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及學校體育關系探究_第1頁
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及學校體育關系探究_第2頁
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及學校體育關系探究_第3頁
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及學校體育關系探究_第4頁
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及學校體育關系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及學校體育關系探究摘要:采用文獻綜述法和調查訪問法,對德國中小學體育 和高校體育開展狀況及其與大眾體育俱樂部之間的關系做 了介紹和研究,并通過實例分析,說明德國中小學的課外體 育鍛煉主要通過學校與體育俱樂部之間的合作和中小學生 參加體育俱樂部來實現,大學的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則全部 由俱樂部性質的“髙校體育”和大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來 完成,俱樂部體制是德國學校體育活動,尤其是課外體育鍛 煉蓬勃開展的基礎和保證關鍵詞:德國;體育俱樂部;學校體育;高校體育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 (2008)01-0088-06abstract:the pre

2、sent article introduced and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 sports and university sports in germany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ports club system and school and university sports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survey. the analyses of examples showed that the sports activities after scho

3、ol implemented mainly th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sport clubs and by joining the club of the student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universities implemented completely though university sports club" and sports clubs. the sports club system is the essential

4、element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ctivities after school in germany.key words: germany; sports club; school sports; university sportsx1德國學校體育簡介德國的學校體育(schulsport)是指中小學體育,由于 德國的普通高校中體育不是必修課,大學生的體育教育和體 育鍛煉通過類似俱樂部形式的“高校體育”(hochschulsport)來實現,因此本章介紹的主要是德國中 小學的學校體育,而高校體育將在后續的章節中專門討論。1.1德國學校體育發

5、展階段根據烏珀塔爾大學balz教授在其體育教育學一書 中的敘述,德國的學校體育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1:1. 1. 1德意志帝國時期的學校體操(187廣1918)早在1811年“德國體操之父”楊氏(弗雷德里希路 德維希楊,17781852)已通過建立公開的體操鍛煉場所 提供了新的身體鍛煉系統,19世紀中期體操課開始進入學 校,在德意志帝國時期,學校體操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健康的、 適合戰斗的、馴服的臣民。1. 1.2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身體鍛煉(19181933)一戰之后學校教育的發展深受國家民族主義和社會、教 育改革的影響,以奧地利體育教育家高爾霍費爾 (18851941)為代表提出了 “自然體操”來適

6、應兒童在運 動方面的需要。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學校體育是自然體操和傳 統體操的混合,健身操、舞蹈、體操和現代競技運動項目并 存,體現出其多樣性和矛盾性。1. 1. 3納粹統治下的身體訓練(19331945)納粹統治時期學校體育變成了政治需要的身體訓練,從 1937年開始每天5個小時的身體訓練成為了學校中最主要的 課程,不再有體操課,取而代之的是搏擊、越野行軍、射擊 和野營等軍事訓練。1.1.4分裂時期的身體教育(19451970)戰后東、西德都恢復了學校體育,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 "身體教育"o西德的"身體教育” (leibeserziehung) 建立在“學校整體教育

7、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基礎上,而 東德的"身體教育"(k/rpererziehung)在學校里被作為 提高運動成績和培養社會主義人格的手段,在這兩種“身體 教育”中幾乎找不出共性。1. 1.5當今世界的學校體育(1970"今)從70年代開始由于舉辦奧運會和休閑體育發展的影響, 德國的學校體育呈現出以下特點:學校體育開始向校外發 展;一些新的項目如排球、乒乓球、賽艇等進入課堂,而傳 統的體操也向器械體操和競技體操轉變;開始通過動機和能 力培養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德國統一后注重運動行為能力 的培養成為共識。1. 2德國學校體育教育目標德國的各聯邦州有較大的自主權,在學

8、校體育方面國家 只頒發指導性的文件,具體的課程內容和課程標準都由州政 府自己確定,因此講體育教育目標也只能以某一個聯邦州為 例。balz教授根據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len)的教學 計劃和教育方針,認為學校體育是圍繞培養運動行為能力來 展開,從教育學的觀點上學校體育應包括六個方面的目標, 如圖1所示1.3德國學校體育的特點在曲宗湖、楊文軒主編的域外學校體育傳真一書中, 對德國學校體育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這里結合書中的內 容,并根據筆者在德國了解的情況,對德國學校體育的幾個 特點做簡單的說明。1.3. 1各聯邦州自主性強2德國是聯邦制的國家,各聯邦州享有較大的自主權。在 教

9、育方面,教育事業受國家的監督,但在學校體育課程的目 標、內容以及與俱樂部的合作等方面,都是由各聯邦州自己 來制定政策。1.3.2體育教育呈現多樣性2這是由于德國普通教育的多樣性造成的。德國的中學有 四種不同的類型:重點中學、普通中學、實科中學和綜合中 學,由于培養目標的不同每種類型的中學對學生教育的要求 也不同,這就造成了學校體育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呈現出多樣 性。1. 3. 3學校體育以運動項目為中心1 2從七十年代起德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非常重視競技運動項目的學習,這其中即有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影響, 也有學校體育自身向校外發展的原因。從此,德國的體育教 學內容開始以運動項目為單位編制,大量

10、的競技運動項目進 入中小學課堂。1.3.4重視開發行為能力2 3從80年代開始,西德進一步強調培養運動行為能力,而運動行為能力與個人發展、學習和社會化這些概念都有著 密切的聯系。狹義的行為能力培養主要指提高學生掌握體育 運動技術知識和自我決定參與體育運動的能力,而廣義的行 為能力則是在日常生活的其它方面所需要的“普通行為能 力” o也就是說重視運動行為能力的培養實際上就是重視學生通過體育運動達到社會化的目的。1. 3. 5教師培養方式獨特4德國中小學的體育教師必須學習兩個專業,這是德國體 育師資培養非常獨特的一個方面。以筆者所在的科隆體育學 院為例,體育師資專業(lehramt)的學生首先要在

11、體院學 習體育專業,通過國家的統一考試,同時(或隨后)在科隆 大學學習第二專業,比如數學或拉丁語,兩個專業的學習都 完成之后才能獲得在中小學任教的資格。這樣做的目的,一 是能夠擺脫體育教師“只會運動”的形象,更容易得到學生 的尊重和配合,另外學校也可以更好的安排教學任務,根據 需要調整其工作。1.3.6場館建設規格統一 4德國中小學都有體育館,這些多功能體育館與體育學院 和大學體育系中的體育館一樣,都是按照統一規格即德國工 業標準來修建的(din 18302-1,多功能體育館),這種多功 能體育館可以進行從羽毛球到排球28個項目的教學、訓練 和比賽。這樣規定的好處就是體育學院或者大學體育系的畢

12、 業生來到中小學任教或者更換任教學校以后,都可以用最短 的時間習慣體育館的使用,大大提高效率。1.3.7與體育俱樂部緊密合作1 2德國中小學除體育課外,其余體育活動一般以俱樂部的 形式來實施。尤其是課外體育鍛煉,主要是通過個人參加大 眾體育俱樂部和學校與體育俱樂部之間的合作來實現。作為 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學校與大眾體育俱樂部之間 的合作體現了俱樂部體制對學校體育的促進作用。2學校與體育俱樂部的合作2. 1學校與俱樂部合作的起源與發展二者之間一般意義上的合作在19世紀體育俱樂部和學 校體育出現以后就存在,但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是從二戰之后 才開始的。1955年德國體育聯合會(dsb)和德國

13、文化部長 會議(kmk)聯合簽署了 "支持學校體育教育的建議”,體 育俱樂部與學校的合作自此展開,而此前雙方已經通過1951 年開始的“聯邦青少年運動會”嘗試進行合作。1967年德國 體育聯合會又在dsb-kmk聯席會議上提出了 “在中小學和 大學培養優秀青少年運動員”的計劃,雙方在運動員的選材 和培養上也開始合作。1972年,德國文化部長會議、德國體 育聯合會、各州體育聯合會與聯邦教育部長一起簽署了 '學 校體育鍛煉計劃”,有關學校與俱樂部之間的合作再一次得 到強調。此后從1976年到1985年,一些有關學校與俱樂部 之間合作具體措施的原則性文件相繼出臺,而目前各聯邦州 正

14、在實行的合作項目大都是從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開 始的5。2.2學校與俱樂部的合作方式德國的中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體 育課、課外體育鍛煉和校外體育鍛煉,如表1所示。其中又 以體育課和校外體育鍛煉為最主要的方式,而校外體育鍛煉 主要是通過與俱樂部的合作來完成的。具體到學校與俱樂部 之間的合作,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2. 2. 1合作項目所謂學校與俱樂部之間的合作項目,實際上是根據各聯 邦州教育和體育主管部門的規定,在學校和體育俱樂部之間 建立固定的合作關系,由體育俱樂部提供教練或場地,使中 小學生在課余時間和校外能夠進行更多的體育鍛煉,這些合 作項目所需的經費主要由教育和體育

15、主管部門提供。目前德 國正在實行的合作項目分為兩大類:一類與競技體育有關, 即優秀青少年運動員的選材和培養,另一類與學校體育有 關,即中小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表2是1997年統計的德 國各聯邦州正在實施的合作項目6,共22個,其中4個涉 及優秀青少年運動員的選材和培養,其余18個都是中小學 生課外鍛煉的項目。2. 2.2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除了參加學校與俱樂部的合作項目,很多中小學生還會 報名參加體育俱樂部,以得到更多的鍛煉時間、更好的鍛煉 環境和鍛煉效果。根據德國奧林匹克體育聯合會的統計, 2006年德國718歲的青少年中,有61.97%的人是體育俱樂 部的會員7,這個數字并不包括學校與俱樂部

16、合作項目中 的人數,而只包括自愿加入體育俱樂部的正式會員,也就是 說,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中小學生在校外選擇了參加體育俱樂 部來進行體育活動。2. 2.3場館共用表3為德國體育俱樂部使用場館來源統計8,從表中 可以看出,俱樂部使用的大部分場館歸政府所有,俱樂部免 費或付費使用,尤其是運動館的比例高達85. 9%o這些運動 場館中除了少部分為公共設施外,大多數都分散在學校里 面,也就是說學校里的運動場館是和體育俱樂部共同使用 的,學校白天使用,俱樂部使用的時間主要在晚上、周末和 節假日。這也可以看作是學校與俱樂部之間合作的一種方 式。2. 3學校與俱樂部合作的作用根據balz教授的研究,從教育學的觀

17、點來看,學校與 體育俱樂部的合作至少提供了以下可能性1: (1)對學校 體育教學運動項目的補充:一些在學校受條件限制不可能普 及的項目,可以在俱樂部中接受訓練,如網球、射箭、賽艇 等;(2)學校體育專業化成為可能:通過合作使學校體育教 學運動項目得到提高和深化,甚至可以培養高水平運動員;(3) 學生通過參與俱樂部的活動提高對社會行為的認識;(4) 學生可以把在體育俱樂部中獲得的經驗用于體育課上。除此之外,學校與俱樂部的合作使學生得到了更多的鍛 煉時間和空間,在提高身體素質、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大大 豐富了課余生活。這點對德國目前的社會來說有重要的意 義,因為目前德國中小學的上課時間一般到下午兩點

18、左右, 如果下午的時間不能充分利用,則不利于少年兒童的成長。 以前西德的母親上班比較少,可以在家照顧孩子,而現代社 會男女平等,職業女性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學生 放學之后的半天時間如何度過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很多家 長愿意讓孩子參加體育俱樂部,希望他們通過體育活動更充 實的度過課余時間。另外,這種合作對體育俱樂部也有好處,因為大部分合 作項目可以得到資助,也可以借這些項目擴大俱樂部的影響 力、發展更多的青少年會員,因此俱樂部對與學校之間的合 作都抱著積極的態度。3實例之一:巴符州的合作項目巴符州是巴登一符騰堡州的簡稱,首府為斯圖加特,面 積3.57萬平方公里,人口 1074萬,2005

19、年“國內生產總 值” 3307億歐元,占德國的15%,全州共有11349個體育俱 樂部,其面積、人口、占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和體育俱 樂部的數量在德國各聯邦州中都排在第三位。巴符州在德國 屬于經濟發達地區,面積較大、人口較多,因此其學校教育 也比較有代表性。巴符州共有兩個合作項目,其中“學校與俱樂部的合作 項目”從1987/88學年開始,到1992/93學年已經進行了 6 年,合作項目中80%左右有政府撥款。據統計,在有撥款的 項目中,90%以上都完成了,而沒有撥款的項目恰恰相反, 大部分都沒有完成。這些項目具體的情況如表4所示9。具體到1992/93學年合作的運動項目,在有體育俱樂部 的4

20、5個大項中,有8個大項沒有合作,包括棒壘球、雪橇、 現代五項、賽車、摩托艇等不適合中小學開展的項目。另外 38個項目如羽毛球、籃球、拳擊、冰上運動、擊劍、足球、 舉重、高爾夫、柔道、皮劃艇、空手道、田徑、滑翔、自行 車、騎馬、摔跤、輪滑、賽艇、橄欖球、國際象棋、射擊、 射箭、帆船、滑雪、技巧、壁球、跆拳道、舞蹈、潛水、網 球、乒乓球、鐵人三項、體操、排球、攀巖等都有合作。根 據某一項運動合作項目的數量來排序,最高的是體操(624 個合作項目),其次是足球(353)、乒乓球(342)、網球(324)、 田徑(326)、手球(241)、排球(234)、籃球(149)、國際 象棋(96)和游泳(81

21、)。1992/93學年巴符州共有3867個合作項目,而當時的體 育俱樂部總數為10285,由此可以算出參與合作項目的俱樂 部占巴符州俱樂部總數的37. 6%,考慮到有的俱樂部不止與 一所學校合作,因此實際的比例要略小一些,估計在三分之 一左右。根據巴符州統計局的數據,1995年巴符州共有普通 中小學、特殊學校和職業學校5567所,根據這個數字估算, 1992/93學年度參與合作項目的學校大約占69. 5%,同樣考 慮其中的重復因素,應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中小學參與了與俱 樂部的合作項目。4德國的高校體育德國的高校中除體育專業的學生外,其它專業的學生都 沒有必修的體育課,這也是德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特色

22、。普通 大學生的體育鍛煉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即通過高校體 育(hochschulsport)和參加社會上的體育俱樂部。體育科學辭典中對高校體育的定義是4:根據高 等教育法總綱中的規定,高校體育屬于高等學校必須執行 的一種任務,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自愿參加的體育鍛煉機 會。高校體育的內容和形式法律中并沒有規定,因此各個學 校會有所不同,大約20%的學生和教職工參加高校體育。高校體育作為大學生體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但在 德國真正發展起來是20世紀初以后。1945年后高校體育在 占領區(二戰之后德國分別被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占領, 分成四個占領區,其中美國、英國和法國占領區成為后來的 西德)

23、曾短暫的被禁止,但很快作為自愿的學生體育重新開 放。1948年全德高校體育協會成立,大大推動了高校體育在 戰后西德的發展,而此時的東德,體育課仍舊作為所有年級 大學生的必修課。1990年東西德統一之后,原東德地區高校 的必修體育課也轉變成了自愿的高校體育。高校體育作為一種服務,有三種典型的組織模式,即由 中心組織機構、體育系(學院)作為任務或學生自我管理組 織(如學生會)來組織。高校體育基本屬于大眾健身體育的 范疇,其自愿參加、項目廣泛、時間靈活、收費低廉等特點 決定了其大眾健身的屬性。但高校體育中也有競技體育的內 容,據全德高校體育協會統計,2004年參加雅典奧運會的德 國運動員中有33.5

24、%還在高校中學習,為了給這些高水平運 動員提供更好的學習、訓練和生活環境,全德高校體育協會 推出了 “競技體育伙伴高校”的計劃,加入這一計劃的學校 有義務為高水平運動員制定更靈活的學制,以保證他們更好 的處理學習與訓練的關系。從俱樂部的意義上講,高校體育實際上也屬于德國的體 育俱樂部,只是不同于一般的按項目來劃分的大眾體育俱樂 部。全德高校體育協會是德國奧林匹克體育聯合會下屬的19 個“特殊任務協會”之一,據全德高校體育協會統計,目前 共有160所高校的160萬學生和40萬教職工為該協會的會 員。與社會上的體育俱樂部或者商業健身場所相比較,高校 體育存在以下優點:(1)只對教師和學生開放;(2

25、)場館更 近、更方便;(3)費用更低。因此,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通過 高校體育進行鍛煉比參加體育俱樂部更有吸引力。除了參加高校體育之外,很多在運動上有更高追求的大 學生還參加社會上的體育俱樂部,因為體育俱樂部與高校體 育相比,有水平更高、會員相對固定、鍛煉時間更多等特點。 根據德國奧林匹克體育聯合會2006年的統計,德國1926 歲的男性中有38. 55%,女性中有21. 50%是體育俱樂部的會 員7,而這個年齡階段在德國正是上大學的年齡,因此其 中有相當一部分為大學生。髙校體育雖然對學生很有吸引力,但由于其完全自愿的 性質,決定了參加高校體育的學生人數并不是很多,平均只 有20%左右,加上參加大

26、眾體育俱樂部的學生,還沒有達到 半數,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半的大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參加有組 織的體育鍛煉。這也是德國高校體育存在的最大問題。5實例之二:科隆的髙校體育科隆是德國第四大城市,近年來科隆正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座“體育成”:德國唯一的一所體育學院g科隆體育 學院和德國奧林匹克博物館都在科隆;2006年世界杯科隆的“萊茵能源體育場”是比賽場地之一;2007年德國在科隆體 育館奪得世界手球錦標賽冠軍在這種濃厚的體育氛圍 中,科隆的高校體育開展也非常有特色。在科隆,除了傳統 意義上的高校體育外,還有剛剛興起的項目更廣、水平更高 的“校園體育”。5. 1科隆的高校體育10科隆的高校體育由學生自我管理

27、組織即學生會來負責, 參加范圍共包括9所大學的學生和教職工,即科隆大學、科 隆高等專科學校、北威州天主教學院、科隆萊茵高等專科學 校、科隆媒體藝術學院、科隆音樂學院、科隆歐洲學院、萊 茵歐洲學院和科隆經濟學院。科隆的高校體育對學生是免費 的,教職工每學期需繳納12歐元的費用。科隆的高校體育把每學年劃分成四個時間段,以 2006/07 學年度為例,包括冬季學期 (2006. 10. 162007. 02. 09).寒假(2007. 02. 1203. 30)夏 季學期(2007. 04. 0207. 13)和暑假(2007. 07. 1510. 13)。 每個時間段都有不同的項目和時間安排,這些

28、安排會提前在 網上發布,學生根據這些安排自愿報名參加。活動的時間主 要集中在下午和晩上,周日和節假日休息。運動項目以健身 和球類項目為主,以2007年暑假的活動項目為例,包括各 種健身、瑜珈、太極、體操、足球、籃球、排球、手球、羽 毛球、乒乓球、游泳、擊劍、柔道等二十多個項目。科隆高校體育的經費來源包括兩部分,由于是法律規定 的任務,因此學校有相應的經費投入,另外還有社會上的贊 助,例如2006/07學年度是由技術人員國家保險公司(德國 最大的公立保險公司之一)贊助的。5.2科隆的校園體育11校園體育(campussport)是科隆特有的一種高校體育 組織形式,從2002/03學年度開始,由科

29、隆大學和科隆體育 學院聯合發起并組織,為了與傳統的高校體育相區別,將其 命名為校園體育。與傳統的高校體育相比,科隆的校園體育 具有以下特色:5. 2. 1項目更多,活動時間更長校園體育涉及的項目超過120個,每周的活動時間大約 500個小時。以2007年暑假為例,校園體育共有7大類44 個項目,包括健身項目(17個小項,各種器械練習、健美操、 健身操等)、大球項目(8個小項,籃球、足球、手球、排球、 沙灘排球等等)、小球項目(3個小項,網球、羽毛球和乒乓 球)、搏擊項目(7個小項,拳擊、柔道、跆拳道等)、舞蹈 項目(3個小項,芭蕾、交誼舞等)、水上運動(3個小項, 賽艇、游泳和水球)和其它項目

30、(3個小項,技巧、健身跑 和瑜珈)。5. 2.2參與人員更廣除了科隆的大學生和教職工外,科隆校友會的會員、科 隆大學醫院和大學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科隆以外的大學 生甚至在一定的范圍內科隆的市民都可以參加。5. 2. 3項目分級,水平更高如果說一般的高校體育主要是大眾健身性質的鍛煉,校 園體育相比之下水平更高一些,一般的項目都分成不同的級 別,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時,校園體育也致力于發掘 和保護有運動才能的學生,以配合全德高校體育協會的'競 技體育伙伴學校”計劃。5. 2.4收費高校體育對學生基本不收費,對教職工也只收取少量的 費用,而校園體育雖然有州政府的撥款,由于需要聘用更多

31、的工作人員和教練、租用更多的場地,所以收取的費用也要 多一些。具體收費標準如表5所示。6結論與展望根據對德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回顧,對學校與俱樂部之間 的合作和高校體育的介紹與實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6. 1德國的中小學學校體育歷史悠久,戰后得到了快速 的發展,形成了各聯邦州自主性強、體育教育呈現多樣性、 學校體育以運動項目為中心、重視開發行為能力、教師培養 方式獨特、場館建設規格統一和與體育俱樂部緊密合作等特 點。6.2德國的中小學與俱樂部之間的合作主要有共建合 作項目、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和場館共用等三種方式,其中 共建合作項目由州政府統一規劃、統一撥款。中小學生在體 育俱樂部中的活動成為校外鍛煉最主要的方式。6. 3學校通過與俱樂部的合作,補充了學校體育教學運 動項目、提高了學生對社會行為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 生活;俱樂部通過與學校的合作,擴大了影響,增加了會員 人數。這種合作是一個雙贏的結果。6.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