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缺水的中醫機理與補水的中藥應用_第1頁
皮膚缺水的中醫機理與補水的中藥應用_第2頁
皮膚缺水的中醫機理與補水的中藥應用_第3頁
皮膚缺水的中醫機理與補水的中藥應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皮膚缺水的中醫機理與補水的中藥應用中藥美容有著悠久的歷史, 并且可以從整體上對人體進行調理,標本兼治。 中藥補水可以改善人體的缺水狀態, 從而緩解皮膚干燥、瘙癢、衰老等因缺水造成的癥狀.如日華子本草 中載: 天冬潤五臟, 益皮膚, 悅顏色;, 經臨床應用證明,天冬有潤澤皮膚,和顏悅色之功效1.蔣平等2研究表明,中藥復方杭白菊、珍珠粉、當歸等能改善 D- 半乳糖衰老模型造成的皮膚水分減少, 增加皮膚超氧化歧化酶(SOD)、 型膠原蛋白、羥脯氨酸;減少皮膚中丙二醛(MDA)的生成, 具有一定的促進皮膚抗氧化保護作用。1 皮膚水分的中醫認知1.1 屬津液的范疇 皮膚中的水分屬中醫學理論津液的范疇津液

2、由津和液組成, 來源于食物, 由脾胃化生。 準確來說, 皮膚的水分屬于 津; -清而稀者為津, 散布于體表、 皮膚、肌肉和孔竅, 并能滲入血脈, 對人體發揮滋養作用。 靈樞·五窿津液別 中有: 津液各走其道, 故三焦出氣, 以溫肌肉, 充皮膚, 為其津; 其流而不行著, 為液。; 津液雖有別,但在人體代謝的過程中, 二者可互相轉化, 互相補充。 津液以水為主體, 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有滋潤濡養機體、 化生血液、調節機體陰陽平衡等作用;散布于體表、孔竅之津,使肌膚豐潤, 濡養皮膚, 保證其水分的充足。1.2 與氣、 血相關 津液的生成、 輸布、 排泄都離不開氣的推動、 固攝與氣化

3、的作用。 氣能生津, 津液的生成有賴于氣的推動和氣化作用; 氣能行津, 氣機的正常運動有助于津液的輸布從而有效保持皮膚水分;氣能攝津,氣能固攝津液,防止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對于氣虛而致腠理不密、汗液流失過多之癥, 可用益氣固表之法留住津液, 保持體內水分充足。 血與津液一樣有著濡養、 滋潤的功能, 二者可互相補充、 互相轉化。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的化生都來自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 源于脾胃的化生; 津血互生, 津液可滲入脈中, 化為血液, 脈內血液也可轉化為脈外之津液。 血虛日久會導致津液的不足, 故補血也是補充津液、 利于保持皮膚水分的良法。 氣血條達則肌肉滑利有彈性, 皮膚滋潤, 反之氣血失調

4、, 則皮膚干燥不潤澤3.1.3 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 津液來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 素問·太陰陽明論: 脾與胃以膜相連耳, 而能為之行其津液。; 皮膚的濡養, 不僅需要胃的受納腐熟, 還需要脾的運化、 升清、 散精和小腸分清泌濁的功能。 津液的充分生成必須以充足的食物攝入和脾、 胃、 小腸功能的正常為前提。 津液的輸布主要依靠肺、 脾、 腎三臟的功能, 且與肝、 三焦的功能密切相關。 素問·經別要論: 脾氣散精, 上歸于肺。; 津液通過肺氣的宣發肅降輸布全身, 并下達于腎。 腎臟主水, 腎陽有蒸騰氣化的作用, 對津液代謝的過程起著主宰與調節作用,并將津液中

5、清者歸復脾肺,重新輸布.此外,津液的輸布有賴于氣的正常運行, 肝主疏泄, 肝臟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 有利于津液輸布環流。 素問·靈蘭秘典論: 三焦者, 決瀆之官, 水道出焉。; 三焦為津液的正常輸布提供了保障。 津液的正常輸布保證了皮膚充足的水分。 津液的排泄主要依賴肺、 大腸、 腎和膀胱的功能, 通過汗、 尿、 呼氣和糞便排出體外。 津液排泄過多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而造成皮膚缺水。由此可見, 津液的代謝過程有多個臟腑共同協調完成, 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功能最為重要。2 皮膚缺水的中醫機理皮膚缺水屬于中醫學傷津范疇。 在津液的代謝過程中, 其生成、輸布、排泄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

6、都會影響津液代謝過程,導致津液代謝的失常.引起傷津的原因,一是津液的生成不足. 津液來源于水谷精微, 由脾胃化生, 小腸分清泌濁. 若飲食失調, 食少飲乏, 則生津乏源; 或勞倦內傷, 脾胃虛弱, 陽氣不振, 寒自內生, 以致脾失健運, 胃納不化, 健運生成不足; 又可因情志因素, 肝氣郁結, 郁而化火則耗傷陰血, 乙癸同源則因肝血耗傷導致腎精虧虛。 二是津液的消耗過多。 若體內有熱, 如外感燥、 熱之邪及熬夜、 嗜食辛辣炙煿厚味等灼傷津液, 或衛外不固、 汗液過多, 或因外感陽光毒熱邪等等, 津液的虧損則影響其濡養皮膚的功能, 導致皮膚水分的不足。3 皮膚補水的中藥應用津液的虧虛,與脾、 胃

7、、 肺、 腎等臟腑的功能密切相關。基于病因的不同, 通過對皮膚缺水的人群癥狀表現的不同進行辨證, 分為: 氣血不足、 肺腎陰虛、 胃陰不足、 肺氣不固等證型, 再根據證型的不同來選擇補氣、 補血、 運脾、 滋陰類的中藥。3.1 補氣類 通過補充臟腑之氣來增強對津液的推動、 固攝和氣化作用, 使水分順利外達皮膚以改善皮膚水分。 尤適用于肺、 脾、 腎氣虛者。 代表藥: 黨參、 黃芪。 黨參歸脾、 肺經,具有補中益氣, 生津, 養血的功效。 本草正義 言其 健脾運而不燥, 滋胃陰而不濕, 潤肺而不寒涼, 養血而不偏滋膩;,為藥性平和之良藥。 黃芪有補氣升陽, 益衛固表等功效。 補脾肺之氣不僅可運化

8、輸布津液, 又因氣血分屬陰陽互根互用, 故有生津養血,即補充津液來源之功效,對改善皮膚水分有一定作用。3.2 補血類 中醫學有 津血同源; 之說, 故補血即補津液,通過增加津液來源以保證皮膚水分之充足。 適用于血虛證患者.代表藥:當歸、何首烏.當歸屬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作用.何首烏歸肝、腎經,為補益精血,固腎烏須之滋補良藥.兩藥改善皮膚水分的同時亦能延緩衰老,保持皮膚水潤光滑.3.3 運脾類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中焦氣機之樞紐, 通過健運脾胃可增強其生理功能, 從而保證津液的來源充足和輸布通暢。 適用于脾虛不運者。 代表藥: 白術、 山藥。 白術歸脾、 胃經,可健脾利濕.山藥歸

9、脾、肺、腎經,益氣養陰,補脾肺腎, 其性甘平, 為平補氣陰之良藥, 作用于多個臟腑, 且為藥食同源之品, 適合長期服用, 綜合調理。3.4 滋養肺腎類 津液屬陰, 滋養肺腎之陰可補充體內之陰精以充津液, 具有增液潤燥之功, 對于由于缺水引起的皮膚干燥有對癥之療效, 適用于肺胃陰虛、 腎陰不足者。 代表藥: 天冬、 枸杞。 天冬入肺、 腎二經, 可養陰生津, 潤肺清心。 枸杞歸肝、 腎經, 具有補肝腎, 明目的功效。 精血同源, 滋補肝腎則血充而肌膚得以濡養潤澤。隨著年齡增長, 皮膚角質層中的自然保濕因子(NMF)減少以及皮膚水合能力的下降, 使皮膚細胞的水分減少, 導致細胞皺縮、 老化, 出現小細紋4.故通過補充皮膚水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皮膚的衰老。 中藥通過益氣養血、 健運脾胃、滋養肺腎等途徑補充了水分的來源、 促進了水運的調暢、 保證了水分在體表的持久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藥種類繁多, 以上列舉的代表藥不過九牛一毛, 更有藥食同源之佳品, 為皮膚補水開拓了新的渠道, 值得深入研究。參考文獻:1 楊柳, 鄧燕, 賴梅生, 等。中醫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