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修理改造作業指導書_第1頁
起重機修理改造作業指導書_第2頁
起重機修理改造作業指導書_第3頁
起重機修理改造作業指導書_第4頁
起重機修理改造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標準號中鋁洛銅機電設備修造公司企業標準起重機修理、改造通用作業指導書 標準號(改動)本作業指導書規定了580t系列起重機修理、改造和質量驗收的通用工藝技術規范,對于其具備同等條件的梁式、門式起重機等,也可參照使用。1 一般要求1.1 橋式起重機(以下簡稱起重機)大修解體前,必須進行下列各項檢查,作好記錄,并納入修理驗收的文件內存檔。1.1.1 將小車置于起重機的跨端,測量橋架主梁拱度,并繪出拱度曲線圖。1.1.2 測量橋架主梁的旁彎度。1.1.3 測量起重機的實際跨度(必要時)。1.1.4 測量起重機和減速器的噪聲。1.1.5 檢查小車是否有“三條腿”現象,小車起動瞬時是否有扭動現象。1.1.

2、6 檢查大、小車輪是否有啃軌現象,測量輪緣實際磨值。1.1.7 檢查大車起動瞬時是否有扭動現象。1.1.8 開動大、小車在軌道全長上進行空運轉試車,運轉時間應不小于10分鐘,檢查運轉機構有無異響,振動及過熱等不正常現象。1.2 解體所有零、部件,并清洗、檢查、更換損壞件、潤滑、密封。所更換起重機上的零件、部件和構件,應符合圖紙、技術文件規定的技術條件和質量要求,并經檢查合格方可使用,重要的零、部件和構件,應符合GB606785起重機械安全規程標準中的有關規定。1.3 更換的零、部件和構件不得有毛刺、飛邊、碰傷痕跡、銹班、割瘤、焊渣等。1.4 起重機上的各種安全裝置、信號裝置、噸位標志必須配齊。

3、大車軌道終端的限位開關擋架和終端撞架,也必須配齊。1.5 起重機各潤滑部位的油孔應配有油堵、注油嘴、油管、伸出的油管端頭也應配有防塵油堵或注油嘴。保證潤滑良好、無滲漏,各機構減速器加油(質、量)符合要求。1.6 起重機機械部分的固定螺帽必須墊有彈簧墊圈,與斜面聯接的緊固螺帽必須墊有斜面墊圈。1.7 單獨驅動的起重機大車電動機應為同一生產廠的產品,且電動機銘牌參數必須一致。1.8 起重機起升機構中的重錘式限位開關的下重錘,安裝位置應正確,活動橫桿調整不得傾斜過大,限位開關打開時活動橫杠桿應處于水平位置。2 對金屬結構的質量要求2.1 當小車處于跨中,并在額定負荷下,主梁的下橈值在水平線以下達到S

4、/700時,應予以校正修復(S 起重機的跨度)。 經校正修復的主梁應達到以下要求:2.1.1 在跨中S/10長度范圍內,主梁上拱值應達到S(0.91.4)/1000。2.1.2 同一橫截面上,兩條小車軌道的高低差應達到: K2.0m時 允許偏差c3mm 2mK6.6m時 允許偏差0.0015K K6.6m時 允許偏差c10mm2.2 主梁旁彎變形達到下列界限時,應予以修復:2.2.1 空載時,小車位于跨端,主梁旁彎達到或超過S1/2000時(S1為兩端始于第一塊大筋板的實測長度,在離上翼緣板約100mm的大筋板處測量,只能向走臺側凸曲)。2.2.2 小車運行有夾軌現象時。2.3 小車軌道頂面磨

5、損達到或超過軌頂厚度的15%,側面磨損達到軌頂寬度的10%時應更換新軌道。更換的新軌道頭部應采用鋸割或其它機械加工方法割斷和平頭,不得有毛刺、飛邊。2.4 新小車軌道安裝后應達到下述技術要求:2.4.1 側向的局部彎曲,在任意2m范圍內不得大于1mm。2.4.2 接頭處的高低差d1mm,側向錯位f1mm,間隙e2mm。2.4.3 壓板對軌道必須壓實壓牢,軌道底面與主梁上蓋板筋板處緊密配合,軌道在縱、橫向均不得竄動。2.4.4 跨端處軌距允許偏差2mm;跨中軌距允許偏差:+1mm +5mm2.4.5 小車軌道底面與主梁上蓋板之間允許局部有間隙,但不得 超過附表21規定得數值。 附表21軌道規格P

6、18P24P24允許間隙(mm)11.523 主要零、部件的更換標準3.1 金屬結構3.1.1 主要受力構件失去整體穩定性時,不應修復予以報廢。3.1.2 主要受力構件發生腐蝕時應檢查和測量,經計算,當乘載能力降低到原設計承載能力的87%時,如不能修復,應報廢。3.1.3 主要受力構件產生裂紋時,應根據受力情況和裂紋情況,采取阻止裂紋繼續擴展的措施,并采取加強或改變應力分布的措施,否則應停止使用。3.1.4 主要受力構件因產生塑性變形,使工作機構不能正常地安全運行時,若不能修復,應報廢。 注:對于一般類型橋式起重機,當小車在額定載荷下處于跨中,主梁跨中的下橈值在水平線以下達到跨度的1/700時

7、,若不能修復,應報廢。3.2 吊鉤3.2.1吊鉤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a. 裂紋;b. 危險斷面磨損量達原尺寸的10%;c. 開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d. 扭轉變形超過10%;e. 危險斷面或吊鉤頸部產生塑性變形。3.2.2 吊鉤上的缺陷不得補焊。3.2.3 吊鉤組上的各零部件有裂紋或者吊鉤聯結螺紋變形、滑牙應更換。3.3 鋼絲繩 對于符合GB/T89181996鋼絲繩標準的鋼絲繩,按下述規定檢查報廢。3.3.1 鋼絲繩的斷絲數達附表31所列數值。附表31 鋼絲繩報廢斷絲數安全系數鋼絲繩結構(GB110274)鋼絲繩 6(19)鋼絲繩 6(37)一個節距中的斷絲數(根)交互捻同向捻交互捻

8、同向捻小于61262211671472613大于716830153.3.2 斷絲繩有銹蝕或磨損時應將附表31所列鋼絲數按附表32折減,并按折減后的斷絲數報廢。附表32 折 減 系 數鋼絲表面磨損或銹蝕量%101520253540大于40折減系數%857570605003.3.3 吊運熾熱金屬或危險品的鋼絲繩的報廢斷絲數,取一般起重機鋼絲報廢斷絲數的一半,其中包括鋼絲表面腐蝕進行的折減。3.4 卷筒卷筒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a. 表面有破損、裂紋;b. 筒壁磨損量達原壁厚的20%。3.5 滑輪金屬鑄造的滑輪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a. 有裂紋、缺口b. 輪槽不均勻磨損達3mmc. 輪槽壁磨

9、損量達原壁厚的20%d. 因磨損使槽底部直徑減小量達鋼絲繩直徑的50%e. 其它損壞鋼絲繩的缺陷3.6 制動器3.6.1制動器的零件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零件。a. 裂紋;b. 制動磨擦墊片磨損量達原厚度的50%;c. 彈簧出現塑性變形;d. 小軸或軸孔直徑磨損量達原直徑的5%時,可鉸圓軸孔,陪作新小軸。3.6.2 制動臂架有裂紋應更換。3.7 制動輪制動輪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a. 裂紋;b. 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輪輪緣磨損量達原厚度的40%;c. 其它機構的制動輪輪緣磨損量達原厚度的50%;d. 輪面凹凸不平,其高低差達1.5mm,如能修復,修后的輪緣厚度應不超過上述第b、c條款

10、的規定。3.8 走輪3.8.1 走輪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a. 裂紋;b. 輪緣厚度磨損量達原厚度的50%;c. 輪緣在軸向彎曲變形量達原厚度的20%;d. 踏面磨損量達原厚度的15%;3.8.2 當運行速度低于50m/分時,圓周誤差達1mm,當運行速度高于50m/分時,圓周誤差達0.5mm,允許加工修復圓度,但加工后必須保證兩主動輪直徑尺寸相一致,否則應報廢。3.8.3 走輪有氣孔、砂眼等,若不能修復缺陷應報廢。3.9 齒輪;3.9.1傳動齒輪傳動齒輪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a. 裂紋;b. 斷齒;c. 斷面點蝕達嚙合面的30%,且深度達原齒厚的15%時。d. 齒厚的磨損量達到附表3

11、3所列數值;附表33 傳動齒輪齒厚允許的磨損量齒 輪 用 途齒輪磨損達原厚度的%第一級嚙合其它級嚙合閉式傳動起升機構和非平衡變速機構1020其它機構1525開式齒輪傳動30e. 吊運熱金屬或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起升機構,變幅機構,其傳動齒輪的齒厚磨損量達到上述第c、d條款中規定數值的50%。3.9.2 齒輪聯軸器齒輪聯軸器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a. 裂紋;b. 斷齒;c. 齒厚的磨損量達到附表34所列數值。附表34 齒輪聯軸器齒輪齒厚允許的磨損量齒輪聯軸器的用途齒厚磨損量達原齒厚的%起升機構和非平衡變速機構15其它機構203.10 減速器殼體有裂紋損傷時應報廢。4 零部件裝配、修理質量的要求

12、4.1 吊構組4.1.1 吊鉤裝配在橫梁上應處于垂直狀態,吊鉤在橫梁上應能靈活轉動和擺動,不得有卡住現象,滑輪罩的砸碰變形應予以校正。4.1.2 更新的吊鉤應有合格證,否則不能使用。4.1.3 吊鉤上升限位撞架應準確可靠。4.2 各滑輪應能靈活轉動,側向擺動不得超過D/1000(D滑輪的名義直徑)4.3 走輪4.3.1 走輪磨損、電蝕,如采用車踏面的方法修復時,應達到下述要求:a. 踏面減薄量不超過淬火層深度的1/3;b. 一組車輪踏面直徑名義尺寸應車成一致,公差為h9;c. 走輪表層淬火硬度HB300380,淬火深度不少于15mm。4.3.2 走輪安裝調整a. 走輪安裝后水平偏斜應不大于L/

13、1000,且只允許上輪緣向外偏斜;b. 垂直偏斜應不大于L/400(L為測量長度),且同一軸線一對走輪的偏斜方向應相反;c. 在角形軸承箱定位槽中加調整墊板時,墊板的厚度不得超過槽深的1/2,同一部位只允許用一個墊板,其長度及寬度與槽的尺寸配合一致;d. 起重機跨度偏差不大于5mm,且兩側跨度相對差S1-S25mm,對角線相對差L1-L25mm;e. 同一端梁下走輪的同位差,兩個走輪不得大于2mm,在同一平衡梁上不得大于1mm。4.3.3 大車走輪在軌道上運行平穩,不允許出現啃軌現象。4.3.4 小車走輪在軌道上運行平穩,不允許出現“三條腿”及啃軌現象。4.4 減速器4.4.1若一個齒輪損壞,

14、原則應上更換一對齒輪副;若只更換損壞的齒輪應保證接觸情況,即在齒長上不少于60%、在齒高上不少于45%。4.4.2殼體剖分面上不允許有砸、碰和嚴重劃傷,裝配后剖分面必須緊密粘合,不得有漏油現象。4.4.3 裝配后的減速器應保證轉動靈活。4.4.4 減速器安裝后,應緊固可靠,其輸入、輸出軸滿足同心度要求。4.5 聯軸器的裝配質量應符合下述要求:4.5.1 當兩軸軸心線無徑向移動時,每一外齒套對內齒軸線的歪斜不應大于30。4.5.2 當兩軸軸心線無傾斜時,齒輪聯軸器允許的徑向位移應不超過附表41。附表41摸數(m)2.52.5333444齒數(Z)3038404356435662徑向位移mm)0.

15、40.70.811.31.41.61.84.5.3 采用中間軸聯接的齒輪聯軸器,其徑向位移不應大于下值: 徑向位移 Ymax=0.00873AA從兩個外齒套齒中心測量的中間軸長度4.5.4 裝配后的齒輪聯軸器,內齒套與外齒套的中間軸軸向竄動不的超過下列數值:2 (名義值+1) 名義值:內齒套齒長與外齒套齒長之差4.5.5聯軸器的鉸制孔螺栓不得用普通螺栓代替,貼合面之間應墊入規定的紙墊或鋼墊。4.6 制動器與制動輪的質量要求如下:4.6.1 制動器各鉸點應能靈活轉動,但不得過分松動;4.6.2 更換新制動帶(制動瓦)時,鉚釘頭應埋入制動帶厚度的一半以上,不需更換制動帶(制動瓦)時,鉚釘頭應埋入至

16、少2mm;4.6.3 裝配后制動帶(制動瓦)與制動輪貼合面積應不少于總面積的70%;4.6.4 安裝好的制動輪,其徑向圓跳動與端面圓跳動不得超過附表42的規定。附表42制動輪直徑(mm)200200300300600最大徑向圓跳動(mm)0.100.120.18最大端面圓跳動(mm)0.150.200.254.7 卷筒與鋼絲繩的質量要求如下:4.7.1 卷筒上繩槽磨損(凸峰變尖)時,允許重新車修繩槽,使之恢復原截面形狀,但在車修后筒壁減薄量達到或超過設計筒壁厚度的10%時應更新卷筒。4.7.2 內齒盤與卷筒連接用絞孔螺栓,不得用普通螺栓代替,內齒盤與外齒套軸線的歪斜不得大于30。4.7.3 鋼

17、絲繩在螺旋槽內的纏繞配合應符合下列條件:a. 當吊鉤在上極限位置時,鋼絲繩應全部纏繞在螺旋槽內,不得繞在中間無螺旋槽的部位;b. 當吊鉤在上極限位置時,每一繩頭有2.53圈被固定和2圈以上的安全圈,即鋼絲繩繞在卷筒必須有不少于2圈的余量;c. 鋼絲繩的直徑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規定,不允許等于或超過卷筒上的槽寬;d. 繩頭壓板緊固可靠。4.7.4 清洗潤滑鋼絲繩,鋼絲繩潤滑油加熱至飽和浸潤。5 電氣部分5.1 電動機5.1.1 清洗軸承、更換潤滑脂,轉子、定子必須絕緣漆烘干。5.1.2 用兆歐表測量電動機的絕緣性能:a 新安裝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于2,轉子絕緣電阻應大于0.8。b 使用中的電

18、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于0.5,轉子絕緣電阻應大于0.5。c 烘干后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于1,轉子絕緣電阻應大于0.5。5.1.3 電動機軸不得有裂紋,彎曲度不得超過0.2mm,軸徑應達到圖紙要求。5.1.4 電動機繞組不允許有損傷,保證涂漆完好,在修理時,不準用汽油、機油、煤油等液體擦洗繞組。5.1.5 電動機的定子、轉子引出線必須更換。5.1.6電動機端蓋止口配合間隙見表41,端蓋軸承孔的間隙不應大于0.05mm。附表41 單位:mm端 蓋 止 口 外 徑3005008001000最 大 間 隙0.050.100.150.205.2 電動機、電纜滾筒的集電環(滑環)和電刷5.2.1

19、集電環應保持清潔、光亮、不允許有灼傷和深溝,并與電刷在整個圓周上接觸良好。5.2.2 集電環橢圓度不應超過0.020.05mm,接觸面不允許有粗糙或毛刺等現象。5.2.3 電刷架上下移動靈活,應與集電環全面接觸,電刷架彈簧壓力不應低于0.502.00N/cm25.2.4 電刷長度磨損達到2/3時應更新,應采用銅石墨碳刷( 型號:T1)。5.2.4 更新的碳刷一定要研磨,研磨后的碳刷應與集電環全面接觸,其壓力不應低于0.502.00N/cm25.2.5 同一臺電動機、電纜滾筒的電刷壓力應一致。5.2.6集電環之間的絕緣、集電環及電刷架與固定軸之間的絕緣材料應無損傷,絕緣性能應不低于規定的絕緣等級

20、。5.3 電動機的修理與裝配5.3.1電動機的圓柱形、圓錐形軸徑產生磨損和滾鍵等損傷后,采取修復法時應修復到原設計的尺寸及精度,不宜采用修配尺寸法。5.3.2圓錐形軸徑的防松止退墊圈和防松螺母應齊全可靠。5.4 控制器與接觸器5.4.1 控制器手柄應轉動靈活、擋位準確、零位明顯、無卡塞現象、操作手柄或手輪的動作方向應與機構動作的方向一致。5.4.2 觸頭磨損(灼傷)不應大于3mm,觸片不應大于1.5mm觸頭閉合時應有一定的壓力(約1017N)。5.4.3更新的觸頭、觸片閉合時應有一定的壓力(約1017N)。5.4.4 接觸器開、閉靈活,無卡掛現象,磁鐵接觸面應光亮平滑,不應有打毛、油污等,閉合

21、時磁鐵接觸良好,不應有異常噪聲。5.4.5 起重機上所用接觸器必須垂直固定,傾斜不超過55.5 保護柜、控制屏、整流柜、電阻箱5.5.1 電器元件必須安裝在電氣箱內。5.5.2 各種電氣箱的箱門要開啟靈活、不得自行打開,框架不得有變形、缺損、銹蝕等現象,底座固定要牢靠。5.5.3控制線應采用臘克線或其它耐高溫不已受熱老化的電線(工作級別是A1A5的起重機也可用塑料線),其控制配線不得小于2.5mm2(電器元件原裝所配線除外)。5.5.4 各機構電阻器不得有老化、短裂、缺損等現象。5.5.5 各機構電氣元件不得有老化、缺損、松動等現象。5.6 限位開關、過電流繼電器5.6.1 不得有損壞、老化等

22、現象,連接螺釘要緊固,要求限位開關及過電流繼電器動作靈敏可靠。5.6.2 過電流繼電器的整定值應符合規定要求。5.6.3 各機構安全限位開關及電氣聯鎖保護裝置,其動作要準確、可靠,不允許有短接現象。5.6.4 當吊鉤上升至小車底部600mm(梁式起重機、電動葫蘆不小于300mm)時,其上升限位開關應動作。起重機運行至距軌道端200mm或兩臺起重機相近約300mm時,限位開關應動作。5.7 所有電器元件的動靜觸頭,不得有粗糙、燒蝕、拉弧溝等現象,動靜觸頭必須可靠接觸,并有一定壓力(1017N)。5.8 集電器、滑觸線導電性能良好,不允許有老化、變形、缺損、銹蝕、松動等現象,瓷瓶絕緣電阻不應小于1

23、。5.9 照明、訊號5.8.1 照明及訊號應設專用線路,電源應從主斷路器(或主刀開關)進線端分接,其各分支電路均應設置短路保護。5.8.2 按圖紙要求修復照明系統及訊號裝置,嚴禁用金屬結構做照明線路的回路。5.9 電氣線路、電器元件5.9.1 電氣線路及電器部件(電器元件)的修理、調整、更換和配線應按該設備的電氣圖紙、技術要求和有關電氣設備安裝規程的規定進行。5.9.2 起重機交直流線路、主副線路、照明線路必須采用多股銅芯橡膠絕緣導線,控制線路采用不小于2.5mm2以下的導線的銅芯導線,照明線路可采用1.5 mm2的銅芯導線,起重機上不允許使用1.5 mm2以下的導線(電器元件上原配線路除外)

24、;電氣室、保護柜、控制屏、整流柜內部的控制線路,可用塑料銅芯絕緣導線。5.9.3 不同機構、不同電壓、交流與直流的線路,穿管時應分開;照明線路應單獨敷設。5.9.4 同機構配穿2.5mm2及其以下的導線時,要加備用導線。即每配穿56根導線時,備一根導線;以后每增加5根導線加一根備用線。5.9.5 起重機上所有的連接導線必須敷設穿線管(或槽管),且進出導線距電器元件的距離不得超過300mm;電器元件前必須有扎線架,以防起重機運行時碰傷、磨損導線。5.9.6 敷設導線的金屬管口(或槽管管口)要平整、光滑、無毛刺,管口處必須有護線管套;敷設導線的金屬管口(或槽管管口)不得有裂口、脫焊現象。5.9.7

25、 室外起重機進出導線的管口必須有防止雨水進入的設施;橋架上進出接線盒的導線、電纜線必須從接線盒下端出入;橋架上的過線盒必須有防止雨水進入的設施。5.9.8 敷設在金屬管(或槽管)中的導線不允許有接頭;所有導線的始末端,必須標注與起重機電氣原理圖相同的端子號。5.9.9 導線的兩端應采用不會脫落的冷壓銅接頭(用銅接頭壓接燙錫法聯結)。5.9.10各電氣配接線點必須加平墊片、彈墊壓緊,不得有松動現象。5.9.11安裝在操縱室內的電氣設備應無裸露的帶電部分;安裝在橋架上的的電氣設備,室內用起重機應有防護罩或圍欄(在專用電氣室中的電氣設備除外),室外用起重機應有防雨罩設施并設有電氣警示信號。5.9.12不允許用金屬結構作載流體。5.9.13起重機上全部電氣設備不帶電的外殼或構架應有可靠的接地,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5.9.14操縱室照明及檢修行燈用的交流電源不得超過36V。5.9.15起重機橋架上的接線盒固定位置應適當,不得遮擋金屬結構上預留的工藝孔。5.9.16電氣設備上及周圍不得有油污和灰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