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教案_第1頁
曹劌論戰教案_第2頁
曹劌論戰教案_第3頁
曹劌論戰教案_第4頁
曹劌論戰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曹劌論戰教案(左傳)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3、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教學重點: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教學難點:理解曹劌關于戰爭問題的論述。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4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曹劌是什么人物?他“論”的是什么“戰”?答:也叫曹沫,春秋時代魯國大夫。 他“論”的是齊魯長勺之戰春秋時代以弱勝強的三大戰役之一。(小知識)1、齊魯長勺之戰(前684年)魯弱勝春秋時代以弱勝強的三大戰役 2、晉楚城濮之

2、戰(前634年)晉弱勝3、秦晉崤之戰(前633年) 晉弱勝二、進入新課1、曹劌論戰出自何處?答:出自左傳 2、“左傳”是什么意思? (小知識)了解“左傳”,需從“春秋” 說起:春秋時代”名稱源于春秋一書。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相傳為孔子所作,記載前770-前476的歷史。“戰國時代”名稱源于戰國策一書,西漢末年劉向著,記載前 476 年-前 221 年的歷史。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于是有人為它作“傳”注釋,而且有“三傳”:公羊傳 作者公羊高春秋三傳 谷梁傳 作者谷梁赤左 傳 作者左丘明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傳關于左

3、傳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代表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對后代散文影響很大。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義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左傳節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左傳作者左丘明復姓“左丘”,雙目失明。與孔子同時,或在其前。魯國人,曾任魯太史。春秋時代史學家、散文家。以驚世名著左傳國語馳名,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

4、世古文之祖”。史學界認為他是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ppt出示:山東肥城左丘明墓 圖)(小知識)齊魯長勺之戰背景:春秋時期齊與魯是鄰國,都在今山東境內,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齊是一等國,魯是二等國。齊魯長勺之戰的導火線是齊國的內亂。(ppt出示:春秋地圖,讓同學們找出魯國、齊國和長勺)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異母兄公子糾曾進行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結果是公子小白出乎意料地取得了君位。這場斗爭中魯莊公支持公子糾,曾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公子糾,但對魯國還是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

5、,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這便是齊魯長勺之戰。3、標準朗讀全文(ppt播放錄音)(1)糾正字音:間 徧 帛 孚 轍 軾 遂 逐 夫 靡(2)注釋翻譯: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譯: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國。魯莊公準備應戰。曹劌請求接見。他的同鄉說:“應是得高官厚祿的人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宮)拜見(莊公)。說文解字:間 (ppt出示:篆書間)最早寫做“閒”從門縫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門縫”。引申為“縫隙”、“空兒”。有縫便可插入東西,引申為插入

6、、參與。 “又何間焉”的“間”即參與之意。春秋時代的戰爭春秋時代大多沒有常備軍,有戰事時,國君親任統帥,貴族任各級軍官,而士兵則臨時從奴隸中征集。曹劌說的“民弗從也”就是針對這種征集工作來說。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譯:(曹劌)問:“您憑什么應戰?”莊公說:“衣服、食品這些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專有,一定要把它分給臣子。”(曹劌)回答說:“這是小恩小惠,沒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的。”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譯:莊公說:“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一定對神說實話

7、。”(曹劌)回答:“這點兒小誠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會賜福的。”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詳審,一定依據實情處理。”(曹劌)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打仗時,請允許我跟從。”難句翻譯: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譯:忠之屬也,可以(此)一戰。(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注意:“可以”是兩個詞:可,可以。以,憑。)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譯:莊公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作戰。莊公打算擊鼓進軍。曹劌說:“不行。

8、”齊國軍隊敲了三次鼓。曹劌說:“可以了。”說文解字:鼓 (ppt出示:篆書 鼓)左邊是鼓形,上有裝飾,下有鼓座;右邊是一只手拿鼓棰擊鼓。原義是擊鼓、敲鼓,動詞;引申為名詞的鼓。春秋時代的戰爭春秋時代的作戰方式是車戰:一車四馬,上乘三個甲士(一人駕車,左右各一),車后還有72步卒。擊鼓是進攻的信號。進攻時戰車沖鋒在前,步卒緊跟其后。打敗的一方往往離開車轍,人仰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與之乘”“登軾而望之”“視其轍亂”等語。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譯:齊國軍隊大敗,落荒而逃。莊公準備驅車追趕。曹劌說:“不行。”于是向下觀察齊軍的車轍,

9、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說:“可以了。”于是追擊齊軍。請你指出“軾”(ppt出示 戰車圖)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譯:已經戰勝了齊軍,莊公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振作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衰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他們的勇氣消失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難句翻譯:夫戰,勇氣也。作戰,要靠勇氣。打仗,是靠勇氣的。打仗,靠的是勇氣。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譯:齊國是大國,難以預測,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見他們的車轍混亂,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所以追擊他們。”

10、4、理解問答:練習一:曹劌不聽鄉人勸阻一定要見魯莊公,原因是什么?答: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練習二:曹劌如何評價魯國的戰前準備?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練習三:在魯莊公迎戰齊軍的三條理由中,曹劌最重視哪一條?為什么重視?最重視“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因為他認為這是“忠之屬”取信于民的措施。而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練習四:在戰爭中,曹劌是怎樣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攻時機的?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11、”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練習五: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的解釋分幾層意思?答:分兩層: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論取勝原因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論不輕易追擊原因練習六: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他“視”到什么?“望”到什么?答:視其轍亂,望其旗靡。練習七:曹劌論戰“論”了哪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個?論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論進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論追擊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練習八:魯莊公也是“肉食者”,也“鄙”。他的“鄙”表現在哪里?衣食所安,弗敢專也犧牲

12、玉帛,弗敢加也不知憑什么迎戰齊軍;公將鼓之不知何時擊鼓進軍;公將馳之盲目冒進。既克,公問其故打了勝仗卻不知為什么取勝。練習九:那么魯莊公是個昏君嗎?(怎樣評價魯莊公) 是個平庸的國君,但不是昏君。 他寄戰勝希望于“小惠”和神靈保佑,說明他政治上無能;盲目應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平庸。 但他戰前尊重曹劌意見,戰中聽從曹劌正確指揮并不昏庸。練習十:與莊公之“鄙”相對比的是曹劌的“遠謀”,文章從哪幾方面表現曹劌的“遠謀”? 戰前“請見” ,說明對這次戰爭有深遠考慮,對統治者之“鄙”有深刻認識初顯“遠謀”。與莊公對話,說明他認識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再顯“遠謀”。戰場上胸有成竹,掌握

13、戰機,從容指揮證實“遠謀”。戰后論述取勝原因四顯“遠謀”。練習十一:本文僅用二百余字卻寫了長勺之戰的全過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論”詳,“戰”略: 詳細記敘曹劌在戰前、戰中、戰后的“論”; 戰爭雙方的對峙、交鋒等則略寫。 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練習十二:本文出了一個什么成語?這個成語原義是什么?現在是什么意思?答:一鼓作氣。原義: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今義:趁銳氣足時一舉成事。三、歸納練習(1)填空:曹劌論戰選自左傳,作者是春秋時代的左丘明。本文記載的是齊魯兩國之間發生的長勺之戰。(2)解釋加橙色(下劃線)的詞語齊師伐我: 軍隊肉食者謀之: 高官厚祿

14、的人又何間焉: 參與肉食者鄙: 見識短淺何以戰: 憑必以分人: 把小惠未徧: 同“遍”,普遍(ppt顯示其他字詞,略)(3)解釋下列加橙色(下劃線)的詞,注意它們意思的差異。十年春,齊師伐我 攻打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砍伐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虛報、虛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養生、安身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哪(4)比較加紅色(下劃線)的詞意思的古今不同例句古義今義犧牲玉帛祭祀用的豬牛羊為獻身小大之獄案件監獄忠之屬也努力做好分內的事忠誠可以一戰兩個詞:可以、憑一個詞:可以(5)反向解釋(表示下列意思,文言文中用什么詞?)軍隊 師參與 間見識短淺 鄙絲織品 帛 案件 獄(ppt顯

15、示 其他 詞語 略)(6)文言文常有省略,翻譯時應按現代漢語習慣補足這些省略成分。補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答:肉食者謀之,(君)又何間焉?乃入見。答:(曹劌)乃入(宮)見(莊公)。問:“何以戰?”答:(曹劌)問(莊公):“(君)何以戰?”必以分人。答:必以(之)分(于)人。必以信。答:必以信(待神)。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答:(劌)對曰:“(此)忠之屬也。可以(此)一戰。”(7)曹劌不聽鄉人勸阻一定要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他認為:答:肉食者鄙,未能遠謀。(8)曹劌怎樣回答魯莊公?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9)曹劌為什么選擇“齊人三鼓”時進攻?他的解釋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