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世茂設計總說明_第1頁
南京世茂設計總說明_第2頁
南京世茂設計總說明_第3頁
南京世茂設計總說明_第4頁
南京世茂設計總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深圳華信基業策劃機構83513535 qq:690317892007房地產策劃資料庫策劃人士必備!全國貨到付款 送兩年vip會員免費更新下載南京世茂外灘新城 ptw+中建國際設計說明書一、建筑部分1、 概況1.1 南京市是江蘇省省會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也是長江流域中心城市之一,處于沿海開放地帶和長江流域的交匯部,是中國國土規劃中滬寧杭經濟核心區的重要城市。南京已有2496年的建城歷史,經歷了十朝都會,與北京、西安、洛陽并列為中國四大古都。豐富燦爛的歷史遺存與南京雄渾秀美的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構成了城市獨特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南京東接長

2、江三角洲,南靠寧鎮丘陵,西倚皖贛山區,北連江淮平原,長江自西向東橫穿市區。南京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良好的自然條件加之歷代的綠化努力,使南京享有“綠城”之譽。1.2 南京市發展目標是把南京建設成為:充滿經濟活力的城市長江下游現代化的中心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國際影響較大的歷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環境的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江濱城市1.3 南京城市發展布局:1.3.1 最近規劃的都市發展區總面積為2947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45%。1.3.2 提出“以長江為主軸,以主城為核心,結構多元,間隔分布,多中心,開敞式的都市發展區空間格局”,除主城外,在三個新市區培育次區域中

3、心,形成多核區域中心格局中;明確提出開敞式的格局,在更大范圍內延續“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空間特色,建設最佳人居環境城市。1.3.3 南京市域城鎮形成主城一新市區一新城重點城鎮一般城鎮五級大中小級配合理的等級結構。調整后的各級城鎮有:(a)主城:新市區:包括東山、仙西、江北3個新市區。(b)新城:包括大廠、新堯等個新城,預留玉帶、橋林為新城備用發展空間。(c)重點城鎮:包括棲霞、八卦洲等13個重點城鎮。(d)其他城鎮為一般城鎮。1.3.4 遠景南京全市總人口按1000萬預留,規劃遠景按87%城市化水平和870萬左右城鎮人口進行規劃安排。主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300萬以內,遠景下降到260萬。2

4、、 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南京世茂外灘新城(以下簡稱本項目)基地位于南京市下關區濱江帶,濱江大道東側,東鄰惠民大道高架路,北臨中山北路,南側與三汊河為鄰,總用地面積約為51.89萬平方米,整個地區沿江展開約1.3公里(其中基地西北部部隊用地占臨江面約630米)。本項目基地為南北長向的不規則形,其中南通路從基地中央通過,西側隔濱江大道為長江,南側為三汊河(秦淮河入長江口),三汊河西側入江口設一水閘控制秦淮河水量。本項目基地較為平整,沿濱江大道展開,本地塊北側中山北路為城市主干道,惠民大道,濱江大道為城市主要道路,地塊內南通咱為城市支路。濱江大道作為防御洪水的一道屏障,其道路中心標高約比惠民路高出3-

5、4米。本項目基地隸屬于下關行政區。下關區是南京市的六城區之一,地處南京市區西北部,濱江而居,江岸線達10公里,是南京建設融古都特色與現代文明于一體的現代化江濱城市的標志性“窗口”區域,素有金陵北大門之稱。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鐵路南京西站、南京長途汽車總站、南京長江大橋。下關區濱江依城,山、水、城、林渾然一體,景觀獨特,風光秀麗。人文古跡較多,旅游資源豐。獅子山上巍峨壯觀的閱江樓,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等江南三大名樓遙相呼應,盡顯千秋。區內有省、市文物保持單位14個,著名的江南水是由學堂、渡江勝利紀念碑、靜海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座落于此。近年來,下關區堅持以建設現代化濱江城區為奮斗

6、目標,確立了“市場興區、開發興區、科教興區”四大發展戰略,全區上下圍繞四大戰略,投入巨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濱江城區的道路框架和防洪體系已基本形成,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同步,協調發展。3、 分析3.1 南京市總體規劃提出了以長江為南京城鎮發展主軸的思路。南京世茂外灘新城的開發建設會對整個沿江地區的開發建設會對整個沿江地區的開發與整治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必將成為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工程。3.2 “擇水而居”是人類重要的生活傳統,國際發展趨勢正是將城市濱水區作為最佳的居住和休閑空間,尤其是能夠看到水景的住宅更是不可多得。長江孕育了南京的成長,江水的雄渾與壯闊,周圍植被與地貌的斑瀾以及潛洲、夾心洲

7、分隔江水的戲劇性為這一區域蘊藏著勃勃生機。本項目基地位于長江東岸,緊鄰秦淮入江口。被秦淮及長江共同托起的這片基地環境為將來的居住人群提供了最佳、多樣的景觀角度與景觀內容。3.3 迄今為止南京市整個沿江一側還缺乏能夠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及自然景觀資源,能夠充分發揮長江作為南京市城鎮發展主軸的總體規劃思路的高品質,高檔次建筑。南京世茂外灘新城將能夠通過高水準定位,國際高水平的規劃設計和精心建設,充分利用自然景觀資源優勢,營造出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為南京市的城市形象增添新的光彩,進而提升南京市城市的整體形象定位。3.4.1 中山北路是聯系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也是市區人流向該地段的主要方向。3.4.2 地

8、塊處于下關區,屬于城市舊區周圍多為民房,周邊發展尚薄弱,無大規模樓盤,市民及市場認知差。3.4.3 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大規模向長江兩岸推進,沿江地區將成為城市建設開發的主要區域,這帶來了本樓盤開發的良好契機。3.4.4 長江與淮河交會處有著180。水景的絕好景觀。3.5 提出問題:3.5.1 如何有效的改善人們對于該地段的觀念,獲得人們對于新沿江區的認同,最大限度的提升該地段的價值。3.5.2 能在針對沿江大規模的開發中,使開發商、城市居民、業主均得到相關利益,并使整修城市沿江景觀得到極大改善。3.5.3 如何解決較高容積率與景觀環境的矛盾,以及滿足城市對于沿江城市輪廓的要求。3.5.4 如何

9、解決城市道路與本地塊的關系。3.6 市場定位分析:世茂集團在中國地產市場中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征,強勢啟動,在起初介入市場時營造勢大強勁、規模宏大。在南京市場極具差異性的品質、環境及城市意向,覆蓋式的扭轉市場對這一區域的認識。世茂集團是在地產界長袖善舞,叱詫風云的開發商,旗下世茂濱江、世茂湖濱等各樓盤享譽業、成為不容業內人士忽視的一個地產現象。我們認為世茂集團是具有以宏大手筆征服力極強的發展商。3.6.1 本項目的定位:3.6.1.1 長江沿岸的標志性建筑群南京市新的形象工程。3.6.1.2 南京有個全江景國際品質高級居住區、酒店及旅游商務區。3.6.1.3 新南京的財富、信息中心。3.6.2 客

10、戶群:3.6.2.1 第一類:a) 南京市有相當經濟實力的私營企業主階層;b) 南京市部分高端社會管理都階層;c) 駐南京的外企高級管理人員;d) 旅居海外的僑胞及居住在本地的僑匯族。3.6.2.2 第二類:a) 南京市大型企業經理人員階層;b) 一般私營企業主階層;c) 高級知識分子階層;d) 在南京市工作的外籍人士和有相當財富積累的外省市人士。3.6.2.3 第三類:a) 港澳臺、東南亞及少量歐美地區和外省市的專業投資客;b) 以外省市和海歸派為主的單身金領階層;c) soho族。4、 構思:針對以上分析后提出的幾個問題,我們找出解決的辦法4.1 首先,充分利用南京市總體發展沿江地區的有利

11、條件,發揮世茂集團的無人企及的優勢,以大投資、強勢介入將本項目定位在高水準、高品質、并配以相應的高檔酒店、商業等以達到提升地塊價值的目的。4.2 在總體規劃中強調在保證較高容積率情況下,盡可能讓出大片綠地、公共廣場等營造怡人優美的環境,同時盡可能多的使住戶能有江景,使住宅的價值極大的提升。沿江布置若干高低錯落的超高層,形成富有韻律的天際線,前面是層次豐富的商業建筑,使之形成南京沿江的新形象。4.3 為了使本樓盤達到有震撼力的氣勢,營造一個完整巨大的人工環境,我們將規劃中穿越地塊的城市道路設計成下沉式。從而保證地面超大公園的連續性。5、 總體規劃:5.1 主旨:創造一個有人文內涵的高起點濱江居住

12、環境,提高濱江帶在南京市的形象地位是本案的目的。5.2 原則:5.2.1 最大限度的獲得江景。5.2.2 創造豐富的市民公共活動交往空間。5.2.3 強化豐富沿江形象。5.2.4 提高居住環境質量。5.3 措施:5.3.1 濱江大道的南北連續形成,觀江平臺、水天一色,大氣磅薄,浩浩蕩蕩。(濱江自然公園)5.3.2 一條濱江綠化軸線沿江商業軸線綠色住區景觀軸線。(南島、北湖)5.3.3 兩個城市廣場一南(市民廣場)北(文化廣場)和三個住區、商業帶入口小廣場。5.4 創造一島一湖公園成為本案的明顯特征。5.4.1 本規劃中地塊南端結合秦淮河注入長江這一絕好條件,設置了一片巨大的島嶼,島嶼之上是寬闊

13、的城市廣場和超五星酒店,酒店后面是一片寬闊水面,沿一期地塊東北側以一條優美的弧線排列高低起伏的五組住宅樓宇,以最大限度獲得江景,同時在沿江岸區域高了一條濱江商業街,高度不超過24m,商業建筑群有層次豐富的空間,使樓盤的沿江形象在令人震撼之余又多了幾分親切怡人,同時商業街引入市中心人流,有效提升本地塊的商業價值,商業街由北至南一直連接至廣場和酒店,將形成南京又一繁華地段。5.4.2 期地塊整體設計一個近九萬平方米的水面和綠化環境,沿南北方向兩排住宅簡潔明確,爭取了最好的景觀朝向,同時避免了一面墻式影響城市景觀的排布方式,顯得挺拔而通透,氣度不凡。5.5 從平面布置組織上看:動靜分明清晰、空間開合

14、得當5.5.1 沿江河一條200m自然、建筑、人文景觀帶為開放豐富的城市景觀帶,住區內部由高層超高層居住宅圍攏形成的灣和湖內向型自然、休閑居住氛圍的景觀帶。動與靜組織5.5.2 沿江帶空間變化豐富,廣場、商業街、觀江平臺相互穿插,相輔相成。住區內結合入口與會所等服務設施,形成一系列的大小變化的住區游園空間。點、線、面組織5.6 從空間組織上看(層次分明、收放得當、大氣磅薄)5.6.1 沿長江到惠民大道從低到高,兼顧觀江看湖的住宅視野。實體與江面形成良好的梯形切面5.6.2 總體布置上,南北向保證通透與開放,結合自然主題園林,使景觀與自然風得到良好的統一。圍攏與開放6、 交通組織通過人車分流、道

15、路分級組織、商業、酒店等與住宅獨立組織的原則來組織交通流線。一期的主要出入口設在南通路,二期的主要出入口分別設在南通路、唐山路及中山北路,由住宅區內的人車分流車輛通過下沉道路及幾個附道接駁小區的地下停車與內部交通。地面人行與環境水面結合形成一個巨大的花園,酒店單獨設出入口,與城市道路接駁。城市廣場為人行、商業結合濱江路形式豐富的步行環境。唐山路與濱江路有3-4m的高差,沿唐山路的辦公建筑形成架空層,供泊車。7、 景觀環境分析7.1 濱江公共活動區域中,濱江帶以恢復自然堤岸為主,商地帶與濱江景平臺以硬鋪面為主,結合小品、綠化點綴,形成開放的、怡人的濱江購物、休閑環境氣氛。7.2 住區內結合島灣與

16、湖的大格局,結合各自空間特性,組織成相映成趣的自然園林。荷塘、竹林、梅林、碼頭、沙灘、廣場共圍繞水面而展開,強化水面邊界的屬性,軟化高層住宅所帶來的巨型尺度概念。在住區環境組織上,考慮到住宅視野的巨大差異,結合入口門廳的組織,以多種林木與單棟住宅形成半邊圍的空間格式,主景觀面(湖面)以自然草坡為主,開放,點以星星般樹木,增加空間的廣度,即住宅個體周邊細化與層次豐富細碎、開放空間對比強烈、尺度宏大。在軟化地面尺度的同時,注意植物表情,性情表達,鋪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結合水景,休閑設施,活動場地(青少年、兒童的組織,形成宜人的生活景象)8、 空間分析:8.1 沿江結合濱江大道以精品商業景觀辦公休閑

17、娛樂為主的多層建筑,空間豐富的內街,多層次通透空間,尺度親切,這一層面建筑群為濱江大道提供一個連續的怡人街景,有豐富的形象特點。相對秦淮河與長江交匯處設一個巨大市民廣場,廣場與一座五星酒店,形成一個面向江景的空間。廣場與濱江大道在空間上形成一個層次豐富的連續沿江立面,沿江空間豐富的商業街以步行道與廣場相連,點綴小品、綠化結合沿江綠化走廊,形成一個自然環境與現代都市文明相融的城市生活空間,將成為南京又一最具吸引力、最具活力的地方。8.2 期內高層超高層住宅以一道弧線面向江河交匯處排開,空間上形成低、中、高序列,氣勢磅薄,酒店與住宅間以一片開闊水面相連,水邊設置沙灘與酒店相望,整個空間構成顯得華貴

18、、大氣。8.3 期內沿唐山路與惠民路兩排高層超高層住宅形成一個尺度巨大的內部空間,這個空間又是在視線上極其通透相互流動的一個空間。內部設計了一個九萬平方米的巨型人工湖,周圍綠樹掩映花鳥其間,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花園中。9、 江景及城市形象本項目是南京的新形象工程,本案的建筑形象天際線特別是沿江立面是從南京的整體形象出發,力求作為南京沿長江沿岸的標志性建筑。以氣勢磅薄而又經典藝術形象展示新南京的形象,超高層、高層住宅樓宇整體上以一個優美的起伏的輪廓線出現在沿江的天際上,沿江的多層、低層商業結合濱江大道,濱江公園又使整個沿江立面得到豐富和層次感。酒店和廣場形成的島嶼更成為這一景觀的點睛之筆,突出了整個

19、建筑群的豪華之氣。10、 關于分期開發根據分期開發計劃,本案分兩期開發。南塊先期開發面積約48.3038萬m2。一期包括廣場及酒店濱江商業街及濱江綠化帶,結合城市交通沿江先期開發與江景結合的商業街、綠化帶、城市廣場形成一處高品質的繁華商業區,同時擁有面向秦淮河入江交匯處的壯觀江景的豪華住宅及超級酒店的開發,定會全面提升地段人氣,使人感受其中巨大潛能,令人有為之一振的震撼效果,從而起到帶動整個項目的發動機功能。二期開發是地段北部南通路以北的部分,這部分以住宅為主,同時大面積的人工環境,以創造一個高品質的怡人的居住環境。兩部分在功能配套及交通組織、空間設計以及時間空間等方面均充分加以考慮,能夠獨立

20、開發,建設,并獨立使用。11、 現代都市、建國際化精英住宅南京世茂外灘新城,于該區沿江岸恢弘展開,與南京眾多歷史悠久的秀山名樓遙相呼應,傳承南京千年古都雄渾底蘊,見證南京騰飛的今日與未來。二、強電部分1 供配電1.1 本項目擬設110kv變電站,10kv變電所約需15座,深入到用電負荷中心,并在地下一層設置。變壓器分列運行,低壓設聯絡開關。 1.2 本項目總用電量統計如下: 分項名稱建筑面積(平方米)安裝容量(kw)備注住宅面積113079056539.58804戶酒店627487529.76商業辦公8120012992購物廣場9150016470社區會所150001350幼兒園4000360

21、24班小學840084030班中學160001600輔助設施及社區服務中心450004500合計1454638102181.261.3 具體供電方案,先由甲方向當地供電部門提出用電征詢申請,待征詢申請答復后,再行對具體供電方案的比較和可行性研究。2. 無功補償采用低壓電容器集中補償方式,在變配電所設低壓補償屏,補償后高壓側功率因數達0.9以上。3計量電能計量采用高供高計,并設峰谷電表。公用負荷集中裝設公用計量子表;住宅每戶單獨計量,公共走道、樓梯間等公共場所設專表計量。獨立運營的商業等場所設表單獨計量,電表集中裝設。4. 在大酒店地下室設柴油發電機組,以滿足酒店重要負荷、消防設備、電梯等對供電

22、可靠性的要求5電力、照明系統本工程低壓配電采用放射式和鏈式相結合配電方式。室內干線主要采用密集母線或預分支電纜,室外線路采用排管加井敷設或電纜溝(隧道)的敷設方式。 按規范要求設置事故照明。消防用電設備,均采用雙電源供電并在末級自動切換,線路均采用耐火型電纜nhyjv-1kv , 其它干線采用zryjv-1kv型電纜。 6防雷接地系統 建筑物按二類或三類防雷設防。在屋頂敷設避雷帶做接閃器,利用結構柱鋼筋做防雷引下線。利用基礎主筋作共用自然接地體。各建筑物均采用總等電位及局部等電位聯結,要求接地電阻小于1歐姆。三、弱電部分1 概述1.1本工程項目設智能網絡控制中心,采用適度采用先進的弱電子系統,

23、以期達到能高速、便捷地與外界進行信息交通、充分的資源共享、安全、環保、便利、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以及資源優化、高效的智能化系統目標; 1.2智能系統具有較高的系統集成度。各個子系統能獨立運轉,并能協調運行。通過一體化的綜合管理平臺進行管理,達到信息、資源和任務的綜合共享和全局一體化的綜合管理。1.3智能系統具備一定的前瞻性,系統的功能完善、具有可擴展性,并留有適當的發展余量,設備性能可靠,性價比高;1.4系統設計將分為以下幾個過程:業主的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系統設計、優化設計、深化設計1.5住宅樓每戶設弱電箱,方便住戶對電話、電視、電腦網絡進行數量擴展。2.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按規范要求設置

24、消防控制中心、火災探測器及聯動控制設備。3.電話系統住宅樓的語音網主干線纜,采用大對數電話電纜,每戶設一對電話線至弱電箱。其他場所按要求設電話線或采用綜合布線進行語音通訊;4 電視系統:由當地有線電視中心引入一級新型光纖,并加設衛星接收系統。住宅樓每戶電纜到戶內弱電箱;5 綜合布線系統:系統按六類標準設計,支持數據通信、語音通信、多媒體通信以及多種控制信號的通信。采用星型拓撲結構,分級管理。主干線路采用光纜,重要場所光纜到桌面。終端帶寬設計為100 m,每戶設一對雙絞線到弱電箱 6 可視對講系統:每棟住宅樓及重要場所設可視對講系統,并網至保安中心。實現三方互相通話、樓宇對講、圖像監視、綜合報警

25、、 綜合管理等功能。7安全技術防范系統7.1住宅樓每戶設一套防盜、防煤氣泄露、火災探測裝置。所有安全報警信號通過綜合布線系統或信號電纜引至保衛中心科。7.2重要場所設一卡通門禁系統;7.3園區內設電子巡更系統;8. 停車庫管理系統:在地下車庫設停車庫管理系統,對進出車輛進行自動統計、記錄、顯示車位、通禁行管理;9閉路監控系統:在公共場所、地下車庫、每棟住宅樓設閉路監控系統裝置,住宅樓以電梯廳為核心,每層設半球型攝像機。其他場所及園區內設固定或帶云臺攝像機;園區周界設遠紅外對射安防系統;10.三表遠程抄送:獨立運營結算場所的水、電、氣表和住宅樓每戶水、電、氣采用遠程抄表;11.公共場所及室外園區

26、內設背景音樂系統。四、給排水部分1 生活給排水1.1用水量估算:本工程分一期、二期實施,一期最高日用水量約為2245m3/d,二期最高日用水量約為5680 m3/d。1.2由于本小區的高品質,高定位,小區的給排水擬采用以下幾種措施:1.2.1市政水直供系統:對于多層住宅、會所、幼兒園、中小學,商場以及其他商業街的小店鋪等多層公建由市政水直供。充分利用市政水壓,以達到節能目的。1.2.2水池、水箱、水泵加壓系統:對于超高層住宅,在地下室內設生活水池,向樓上的屋頂水箱供水。屋頂水箱再向下供各層用戶,豎向采用減壓閥分區,保證每區內水壓居民生活不超過0.35mpa。方便居民日常生活。1.2.3變頻給水

27、系統:對于高層住宅、五星級酒店,采用變頻給水系統,以減少水質的二次污染。住宅群分片設置集中水池,及水泵房。酒店單獨設置。1.2.4熱水系統:a、住宅考慮居民用燃氣熱水器。b、五星級酒店、高級會所單獨供應生活熱水。1.2.5生活飲用水系統:隨著人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對飲用水的水質要求,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本小區將設生活飲用水系統,通過專門的飲用水處理裝置,將經過處理,但又保留了對人體有益成分的飲用水通過專門的飲用水管道,直接送到本小區的每家每戶,使得本小區的居民均能直接飲到純鮮、健康的飲用水。1.2.6室外水景采用循環給水系統,水源考慮采用小區回收利用的部分雨水及經中水站處

28、理后的中水。1.2.7小區排水室內考慮污廢分流,污水經污水處理站處理排到市政污水管。廢水集中收集,進入小區中水處理站,經過處理消毒后,回收利用,供小區水景,綠化,道路澆灑用水。節約水資源。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約為7130 m3/d。1.2.8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部分回收利用,其余進入市政雨水管。2.消防給水:整個小區消防給水考慮采用臨時高壓給水系統,設水池、水箱、水泵加壓系統。分一、二兩期單獨設置。在最高建筑物頂設消防水箱,提供初期消防水量及水壓。在地下車庫內設消防水池及泵房。2.1主要建筑消防用水量:分項名稱室外消火栓(升/秒)室內消火栓(升/秒)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升/秒)高層住宅2030

29、超高層住宅203030酒店304030商業辦公202030地下車庫2010302.2火災延續時間:室內外消火栓系統3h,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1h。2.3消防系統:2.3.1消火栓系統:小區內所有高層、超高層住宅,地下車庫,商場,會所,五星級酒店,辦公樓及學校,幼兒園等建筑物均設室內,室外消火栓系統,并按要求配置滅火器。2.3.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對超高層住宅,地下車庫,商場,會所,五星級酒店,辦公樓等公建均按規范要求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2.3.3對于部分特殊用房如燃氣鍋爐房,變配電間,自備發電間等,采用水噴霧滅火系統。五、暖通、動力部分1 設計依據1.1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j19-

30、87(2001版)1.2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971.3高層民用建設設計防火規范 gb50045-95 (2001版)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j16-87 (2001版) 2 設計參數2.1室外設計參數2.1.1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冬季通風 2夏季通風 32冬季空調 -3夏季空調 352.1.2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濕球溫度 28.32.1.3室外計算相對濕度 最冷月平均 73%最熱月平均 81%2.1.4室外風速冬季平均 2.6m/s夏季平均 2.6m/s2.1.5大氣壓力 冬季 1025.2hpa 夏季 1004.0hpa2.2室內設計參數功能干球溫度相對濕度允許噪聲標準新風量冬()夏()(%)db(a)m3/h·人商場182026284065%5025臥室182224284065%4040起居室182224264065%4530會所182024264065%4530客房202224264065%4050宴會廳、餐廳202223254065%45303.設計范圍3.1空調系統設計:3.1.1住宅部分:住宅每戶設獨立的小型變頻中央空調系統,空調室外機的位置配合建筑設計考慮。空調的凝結水排入專用的凝水管道,集中排放。3.1.2酒店部分:星級酒店采用中央空調系統,總冷負荷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