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展現語文課堂的魅力_第1頁
思辨:展現語文課堂的魅力_第2頁
思辨:展現語文課堂的魅力_第3頁
思辨:展現語文課堂的魅力_第4頁
思辨:展現語文課堂的魅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思辨:展現語文課堂的魅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敏銳的思辨在社會交際活動中應用十分廣泛,創新思維和思辨能力,是構成社會交際能力的重要因素。按古人的說法,敏銳的思辨又起于質疑。因此,在初中語文課中除了傳授語文知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質疑、思辨能力。任何學問都是從問中來、從疑中來,問題越多,思考得就越深、懂得的也就越多。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清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學習是一種積極緊張的思維活動,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必然會產生矛盾,從而引起不少疑問。有疑有惑,便出現了“心求道而未得之意”和“口欲言而未能

2、之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65條開頭的一段,講了一個很典型的現象: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認認真真。講完以后,教師問學生有哪些疑問,教室里沒人吭聲,沒人提問。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提不出問題,會使一個缺乏經驗的教師感到驚奇,其實這是一種毫不足奇的現象。初中語文教學不再是有關“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簡單重復,而是要為學生創設一種思辨的課堂,去引發學生深層次的理性思考,讓他們稚嫩的思想在寧靜而熱烈的思考和探討中逐漸走向成熟,讓他們的人生因為思考而靈動豐盈。一、思辨:勇于質疑,激活興趣在教授莊子兩則時,我設計了一個“質疑”的環節:我詢問學生,莊子與惠子的辯論誰有道理,為什么?很多學生認為莊子有理,

3、他們認為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并且對話的結果也是莊子駁得惠子無言以對。所以他們很自然地認為莊子獲得了這次辯論的勝利。于是我明確地對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我給了點時間讓學生思考。一些學生在思索后點頭,其中一位發言說,惠子的推理更符合邏輯,而莊子好像是在耍無賴。我因勢利導地說,其實,莊子面對失敗運用了詭辯術,偷換了概念。話題本是誰知誰的“樂”,而莊子卻在最后把概念偷換成在什么地方知“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我們為什么會被莊子的觀點所蒙蔽呢?本文我們所理解的和莊子所理解的產生了怎樣的偏差呢?在探求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出來。我們的學生社會閱歷淺,往往會迷信權威,迷信實際的結

4、果。如何正確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是千篇一律的正面說教,還是盡量多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很明顯,面對初中學生,重要的是使他們自覺地意識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健康地發展成長。一方面,他們社會閱歷淺,實踐經驗少,認識水平低,道德評價能力差;另一方面,他們思想活躍,但思維的片面性大;感情豐富,但容易感情用事。教師要把學習中可能遇到的或需要釋疑的矛盾科學地、藝術地擺在學生面前,促使他們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他們思維活躍的優勢,逐步引導他們的思維由形象到抽象、由整體感知到理論邏輯的范疇過渡,在探求中不斷激活學習興趣,同時提高思維辨析能力。二、思辨:注重能力,求異創

5、新思辨就應該不言他人之言,有創造性、有批判性地進行思維。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思辨精神,主要體現在求異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要求“活”與“新”,發散性思維要求尋求變異。學生求異思維的習慣形成了,其思辨意識自然會與日俱增。教師的教學要做到多元并舉,不僅要有自己的教學特色,還應呈現多姿多彩的特點,使學生總有“常聽常新”的感覺,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思辨的能力。在教授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時,筆者提出這樣一個思辨題:對“漁人”形象展開討論,你認為“漁人”是怎樣的一個人?有的學生說,他是桃花源的發現者,具有冒險和敢于探索的精神;也有的學生說:“漁人”是一個言而無信之人,做人應當以誠信為本。村中善良真誠

6、的人們毫不保留地向他介紹隱居經歷,并熱情地款待他,對他毫無要求,只是分手送別時叮囑他“不足為外人道也”,可是他一出桃花源,立刻就“及郡下,旨太守,說如此”。他還主動帶上太守一班人馬“尋向所志”,差點兒把桃花源人寧靜、平和、美好的生活徹底打破。“漁人”是一個不守信用、違背諾言、出爾反爾的小人。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他們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在教學目標上,不僅僅是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站在未來需要的高度,認識語文教學工作的目的、任務,通過各種途徑,在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的同時,塑造

7、學生純潔的心靈,并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辨能力,讓學生最終真正成為新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三、思辨:因勢利導,以學定教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持久性的學習興趣,思辨能力的培養要建立或形成激勵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動力機制,要進行大量有效的思維訓練。這類思維訓練的前提是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和閱歷特征,先導是形象,中介是情感,手段是因勢利導。通過思辨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實踐、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學定教,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興趣的培養要善于精選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藝術作品類比引導。在品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向學生提了一

8、組預習問題:李白生活的年代是否為唐代的興盛時期?當時中國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是否為船?長江是否為中國水運的主要航道?武漢是否為當時長江沿岸的重鎮?“煙花三月”是否為商賈旅人外出的大好季節?黃鶴樓下的大小港口及其航道是否呈現一派繁忙景象?學生們在查找資料后明確告訴我,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設好了圈套后,我繼續提問,李白為何稱孟浩然所乘的帆船為“孤帆”?條件限制后的思考是艱苦的,也是富有挑戰性的。但多數學生的思維很難跳出就“船”論“船”的窠臼來從整體考慮。學生苦思之后沒有結果。于是我給學生設置了一個情境:如果你同桌五年的好朋友小林就要隨父母離開這座城市,他留下一張紙條給你,希望你今天晚上7點到火車

9、站58次車9號車廂送他。你6點50分急匆匆地趕到已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的站臺,面對長長一列幾百個窗口的火車,你幾乎很快甚至一眼就能在嘈雜喧鬧中瞥見小林那熟悉的身影。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們回答,朝夕相處的身影最熟悉,自然好找。而且,知道車廂號就只會注意好朋友所在的車廂,不會注意其他的了。我又引導他們:在百舸爭流的長江中,船只雖多但唯有孟浩然乘坐的那條小船才對李白有意義,李白一直將它目送至碧空盡頭,而對其他船只視而不見。因此,詩人稱孟浩然的船為“孤帆”。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理解,詩人在詩中抒寫的是自己對朋友無比真摯的情感。經此引導,學生的理解就更為生動了。此種方法的運用在于能否恰當地把握住提出事物的可比

10、性的“度”與“類比”的“質”。只有教師提出的問題為學生所稔熟,才有可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不能僅把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終極目的,因此稍有牽強附會的類比都有可能直接削弱、抵消思維訓練的作用,甚至造成誤導。有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教學中亦然。洋洋灑灑的說教,不如例舉一兩個生動形象的典型事例更有啟發意義和教育作用。在教授我的母親時,分析課文的13小節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時,遇到了難題。這部分寫作者童年的性格特征和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看似可以使用矛盾引導法,但細想這似乎與寫母親的教育并不矛盾。這篇課文是側讀課文,應讓學生更多地進行情感體驗。于是我列舉了戰國策一

11、例戰敗方丟盔棄甲、倉皇爭船逃亡的細節:船少而爭渡者眾,已登船的兵士唯恐人多而船沉,未登船的兵士唯恐溺死而奮力將手扒住船舷,于是,船上兵士無奈紛紛舉刀斬向船舷上的手指,被斬斷在艙內的手指之多,一捧一捧。作者沒有寫戰爭的激烈與殘酷,效果卻勝似直接描寫。聯系我的母親,再來看這問題,學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作者在只有12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母親,這段短短的童年生活受母親影響之大。作者開頭寫看似與母親無關的事,其目的恰恰是為了寫母親。教無定法,教師應該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結構制定合理的教學措施,以合理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盡情地探究知識、大膽質疑、相互之間充分交流研討。學生學習的興趣必然高漲,達到自

12、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機結合,從而獲得更多的思索和收獲。四、思辨:“任是無情也動人”當前的語文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由課內到課外的遷移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能力。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如聚合發散、分析概括、對比思辨、整合篩選等,不代替他們思考,善于集中群體智慧,讓他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綜合性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能以自己的思維解讀文本中的問題,就會去掉思維的惰性、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潛能。激發潛能是思辨教學的前提。教師要依據學生自身的現狀,制定明確適宜的目標,高度重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課文的內容意義應是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過一番思辨,自行發現、自行構建起來的。唯有如此,學生才會從韓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的感慨中,感悟出自己的價值、優勢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很關鍵。在思辨對話中,教師應該是“首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