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匯報材料 (2)_第1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匯報材料 一、保護現狀 (一)成立機構,建立機制。 2011年初,xx縣區成立了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實行領導責任制,抽調專人辦公,確定了辦公場所,制定了保護實施方案,完善了保護措施,全面負責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保護工作。副市長秦煦,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俊杰等有關領導,多次深入基層,對非遺保護工作進行調研,指導。長期以來,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協調,主管單位負總責的原則,建立了相關的機制,做到了保護有規劃,措施有保證,資金有保障。 (二)收集資料,整理入庫。 xx年初,xx縣區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全面收集文字、數字、音像、影像、圖

2、片、書籍資料,通過認真整理,仔細篩選,建立了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數據庫。同時,對相關實物、工具、器皿進行了采集,做到妥善保存。現這一工作仍在進行。 (三)項目集成,匯編出版。 隨著xx縣區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成功,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繼開展了非遺項目集成,匯編出版工作。xx年7月,出版了界首陶瓷一書,其余集成匯編工作正在進行。 (四)明確目標,確保傳承。 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根據制定的非遺保護五年實施計劃,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成立了非遺項目工作研究室,定期舉辦非遺項目研討會、交流會,促進非遺項目的發展;長期開辦非遺項目技藝培訓班,確保非遺項目技藝得到

3、很好的傳承。 二、普查成果 (一)項目成果 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了界首人民代代相傳歲歲積淀的勞動和生活的文化軌跡,包涵門類極廣,有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戲曲、曲藝、手工技藝等等。依據目前收集到的資料分析,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共分10類,其中主要門類分布比例如下:民間音樂9.6%,民間舞蹈6.4%,民間美術9.6%,民俗文化6.4%,戲曲12.8%,曲藝3.2%,民間手工技藝12.8%,民間雜技3.2%,生產商貿習俗12.8%,民間文學22%。 從區域分布來看,xx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全市范圍分布較為均勻,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戲曲、曲藝、手工技藝傳承廣泛,只有部分項目受到地理環境、土質要求、生活習俗等因素的制約,傳承區域范圍相對固定。如界首彩陶、扁擔戲、彩塑等。 (二)傳承情況 目前,xx縣區已經普查登記的傳承人有62人,24個團體,基本情況是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彩陶、剪紙等)傳承人多,大部分藝人年富力強,有的正在授徒。經濟效益不突出的項目傳承人年齡老化,缺乏新一代傳承接班人,特別是扁擔戲、版畫、面塑、刺繡、香荷包等項目,民歌、民舞、曲藝等項目和具有宗教信仰色彩的民俗活動項目更是缺乏年輕一代的傳承人。需要及時進行搶救保護,建立一整套的傳承保護體系來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現已成立了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