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7 岳陽樓記.docx_第1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7 岳陽樓記.docx_第2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7 岳陽樓記.docx_第3頁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7 岳陽樓記.docx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岳陽樓記教案教學目的:1、學會自讀淺近文言文,體會本文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一起的寫法;2、品味文章的語言,體味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了解古代政治家的憂國憂民情懷;重點、難點:品味語言,體味蘊涵文字中的古代政治家的政治抱負和思想情懷。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 導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究竟這水、這樓因這文而出名,還是范仲淹這岳陽樓記因這水、這樓出名,讀完這篇千古傳誦的名篇,你也許就不難判斷了。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人是環境的產物,下面是宋史里關于范仲淹的簡略介紹,閱讀完,也許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容會有所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思考: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憤苦讀?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行為取決于他的思想,一個高尚的行為取決于一顆高尚的靈魂、一個崇高的信念。二、朗讀、感受:1 讀準字音:謫守( ) 朝暉夕陰( ) 遷客騷人( ) 霪雨霏霏( )潛形( ) 薄霧冥冥( ) 岸芷汀蘭( ) 心曠神怡( )皓月( ) 寵辱偕忘( ) 檣傾楫摧( ) 陰風怒號( )2 教師范讀,學生朗讀,體味學生把握層次并歸結大意(略)三、細品課文,疏通詞義,體味內涵:1、 重點詞語點撥:謫守 越明年 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 作文 大觀 一湖 涯 備 極 得無異乎 遷客 騷人2、 翻譯、理解:1)為什么藤子京被貶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為何愿為他作記?(因他倆都能以百姓利益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2)“洞庭天下水”,如此壯觀的美景,作者卻寥寥幾筆,為什么?(因為“前人之述備矣”,故不必詳述,再者,此文寫景是為下文議論、抒情服務的)3)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4)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5)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會是怎樣的情形,試運用想象描述一下。(不拘一格)第二課時一、 細品3、4段,體味“遷客騷人”的悲喜情懷:1 導入: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觀賞洞庭景色,心情會否不同呢?清代文學評論家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遷客騷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當然也各有不同,觀賞自然景物的感觸自然也不同了。2 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討論:(1)這兩段寫的是實景還是想象中的虛景?為什么?(虛景。因為一,范仲淹只到過岳陽樓一次,而本兩段顯然不是描寫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詞不似實寫)(2)重點詞語點撥,學生試譯,要求在直譯的前提下,譯成優美的寫景片段。(10分鐘)明確:.要重點理解的句子。“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為例,從“去國懷鄉”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構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為“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凄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齊忘記,端著酒杯面對和風,充滿喜悅的心情了。”景“日光”。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造成了一種動態美。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它寫的是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把動詞,持,握。 其喜洋洋洋洋,眾多或盛大貌,這里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后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為: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3)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4)遷客騷人在觀賞不同的景色時,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為什么?(不具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那么,作者是否贊同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呢?請欣賞文章最后一部分。第三課時一、點撥重點詞語,疏通文意:求 心 或 異 為 以 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 是 然則 微 斯 歸二、思考與討論。 (1)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學生討論、歸結: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跟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討論、歸結: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國家命運相關的。(3)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后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