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5: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文獻綜述(學生用表)學生姓名 學號 題目紅外快速檢測人體溫度裝置的設計文獻綜述前言隨著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的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在 2003 年的非典期間,這種需求達到了高峰。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不需要接觸物體即可測得物體的溫度,它的這個特點使得在一些比較危險的行業進行測溫成為最好的選擇。2003年的非典也使對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的研制開發達到了頂峰。由于需求量的增大,使得人們希望能有測溫性能穩定,測溫距離較遠而價格又很便宜的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投入市場以滿足社會的需求。1.紅外測溫的原理 紅外測溫系統是利用物體的輻射能量與溫度
2、有關的原理而組成測溫的系統。將普朗克公式在探測器工作波長范圍內積分可以得出目標輻射率的大小與目標溫度間存在著固定的對應關系,用紅外探測器測出目標的熱輻射功率,就能計算出目標的表面溫度,這就為紅外測溫奠定了理論基礎。1.1普朗克定律黑體的光譜輻射出射度是波長和黑體溫度的函數,即: (11)式中:第一輻射常數,;第二輻射常數, ;其中:k玻耳茲曼常數;h普朗克常數;c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黑體總的輻射能量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加,這是單波段測溫儀的依據。隨著溫度升高輻射峰所在的波長向短波方向移動,其規律符合維恩位移定律。顯然高溫測溫儀適用于較短的工作波長,低溫測溫儀宜選用較長的工作波段;短波長處輻射
3、能量隨溫度增加比長波長處快,這意味著短波長處比長波長處測溫靈敏度高。1.2斯蒂芬一玻耳茲曼定律將普朗克公式1-1對所有波長積分,便可得到描述單位面積黑體輻射到半球空間的總輻射功率,即 (12)式中,稱為斯蒂芬一玻耳茲曼常數。1.3實際物體溫度的計算式(11),(12)中的t均為絕對溫度。計算實際物體的輻射出射度只需在式(11),(12)中乘以發射率即可。物體的輻射出射度與輻射的溫度t和發射率有關。只要測出物體的輻射出射度又以知物體的發射率即可求出溫度t。實際上物體的測量是通過輻射量的測量得到的。2.紅外測溫技術的發展狀況紅外輻射測溫技術的發展主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紅外輻射測溫儀器的發展;二是紅
4、外輻射測溫技術的發展。2.1紅外輻射測溫儀器的分類及發展利用紅外輻射的原理進行溫度測量的儀器是從簡單到復雜逐漸發展而成的。早期的紅外測溫儀僅限于檢測物體的某一點的溫度,而后可以測量一條線的溫度,而不能顯示物體的形狀和表面上的溫度分布。直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紅外探測器的改進和快速靈敏的光子探測器的問世,才導致了實驗性、原理性熱成像系統的誕生。發展到目前的熱成像系統,它己經是窄禁帶半導體技術、精密光學、精密機械、微電子學、特殊紅外工藝、新型紅外光學材料與系統工程學的產物。根據紅外測溫的方式,紅外測溫儀器可以分為全場分析探測系統和逐點分析探測系統兩種。全場分析是用紅外成像鏡頭把物體的溫度分布
5、圖像成像在傳感器陣列上,從而獲得物體空間溫度場的全場分布,全場分布探測系統稱為紅外熱像儀。逐點分析是把物體一個局部區域的熱輻射聚焦到單個探測器上,并通過己知物體的發射率,將輻射功率轉化為溫度,逐點分析系統常稱為紅外測溫儀。紅外測溫儀包括紅外點溫儀、紅外熱電視、紅外行掃儀。六十年代我國研制成功第一臺紅外測溫儀。我國最早開發應用的是紅外光電測溫儀,它相當于一個自動光學高溫計,響應時間不快,測溫精度不高,己經被淘汰。進入九十年代,我國的紅外測溫儀采用當今國際上通用的工作原理,由反射式、折射式或干涉式光學系統收集被測物發出的紅外輻射,經濾光片選取一定波長范圍的輻射,射入紅外探測器,探測器輸出的電信號經
6、過放大,線性化處理后送入數字電壓表顯示被測物體的溫度。并且陸續生產了小目標、遠距離、適合工業生產特點的測溫儀器,如西光irt-1200d型、hcw-iii型、hcw- v型;yhcw-9400型;whd4015型(雙瞄準,目標直徑為40mm時,測距可達15m)、wfhx330型(光學瞄準,目標直徑為50mm,測距可達30m )。九十年代末期,我國也產生了用光纖束作為光學系統的測溫儀,用單板機或單片機作信號處理和線性化及數字顯示的測溫儀。2.2紅外輻射測溫技術的分類及發展到二十世紀初,輻射法測溫的理論準備已基本完善。又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應用于工業現場的紅外測溫儀,已有了三種類型的傳統形式。即全
7、輻射測溫儀、單色測溫儀和比色測溫儀。全輻射測溫儀是通過測量波長從零到無窮大的整個光譜范圍內的輻射功率來確定物體的輻射溫度。單色測溫儀是通過測量目標發射的某一波長范圍內的輻射功率來確定目標亮溫的儀器。比色測溫儀是根據兩個波段輻射能量的比值與物體溫度的函數關系來測定物體色溫的。1954年pyatt建議使用3個波長的比色溫度計,以得到發射率與波長的關系。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興起了多光譜輻射測溫技術的熱潮。1979年cashdolla研制成功了3波長高溫計,在1.8,1.9及1.0三種波長下測量火焰及爆炸粉塵的溫度,測量上限可至2000k,同時可換用濾光片方法形成4波長及6波長高溫計。同年svet等
8、研制成4波長高溫計用以測量物體表面真實溫度,測溫范圍為:3003000k。lyzenga和ahrens于同年推出了6波長的溫度測量裝置,采用硅光電二極管作和0.480.8波長范圍內的檢測元件,用以測量沖擊波后的物體的真實溫度,測溫范圍為:40008000k,精度可至20%。1981年,gardner及jones等研制成了6波長高溫計,工作波長為0.751.65,測溫范圍為10001600k,精度為1%。1982年歐共體babelot及美國hoch等人繼續研究多波長高溫計,并研制成6波長高溫計,采用光導纖維束分光,硅光電二極管,用于材料熱物性的快速動態測量,在 5000k時分辨率為5k,并擬向1
9、0000k方向繼續發展。同年cashdollar在3色高溫計基礎上推出了6波長高溫計,用于測量粉塵爆炸過程中粉塵粒子及氣體的溫度,使用pbse探測器,6個工作波長分別為:1.57,2.30,3.84,4.42,4.57,5。1986年歐共體及美國聯合課題組的hiernaut等人研制成功了亞毫秒級6波長高溫計,用于20005000k溫區內真溫和光譜發射率的同時測量,溫度測量精度為0.5%,發射率測量精度為15%。1992年levendis等人研制成了3色輻射溫度計,工作波長分別為0.65,0.8和0.95,并用于燃燒粒子瞬態響應測量,在數據處理上,采用比色思想,3個比色結果在2500k時相差小于
10、100k。1992年cezairliyan等人亦報導了亞毫秒級6波長高溫計的研制情況,采用光導纖維束分光方法,6個工作波長分別為0.5,0.6,0.65,0.7,0.8和0.9,在脈沖加熱下測量了鈮金屬試樣的亮度溫度。1984年北京武漢光學技術研究所研制成功3波長hdw-1型紅外測溫儀。1988年北京聯大提出了多光潛溫度自動檢測法。1989年王瑞才研制成功4波長高溫計并應用于電弧加熱下燒蝕材料的溫度測量。但都沒有應用多波長測溫理論中的數據擬合法,而還只是停留在比色、單色高溫計處理思想上,多個通道數據只是為了相互校驗。1991年戴景民與羅馬大學g.ruffino教授合作研制成功國際首創的棱鏡分光
11、式35波長高溫計,并成功地用于燒蝕材料真溫及發射率測量。1999年他又研制成功6目標8波長高溫計并應用于固體火箭發動機羽焰溫度和發射率的同時測量。2001年又成功地研究紅外多波長輻射溫度計用于導彈發射車的隱身測量。近年來,多波長輻射測溫理論亦有了相應的發展。3.紅外測溫的展望在大量的科研與工業中,離不開測溫,紅外溫度計有快速、準確、便捷、使用壽命長等優勢,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在冶金、電子、石化、交通、能源、橡膠、食品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企業故障檢測,產品質量控制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利用紅外測溫的遠距離、不接觸、準確、實時、快速等特點發展起來的紅外檢測技術由于在不停電、不取樣、
12、不解體的情況下能快速實時地在線監測和診斷大多數故障,所以倍受國內外的重視,并得到快速發展。非典疫情過后,人們越來越注重公共衛生安全。非接觸、高精度醫用紅外溫度計的研究,對于在公共場合、大流量人群的快速檢測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隨著紅外材料及傳感器類型的不斷開發研究,新型測溫儀器正逐步替代傳統的測試手段。目前美、英等國正致力于加強前視紅外系統信息處理能力(如自動人工目標分類),便攜式整機配個人計算機可產生實時、高分辨力圖像來解決研究領域和工業領域中的問題。世界上除了一些大軍工企業公司(如美國的honeuwell公司、休斯飛機公司)之外,許多大商業公司(
13、如三菱電氣、日本橫河電機(株)、瑞典aga公司、法國pyro公司、sofradier公司、hgh紅外系統工程公司等)也正在積極從事紅外測溫、熱成像技術的研究及產品開發。在國內,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迅速發展和產品更新換代的加速,對測溫儀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盡管熱電偶(熱電阻)一類接觸性測溫傳感器件仍然具有很大的優勢,但非接觸性的紅外測溫儀器正日益受到各行業的關注。4.結論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先進的紅外傳感器的出現以及高性能單片機的不斷推出,使得紅外測溫技術迅速發展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利用紅外測溫技術制作的紅外體溫計具有非接觸、響應速度快、利于環保等優點,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現代社會,必然
14、會取代水銀溫度計成為人們的首選產品。在歐美,熱釋電耳道式測溫儀已成功用于體溫測量,1991年后基本已經普及。但是,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2003年,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王樹鐸教授研制的“非接觸、口腔式紅外線電子體溫儀”才獲得專利授權。在此之前,完全不與人體接觸、又滿足醫療測量精度的要求的體溫計,還沒有面世。因此,對測量溫度范圍在24.0到45.0,精度要求為0.1的紅外體溫計的設計具有一定商業與社會價值。參考文獻1.范書彥.紅外輻射測量精度與誤差分析.長春理工大學2.苗玉杰.醫用紅外測溫儀及溫度補償技術的研究.燕山大學3.陳宏起.全輻射反射式紅外測溫技術研究.吉林大學.20054.毛志毅.蘇東明
15、.李開元.王衛東.陳廣飛.非接觸式紅外遙感體溫計的設計與實現.醫療衛生裝備.2003.09 16-195.曾亦可.劉梅冬.姜勝林.李軍.周東祥.熱釋電紅外測溫系統.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02.273-2766.曾凡軍.紅外雙色測溫儀的設計研究.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4.s1 7.劉福杰.王浩靜.范立東.紅外測溫儀原理及其在應用中注意的問題.現代儀器2007.04 50-518.曾強.舒芳譽.李清華.紅外測溫儀的工作原理及應用.電子質量2007.01 25-269.曾強.舒芳譽.李清華.紅外測溫儀工作原理及誤差分析.傳感器世界2007.02 32-3510.侯關士 李縉海 基于因特網數據管
16、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微機應用 2011,22(3);13413711.李志強.黃順.張衛華.杜秀偉.基于tps434的紅外傳感測溫儀的設計.現代電子技術2007.12 6-7 12.聶紹龍.大距離系數紅外測溫理論及應用研究.浙江大學.200313.邢向華.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與系統研究.南京理工大學.200414.李松林.非接觸人體表面溫度測量方法的研究.天津大學.200515.tn9紅外模塊說明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書(學生用表)學生姓名王建業學號200909130101題目紅外快速檢測人體溫度裝置的設計選題意義、研究現狀及可行性分析課題的來源、目的意義(包括應用前景)、國內外
17、現狀及水平課題來源: 2003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無情地席卷了整個中華大地,這就是令人聽了都心驚膽戰的“非典”。在國家各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搶救“非典”病人的同時,各地也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全力以赴做好“非典”的防控工作,尤其是在機場、海關、車站、賓館、商場、影院、寫字樓、學校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對“非典”病人體溫的檢查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傳統的體溫測量是用醫用玻璃液體溫度計(俗稱體溫表)、醫用電子接觸式溫度計(常用熱敏電阻作為它的感溫元件)等插入人體內部(舌下、直腸)或置于腋下,通過接觸使溫度計的溫度等于被測處的溫度。但這些體溫計的缺點是測量的速度慢(約2分鐘以上)。玻璃液體
18、溫度計還易碎,在使用時容易因消毒不徹底而引起交叉感染。在sars預防的檢測中,在需測量的人很多,時間又要短時,它們就不大適用了。基于此,本文所介紹的一種不接觸式的紅外快速檢測人體溫度裝置應運而生了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紅外快速檢測人體溫度裝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它能夠在機場、海關、車站、賓館、商場、影院、寫字樓、學校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有效地避免國內傳統的體溫測量的缺點,在快速,準確,沒有交叉感染的情況下測量出人體溫度,因此不接觸式的紅外溫度測量法就被廣泛用于sars預防的檢測工作中。正是由于紅外快速檢測人體溫度裝置的種種先進特性,而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場所,擁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同時通過這次畢業設
19、計,提高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熟悉產品設計程序,引用所學傳感電子技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國內水平: 在2003年全國防“非典”斗爭中,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在863計劃高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對紅外技術應用于非接觸式測溫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短時間內開發成功了“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打開了國內“非接觸式測量”的新篇章. 人體體溫是鑒別人體健康狀況的重要參數,所以體溫在醫療領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有體溫計大概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常見的玻璃水銀體溫計;一種是電子體溫計;另一種是較高檔的耳道式紅外遙感體溫計。 水銀體溫計雖然價格便宜但是有諸多弊端:首先,水銀體溫計遇熱或安置不當,體溫計容易破裂。其次,人體
20、接觸水后會中毒,中毒癥狀是惡心、頭痛、腹瀉、脫發等,嚴重者會造成血液凝固。因為水銀有劇毒,一旦它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以對人的腎臟、肺等造成極大的傷害,水銀也能加速人神經系統退變。最后,采用水銀體溫計測溫需要相當長的時間(5min-l0min),使用不便。美國一些城市和醫院已開始禁止使用水銀體溫計(北京青年報2001年7月10日,環球時報2001年7月13日)。研究的主要問題和重點、難點 電子體溫計是采用熱敏電阻測量溫度的,采用電子體溫計測溫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同樣使用不便。耳道式體溫計是根據黑體輻射原理通過測量人體輻射的紅外線而測量溫度的。它用的紅外傳感器只是吸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而不向人體發射任
21、何射線,它采用的是被動式且非接觸式的測量方式,因此紅外體溫計不會對人體產生輻射傷害。三種體溫計比較之,耳式體溫計的性能最好,它不僅測量速度快(測量時間小于1s)而且精度最高(0.1)。 人體的溫度只在較小的范圍內變化(35-42),因此,只要進行較細的刻度,紅外體溫計就可獲得較高的測量精度。為了排除環境溫度變化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還要采用溫度補償電路對環境溫度進行補償。我們要設計的紅外體溫計其測量范圍是35-42,且精度為0.1。在該設計中,以低功耗單片機為主體,配有高精度放大器和16位adc,測量值用lcd進行溫度顯示,具有成本較低、使用方便、測量時間短、精度較高、可重復性好。更重要的是,通過
22、進一步設計完善,它可以與電腦連接,因此更適用于病房和護士工作站使用。以下詳細闡述測溫基本原理和系統實現。1 基本原理首先介紹紅外遙感體溫計的物理原理,然后介紹紅外傳感器的原理和結構,最后介紹環境溫度補償的方法,及其提高測量精度的可行性。2 黑體輻射定律紅外體溫計的測溫原理是基于黑體輻射定律,黑體是在任何溫度下都能全部的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任何波長的輻射能量。既沒有反射,也沒有透射的物體。同時它也向外界輻射能量。黑體的單色輻射出度是描述在某一波長輻射源單位面積上發出的輻射通量。溫度為t的黑體單色輻射出度為其中:c1是3.7418l0-16wm2,c2是1.43810-2mk。由此可以計算出在溫度位
23、t的黑體在全部波長范圍內的輻射出度為 其中:a是波爾茲曼常數。此外,由于人體皮膚不是理想的黑體,只有在大于5um波長范圍才可以近似看成是黑體,所以在紅外傳感器上要裝有大于5.5um的波長才可以通過的濾波器。 紅外傳感器是紅外體溫計的關鍵部件,它是由溫差熱電堆和熱敏電阻兩部分構成的。熱電堆是用半導體集成電路(ic)工藝和微機械電子(mems)工藝制造的,它可以等效為多個熱電偶串聯組成的。而熱電偶是由兩種電子密度不同的導體相連接組成的。熱電偶有冷熱兩個端點。在測量物體溫度時,熱端與被測物體接觸,冷端與測量儀表接觸。熱電偶的同種導體上會因為存在溫度剃度而產生湯姆孫電動勢,兩種金屬的連接處會因為電子密度差而產生珀而粘電動勢,所以在熱電偶的兩端會產生溫差電動勢。在紅外傳感器熱電堆的熱端貼有熱量吸收器,它用來吸收被測物體輻射的紅外線并轉化為熱能。通過熱電堆把輻射紅外線的功率轉化為電信號進行測量。 紅外傳感器的輸出特性 溫度為tobj的物體,其單位面積在全部波長的輻射功率可以表示為其中:k是波爾茲曼常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某某協會活動方案
- 2025年消防執業資格考試題庫:消防安全監督檢查難點解析試題
- 2025至2030BOPP觸摸膜行業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前景評估規劃報告
- 2025-2030住宅除濕機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杭州核酸招募活動方案
- 春節虎門活動策劃方案
- 月份黨員活動方案
- 機構線上活動方案
- 機關七一籃球隊活動方案
- 板凳黨課活動方案
- 運輸公司交通安全培訓課件
- 2025年陜西省中考數學試題(解析版)
- 《康復治療學專業畢業實習》教學大綱
- 北師大版7年級數學下冊期末真題專項練習 03 計算題(含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行管專科《監督學》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
- 高中家長會 共筑夢想,攜手未來課件-高二下學期期末家長會
- 光伏工程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 常用塑料改性加工工藝
- 國家開發銀行山東省分行 簡歷表
- 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國標正本)
- 世界電網頻率及電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