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電話交換網.doc_第1頁
公用電話交換網.doc_第2頁
公用電話交換網.doc_第3頁
公用電話交換網.doc_第4頁
公用電話交換網.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用電話交換網公共交換電話網(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或簡稱PSTN是一種用于全球語音通信的電路交換網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擁有用戶數量大約是8億。公共交換電話網主要由交換系統和傳輸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中,交換系統中的設備主要是電話交換機,電話交換機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經歷了磁石式、步進制、縱橫制交換機,最后到程控交換機的發展歷程。傳輸系統主要由傳輸設備和線纜組成,傳輸設備也由早期的載波復用設備發展到SDH,線纜也由銅線發展到光纖。公共交換電話網最早是1876年由貝爾發明的電話開始建立的。PSTN已經經歷了磁石交換、空分交換、程控交換、數字交換等等階段,目前幾乎全部是數字化的網絡。 為了適應業務的發展,PSTN目前正處于滿足語音、數據、圖像等傳送需求的轉型時期,正在向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移動與固定融合的方向發展。PSTN中使用的技術標準由國際電信聯合會(ITU)規定,采用E.163/E.164(通俗稱作電話號碼)進行編址。 編輯摘要有線電視憂 4分(內容專業) 編輯詞條 CATV在搜搜百科中為本詞條的同義詞,已為您做自動跳轉。摘要有線電視 名稱:有線電視漢語拼音:yuxin dinsh英語:cable television (CATV) 編輯摘要目錄-隱藏1. 1簡介 2. 2歷史 3. 3結構 4. 4費用和節目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簡介 有線電視是一種使用同軸電纜作為介質直接傳送電視、調頻廣播節目到用戶電視的一種系統。在加拿大、美國、歐洲、大部分亞太地區和許多亞洲國家十分普遍,盡管現在在許多南美、中東和非洲有線電視沒有多大起色,因為在這些地區人煙稀少鋪設電纜相當地不劃算,特別是在南非所謂的“無線電纜”或者基于微波地系統得到應用,“直接到戶”的衛星電視更是普遍。跟無線廣播一樣,許多的頻道可以使用不同的頻率互不干擾的在一根電纜中傳送。電視的調諧器、錄像機或者收音機能夠從混合信號里把一個頻道選出來 ISDN 電話綜合業務數字網(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是一個數字電話網絡國際標準,是一種典型的電路交換網絡系統。它通過普通的銅纜以更高的速率和質量傳輸語音和數據。ISDN是歐洲普及的電話網絡形式。GSM移動電話標準也可以基于ISDN傳輸數據。因為ISDN是全部數字化的電路,所以它能夠提供穩定的數據服務和連接速度,不像模擬線路那樣對干擾比較明顯。在數字線路上更容易開展更多的模擬線路無法或者比較困難保證質量的數字信息業務。例如除了基本的打電話功能之外,還能提供視頻、圖像與數據服務。ISDN需要一條全數字化的網絡用來承載數字信號(只有0和1這兩種狀態),與普通模擬電話最大的區別就在這里。另外, ISDN也特指使用這項技術建立保持和斷開電路交換的協議組 或是 isosorbide dinitrate二硝酸異山梨酯的縮寫。DDN目錄1. Digital Data Network - 數字數據網一、概述二、DDN網絡介紹三、DDN網絡的應用四、DDN網絡的發展方向五、結束語1. Digital Data Network - 數字數據網數字數據網(Digital Data Network)是利用數字信道傳輸數據信號的數據傳輸網,它的傳輸媒介有光纜、數字微波、衛星信道以及用戶端可用的普通電纜和雙絞線。利用數字信道傳輸數據信號與傳統的模擬信道相比,具有傳輸質量高、速度快、帶寬利用率高等一系列優點。DDN向用戶提供的是半永久性的數字連接,沿途不進行復雜的軟件處理,因此延時較短,避免了分組網中傳輸時延大且不固定的缺點;DDN采用交叉連接裝置,可根據用戶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內接通所需帶寬的線路,信道容量的分配和接續在計算機控制下進行,具有極大的靈活性,使用戶可以開通種類繁多的信息業務,傳輸任何合適的信息。DDN以光纜為中繼干線,其基本單位是節點(node),每個節點具備主控模塊,中繼模塊,用戶模塊及其他功能塊,支持速率為16kbs,8kbS等話音和高于2Mb/s的圖像信號的傳輸。一、概述計算機通信技術層出不窮,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金融、證券、海關、外貿等集團用戶和租用數據專線的部門、單位大幅度增加,數據庫及其檢索業務也迅速發展,現代社會對電信業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數字數據網DDN(Digital Data Network)就是適合這些業務發展的一種傳輸網絡。它是將數萬、數十萬條以光纜為主體的數字電路,通過數字電路管理設備,構成一個傳輸速率高、質量好,網絡時延小,全透明、高流量的數據傳輸基礎網絡。 什么是DDN?它是利用數字信道傳輸數據信號的數據傳輸網。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用戶提供永久性和半永久性連接的數字數據傳輸信道,既可用于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也可用于傳送數字化傳真,數字話音,數字圖像信號或其它數字化信號。永久性連接的數字數據傳輸信道是指用戶間建立固定連接,傳輸速率不變的獨占帶寬電路。半永久性連接的數字數據傳輸信道對用戶來說是非交換性的。但用戶可提出申請,由網絡管理人員對其提出的傳輸速率、傳輸數據的目的地和傳輸路由進行修改。網絡經營者向廣大用戶提供了靈活方便的數字電路出租業務,供各行業構成自己的專用網。 二、DDN網絡介紹DDN網絡的結構 DDN網是由數字傳輸電路和相應的數字交叉復用設備組成。其中,數字傳輸主要以光纜傳輸電路為主,數字交叉連接復用設備對數字電路進行半固定交叉連接和子速率的復用。 DTE: 數據終端設備-接入DDN網的用戶端設備可以是局域網,通過路由器連至對端,也可以是一般的異步終端或圖像設備,以及傳真機、電傳機、電話機等。DTE和DTE之間是全透明傳輸。 DSU: 數據業務單元-可以是調制解調器或基帶傳輸設備,以及時分復用、語音/數字復用等設備。 DTE和DSU主要功能是業務的接入和接出。 NMC: 網管中心-可以方便地進行網絡結構和業務的配置,實時地監視網絡運行情況,進行網絡信 息、網絡節點告警、線路利用情況等收集、統計報告。 DDN網絡層次示意圖 按照網絡的基本功能DDN網又可分為核心層、接入層、用戶接口層。 核心層:以2M電路,構成骨干節點核心,執行網絡業務的轉接功能,包括幀中繼業務的轉接功能。 接入層:為DDN各類業務提供子速率復用和交叉連接,幀中繼業務用戶接入和本地幀中繼功能,以及壓縮話音/G3傳真用戶入網。 用戶接口層:為用戶入網提供適配和轉接功能。如小容量時分復用設備等。 DDN網特點 (1)傳輸速率高: 在DDN網內的數字交叉連接復用設備能提供2Mbps或N64Kbps(2M)速率的數字傳輸信道。 (2)傳輸質量較高: 數字中繼大量采用光纖傳輸系統,用戶之間專有固定連接,網絡時延小。 (3)協議簡單: 采用交叉連接技術和時分復用技術,由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用戶端設備來完成協議的轉換,本身不受任何規程的約束,是全透明網,面向各類數據用戶。 (4)靈活的連接方式: 可以支持數據、語音、圖像傳輸等多種業務,它不僅可以和用戶終端設備進行連接,也可以和用戶網絡連接,為用戶提供靈活的組網環境。 (5)電路可靠性高: 采用路由迂回和備用方式,使電路安全可靠。 (6)網絡運行管理簡便: 采用網管對網絡業務進行調度監控,業務的迅速生成。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的網絡現狀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骨干網(CHINADDN)于1994年正式開通,并已通達全國地市以上城市及部分經濟發達縣城。它是由中國電信經營的、向社會各界提供服務的公共信息平臺。 CHINADDN網絡結構可分為國家級DDN、省級DDN、地市級DDN。國家級DDN網(各大區骨干核心)主要功能是建立省際業務之間的邏輯路由,提供長途DDN業務以及國際出口。省級DDN(各省)主要功能是建立本省內各市業務之間的邏輯路由,提供省內長途和出入省的DDN業務。地市級DDN(各級地方)主要是把各種低速率或高速率的用戶復用起來進行業務的接入和接出,并建立彼此之間的邏輯路由。這樣,把國內、國外用戶通過DDN專線互相傳遞信息。各級網管中心負責用戶數據的生成,網絡的監控、調整,告警處理等維護工作。 三、DDN網絡的應用DDN網絡提供的業務 由于DDN網是一個全透明網絡,能提供多種業務來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 提供速率可在一定范圍內(200bit/s2Mbit/s)任選的信息量大實時性強的中高速數據通信業務。如局域網互連、大中型主機互連、計算機互聯網業務提供者(ISP)等。 h 為分組交換網、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等提供中繼電路。 h 可提供點對點、一點對多點的業務適用于金融證券公司、科研教育系統、政府部門租用DDN專線組建自己的專用網。 h 提供幀中繼業務,擴大了DDN的業務范圍。用戶通過一條物理電路可同時配置多條虛連接。 h 提供語音、G3傳真、圖像、智能用戶電報等通信。 h 提供虛擬專用網業務。大的集團用戶可以租用多個方向、較多數量的電路,通過自己的網絡管理工作站,進行自己管理,自己分配電路帶寬資源,組成虛擬專用網。 DDN網絡在計算機聯網中的應用 DDN作為計算機數據通信聯網傳輸的基礎,提供點對點、一點對多點的大容量信息傳送通道。如利用全國DDN網組成的海關、外貿系統網絡。各省的海關、外貿中心首先通過省級DDN網,出長途中繼,到達國家DDN網骨干核心節點。由國家網管中心按照各地所需通達的目的地分配路由,建立一個靈活的全國性海關外貿數據信息傳輸網絡。并可通過國際出口局,與海外公司互通信息,足不出戶就可進行外貿交易。 此外,通過DDN線路進行局域網互連的應用也較廣泛。一些海外公司設立在全國各地的辦事處在本地先組成內部局域網絡,通過路由器、網絡設備等經本地、長途DDN與公司總部的局域網相連,實現資源共享和文件傳送、事務處理等業務。 DDN網在金融業中的應用 DDN網不僅適用于氣象、公安、鐵路、醫院等行業,也涉及到證券業、銀行、金卡工程等實時性較強的數據交換。 通過DDN網將銀行的自動提款機(ATM)連接到銀行系統大型計算機主機。銀行一般租用64Kbps DDN線路把各個營業點的ATM機進行全市乃至全國連網。在用戶提款時,對用戶的身份驗證、提取款額、余額查詢等工作都是由銀行主機來完成的。這樣就形成一個可靠、高效的信息傳輸網絡。 通過DDN網發布證券行情,也是許多券商采取的方法。證券公司租用DDN專線與證券交易中心實行聯網,大屏幕上的實時行情隨著證券交易中心的證券行情變化而動態地改變,而遠在異地的股民們也能在當地的證券公司同步操作,來決定自己的資金投向。 DDN網在其它領域中的應用 DDN網作為一種數據業務的承載網絡,不僅可以實現用戶終端的接入,而且可以滿足用戶網絡的互連,擴大信息的交換與應用范圍。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中的應用也是較廣泛的。如無線移動通信網利用DDN聯網后,提高了網絡的可靠性和快速自愈能力。七號信令網的組網,高質量的電視電話會議,今后增值業務的開發,都是以DDN網為基礎的。 四、DDN網絡的發展方向網絡設備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人們對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停留在單一網絡的話音或數據傳輸平臺。多媒體通信的應用正在普及。視頻點播(IP/TV)、電子商務(E-Business)、IP-Phone、電子購物等新應用正在推廣。這些應用對網絡的帶寬、時延、傳輸質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DDN獨享資源,信道專用將會造成一部分網絡資源的浪費,并且對于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又會帶來帶寬顯得太窄等問題。因此,DDN網絡技術也要不斷地向前發展。從建立現代化網的需要來看,現有DDN的功能應逐步予以增強。如為用戶提供按需分配帶寬的能力;為適應多種業務通信與提高信道利用率,應考慮統計復用;提高網管系統的開放性及用戶與網絡的交互作用能力;可以采用提高中繼速率的辦法,提高目前節點之間2Mbps的中繼速率;相應的用戶接入層速率也可大大提高,以適應新技術在DDN網絡中的高帶寬應用;可以使DDN網絡平臺成為一個多業務平臺。除了目前已有的幀中繼延伸業務和話音交換、G3傳真業務外,還要采用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不斷改造和完善DDN網,引入傳輸與交換、傳輸與接入等方面的變革,產生出具有交換型虛電路的DDN設備。積極地開展增值網服務,如數據庫檢索、可視圖文等服務。由簡單的電路或端口出租型向信息傳遞服務轉變,為信息社會的發展做出更深層次的貢獻。 五、結束語DDN網絡把數據通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光纖通信技術、數字交叉連接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發展,DDN應用范圍從單純提供端到端的數據通信擴大到能提供和支持多種通信業務,成為具有眾多功能和應用的傳輸網絡。我們要順應發展潮流,積極追蹤新技術的發展,擴大網絡服務對象,搞好網絡的建設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優勢。2. Distributed Data Network - 分布式數據網 FR1. Full Rate - 全速率編解碼2. Frame Relay - 幀中繼 Frame Relay的縮寫,是一種以幀為數據單位的傳輸模式。幀中繼(FR)是基于光纖數字傳輸和用戶設備智能化、簡化X.25 網絡節點協議功能的一種快速分組交換技術。與 X.25 相比FR 更適合對速率和實時性要求更高的數據應用業務。 幀中繼使用了統計復用技術,是點對多點的通信服務。幀中繼是一種高性能的WAN協議,它運行在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幀中繼數據傳輸協議只保留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核心層的功能。數據以鏈路層的格式在網絡中轉發。 幀中繼的用戶的接入速率靈活。 幀中繼采用統計復用技術,允許用戶占用其它的空閑帶寬來享受高于承諾的速率服務,不但充分利用物理媒介的傳輸帶寬對突發性數據作出良好的響應,而且可以大大簡化網絡拓撲結構,降低硬件成本。對企業來說,幀中繼連接是最經濟的方式之一。通過幀中繼點對多點連接,企業可租用足夠的帶寬來滿足與各個分部進行高效、經濟的通信連接,并且在業務量要求增加的同時可以很容易得到擴展。適用于數據通信量較大,信息傳輸量突發性較強,時延小的業務。是企業LAN連接到WAN的最佳選擇。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波分復用 把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復用到一根光纖中進行傳送(每個波長承載一個TDM 電信號)的方式統稱為波分復用。波分復用是一種光纖傳輸技術,這種技術在一根光纖上使用不同的波長傳輸多種光信號。現在,在為遠程通信設計的高端WDM系統中,每種光信號(通常是指一個信道或一種波長)最多可以達到25Gps或10Gbps的傳輸速率。當前的系統能夠支持32到64個信道,廠商承諾將在不久的將來提供支持96信道或128信道的系統。這將使得一根光纖就能夠傳送幾百Gps的信息。密集波分復用(DWDM)一詞經常被用來描述支持巨大數量信道的系統,在這里,“密集”沒有明確的定義。相反,在一根光纖上使用兩個或者四個信道有時也被稱為WDM。WDM光傳輸技術簡介波分復用(WDM)是光纖通信中的一種傳輸技術,它利用了一根光纖可以同時傳輸多個不同波長的光載波的特點,把光纖可能應用的波長范圍劃分成若干個波段,每個波段用作一個獨立的通道傳輸一種預定波長的光信號。通信系統的設計不同,每個波長之間的間隔寬度也有差別,按照通道間隔差異,WDM可以細分為W-WDM、M-WDM、D-WDM。我們可以將一根光纖看作是一個多車道的公用道路,傳統的TDM系統只不過利用了這條道路上的一條車道,而使用D-WDM技術,類似于利用公用道路上尚未使用的車道,以獲取光纖中未開發的巨大傳輸能力。波分復用技術的發展波分復用技術在光纖通信出現伊始就出現了。從1995年開始,WDM發展進入了快車道,Lucent率先推出了8*2.5G波分復用系統,Ciena推出了16*2.5G系統。我國已完成了4*2.5G的現場實驗,8*2.5G實驗系統已通過簽定。WDM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1)光電器件的迅速發展。(2)TDM 10Gb/s面臨著電子元器件響應時間的挑戰。(3)光纖色散和偏振模色散限制了10Gb/s的傳輸。90年代初,EDFA(摻鉺光纖放大器)的迅速商用化解決了WDM復用器帶來的插入損耗問題。EDFA能提供的功率增益約為40dB,更重要的是,EDFA放大的波長窗口,足以容納很多路相互間隔的不同波長一同得到功率增益,這對波分復用(WDM)系統的應用非常有益。波分復用系統目前,各廠家的波分復用系統基本分為兩類:集成系統和開放系統。集成系統的同步數字傳輸系列(SDH)終端具有滿足G.692的光接口、標準的光波長、滿足長距離的光源。開放系統在波分復用器前端加入了波長轉移單元OUT,將當前SDH的G.957接口波長轉換為G.692的標準波長光接口。波分復用技術及器件波長轉移單元OUT從SDH終端送來的光信號,經過光-電-光轉移,將特定波長信號送入合波器(OMU)。在WDM系統中,波長穩定的必要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減小相鄰通路間的干擾。(2)提高系統性能。(3)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波分的要求。對OUT的使用提出了兩種技術選擇:只作為波長轉換器,無再生中繼器功能的OUT應用。作為再生中繼器功能的OUT應用。波分復用器件光合波器用于傳輸系統的發送端,是一種具有多個輸入端口和一個輸出端口的器件。光分波器用于傳輸系統的接收端,正好與光合波器相反,它具有一個輸入端口和多個輸出端口,將 光放大器可以作為前置放大器、線路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是光纖通信中的關鍵部份之一。目前研制的光放大器分為光纖放大器(OFA)和半導體光放大器(SOA)兩大類。光纖放大器又有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摻鉺光纖放大器(PDFA)、摻鈮光纖放大器(NDFA)。其中,EDFA的性能優越,已經在WDM實驗系統、商用系統中廣泛應用。EDFA包括三個部分:泵光源、光耦合器、摻鉺石英光纖。其特點是:(1)有較寬的增益帶寬。(2)能提供較高的增益,噪聲系數小。(3)泵浦波長為980nm和1480nm,與半導體激光器的波長相適應。(4)與傳輸光纖的耦合效率高。(5)輸入信號過大時,EDFA的增益飽和,輸出功率趨于一個有限的固定值。(6)可透明地實現放大,不必考慮信號的速率及調制方式,而且可以將各個通路的信號一起放大。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 同步光纖網SONET是Bellcore于八十年代中期首先提出的用光導纖維傳輸的物理層標準。它被ANSI標準化并被CCITT推薦在全世界推廣。我們可以用看待Ethernet雙絞線局域網作為機構網通信系統的同樣觀點,來看待SONET作為一個全球性通信系統的物理網。這是一種潛在的全球性網絡,在光纖上具有標準的數據傳輸率,并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SONET使世界各電話公司融為一體。SONET定義了同步和等時(時間敏感數據,如實時視頻)信息的傳輸。用SONET,電信局就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種方法開始在城市級最終在全球級建造快速網絡。這是因為SONET為電信局提供了一種途徑在全球范圍內互連它們的通信設備。因為國際性數字信息傳輸率各不相同,這阻礙了全球通信系統的發展。例如美國的DSI使用1544Mbps,而歐洲的對應系統E1使用2048Mbps。SONET規定了不同級別的數字傳輸率,如表S-1所示。SONET制定了傳輸信號的光導纖維網,廣域網技術如SMDS和ATM可在其上運行。由于采用了信元中繼技術,而不是變長幀技術,因此很容易提高SONET網上的傳輸率,詳見“Cell Relay 信元中繼”條目。SONET有如下規定:傳輸率、光纖接口、操作和維護。表S-1所示的全球一致的分級光信號傳輸率。同步電路上的多路復用通道。這種結構提供了一個方法能準確地知道幀被定位在哪一個具體的通道上并且可以取出這些幀,而不用分路全部的多路傳送信號。這樣,網上有不同類型的通道(低速和高速),用戶可進行多種路由選擇。光導纖維傳輸標準允許不同廠商產品和通信公司的系統互連。組成SONET的電纜鋪設于SONET多路復用設備之間。SONET規定了光纖電纜和發生光的規范,另外還包括數據的多路傳送和幀的生成。SONET信號 以同步數據流形式運載數據和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被嵌入信號中并被看作是輔助操作(OVERHEAD)。SONET信號的輔助操作包括下面幾部分:分段(section)輔助操作處理幀生成和差錯監控。線路上的所有設備都將使用這個特性。線路(line)輔助操作用于監控線路狀態。路徑(path)輔助操作用于控制網上端點(路徑終端設備)間的信號傳送和差錯監控。SONET規范也規定了低速信號如T1/E1和T3/E3是如何被插入同步傳輸的。SONET服務突破了T3(45Mbps)的限制。其基本的光導傳輸率518Mbps相當于一個T3線路或28個T1線路。高檔OC-48光導載波可相當于1344個T1或48個T3線路。最初,OC-3傳輸率將提供客戶對電信局的服務,九十年代高傳輸率的應用將會增長。光纜提供極大的帶寬,這將使廣域網的價格下降到人們可承受的范圍內。很多公司將建網使得遠程用戶與本地用戶擁有同樣的數據訪問速度,以增強遠程用戶通信和競爭的能力。銅線不能提供光纜那樣的可擴充性,因為提供同樣的帶寬需要太多的銅線。相關條目: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異步傳輸模式;Carrier電信局,通信公司;Cell Relay 信元中繼;Fiber-Optic Cable光(纖電)纜;Telecommunication電信,遠程通信;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SONET/SDH1985年,Bellcore提出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纖網)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通過 一系列有關SONET標準.1989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接受SONET概念制定了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系列)標準,使之成為不僅適于光纖也適于微波和衛星傳輸的通用技術體制,與SONET有細微差別, SDH/SONET定義了一組在光纖上傳輸光信號的速率和格式,通常統稱為光同步數字傳輸網,是寬帶綜合數字網B-ISDN的基礎之一.SDH/SONET采用TDM技術,是同步系統,由主時鐘控制,精度10-9).兩者都用于骨干網傳輸.是對沿襲應用的準同步數字系列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的一次革命.SONET多用于北美和日本,SDH多用于中國和歐洲. 1.STM-1/4/16/64是不是一種速率級別標準? 是,由CCITT制定的SDH optical速率級別2.SDH信號標準速率等級:STM-1為155.52M,STM-4為622.08M,STM-16為2488.32M,STM-64為9553.28M, STM-256為40G,還有別的STM標準嗎? 有,STM-1,3,4,6,8,12,16,64,256.以STM-1的倍數遞增.3.OC-192是什么東西的速率標準?對應具體速率是多少?還有其他什么OC速率標準? OC-192是SONET的optical速率標準,相當于SONET的Electrical STS-192或SDH的optical STM-64, 即10Gbps.其他oc標準還有oc-1,oc-3,oc-9,oc-12,oc-18,oc-24,oc-36,oc-48,oc-192等,以oc-1的倍數遞增.4.SONET速率為51.84M-9.953G,也像SDH一樣按某種標準分級嗎?,PDH與WDM的速率上下限分別是多少,像SDH一樣按某種標準分級嗎? SDH進行速率分級,有Optical STM-1標準 SONET也進行速率分級,分Electrical STS-1和Optical OC-1標準 PDH速率小于565Mbps,具體速率等級如下: PDH復接等級: 基 群: 2.048Mb/s 含30路數字電話 二次群: 8.448Mb/s 含4個基群 三次群: 32.368Mb/s 含4個二次群 四次群: 139.264Mb/s 含4個三次群 WDM系統使用不同的波長(在1550nm附近),可以承載多個通路的信息,每條通路速率可以高達2.5Gbps或10Gbps。第一代WDM系統支持4到16個波長,每個波長通路的速率為2.5Gbps;第二代WDM系統現在能支持32到40個波長,預計能達到100個波長;目前已有能支持1Tbps容量(100個10Gbps通路)的WDM實驗系統在進行演示 DWDM實驗室水平為:100*10Gb/s(100波,每波10Gb/s),中繼距離400km;30*40Gb/s(30波,每波40Gb/s),中繼距離85km;64*5Gb/s(64波,每波5Gb/s),中繼距離720km。商用水平為320Gb/s,商用系統的傳輸能力僅是單根光纖可能傳輸容量(數Tb/s)的1/1005.廣域網發展PDH-SDH/SONET-WDM對嗎,這些都是使用光纖通信技術嗎?PDH/SDH/WDM到底是指一種協議,還是一種傳輸介質,還是一種傳輸技術,還是一種傳輸設備,還是一種.?(工作在7層協議的哪一層?) PDH-SDH/SONET-WDM是對的,基本上使用光纖通信技術,但不是全部,如SDH還可使用微波和衛星傳送. PDH/SDH/WDM規定了光信號在光纖上傳輸的速率和格式,其不是一種協議(光纖上可以跑協議嗎?),不是一種傳輸介質(介質是光纖),它是一種傳輸技術,也通指PDH/SDH/WDM上所使用的各種設備.6. 同步數字序列SDH 是由一些SDH網元(NE)組成,在光纖上進行同步信息傳輸、復用和交叉連接的網絡 SDH有四個網元:終端復用器TM、再生中繼器REG、分扦復用器ADM、和同步數字交叉連接設備DXC,(是一種兼有復用、配線、保護/恢復、監控和網管多種功能的設備, 其常用配置:DXC4/4速率為140Mb/s或155.52Mb/s,DXC4/1速率為2Mb/s)注意:SDH是一種物理傳輸方式 、 IP網絡是一種網絡連接模式、 IP ON SDH 即POS是讓IP在SDH的網上跑, 這三者的概念要分清。Ethernet目錄以太網的分類和發展拓撲結構傳輸介質接口的工作模式歷史以太網技術的最初進展來自于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許多先鋒技術項目中的一個。人們通常認為以太網發明于1973年,當年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給他PARC的老板寫了一篇有關以太網潛力的備忘錄。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認為以太網是之后幾年才出現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發表了一篇名為以太網:局域計算機網絡的分布式包交換技術的文章。1979年,梅特卡夫為了開發個人電腦和局域網離開了施樂,成立了3Com公司。3com對迪吉多, 英特爾, 和施樂進行游說,希望與他們一起將以太網標準化、規范化。這個通用的以太網標準于1980年9月30日出臺。當時業界有兩個流行的非公有網絡標準令牌環網和ARCNET,在以太網大潮的沖擊下他們很快萎縮并被取代。而在此過程中,3Com也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大公司。梅特卡夫曾經開玩笑說,Jerry Saltzer為3Com的成功作出了貢獻。Saltzer在一篇與他人合著的很有影響力的論文中指出,在理論上令牌環網要比以太網優越。受到此結論的影響,很多電腦廠商或猶豫不決或決定不把以太網接口做為機器的標準配置,這樣3Com才有機會從銷售以太網網卡大賺。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另一種說法“以太網不適合在理論中研究,只適合在實際中應用”。也許只是句玩笑話,但這說明了這樣一個技術觀點:通常情況下,網絡中實際的數據流特性與人們在局域網普及之前的估計不同,而正是因為以太網簡單的結構才使局域網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er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 MAC項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層樓里工作,當時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學畢業論文,在此期間奠定了以太網技術的理論基礎。以太網(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創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局域網規范。以太網絡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技術,并以10M/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以太網與IEEE8023系列標準相類似。 它不是一種具體的網絡,是一種技術規范。 以太網是當今現有局域網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準。該標準定義了在局域網(LAN)中采用的電纜類型和信號處理方法。以太網在互聯設備之間以10100Mbps的速率傳送信息包,雙絞線電纜10 Base T以太網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以太網技術。直擴的無線以太網可達11Mbps,許多制造供應商提供的產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軟件協議進行通信,開放性最好。 以太網的分類和發展一、標準以太網開始以太網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CSMACD(帶有碰撞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的訪問控制方法,這種早期的10Mbps以太網稱之為標準以太網。以太網主要有兩種傳輸介質,那就是雙絞線和同軸電纜。所有的以太網都遵循IEEE 802.3標準,下面列出是IEEE 802.3的一些以太網絡標準,在這些標準中前面的數字表示傳輸速度,單位是“Mbps”,最后的一個數字表示單段網線長度(基準單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帶”的意思,Broad代表“帶寬”。 10Base5 使用粗同軸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500m,基帶傳輸方法; 10Base2 使用細同軸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185m,基帶傳輸方法; 10BaseT 使用雙絞線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100m; 1Base5 使用雙絞線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500m,傳輸速度為1Mbps; 10Broad36 使用同軸電纜(RG59U CATV),最大網段長度為3600m,是一種寬帶傳輸方式; 10BaseF 使用光纖傳輸介質,傳輸速率為10Mbps; 二、快速以太網隨著網絡的發展,傳統標準的以太網技術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網絡數據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對于要求10Mbps以上數據流量的LAN應用,只有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可供選擇,但它是一種價格非常昂貴的、基于100Mpbs光纜的LAN。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快速以太網集線器Fastch10100和網絡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網技術正式得以應用。隨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繼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網裝置。與此同時,IEEE802工程組亦對100Mbps以太網的各種標準,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繼器、全雙工等標準進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網標準(Fast Ethernet),就這樣開始了快速以太網的時代。快速以太網與原來在100Mbps帶寬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許多的優點,最主要體現在快速以太網技術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戶在布線基礎實施上的投資,它支持3、4、5類雙絞線以及光纖的連接,能有效的利用現有的設施。 快速以太網的不足其實也是以太網技術的不足,那就是快速以太網仍是基于CSMACD技術,當網絡負載較重時,會造成效率的降低,當然這可以使用交換技術來彌補。 100Mbps快速以太網標準又分為:100BASETX 、100BASEFX、100BASET4三個子類。 100BASETX:是一種使用5類數據級無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快速以太網技術。它使用兩對雙絞線,一對用于發送,一對用于接收數據。在傳輸中使用4B5B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125MHz。符合EIA586的5類布線標準和IBM的SPT 1類布線標準。使用同10BASET相同的RJ45連接器。它的最大網段長度為100米。它支持全雙工的數據傳輸。 100BASEFX:是一種使用光纜的快速以太網技術,可使用單模和多模光纖(62.5和125um) 多模光纖連接的最大距離為550米。單模光纖連接的最大距離為3000米。在傳輸中使用4B5B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125MHz。它使用MICFDDI連接器、ST連接器或SC連接器。它的最大網段長度為150m、412m、2000m或更長至10公里,這與所使用的光纖類型和工作模式有關,它支持全雙工的數據傳輸。100BASEFX特別適合于有電氣干擾的環境、較大距離連接、或高保密環境等情況下的適用。 100BASET4:是一種可使用3、4、5類無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快速以太網技術。100Base-T4使用4對雙絞線,其中的三對用于在33MHz的頻率上傳輸數據,每一對均工作于半雙工模式。第四對用于CSMA/CD沖突檢測。在傳輸中使用8B6T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25MHz,符合EIA586結構化布線標準。它使用與10BASET相同的RJ45連接器,最大網段長度為100米。 三、千兆以太網千兆以太網技術作為最新的高速以太網技術,給用戶帶來了提高核心網絡的有效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的最大優點是繼承了傳統以太技術價格便宜的優點。 千兆技術仍然是以太技術,它采用了與10M以太網相同的幀格式、幀結構、網絡協議、全/半雙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線系統。由于該技術不改變傳統以太網的桌面應用、操作系統,因此可與10M或100M的以太網很好地配合工作。升級到千兆以太網不必改變網絡應用程序、網管部件和網絡操作系統,能夠最大程度地投資保護。 為了能夠偵測到64Bytes資料框的碰撞,Gigabit Ethernet所支持的距離更短。Gigabit Ethernet 支持的網絡類型,如下表所示: 傳輸介質 距離 1000BaseCX Copper STP 25m 1000BaseT Copper Cat 5 UTP 100m 1000BaseSX Multi-mode Fiber 500m 1000BaseLX Single-mode Fiber 3000m 千兆以太網技術有兩個標準:IEEE802.3z和IEEE802.3ab。IEEE802.3z制定了光纖和短程銅線連接方案的標準。IEEE802.3ab制定了五類雙絞線上較長距離連接方案的標準。 1. IEEE802.3z IEEE802.3z工作組負責制定光纖(單模或多模)和同軸電纜的全雙工鏈路標準。IEEE802.3z定義了基于光纖和短距離銅纜的1000Base-X,采用8B/10B編碼技術,信道傳輸速度為1.25Gbit/s,去耦后實現1000Mbit/s傳輸速度。 IEEE802.3z具有下列千兆以太網標準: 1000Base-SX 只支持多模光纖,可以采用直徑為62.5um或50um的多模光纖,工作波長為770-860nm,傳輸距離為220-550m。 1000Base-LX 多模光纖:可以采用直徑為62.5um或50um的多模光纖,工作波長范圍為1270-1355nm,傳輸距離為550m。 單模光纖:可以支持直徑為9um或10um的單模光纖,工作波長范圍為1270-1355nm,傳輸距離為5km左右。 1000Base-CX 采用150歐屏蔽雙絞線(STP),傳輸距離為25m。 2. IEEE802.3ab IEEE802.3ab工作組負責制定基于UTP的半雙工鏈路的千兆以太網標準,產生IEEE802.3ab標準及協議。IEEE802.3ab定義基于5類UTP的1000Base-T標準,其目的是在5類UTP上以1000Mbit/s速率傳輸100m。 IEEE802.3ab標準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1) 保護用戶在5類UTP布線系統上的投資。 (2) 1000Base-T是100Base-T自然擴展,與10Base-T、100Base-T完全兼容。不過,在5類UTP上達到1000Mbit/s的傳輸速率需要解決5類UTP的串擾和衰減問題,因此,使IEEE802.3ab工作組的開發任務要比IEEE802.3z復雜些四、萬兆以太網萬兆以太網規范包含在 IEEE 802.3 標準的補充標準 IEEE 802.3ae 中,它擴展了 IEEE 802.3 協議和 MAC 規范使其支持 10Gb/s 的傳輸速率。除此之外,通過 WAN 界面子層(WIS:WAN interface sublayer),10千兆位以太網也能被調整為較低的傳輸速率,如 9.584640 Gb/s (OC-192),這就允許10千兆位以太網設備與同步光纖網絡(SONET) STS -192c 傳輸格式相兼容。 10GBASE-SR 和 10GBASE-SW 主要支持短波(850 nm)多模光纖(MMF),光纖距離為 2m 到 300 m 。10GBASE-SR 主要支持“暗光纖”(dark fiber),暗光纖是指沒有光傳播并且不與任何設備連接的光纖。10GBASE-SW 主要用于連接 SONET 設備,它應用于遠程數據通信。 10GBASE-LR 和 10GBASE-LW 主要支持長波(1310nm)單模光纖(SMF),光纖距離為 2m 到 10km (約32808英尺)。10GBASE-LW 主要用來連接 SONET 設備時,10GBASE-LR 則用來支持“暗光纖”(dark fiber)。 10GBASE-ER 和 10GBASE-EW 主要支持超長波(1550nm)單模光纖(SMF),光纖距離為 2m 到 40km (約131233英尺)。10GBASE-EW 主要用來連接 SONET 設備,10GBASE-ER 則用來支持“暗光纖”(dark fiber)。 10GBASE-LX4 采用波分復用技術,在單對光纜上以四倍光波長發送信號。系統運行在 1310nm 的多模或單模暗光纖方式下。該系統的設計目標是針對于 2m 到 300 m 的多模光纖模式或 2m 到 10km 的單模光纖模式。 以太網的連接 拓撲結構總線型:所需的電纜較少、價格便宜、管理成本高,不易隔離故障點、采用共享的訪問機制,易造成網絡擁塞。早期以太網多使用總線型的拓撲結構,采用同軸纜作為傳輸介質,連接簡單,通常在小規模的網絡中不需要專用的網絡設備,但由于它存在的固有缺陷,已經逐漸被以集線器和交換機為核心的星型網絡所代替。 星型:管理方便、容易擴展、需要專用的網絡設備作為網絡的核心節點、需要更多的網線、對核心設的可靠性要求高。采用專用的網絡設備(如集線器或交換機)作為核心節點,通過雙絞線將局域網中的各臺主機連接到核心節點上,這就形成了星型結構。星型網絡雖然需要的線纜比總線型多,但布線和連接器比總線型的要便宜。此外,星型拓撲可以通過級聯的方式很方便的將網絡擴展到很大的規模,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被絕大部分的以太網所采用。 傳輸介質以太網可以采用多種連接介質,包括同軸纜、雙絞線和光纖等。其中雙絞線多用于從主機到集線器或交換機的連接,而光纖則主要用于交換機間的級聯和交換機到路由器間的點到點鏈路上。同軸纜作為早期的主要連接介質已經逐漸趨于淘汰。 接口的工作模式以太網卡可以工作在兩種模式下:半雙工和全雙工。 半雙工:半雙工傳輸模式實現以太網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傳統的共享LAN是在半雙工下工作的,在同一時間只能傳輸單一方向的數據。當兩個方向的數據同時傳輸時,就會產生沖突,這會降低以太網的效率。 全雙工:全雙工傳輸是采用點對點連接,這種安排沒有沖突,因為它們使用雙絞線中兩個獨立的線路,這等于沒有安裝新的介質就提高了帶寬。例如在上例的車站間又加了一條并行的鐵軌,同時可有兩列火車雙向通行。在雙全工模式下,沖突檢測電路不可用,因此每個雙全工連接只用一個端口,用于點對點連接。標準以太網的傳輸效率可達到5060的帶寬,雙全工在兩個方向上都提供100的效率。 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以太網采用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幀聽多路訪問(CSMA/CD)機制。以太網中節點都可以看到在網絡中發送的所有信息,因此,我們說以太網是一種廣播網絡。以太網的工作過程如下: 當以太網中的一臺主機要傳輸數據時,它將按如下步驟進行: 1、幀聽信道上收否有信號在傳輸。如果有的話,表明信道處于忙狀態,就繼續幀聽,直到信道空閑為止。 2、若沒有幀聽到任何信號,就傳輸數據 3、傳輸的時候繼續幀聽,如發現沖突則執行退避算法,隨機等待一段時間后,重新執行步驟1(當沖突發生時,涉及沖突的計算機會發送會返回到幀聽信道狀態。 注意:每臺計算機一次只允許發送一個包,一個擁塞序列,以警告所有的節點) 4、若未發現沖突則發送成功,計算機所有計算機在試圖再一次發送數據之前,必須在最近一次發送后等待9.6微秒(以10Mbps運行)。 幀結構 以太網幀的概述: 以太網的幀是數據鏈路層的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