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樓塔吊附著方案_第1頁
105#樓塔吊附著方案_第2頁
105#樓塔吊附著方案_第3頁
105#樓塔吊附著方案_第4頁
105#樓塔吊附著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碧桂園鳳凰城碧桂園鳳凰城 8#樓樓qtz63a(5013)型塔吊)型塔吊安裝附墻(頂升)施工安裝附墻(頂升)施工專專項項方方案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編制單位: 廣東業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編制時間: 年 月 日2目目 錄錄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3二:編制二:編制依依據:據:.3三:塔吊附三:塔吊附著著位置確定位置確定.4四、安裝拉桿四、安裝拉桿及及技術要求:技術要求:.6五、頂升加五、頂升加節節步驟步驟.7六、頂升過程的六、頂升過程的注注意事項:意事項:.10七、附著式塔式起七、附著式塔式起重重機附墻之間的距離及懸出段相關參數機附墻之間的距離及懸出段相關參數.11八、組織機八

2、、組織機構構(人員及職責):(人員及職責):.12九:塔吊附九:塔吊附著著計算計算.133一:工程概況:工程說明:鳳凰城e9e10地塊8樓及c2型地下車庫(部分)工程;工程建設地點:增城新塘鎮崗豐村;屬于框剪結構;地上26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83.2m;標準層層高:3m ;總建筑面積:62687平方米;總工期:540天。本工程由增城碧桂園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廣東博意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地質勘察,廣州建達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監理,湖南拓展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組織施工;由譚若翔擔任項目經理,李俊東擔任技術負責人。該項目交通便利,集住宅、商業、教育為一體,配套設施齊全,為一大型高尚商住小區項目

3、。此次施工組織編制針對8#樓1#,2#塔吊進行。因8#樓1#,2#負責垂直運輸的塔吊的使用高度超過了自由高度,必須進行附墻頂升。為了順利頂升附著塔吊,保證設備及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附著頂升方案。二:編制依據:塔吊使用說明書塔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塔式起重機的安裝位置及平面布置4塔式起重機設計規范 (gb/t13752-199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01)建筑安全檢查標準 (jgj59-99)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2003)建筑施工手冊等三:塔吊附著位置確定(1 1)附著組成:)附著組成:8#樓建筑最大高度為83.2米,根據使用說明書,設五道附墻,附墻的

4、連接基座預埋在樓層底板梁上。附著裝置由五套框粱、五套內支撐和三根拉桿組成,五套框梁由 24 套 m20 高強度(8.8 級)螺栓、螺母、墊圈緊固成附著框架(預緊力距為 370n.m) 。附著框架上的兩個頂點處有三根附著撐桿與之交接,三根撐桿的端部有連接座與建筑物附著處的連接基座鉸接。三根拉桿應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通過調節螺栓可以推動內撐桿頂緊塔身的四根主弦。附墻預埋件采用 30mm300mm 的高強度螺栓穿孔預埋,。 (見圖一)56圖一:附著框及預埋件示意圖布置位置及載荷情況布置位置及載荷情況:圖表 1 及 2 給出了塔機的所示的附著撐桿布置形式和位置條件下建筑物附著點(即連接基座固定處)的載荷

5、值。根據此載荷值的大小、參照圖 2 附著點在建筑物結構上的具體位置,結合附著裝置的附著點處與建筑物局部的承載能力等因素,確定連接基座與建筑物的連接固定方式和局部混泥土鋼筋結構處理方式。 (3)附著位置確定:)附著位置確定:第一道附著在標高為 20.00 米的第五層底板梁上,附著框上塔身懸出段 27 米,塔機的最大工作高度為 47 米;第二道附著在標高為 35.00 米的十層的底板梁上,附著框上塔身懸出段 27 米, ,塔機的最大工作高度為 62 米;第三道附著在標高為 50.00 米十五層的底板梁上,附著框上塔身懸出段 27 米,塔機的最大工作高度為 77 米;第四道附著在標高為 65.00

6、米二十層的底板梁上,附著框上塔身懸出段 27 米,塔機的最大工作高度為 92 米:第五道附著在標高為 80.00 米二十五層的底板梁上,附著框上塔身懸出段 20 米,塔機的最大工作高度為 100 米:四、安裝拉桿及技術要求: 1)先將附著框架套在塔身上,并通過四根內撐桿將塔身的四根主弦桿頂緊;通過銷軸將附著撐桿的一端與附著框架連接,另一端7與固定在建筑物上的連接基座連接。 2)每道附著架的三根附著撐桿應盡量處于同一水平上。但在安裝附著框架和內撐桿時,如若與標準節的某些部位干涉,可適當升高或降低內撐桿的安裝高度; 3)安裝時應當用經緯儀檢查塔身軸線的垂直度,懸出段以上其偏差不得大于塔身全高的 3

7、/1000,懸出段以下其偏差不得大于塔身全高的 1/1000,允許用調節附著撐桿的長度來達到;4)附著撐桿與附著框架,連接基座,以及附墻框架與塔身、內撐桿的連接必須可靠。內撐桿應可靠的將塔身主弦桿頂緊,各連接螺栓應緊固調整好后,開口銷必須按規定充分張開,運行后應經常檢查有否松動并及時進行調整。五、頂升加節步驟1)頂升前的準備:)頂升前的準備:a.按液壓泵站要求給其油箱加油;b.清理各個標準節,在塔身節連接套內涂上黃油,將待頂升加高用的標準節在頂升位置時的起重臂下排成一排,這樣能使塔機在整個頂升加節過程中不用回轉機構,能使在整個頂升過程中所用的時間最短; c.放松電纜線的長度略大于總的頂升高度,

8、并緊固好電纜; d.將起重臂旋轉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處于爬升架的后方(頂8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下) ; e.在引進平臺上準備好引進輪及標準節。2) 、頂升前塔機配平:、頂升前塔機配平: a.塔機配平前,必須先將載重小車運行到圖 3 所示的配平參考位置,并吊起標準節或其他重物(表中載重小車的位置是個近似值,頂升時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調整) 。然后拆除下支座四個支腿與標準節的連接螺栓; b.將液壓頂升系統操作桿推向頂升方向,使爬升架頂升至下支座支腿剛剛脫離塔身的主弦桿的位置; 起重臂q(m)940118548.7415.214.8普通標準節940kg/節加強標準節1185kg/節 圖二:頂升配

9、平示意圖c.通過檢查下支座支腿與塔身標準節主弦桿是否在同一垂直線上,并觀察爬升架 8 個導輪與塔身主弦桿間隙是否基本相同來檢查塔機是否平衡臉。略微調整小車的配平位置直至平衡。使得塔機上部重9心落在頂升油缸梁上; d.記錄小車的位置。但要注意該位置隨著起重臂的長度不同而改變; e.操作液壓系統使爬升架下降,連接好下支座和塔身節間的連接螺栓。3)頂升作業:)頂升作業: a.將一節標準節吊至頂升爬升架引進橫梁的正上方,在標準節下端安裝上四只引進輪,緩慢落下吊鉤,使裝在標準節上的引進輪比較合適的落在引進橫梁上,然后摘下吊鉤; b.再吊一節標準節,將載重小車開至頂升平衡位置。 c.使用回轉機構上的回轉制

10、動,將塔機上部機構處于制動狀態; d.卸下塔身頂部與下支座連接的 8 個螺栓。 e.開動液壓頂升系統,使油缸活塞桿伸出,將頂升橫梁兩端的銷軸放入距頂升橫梁最近的塔身節踏步的圓弧槽內并頂緊?(要設專人負責觀察)確認無誤后繼續頂升,將爬升架及其他以上部分頂起 10-50mm 時停止,檢查頂升橫梁等爬升架傳動部件是否有異響、變形、油缸活塞桿是否自動回縮等異常現象,確認正確后,繼續頂升;頂起略超過半個塔身節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活動爬爪滑過一對踏步并自動復位后,停止頂升,并回收油缸,使活動爬爪擱在頂升橫梁所頂踏步的上一對踏步上。確認兩個活動爬爪全部準確的壓在踏步頂端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他上部分的重量,且無局

11、部變形、異10常情況后,將油缸活塞全部縮回,提起頂升橫梁,重新使頂升橫梁頂在爬爪所擱的踏步的圓弧槽內,在次伸出油缸,將塔機上部結構,再頂起略超過半個塔身節高度,此時塔身上方恰好有能裝入一個標準節的空間,將爬升架引進平臺上的標準節拉進至塔身正上方,稍微縮回油缸,將新引進的標準節落在塔身頂部并對正,卸下引進輪,用 8 顆 m30 的高強度螺栓將上下標準節連接牢靠(預緊力矩1400n.m) 。 f.再次縮回油缸,將下支座落在新的塔身頂部上,并對正,用 8件高強度螺栓將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牢靠,完成一節標準節的加節后可按照以上步驟重復操作,即可完成所要頂升的標準節。 圖三:頂升過程示意圖六、頂升過程的注意

12、事項:1) 、塔機最高風速大于 34 級時,不得頂升作業。112) 、頂升過程中必須保證起重臂與引入標準節的方向一致,并利用回轉制動將起升臂制動住,載重小車停在頂升配平位置。3) 、若要連續加高幾節標準節,則每加完一節后,用塔機自身吊下一節標準節前,塔身各主弦桿和下支座必須有 8 個高強度螺栓連接,唯有在這種情況下允許每根螺栓只上一個螺母。4) 、所加標準節上的踏步,必須與已有的標準節對正。5) 、在下支座與塔身沒有用 m30 螺栓連接好之前,嚴禁起重臂回轉、載重小車變幅和吊裝作業。6) 、在頂升過程中,若油壓系統出現異常時,應立即停止頂升,回縮油缸,將下支座落在塔身頂部,并用 8 件 m30

13、 高強度螺栓將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牢靠后,再排除液壓系統的故障。7)頂升加節到所需高度(不超過相關標準)后,應旋轉起重臂至不同的角度,檢查塔身各個連接處、基礎支腳和附著拉桿各個部件的緊固情況。七、附著式塔式起重機附墻之間的距離及懸出段相關參數1、第一道附著:第一道附著:附著架以下的塔身高度 h1(固定式含基礎節高度)20(m) 。附著架以上塔身懸高 27(m),即附著架以上塔身節數:n0=9.64。2、第二道或第二道以上附著:第二道或第二道以上附著:(1) 、兩道附著架之間的距離 h2:15(m)=h2=26(m) ,即兩道附著架之間的塔身節數 n2 為:5.412 (2)、附著架以上塔身的高度

14、h0:工作高度 h=100m 時,與圖中的一致,工作高度 h100m 時,需少加一節:即附著架以上塔身節數:n0=11.5。圖四:塔機參數圖八、組織機構(人員及職責):企業公司主管經理塔吊拆裝隊材料設備部安全人員塔吊安裝操作人員設備人員電 工13 圖五:組織機構圖安裝隊長:王會軍,負責塔吊安裝指揮;安裝技術負責人:譚鵬,負責塔吊安裝技術指導;安全監督負責人:張衛明,負責塔吊安全監督;實施安裝人員:安拆工:黃代富、趙勝利、楊自勇、游勇財、高增華塔吊工:楊科軍電工:楊銳關鍵部位操作人員分工:機上指揮:黃代富 負責機上安裝指揮頂升油泵司機:黃代富 負責塔吊在頂升時,正確操作油泵塔吊司機 楊科軍負責頂

15、升過程中,塔吊的操作趙勝利、楊自勇、游勇財、高增華負責頂升過程中四個角的作業。總包單位項目部負責人: 張漢堅 負責施工現場協調等總包單位項目部安全員: 葉晶 負責拆卸現場警戒、標識,防止非作業人員進入作業區域;九:塔吊附著計算本計算書主要依據施工圖紙及以下規范及參考文獻編制:塔式起14重機設計規范 (gb/t13752-1992) 、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 建筑安全檢查標準 (jgj59-99) 、 建筑施工手冊 、 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2003)等編制。塔機安裝位置至附墻或建筑物距離超過使用說明規定時,需要增設附著桿,附著桿與附墻連接或者附著桿與建筑

16、物連接的兩支座間距改變時,必須進行附著計算。主要包括附著支座計算、附著桿計算、錨固環計算。1 1、支座力計算、支座力計算塔機按照說明書與建筑物附著時,最上面一道附著裝置的負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著桿的負荷作為設計或校核附著桿截面的依據。附著式塔機的塔身可以簡化為一個帶懸臂的剛性支撐連續梁,其內力及支座反力計算如下: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k=0zsz = 1.5601.1701.4500.700 =1.853 kn/m2;其中 0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規定采用:0 = 1.560 kn/m2; z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

17、的規定采用:z = 1.450 ; s 風荷載體型系數:s = 1.170; z 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z = 0.700;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15 q = wkbks = 1.8531.6000.200 = 0.593 kn/m;其中 wk 風荷載水平壓力,wk= 1.853 kn/m2; b 塔吊作用寬度,b= 1.600 m; ks 迎風面積折減系數,ks= 0.200;實際取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0.593 kn/m;塔吊的最大傾覆力矩:m = 630.000 knm; 彎矩圖16 變形圖 剪力圖計算結果: nw = 72.6709kn ; 2 2、附著桿內力計算、附著桿內力計算計

18、算簡圖: 計算單元的平衡方程:fx=0t1cos1+t2cos2-t3cos3=-nwcos17fy=0t1sin1+t2sin2+t3sin3=-nwsinm0=0t1(b1+c/2)cos1-(1+c/2)sin1+t2(b1+c/2)cos2-(1+c/2)sin2+t3-(b1+c/2)cos3+(2-1-c/2)sin3=mw其中:1=arctanb1/a1 2=arctanb1/(a1+c) 3=arctanb1/(a2- a1-c)2.1 第一種工況的計算:塔機滿載工作,風向垂直于起重臂,考慮塔身在最上層截面的回轉慣性力產生的扭矩和風荷載扭矩。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從 0 -

19、 360 循環, 分別取正負兩種情況,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74.40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9.39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86.47 kn;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4.62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63.13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95.97 kn;2.2 第二種工況的計算:塔機非工作狀態,風向順著著起重臂, 不考慮扭矩的影響。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 45, 135, 225, 315,mw = 180,分別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54.51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0、: 35.96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84.58 kn;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54.51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5.96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84.58 kn;3 3、附著桿強度驗算、附著桿強度驗算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拉應力; n -為桿件的最大軸向拉力,取 n =95.968 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18a號槽鋼; 查表可知 an =2569.00 mm2。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拉應力 =95968.268/2569.00 =37.356n/mm2, 最大拉應力不大于拉桿的允許拉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2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壓應力;19 n -為桿件的軸向壓力, 桿1: 取n =74.397kn; 桿2: 取n =35.956kn; 桿3: 取n =86.472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18a號槽鋼; 查表可知 an = 2569.00 mm2。 -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