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案例_第1頁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案例_第2頁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案例_第3頁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案例_第4頁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松材線蟲松材線蟲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lus Nickle 紅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椰心葉甲 Brontispa longissima 松突圓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楊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aeus 薇甘菊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蘋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 美國白蛾 Hyphantria cunea 雙鉤異翅長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菌

2、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akikawa etal. 松皰銹病菌 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棗大球蚧 Enlecamium gigantea 落葉松枯梢病菌 Botryosphaeria laricina Y.Z.Shang 楊樹花葉病毒 Poplar Mosaic Virus 紅棕象甲 Rhynchophorus terrugineus 青楊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 冠癭病菌冠癭病菌 Agrobacterium tumefadens Co

3、m 草坪草褐斑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冠癭病冠癭病 Corwn gall 該病又稱根癌病、根瘤根癌病、根瘤 病病,在世界各地廣為分布, 寄主很廣,能為害600余種 植物,在楊柳科、薔薇科植 物上最為常見。 一、分布 二、寄主植物 三、癥狀特點 四、病原菌 五、發生發展規律 六、傳播途徑 七、檢驗檢疫方法 八、除害處理方法 一、分布 國內:北京、河北、遼寧、吉林、山東、浙江、福建、河 南 國外: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以色列、日本、 朝鮮、黎巴嫩、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斯里蘭卡、敘利 亞、土耳其、奧地利、比利時、英國、保加利亞、塞浦路 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麥、芬蘭、

4、法國、德國、希臘、 匈牙利、意大利、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西班牙、 瑞典、瑞士、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加拿大、美國、墨西 哥、古巴、牙買加、波多黎各、阿根廷、新西蘭、阿爾及 利亞、埃及、肯尼亞、利比亞、馬拉維、埃塞俄比亞、摩 洛哥、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塞舌爾群島、索馬里、南非、 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 二、寄主植物 蘋果屬(Malus) 梨屬(Pyrus) 山楂屬(Crataegus) 李屬(Prunus) 薔薇屬(Rosa) 懸鉤子屬(Rubus) 楊屬(Pupulus) 柳屬(Salix) 核桃屬(Juglans) 槭屬(Acer) 獼猴桃屬(Actini-dia) 等331個屬的

5、植物。 三、癥狀特點 苗木、幼樹、大樹均可發病。 此病主要發生在根頸根頸處。 在發病部位,開始時僅出現近 圓形、淺黃色的小瘤,表面光 滑,質地柔軟。 隨著樹木的生長,病瘤 逐漸增大成不規則塊狀,在 大瘤上又生出許多小瘤,表 面粗糙,質地堅硬,深褐色。 后期病瘤外皮脫落,露 出突起狀的木瘤。 樹木感病后,地上部分 生長衰弱,枝條枯萎,甚至 整株枯死。 四、病原菌 病原菌屬薄壁菌門(Gracilicutes), 革蘭氏陰性好氧菌根瘤菌科 (Rhizobiacea)中一種根瘤土壤 桿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 細菌桿狀,大小 13m0.40.8m,能游動, 具有14根周

6、生的短鞭毛。 在固體培養基上能產生濕潤發 光的半透明菌落。菌落小而圓, 白色,稍突起。革蘭染色陰性。 在培養基上生長最適溫度為 2530,最適酸堿度為pH7.3。 五、發生發展規律 根癌菌可在病瘤組織內或土壤寄主植 物的殘體中存活1年以上。病菌由植株 的傷口侵入。 在皮層的薄壁細胞間隙中繁殖,刺激 細胞加快分裂,形成癌瘤,從病菌侵 入到癥狀出現,需數周至1年以上的時 間。 病害最適合在偏堿性的土壤和濕度較 大的沙壤土內發生。 六、傳播途徑 病菌可由灌溉水、雨水、插條 和嫁接工具、起苗和耕作的農 具以及地下害蟲進行傳播,遠 距離多由帶病苗木及插條的運 輸所造成。 七、檢驗檢疫方法 1.癥狀檢驗:

7、在產地檢疫調查時,仔細觀察 苗木主干和枝條上有無病瘤;對枯枝、植 梢及枯死的苗木拔出后,看其根頸處有無 病瘤。 2.顯微鏡檢驗:取病組織分離,在液體培養 基表面能產生較厚的白色或淡黃色的菌膜, 在固體培養基上能產生濕潤發光的半透明 菌落。挑取菌落鏡檢,病菌為桿狀細菌, 具有14根周生的短邊毛,如是單鞭毛, 則多為側生。 八、除害處理辦法 1.法規措施:把好產地檢疫關,發現病苗立 即拔出,集中燒毀。 2 . 藥 劑 處 理 : 對 可 疑 病 苗 可 用 1 % 2%CuSO4硫酸銅100倍液浸泡5min,再放 入CaO50 倍液中浸泡1min。也可用鏈霉素 100200g/g 3.加熱處理:熱

8、處理可使病菌失去致病性, 對不同種類,不同地徑的種苗,可試用不 同的溫度和時間進行處理。 外來入侵生物外來入侵生物 薇甘菊薇甘菊 (ikania icrantha) 薇甘菊是世界十大重要的害草之 一, 為菊科假澤蘭屬菊科假澤蘭屬植物, 原產 南美、中美洲, 現廣泛分布于南 亞、東南亞。 。 這種植物因其生命力強和匍 匐生長的特性而著稱,是多分枝、 攀援類的草質藤本,因其營養生 長非常迅速,故極易危害稀疏林 地、果園、荔枝林和竹林, 嚴重 地區可造成成片果樹死亡的現象。 一、形態特征 二、開花結果特點 三、生長蔓延速度 四、生態學特性 五、生境的植被類型 六、傳播和分布 七、主要危害 八、薇甘菊

9、的治理 一、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細長, 匍匐或攀緣,多分枝,被短柔毛 近無毛,幼時綠色,近圓柱形, 老莖淡褐色,具多條肋紋。 葉三角狀、卵形三角狀、卵形,長413,寬29 ,基部心形,偶近戟形,先端漸尖先端漸尖,邊緣具數個邊緣具數個 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兩面無毛,基部3至7出脈; 葉柄長28,上部的葉漸小,葉柄亦短。 頭狀花序多數,在枝端常排成復傘形花序狀, 頂部的頭狀花序花先開放,依次向下逐漸開放, 頭狀花序長4.56,內含小花4朵。 花有香氣,花冠白色,管狀,長34。 二、開花和結果的特點 開花期為1112月,12月為結 實期,開花數量很大,0.252面 積內,計

10、有頭狀花序20535 50297個,合小花200000朵,每 朵小花的花粉數量高達1275 2377粒,平均為1848粒。 薇甘菊花量大,結 實量也大,且與光照時 數成正比。 其種子為長橢圓 形,亮黑色,千粒重為 0.0892。 三、生長及蔓延速度 薇甘菊幼苗初期生長緩慢,在 一個月內苗高僅為1 1, 但隨著 苗齡的增長,其生長隨之加快,其莖 節極易出根,伸入土壤吸取營養,故 其營養莖可進行旺盛的營養繁殖。 由于薇甘菊的種子產 量極豐富,細小且輕,易借風 力或動物、昆蟲以及人類 的活動而遠距離傳播,也可 以通過與土壤接觸的節間 與匍匐莖蔓延,且生長迅速, 單株植物在生長季節幾個 月內就能擴散蔓

11、延。 根據有關資料報道,在1999年7月中旬, 在深圳寶安區西鄉鎮的人工幼林中,測 得薇甘菊一個節一個節1天生長近天生長近20。 在內伶仃島,薇甘菊的一個節在一年中 所分枝出來的所有節的生長總長度為 1007。 在這些地區,農產品的運輸,園林花卉的 交流,交通工具的往來等是薇甘菊遠距 離快速傳播的主要途徑。 四、生態學特性 薇甘菊的種子在2530的萌發率 為83.3%, 在低溫條件下(5以下) 和高溫條件下(40以上)萌發極 差;需光,在黑暗的條件下難萌發。 喜光好濕,生長地區年平均溫度均在 21以上, 不耐蔭和土壤干瘠 多發生在居民區附近的洼地、溝地、 路旁和丟荒地等地,以及疏于管理的公 園

12、、果園、苗圃地 在山地多出現在低洼山谷,對灌草叢、 灌叢和新植林地危害較大 而在光照條件較差的林內,生長不旺盛。 此外,在海拔較高的地方,薇甘菊生長不 良。 五、生境的植被類型 (1)灌木林: 伴生的植物種類主要有:野葛、五爪 金龍、雞矢藤、玉葉金花、買麻藤、 錫葉藤、紫玉盤、菝葜、青江藤、 糞箕篤、白花酸藤果、粗葉懸鉤子、 山蔞、臺灣相思、桃金娘等 (2)人工林:多數為馬尾松林,大葉 相思林,臺灣相思林,林緣地區有 很多為薇甘菊所覆蓋,林緣的草 坡,灌木叢也大多有薇甘菊向林 冠層發展。 (3)果樹林:如荔枝林,龍眼林,芒果林 和黃皮林。 在林緣薇甘菊稍少,但很多地段 也已多處出現,特別是林邊

13、的空曠地, 灌叢處,薇甘菊亦有出現,局部地區已 為薇甘菊成片覆蓋。 六、傳播和分布 國外:原產南美、中美洲,1949年,印度 尼西亞從巴拉圭引入薇甘菊作為橡膠 園的土壤覆蓋植物,1956年,又被用作垃 圾填埋場的土壤覆蓋植物。 之后,薇甘菊很快傳播至整個印度尼西亞, 后來又擴散至整個東南亞,太平洋地區 及印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等國。現廣 泛分布于南亞,東南亞。 國內:20世紀80年代末傳入海南島、 香港及珠江中的內伶仃島,現已在珠 江三角洲廣泛擴散,已在惠州,深圳, 珠海,中山,順德,陽江,新會,湛江等地 分布,并確定全省已蔓延達35個縣市, 其中深圳、東莞等地最為嚴重。 薇甘菊的分布以香港、

14、深圳、東莞為 中心,東部向潮汕方向,北部向增城及 花都方向,西部向肇慶及湛江方向。 七、主要危害 能快速覆蓋生境,快速入侵,通過競競 爭作用或他感作用爭作用或他感作用抑制自然植被的 生長。 由于薇甘菊的攀援習性,可以攀爬到 高達10的樹冠或灌叢的上層,因 此,清除它就免不了危及作物。 危害過程 入侵定居 與其它植物競爭逐漸占優 攀援其它植物 覆蓋其它喬、灌木 部分喬、灌木死亡后出現“小丘” 喬灌木死亡后出現薇甘菊與其它藤本及禾草類共 生 草地及藤本群落面積逐漸擴大。 八、薇甘菊的治理 (1)人工清除:這種方法在短期內 可使薇甘菊的覆蓋度明顯減少,但 在36月內,防除地的薇甘菊又很 快恢復,因此

15、,必須反復不斷加以清 除。 (2)生態防治:發現菟絲子侵染薇 甘菊的現象,尤其是田野菟絲子可大 量侵染薇甘菊并可致其死亡。 進一步的研究證明薇甘菊是菟 絲子的寄主,因此菟絲子對薇甘菊的 抑制效果顯著,在較小的地區內,利用 菟絲子來控制薇甘菊的方法是可行 和安全的。 (3)生物防治:薇甘菊的寄生昆蟲及螨 類、薇甘菊病原薇生物、薇甘菊的寄 生植物有10余種天敵。如紫紅短須螨, 艷婀珍蝶及蚜蟲。 (4)化學防治:利用森草凈殺滅薇甘菊, 在施藥23個月內完全發生作用,可持 續一年的時間內沒有再恢復。在薇甘 菊生長最旺盛期用藥,此時,薇甘菊葉面 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森草凈藥液。 人有了知識,就會具備各種分析

16、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勤懇讀書,廣泛閱讀,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通過閱讀科技書籍,我們能豐富知識,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能提高文學鑒賞水平, 培養文學情趣; 通過閱讀報刊,我們能增長見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有許多書籍還能培養我們的道德情操, 給我們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們前進。 楊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aeus 薇甘菊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蘋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 美國白蛾 Hyphantria cunea 雙鉤異翅長蠹 Heterobostrychu

17、s aequalis 二、寄主植物 蘋果屬(Malus) 梨屬(Pyrus) 山楂屬(Crataegus) 李屬(Prunus) 薔薇屬(Rosa) 懸鉤子屬(Rubus) 楊屬(Pupulus) 柳屬(Salix) 核桃屬(Juglans) 槭屬(Acer) 獼猴桃屬(Actini-dia) 等331個屬的植物。 三、癥狀特點 苗木、幼樹、大樹均可發病。 此病主要發生在根頸根頸處。 在發病部位,開始時僅出現近 圓形、淺黃色的小瘤,表面光 滑,質地柔軟。 四、病原菌 病原菌屬薄壁菌門(Gracilicutes), 革蘭氏陰性好氧菌根瘤菌科 (Rhizobiacea)中一種根瘤土壤 桿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 六、傳播途徑 病菌可由灌溉水、雨水、插條 和嫁接工具、起苗和耕作的農 具以及地下害蟲進行傳播,遠 距離多由帶病苗木及插條的運 輸所造成。 (2)人工林:多數為馬尾松林,大葉 相思林,臺灣相思林,林緣地區有 很多為薇甘菊所覆蓋,林緣的草 坡,灌木叢也大多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