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骨干教師教學風格的四大策略.doc_第1頁
成就骨干教師教學風格的四大策略.doc_第2頁
成就骨干教師教學風格的四大策略.doc_第3頁
成就骨干教師教學風格的四大策略.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就骨干教師教學風格的四大策略策略一:分析教學個性,設計教學發展方向1、定性分析教學個性教學風格因個性而獨特。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個性化的標志。教學個性是指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才能、性格、氣質等諸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映。教師要從自身的思想、思維、語言、性別、年齡等方面總結分析。比如:音質方面:你是渾厚雄壯、抑揚頓挫,還是清脆明快,柔美圓潤?表達方面:有的優美動聽、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動性;有的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論證有力;有的干脆利落,語句明快簡短;有的柔和委婉,講話平易流暢;有的出語不凡,善于誘發,好用激將法,常常如同撞鐘,令你清音不絕于耳,思緒縈繞不斷;有的幽默風趣、妙語迭出,常引得學生忍俊不禁、笑聲頻繁,讓學生在輕快的氣氛中領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識的殿堂。語氣方面:常用關切的語氣詢問學生,易使教學語言風格趨向溫婉;常用祈使命令的語氣,易使教學風格趨向明快。教師要依據自身的個性特點為自己準確定性。2、定向確定教學風格發展的方向和人生走向確定教學特點教學風格定向:情感型,詩意語文,專學王崧舟。追求的作課特點:撥人心弦,情思交融。理智型,簡單語文,專學薛法根。追求的作課特點:簡單質樸,真實自然。人生走向定向:一個有追求的教師,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教師,一定要善于籌劃未來,確定認識呢個發展方向,要以自覺地行為做必然發生的事情;要發現自我、找到自我、超越自我。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畢業于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畢業后在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江蘇首批特級教師,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就是在教學藝術實踐中定向發展,逐漸形成自己“情境教學”的風格特色的。她在運用情境教學法促進兒童發展的實驗探索過程中,先后經歷了四個階段:(1)在閱讀教學的語言訓練中運用。創設情境,把“言”和“形”結合起來,進行句子或片斷訓練。(2)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通過“觀察情境作文”,引導兒童觀察,在情境中加深體驗、展開聯想;習作時則在再現情境中構思,在進入情境中陳述,促使兒童情動而辭發。(3)在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中運用。摸索出“生活顯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情境、扮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六種不同途徑,創設和教材有關的情境,對兒童進行美感教育,促使兒童由感受美而入境,到愛美而動情,到理解美而曉理。(4)在前三個階段的基礎上,運用“形式上的新異性,內容上的實踐性,方法上的啟發性”的情境教學三原則,進一步促進兒童整體的發展。運用情境教學法,兒童學語文就會感到“易”、“趣”、“活”,李吉林的語文教學也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3、定法設計發展路徑三段論:模仿探索創造模仿:要模仿名師。模仿的路徑:先專后博,先博后專;模仿的重點:在思想,在思路,在風格;模仿的方式:專著與課例結合。探索:課在打磨中精美。每年打磨一兩節精品課。探索教學風格、作課特點;探索教學的思路、方法、技巧和細節處理;探索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行為。創造:教師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創造”極其重要。要實現真正的創造,教師必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用自己的方法去做。策略二:研究名師作課特點,形成教學思想主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顯得更高,看得更遠。站在名師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就自己。1、自我研修,積極模仿。對一位、多位名師進行專題研究,分析其課例、文章等,總結其作課特點和教學風格,并積極主動地模仿名師作課,感受其風格特點和教學藝術。生命因研修而增值:要有悟性:常琢磨、常思考、常反省全面研究,整體把握,抓住根本,突出重點。要有靈性:會改進、會創新、會提升巧妙借鑒,大膽改進,變換角度,提煉總結。要有韌性:能堅持,能忍耐,能磨礪甘愿付出,持之以恒,忍受孤獨,磨練心性。孫雙金(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與情智教學:觀點:情感與智慧是學生學習語文、提高素養的兩個密碼,因此他主張情智共生使語文學習有一個質的飛躍。好課觀: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好課標準:小臉通紅,小眼放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作課特點:形象生動,撥人情弦;沉穩嚴謹,瀟灑靈活。2、大膽借鑒,揚我所長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學高級教師。1959年于河北體育學校畢業后在小學上體育課,后由于種種原因,1977年,近40歲時改教語文課):長于散文教學,有“漫步”式的灑脫。精典課例:飛奪瀘定橋第一場雪太陽再見了親人曼谷的小象只有一個地球等。竇桂梅(語文特級教師,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從文字里摳感情,課堂語文韻味十足,教學語言嚴謹細膩,崇尚親歷親為。劉德武(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學教研室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跳出數學教數學,把兒童的學習行為放在他們生活的大環境中,把學習數學的思維過程與認識生活現象的思維過程相互溝通。徐斌(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善于激趣引思,把學生帶進互動生成的數學樂園。做最好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要專心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我們與名師有差異,要正確取舍、大膽借鑒、揚長避短,讓自己的長處更長、優勢更優、強項更強,把最好的一點發揮到極致。3、提煉觀點,形成主張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張,對教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表達方法的設計都有獨特的認識。怎樣形成教學思想主張?找準切入點,形成教學主張:李吉林從情境切入,王崧舟從詩意切入,竇桂梅從主題切入,孫雙金從情與智切入,薛法根從組塊切入,張偉從球形切入,錢夢龍從導與讀切入,程紅兵從人格切入,韓軍從人文切入,李鎮西從民主切入。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給我一個基點,我就可以創生理論。形成教學主張的幾種方式:其一,照搬式:認同他人的教學主張,對其有自己的理解,并付諸教學實踐。其二,批判式:學習他人的教學主張,對其進行批判,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其三,整合式:對各種教學主張進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其四,原創式:首先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并借鑒他人的主張,對自己的教學主張進行完善。策略三:開展課堂系列研究,提升教學實踐智慧1、課例研究聚焦課堂教師應當成為精品課例的收集者、研究者。從名師的課例中先研究基本的大問題,如各種課型的思路、板塊、流程;閱讀教學、習作訓練;小組合作、當堂訓練等等。再研究具體的小技巧,如導入藝術、結課藝術、提問藝術、板書藝術、留白藝術等等。課例研究的方法:模仿法:模仿借鑒名師進行作課。還原法:從實錄還原到設計,從設計還原為實錄,分析名師的教學設計。對比法:對比多位名師的課例,分析不同名師的作課特點和教學風格。觀察法:通過課堂觀察來分析名師的教學,即設計觀察量表,用專業的方式研究名師的課堂教學。課例研究的途徑:現場聽課、報刊搜集、網絡搜集、博客閱讀(如黃愛華智慧課堂黃愛華_新浪博客.files)、專題網站(如李吉林情境教育網/;徐斌工作室/xbb/user.asp?user=徐斌)。黃愛華的精典課例: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24時記時法,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基本性質,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循環小數,圓的認識,求平均數2、課題研究專項探索課題研究是名師成長的捷徑,是個性化教學風格形成的必由之路。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相結合:以理論學習縮小距離,擴大視野,提升專業修養;以實踐探索增長教學智慧。例:丁有寬專著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11小學生記敘文讀寫結合學習法,文心出版社,1987.1小學生記敘文讀寫結合系列訓練法,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1我與頑童,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1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系列訓練法(上下冊),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12丁有寬讀寫結合教學教例與經驗,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4小學語文讀寫同步系列訓練(上下冊),1999.8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11丁有寬文章我怎樣教學生寫記敘文,廣東教育,1980.2談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實驗,小學語文教學,2001.23、課程研究綜合提升對本學段所有教材進行系統研究,整體把握課程標準,使教材符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即實現國家課程的師本化、生本化。對本年級的教材進行系統研究,按照整體建構的思想組織教學,確定各階段的教學訓練重點,提出各類教材的教學主張。對本冊教材進行系統研究,確定每個單元的主題,按照主題組織教學,設計各類主題教學的風格。對本單元教材進行系統研究,確定每篇課文的訓練重點,探索各課型的教學風格。找一兩篇課文,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對其進行系統研究,精心組織幾堂課,彰顯自己的教學個性,探索自己的教學風格。策略四:教學風格的形成要有內動力教師要有對教育事業的夢想,要有對教育事業的遠大追求,要有對教育事業的虔誠和執著。夢想:執著前行的動力源;心有多高,成就就有多高;心要站在形成風格的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