫模后再轉入標準養護至規定齡期進行試驗。6 混凝土的施工6.1 施工前準備6.1.1 施工和監理單位應確定并培訓專門從事混凝土關鍵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員和試驗檢驗人員。6.1.2 應針對設計要求、施工工藝和施工環境等因素的特點,會同設計、監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6.1.3 應制定嚴密的施工技術方案,特別應制定明確的混凝土養護措施方案。6.1.4 應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健全的施工質量檢驗制度,加強對施工過程每道工序的檢驗,發現與規定不符的問題應及時糾正,并按規定作好記錄
33、。6.1.5 應明確施工質量檢驗方法。質量檢驗方法和手段應符合本技術條件的規定以及國家和鐵道部的相關標準要求,檢驗結果應真實可靠。6.1.6 應針對不同混凝土結構的特點和施工季節、環境條件特點進行混凝土試澆筑,驗證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藝,發現問題及時調整。6.1.7 應根據設計要求、工程性質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現場建立具有相應資質的實驗室。6.1.8 施工前形成的主要施工技術文件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1 保障混凝土耐久性的施工組織設計。2 混凝土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及其驗證制度。3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要求及其檢驗方法。4 落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體措施。5 按照混凝土驗收標準的要
34、求對施工試件所做出的具體規定。6 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筑、振搗、養護等工序的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其檢驗方法。7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及其連接縫施工的專門操作細則和質量檢驗方法。8 實體混凝土質量檢驗評定方法。9 設計和施工技術文件未明確的混凝土專項檢查的方法、設備及標準。6.2 原材料儲存與管理6.2.1 混凝土原材料進廠(場)后,應對原材料的品種、規格、數量以及質量證明書等進行驗收核查,并按有關標準的規定取樣和復驗。經檢驗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對于檢驗不合格的原材料,應按有關規定清除出廠(場)。6.2.2 混凝土原材料進場(廠)后,應及時建立“原材料管理臺帳”,臺帳內容包括進貨日期、材料名稱、品種
35、、規格、數量、生產單位、供貨單位、“質量證明書”編號、“復試檢驗報告”編號及檢驗結果等。“原材料管理臺帳”應填寫正確、真實、項目齊全,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6.2.3 混凝土用水泥、礦物摻合料等應采用散料倉分別存儲。袋裝粉狀材料在運輸和存放期間應用專用庫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應特別注意防潮。水泥儲運過程中,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 裝運水泥的車、船應有棚蓋。2 貯存水泥的倉庫應設在地勢較高處,周圍應設排水溝。3 在裝卸、搬移過程中不得拋擲袋裝水泥。4 應按品種、強度等級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大于1.5m。堆垛應架離地面0.2m以上,并距離四周墻壁0.20.3m,或預留通道。5 臨時露天堆放時應上蓋
36、下墊。6 儲存散裝水泥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溫度或防止水泥升溫。6.2.4 混凝土用粗骨料應按要求分級采購、分級運輸、分級堆放、分級計量。6.2.5 不同混凝土原材料應有固定的堆放地點和明確的標識,標明材料名稱、品種、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進廠(場)日期。原材料堆放時應有堆放分界標識,以免誤用。骨料堆場應事先進行硬化處理,并設置必要的排水設施。6.3 配合比的選定6.3.1 混凝土的配合比應根據原材料品質、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藝對工作性的要求,通過計算、試配、調整等步驟選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應滿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應滿足設計強度、耐久性等質量要求。6.3.
37、2 選定混凝土配合比應遵循如下基本規定:1 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總量不宜高于400 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 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 kg/m3。2 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混凝土中宜適量摻加優質的粉煤灰、礦渣粉或硅灰等礦物摻合料。不同礦物摻合料的摻量應根據混凝土的性能通過試驗確定。混凝土中粉煤灰摻量大于30%時,混凝土的水膠比不得大于0.45。預應力混凝土以及處于凍融環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摻量不宜大于30%。3 混凝土中應摻加適量符合本技術條件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劑,優先選用多功能復合外加劑。4 混凝土的最大水膠比和
38、最小膠凝材料用量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應滿足表6.3.2-1的要求;素混凝土應滿足表6.3.2-2的要求。表6.3.2-1 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最大水膠比和最小膠凝材料用量(kg/m3)環境類別環境作用等級使用年限級別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碳化環境T10.55, 2800.60, 2600.65, 260T20.50, 3000.55, 2800.60, 260T30.45, 3200.50, 3000.50, 300氯鹽環境L10.45, 3200.50, 3000.50, 300L20.40, 3400.45, 3200.45, 320
39、L30.36, 3600.40, 3400.40, 340化學侵蝕環境H10.50, 3000.55, 2800.60, 260H20.45, 3200.50, 3000.50, 300H30.40, 3400.45, 3200.45, 320H40.36, 3600.40, 3400.40, 340凍融破壞環境D10.50, 3000.55, 2800.60, 260D20.45, 3200.50, 3000.50, 300D30.40, 3400.45, 3200.45, 320D40.36, 3600.40, 3400.40, 340磨蝕環境M10.50, 3000.55, 2800.6
40、0, 260M20.45, 3200.50, 3000.50, 300M30.40, 3400.45, 3200.45, 320表6.3.2-2 素混凝土的最大水膠比和最小膠凝材料用量(kg/m3)環境類別環境作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級別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碳化環境T1、T2 、T30.60, 2800.65, 2600.65, 260氯鹽環境L1、 L2、 L30.60, 2800.65, 2600.65, 260化學侵蝕環境H10.50, 3000.55, 2800.60, 260H2*0.50, 3000.50, 300H3*H4*凍融破壞環境D10.50, 3000.55
41、, 2800.60, 260D2*0.50, 3000.50, 300D3*D4*磨蝕環境M10.55, 2800.60, 2600.65, 260M20.50, 3000.55, 2800.60, 260M3*0.50, 3000.50, 300注:“*”表示不宜使用素混凝土。5 對于硫酸鹽侵蝕環境中的混凝土結構,除了配合比參數應滿足表6.3.2-1、表6.3.2-2的要求外,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組成還應滿足表6.3.2-3的要求,膠凝材料的抗蝕系數應不小于0.80。6.3.2-3 硫酸鹽侵蝕環境下混凝土膠凝材料的要求環境作用等級水泥品種水泥熟料中的C3A含量,%粉煤灰或礦渣粉的摻量,%最小膠凝
42、材料用量,kg/m3H1普通硅酸鹽水泥820300中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5/300H2普通硅酸鹽水泥825330中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520300高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3/300H3,H4普通硅酸鹽水泥630360中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525360高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320360注:膠凝材料抗蝕系數試驗按附錄B進行。6 當骨料的堿硅酸反應砂漿棒膨脹率在0.100.20%時,混凝土的堿含量應滿足表6.3.2-4的規定;當骨料的堿硅酸反應砂漿棒膨脹率在0.200.30%時,除了混凝土的堿含量應滿足表6.3.2-4的規定外,還應在混凝土中摻加具有明顯抑制效能的礦物摻合料和復合外加劑,并應按附錄C方法試驗證明
43、抑制有效。表6.3.2-4 混凝土最大堿含量(kg/m3)使用年限級別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環境條件干燥環境3.53.53.5潮濕環境3.03.03.0含堿環境*3.03.0注:1 *號表示混凝土必須換用非堿活性骨料。2 混凝土的總堿含量包括水泥、礦物摻合料、外加劑及水的堿含量之和。其中,礦物摻合料的堿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堿計算。粉煤灰的可溶性堿量取粉煤灰總堿量的1/6,礦渣粉的可溶性堿量取礦渣總堿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堿量取硅灰總堿量的1/2。3 干燥環境是指不直接與水接觸、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長期不大于75%的環境;潮濕環境是指長期處于水下或潮濕土中、干濕交替區、水位變化區以
44、及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75%的環境;含堿環境是指直接與高含鹽堿地、海水、含堿工業廢水或鈉(鉀)鹽等接觸的環境;干燥環境或潮濕環境與含堿環境交替變化時,均按含堿環境對待。4 處于含堿環境中的設計使用壽命為30年、60年的混凝土結構,在限制混凝土堿含量的同時,應對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堿涂層處理。否則應換用非堿活性骨料。7 鋼筋混凝土中氯離子總含量(包括水泥、礦物摻合料、粗骨料、細骨料、水、外加劑等所含氯離子含量之和)不應超過膠凝材料總量的0.10%,預應力混凝土的氯離子總含量不應超過膠凝材料總量的0.06。8 無抗凍要求的混凝土含氣量不應小于2.0%(干硬性混凝土除外)。當混凝土有抗凍要求時,混凝土
45、的含氣量應根據抗凍等級的要求經試驗確定。6.3.3 混凝土配合比按下列步驟計算(以干燥狀態骨料為基準;礦物摻合料和外加劑的摻量均以膠凝材料總量百分率計)、試配和調整:1 核對供應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混合材種類和數量等資料,并根據設計要求,初步選定混凝土的水泥、礦物摻合料、骨料、外加劑、拌合水的品種以及水膠比、膠凝材料總用量、礦物摻合料和外加劑的摻量。當設計無明確要求時,可參考6.3.2的要求進行選定。2 參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的規定計算單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組分用量,并核算單方混凝土的總堿含量和氯離子含量是否滿足6.3.2的要求。否則應重新選擇原材料或調整計
46、算的配合比,直至滿足要求為止。3 采用工程中實際使用的原材料和攪拌方法,通過適當調整混凝土外加劑用量或砂率,調配出坍落度、含氣量、泌水率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試拌時,每盤混凝土的最小攪拌量應在15 L以上。該配合比作為基準配合比。4 改變基準配合比的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礦物摻合料摻量、外加劑摻量或砂率等參數,調配出拌合物性能與要求值基本接近的配合比35個。5 按要求對上述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制作力學性能和抗裂性能對比試件,養護至規定齡期時進行試驗。其中,抗壓強度試件每種配合比宜制作4組,標準養護至1d、3d、28d、56d時試壓,試件的邊長可選擇150mm或100mm(強度等級C50及以上的混
47、凝土試件邊長應采用150mm);抗裂性對比試驗可參照附錄D規定的方法進行。6 從上述配合比中優選出拌合物性能和抗裂性優良、抗壓強度適宜的一個或多個配合比各成型一組或多組耐久性試件,養護至規定齡期時進行試驗。7 根據上述不同配合比對應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抗壓強度、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能試驗結果,按照工作性能優良、強度和耐久性滿足要求、經濟合理的原則,從不同配合比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配合比作為理論配合比。8 采用工程實際使用的原材料拌合混凝土,測定混凝土的表觀密度。根據實測拌合物的表觀密度,求出校正系數,對理論配合比進行校正(即以理論配合比中每項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數后獲得的配合比作為混凝土配合比)。校正
48、系數按下式計算:校正系數 = 實測拌合物密度值 理論配合比拌合物密度值9 當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或耐久性能試驗結果不滿足設計或施工的要求時,則應重新根據6.3.2的要求選擇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或礦物摻合料用量,并按照上述步驟重新試拌和調整混凝土配合比,直至滿足要求為止。10 當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環境溫度等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6.4 攪拌6.4.1 混凝土原材料應嚴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進行準確稱量,稱量最大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按重量計):膠凝材料(水泥、摻合料等)±1%;外加劑±1%;骨料±2%;拌合用水±1%。6.4.2 攪拌混凝土前
49、,應嚴格測定粗細骨料的含水率,準確測定因天氣變化而引起的粗細骨料含水量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況下,含水量每班抽測2次,雨天應隨時抽測,并按測定結果及時調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6.4.3 應采用臥軸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強制攪拌機攪拌混凝土,采用電子計量系統計量原材料。攪拌時,宜先向攪拌機投入細骨料、水泥、礦物摻合料和外加劑,攪拌均勻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漿充分攪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繼續攪拌至均勻為止。上述每一階段的攪拌時間不宜少于30s,總攪拌時間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過3min。6.4.4 冬季攪拌混凝土前,應先經過熱工計算,并經試拌確定水和骨料需要預熱的最高溫度,以保證混凝
50、土的入模溫度滿足6.6.3的規定。應優先采用加熱水的預熱方法調整拌合物溫度,但水的加熱溫度不宜高于80。當加熱水還不能滿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雜物時,也可先將骨料均勻地進行加熱,其加熱溫度不應高于60。水泥、外加劑及礦物摻合料可在使用前運入暖棚進行自然預熱,但不得直接加熱。6.4.5 炎熱季節攪拌混凝土時,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攪拌機溫度不大于40。應采取在骨料堆場搭設遮陽棚、采用低溫水攪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或盡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攪拌混凝土,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滿足6.6.3的規定。6.5 運輸6.5.1 應選用能確保澆筑工作連續進行、運輸能力與混凝土攪拌機的攪拌能力相匹
51、配的運輸設備運輸混凝土。不得采用機動翻斗車、手推車等工具長距離運輸混凝土。6.5.2 應保持運輸混凝土的道路平坦暢通,保證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保持均勻性,運到澆筑地點時不分層、不離析、不漏漿,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氣量等工作性能。6.5.3 應對運輸設備采取保溫隔熱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溫度升高(夏季)或受凍(冬季)。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水份進入運輸容器或蒸發,嚴禁在運輸過程中向混凝土內加水。6.5.4 應盡量減少混凝土的轉載次數和運輸時間。從攪拌機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以不影響混凝土的各項性能為限。6.5.5 若采用攪拌罐車運輸混凝土,當罐車到達澆筑現場時,應使罐車高速旋轉2030s
52、,再將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泵車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6.5.6 采用混凝土泵輸送混凝土時,除應按JGJ/T1095規定進行施工外,還應特別注意如下事項:1 在滿足泵送工藝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應盡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產生離析和泌水。當澆筑層的高度較大時,尤應控制拌合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澆筑;一般情況下,泵送下料口應能移動;當泵送下料口固定時,固定的間距不宜過大,一般不大于3m。2 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長度不應小于15m。除出口處可采用軟管外,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軟管。管路應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應與模板和鋼筋接觸。高溫或低溫環境下,管路應分別用濕簾和保溫材料覆蓋。3 向下泵送混凝土時,管路與垂線的夾角不宜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氣引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業租賃合同補充協議
- 模具零件銷售合同協議
- 咨詢設計合同協議
- 戀愛合同協議書格式
- 員工自殺賠償協議書范本
- 商業直租商鋪合同協議
- 商品車代送協議合同模板
- 員工合同收回協議書范本
- 售水機合同協議
- 快餐檔口轉讓合同協議
- 2024年鐵總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廣東省清遠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年級高三教學質量檢測物理試卷及答案(二)清遠二模
- 2025屆“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大聯考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教師資格筆試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挑戰與對策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保溫杯拋光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河北省中等職業教育對口高考畜牧獸醫類真題試卷及參考答案-
- 2024年9月28日福建省事業單位統考《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真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醫藥冷鏈物流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患者的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版)解讀
- 2025年數據安全法及個人信息保護法培訓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