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院: 專業班級: 姓名: 學號:中國茶文化摘要: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游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涵茶業專著、茶業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茶與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游等。茶文化之核心為茶道,中國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層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與道的融合與升華。對茶道的闡釋有助于我們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們把握和弘揚底蘊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關鍵字 發展/分區/命名/文化/作用中國人喝茶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種類繁多,主要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等;根據不同場合中國有不同的泡法,比如綠茶需要用較冷的水沖泡,紅茶和烏龍茶要用傳統式的泡法即可。喝茶時,要注意茶葉適當拼配,要隨喝隨添,讓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可適當配著糖果,點心,干果等一起味道更佳。茶有健身、治病等藥物療效,還具有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等功效。茶樹原產于中國,人工栽培茶樹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茶樹是一種多年生的葉用、木本常綠植物,屬于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茶種。5000年前發現和利用茶,3000多年前開始栽培茶樹,則茶樹起源比此還要早得多,距今約有6000萬-7000萬年歷史。全世界山茶科的植物共有23屬380多種,中國有15屬260多種,大多分布在云南、貴州、四川一帶。中國的西南地區為茶樹原產地,古茶樹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和四川,這里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和栽培茶樹的地方,同時又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野生茶樹和現存野生大茶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中國是茶的故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早在唐代,飲茶之風遍及大江南北,甚至遠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現了“茶道”一詞。茶文化在中國可謂是歷史悠久。一、中國茶文化的產生與發展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動之中的。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則比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國茶文化史上劃時代的時期。從五代至宋遼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代后,茶文化進入了曲折發展期。明代中期以后,精細的茶風再次出現,為其中堅者是清雅文人,學人的個性茶藝充分張揚,茶風則更趨纖弱。清末明初,中國多災難,有志文人憂國憂民,已無雅興和心情去悠閑品茶,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歷史也因之完結。二、茶在中國的分區 茶樹在中國的分布非常廣闊,范圍在北緯18-38度,東經94-122度;地跨中熱帶、邊緣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在垂直分布上,海拔高可達2600m的高山,低至僅距海平面幾米的矮丘。在不同地區,生長著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茶樹,從而決定著茶葉的品質及其適制性和適應性。中國茶區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的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地帶、氣候、土壤特點,可劃分為 :1、西南茶區: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是茶樹的原產地,包括黔、川、渝、滇中北和藏東南。該區年降水較豐富,霧日多,適宜茶樹的生長,茶樹的種類也較多。適制綠茶、紅茶、普洱茶、邊銷茶和花茶等。2、華南茶區:包括閩中南、粵中南、桂南、滇南、海南、臺灣。該區高溫多濕,全年降水量可達1500mm,為茶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該區茶樹資源極其豐富,適宜加工紅茶、綠茶、黑茶、青茶和花茶等。3、江南茶區:是中國的重點茶區,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蘇南等地。整個茶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量比較充足,茶歷史悠久,歷史名茶甚多。是發展綠茶、紅茶、青茶、黑茶、黃茶、白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域。4、江北茶區:包括甘南、陜南、鄂北、豫南、皖西、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該區因晝夜溫差大,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適制綠茶,香高味濃,適制綠茶為主。三、茶的命名與分類茶葉命名是茶葉分類的重要程序之一。中國茶樹品種資源豐富,品種適制性也很強,有的品種適制一種茶類,有的品種適制二三種以上的茶類。一種茶葉必須有一個名稱為標志。命名與分類可以聯系在一起,如工夫紅茶,前者是命名,后者是分類;又如白毫銀針,前者是分類,后者是命名。茶葉命名的依據,除形狀、色香味和茶樹品種等不同外,還有的以生產地區、采摘時期和技術措施及銷路等不同而命名。安徽農大陳椽教授的“六大茶類分類系統”中以茶多酚氧化程度為序把初制茶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已為國內外廣泛采用。再加工茶類即以基本茶類的茶葉作原料,進行再加工形成各種各樣的茶,如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飲料等。四、中國茶藝文化1、茶的制法:經歷了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干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黃茶、黑茶、青茶、紅茶、綠茶等多種茶類制造的發展過程。2、茶水:中國茶人極重水品,好茶好水才能相映生輝,相得益彰。泉水、江水、井水、雪水、露水,都是茶人的選擇。3、茶器:中國人飲茶,最早是沒有茶具的,到了西漢,在王褒的僮約中才第一次提到。唐代以前,人們可能以釜煮茶,明代,宜興紫砂陶茶具興起,近代,中國人則習慣用鋁茶壺燒水。五、中國茶道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身養性之功效,這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修煉身心。茶道禮儀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戶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七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上茶時應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并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同仁。中國的茶道有悠遠的歷史淵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開創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藝的形式出現在文人雅士之間。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追尋自我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途徑。如何從小小的茶壺中去體悟宇宙的奧秘?如何從淡淡的茶湯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動中明心見性?如何通過茶道的修習精神,鍛煉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個靜。六、茶文化的作用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1、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于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于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2、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3、有利于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和丑惡。改革開放后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4、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5、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國際茶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淀粉在化妝品的滑石粉替代應用考核試卷
- 稀有金屬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歐陽修的春秋筆法宋代士大夫如何改寫唐史
- 2025年租房經營民宿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品牌推廣服務合同
- 2025授權代建合同示范文本
- 2025房產交易居間合同范本
- 《2025年終止服務合同范本》
- 隧道工程-橋梁及結構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
-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數學(全冊知識點考點梳理、重點題型分類鞏固練習)(提高版)(家教、補習、復習用)
- 中藥飲片出庫單
- 國開2023春《語言學概論》形考任務1-3+大作業參考答案
- 宿舍樓施工方案方案
- 甲醇-水精餾塔
- 中國話劇史專題知識
-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統短路電流計算第1部分:電流計算
- GB/T 90.3-2010緊固件質量保證體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類似用途電熨斗性能測試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計算機軟件安裝審批表
- GA/T 1369-2016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評估導則
- GA 1517-2018金銀珠寶營業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